欢迎光临好总结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大全 > 综合总结 > 总结范文

教研室教研工作总结7篇

发布时间:2023-08-17 10:49:01 查看人数:12

教研室教研工作总结

第1篇 初中教研室教研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初中教研室从学校实际出发,勤抓善管,开拓创新,圆满地完成了教研的各项工作,实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

一、主要工作回顾

在工作中,初中教研室以“服从领导,服务教师,踏实工作”为工作准绳,实事求是,科学求真,围绕一个工作核心,落实了三项工作,实现了五个提升。

(一)围绕一个核心

XX年1月,庄山中学与电白四中合并。合并之时,新校区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引发了校长室的不满,校长室要求新校区教研室用一年的时间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建立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年来,教研所有工作都紧紧围绕课堂改革这一核心内容进行,共举行了公开课108节,开设理论培训5期,召开科组长、备课组长工作研讨会8次,落实措施12项,解决问题15个。特别是本学期,为使新课堂教学得到更好的推进,举行了示范课5例,研讨课60例,新教师参与公开课活动的热情使课堂教学改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老教师的宝贵经验和成熟做法为课堂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优质资源和智力保障。到目前为止,初中部85%的教师都能自觉运用新模式实施教学,根据调研结果,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档次都在满意以上。

(二)落实了三项工作

本学期开学初,朱校长在班子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教研工作的“三个一”:每月一次示范课,每月一次中考备考研讨会,每月一次帮扶总结。在工作中,初中教研室严格执行“三个一”工作,创造性开展“三个一”工作,狠抓落实,推动了教研全面建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的高度赞赏。

1、每月一次示范课

在示范课的安排和选择上,坚持“成熟一个上一个”的原则,决不凑数,侧重不同课题的研讨。本学期,初中教研室共组织了5节示范课,涉及到数学、英语、历史、化学等学科,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建设。示范课作用大,效果好,给教师提供了不同层面的思考,引发了新一轮教学改革。在示范课的基础上,大力推行研讨课和汇报课,实施跟踪对比制度,力促年轻教师成熟。本学期,黄富才老师上了2节语文公开课,第一次公开课时,大家的评课意见是不满意,第二次时则是较为满意,这体现了质量的突破和个人的提升;黄冼元老师上了三次数学公开课,每次都有进步,数学组全体教师对他的教学能力均表示肯定,还有黄国清老师、梁志斌老师等,年轻教师对教学的执著追求让我们看到了学校的大好未来。

2、每月一次中考备考研讨会

在中考备考研讨这一点上,教研室突破常规,改变了“教研主任指导中考才叫教研室指导中考”的思想认识,加强了初三备课组的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科组长和备课组长的业务培训上,加强他们理论学习,使他们具有指导中考的能力和水平。本学期,共举行中考备考研讨会5次,备课组长作试卷分析5次,形成了有效的中考指导意见,也直接推动了非毕业班中考备考工作进程,形成了“组长陈述观点——组员论证——集体解决”的研究模式。在科组会议上,对中考的热点的探讨更是成了主要研究内容。政治科组、语文科组在这方面做得最为出色。

3、一月一帮扶总结

学校要发展,年轻教师培养是关键。本学期,教研室对培养新教师的思路非常明确,步伐也非常坚实。组织召开了专门会议,讨论培训计划,确定帮扶方法。各科组根据实际确定了3—5名培养对象,选择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师负责帮扶,形成了“一帮一”的帮扶模式,重点指导新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课。加强帮扶经验总结和推广,每月召开一次帮扶总结会,力促帮扶手段的优化和提升。本学期,共确定帮扶对象23名,帮扶对象上汇报课30节,从汇报课检验效果来看,帮扶工作有序推进的,是卓有成效的,到目前为止,有8名培养对象已跨进了骨干教师行列,15名培养对象都已能成功上每一节课,都能挑起了教学重担。

(三)实现了五个提升

1、提升了校本培训内涵,渠道多,效果好

(1)按照校长室的指导意见,初中教研室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第一位,进行了多层面的业务培训。本学期共进行了六项培训内容:教材解剖能力,教学管理,试卷分析能力,复习统筹能力,学困生的管理和研究,中考备考。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在不同科组加以实施。

(2)分解培训任务,把培训的大部分任务分解到备课组,在调动备课组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夯实了理论基础,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实行“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培训形式,本学期,结合县教学大赛活动,初中教研室大力开展教学大赛初赛工作。本次大赛从18周开始,20周结束,共开展了17场教学比赛,涉及到所有学科,分别是:音乐1场,美术2场,历史1场,政治1场,语文4场,数学4场,英语3场,地理1场。强化赛前集体研讨工作,通过教学大赛增强教师对新课堂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

(3)抓好论文撰写指导工作。撰写论文是教师自我研究、自我提升的方式,初中教研室认真抓好论文组织和指导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本学期,教育教学管理送评论文17篇,代表了备课组的研究成果。

(4)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优秀课例;印发相关教研资料,强化学习,夯实校本培训基础。

(5)以《洋思之路》为研究蓝本,总结洋思发展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形成校本教研理论体系,在部分科组进行了探讨,初见成效。

2、提升了师德内涵,感动人,影响人

初中部现有两个县级名师,她们分别担任了英语教研组长和数学教研组长工作。本学期以来,在她们的带领下,英语教研组和数学教研组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绩斐然。她们亲自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了教学新模式的创建。骨干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影响好。本学期,在学校经济困难而教研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像林博海、陈崧、蔡丽、陈晓玲、吴春智等教师坚守教研第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校本教研的理解,也感动了全体教师,一学期以来,除了个别语文教师有特殊原因没有参加教研活动外,无一缺席,听课评课均达到了学校规定的量,多的甚至达到了28节,这是有偿听课也不能比拟的,表现最突出的有数学科组、英语科组、物理科组、史地科组等。大家参与教研活动热情之高让我们看到了学校空前的凝聚力。骨干教师积极帮助新教师,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使得新教师成长步伐大大加快。

3、提升听课评课质量,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听课评课是实现教研的主要形式,是提升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关键途径,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本学期,教研室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了听课评课管理,提升了质量。

一是开好动员会。本学期,学校对听课评课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听课评课视为教学的正常需求,纳入了教师常规工作,不作任何补助。这突然的改革可能会给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此,教研室分科组开好动员会,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教育形势,消除教师思想误区。

二是进行了听课评课培训,使教师掌握听课和评课要领,内化为指导自身教学的能力。

三是重在指导意见的形成。通过不同课型的展示和探讨,力争形成有效的指导意见。本学期,所有公开课都侧重了不同课型的探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推动了教学的新发展。

四是开展不同层次的公开课,满足教学的需求。本学期的公开课可谓丰富,有示范课,有研讨课,更有汇报课,迎合教师不同口味,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既有优秀课例的借鉴,也一般课例的反省。

五是严肃公开课审批制度。向年级开放的课例要经过备课组长和科组长审批,向科组、向全校开放的课例要经过科组长和教研主任审批,没经审批的公开课杜绝上,且在上课前两天向教研室提供教案。

六是实施公开课试讲制度。一节公开课上前要经过试讲(试讲次数根据实施质量而定)。如黄英兰老师的一节公开课经过了三次试讲,梁学春老师在教研室进行了2次说课等等,可以说,备课组在抓公开课的质量上下了很大的决心和勇气,也取得了较大的工作成效。

七是狠抓评课。确定中心发言人,注重公开课的亮点评析,注重问题的解决和指导意见的形成。

八是鼓励不同科组相互听课。不同学科尽管授课内容不同,但课堂的呈现方式都是大同小异。本学期,在每节公开课里,都能看到其他科目教师的身影,有的还积极地参与了评课。

九是建立工作汇报制度和公布听课评课次数,提高听课评课质量的保障力。建立了教研工作汇报制度,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每月向教研主任汇报科组教研工作情况,提出下月工作设想。教研室每月一次公布教师听课评课次数,以督促教师做好听课评课工作。

4、提升了理论水平,强化素质,拓宽内涵

本学期初,教研室提出了每科组一月一专题研究的工作要求。在实施中,较多科组长都能通过网络、报刊等途径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效果也较为明显;以外出学习带动理论水平提升,如本学期组织了26名数学教师到电海中学参加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理论学习,整体提高了该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强化了他们的业务素质;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在反思教学的同时,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理论水平,丰富自身教学内涵;加强课题研究指导工作,鼓励不同科组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和理论探讨。

5、提升了教学效能,途径新,发展快

教研成果直接指导了年级教学,推动了教学的发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部分班级得到实施,且效果显著。如初二(21)班全面推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学生进步快。该班在本学期期末考试中,有2人进入全级前20名,平均分和及格率位居b类班第一;“训练式”教学法在初三一些班级得到有效实施,且卓有成效。如在本学期期末考试中,三(9)班有2人进入全级前25名,平均分和及格率也仅次于3个重点班,三(8)班也有1人进入了全级前30名,在全级前70名里,这两个班占了10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三(4)、三(5)班、三(6)班保持了昂首挺进的势头;学困生的研究强化了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特别是管理中的协调能力;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探讨和强化,健全了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益;备课组和教研组的重点建设也在较大程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得初中教学发展步伐加快。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初中教研视野狭窄,理论水平低,未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理论的拓展和延伸,教学指导不连贯。

2、校本教研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校本培训层面不广,力度不大。

3、课题少,研究活动少,反思少,总结少。

4、学校对教研工作的重视与投入未形成正比。

5、合并时间不长,四中初中教研与庄山教研易于混淆,较多人对初中教研理解不透彻,初中教研缺少喘息的时间和空间。

6、初中教研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发展的道路上遭遇了尴尬和无奈;初中教研主任水平不高,未能使初中教研走出“高墙”,重见“阳光”。

7、走出去的机会少,坐井观天,孤陋寡闻,也闭关自守,时时有危机感,时时有挨打的可能。

8、初中教研工作量大,配合提升力量弱,工作的力度和强度不够。

三、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

1、继续整理洋思教学经验,形成适合本校教研实际的理论体系,以有效指导校本教研工作,完善教学模式。

2、制定详细具体的校本培训计划,重新扫描本学期培养对象,总结帮扶经验,推广经验,确定新的培养对象,实现培养目标:县级名师再多2个,骨干教师再增15%,新教师全部成熟。

3、加强与县教研室的联系,争取多方面支援,特别是方向上的指导;加强与外校教研室领导的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推动校本教研的发展。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中部

教研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初中教研室从学校实际出发,勤抓善管,开拓创新,圆满地完成了教研的各项工作,实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

一、主要工作回顾

在工作中,初中教研室以“服从领导,服务教师,踏实工作”为工作准绳,实事求是,科学求真,围绕一个工作核心,落实了三项工作,实现了五个提升。

(一)围绕一个核心

XX年1月,庄山中学与电白四中合并。合并之时,新校区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引发了校长室的不满,校长室要求新校区教研室用一年的时间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建立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年来,教研所有工作都紧紧围绕课堂改革这一核心内容进行,共举行了公开课108节,开设理论培训5期,召开科组长、备课组长工作研讨会8次,落实措施12项,解决问题15个。特别是本学期,为使新课堂教学得到更好的推进,举行了示范课5例,研讨课60例,新教师参与公开课活动的热情使课堂教学改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老教师的宝贵经验和成熟做法为课堂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优质资源和智力保障。到目前为止,初中部85%的教师都能自觉运用新模式实施教学,根据调研结果,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档次都在满意以上。

(二)落实了三项工作

本学期开学初,朱校长在班子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教研工作的“三个一”:每月一次示范课,每月一次中考备考研讨会,每月一次帮扶总结。在工作中,初中教研室严格执行“三个一”工作,创造性开展“三个一”工作,狠抓落实,推动了教研全面建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的高度赞赏。

1、每月一次示范课

在示范课的安排和选择上,坚持“成熟一个上一个”的原则,决不凑数,侧重不同课题的研讨。本学期,初中教研室共组织了5节示范课,涉及到数学、英语、历史、化学等学科,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建设。示范课作用大,效果好,给教师提供了不同层面的思考,引发了新一轮教学改革。在示范课的基础上,大力推行研讨课和汇报课,实施跟踪对比制度,力促年轻教师成熟。本学期,黄富才老师上了2节语文公开课,第一次公开课时,大家的评课意见是不满意,第二次时则是较为满意,这体现了质量的突破和个人的提升;黄冼元老师上了三次数学公开课,数学组全体教师对他的教学能力均表示肯定,还有黄国清老师、梁志斌老师等,年轻教师对教学的执著追求让我们看到了学校的大好未来。

2、每月一次中考备考研讨会

在中考备考研讨这一点上,教研室突破常规,改变了“教研主任指导中考才叫教研室指导中考”的思想认识,加强了初三备课组的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科组长和备课组长的业务培训上,加强他们理论学习,使他们具有指导中考的能力和水平。本学期,共举行中考备考研讨会5次,备课组长作试卷分析5次,形成了有效的中考指导意见,也直接推动了非毕业班中考备考工作进程,形成了“组长陈述观点——组员论证——集体解决”的研究模式。在科组会议上,对中考的热点的探讨更是成了主要研究内容。政治科组、语文科组在这方面做得最为出色。

3、一月一帮扶总结

学校要发展,年轻教师培养是关键。本学期,教研室对培养新教师的思路非常明确,步伐也非常坚实。组织召开了专门会议,讨论培训计划,确定帮扶方法。各科组根据实际确定了3—5名培养对象,选择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师负责帮扶,形成了“一帮一”的帮扶模式,重点指导新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课。加强帮扶经验总结和推广,每月召开一次帮扶总结会,力促帮扶手段的优化和提升。本学期,共确定帮扶对象23名,帮扶对象上汇报课30节,从汇报课检验效果来看,帮扶工作有序推进的,是卓有成效的,到目前为止,有8名培养对象已跨进了骨干教师行列,15名培养对象都已能成功上每一节课,都能挑起了教学重担。

(三)实现了五个提升

1、提升了校本培训内涵,渠道多,效果好

(1)按照校长室的指导意见,初中教研室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第一位,进行了多层面的业务培训。本学期共进行了六项培训内容:教材解剖能力,教学管理,试卷分析能力,复习统筹能力,学困生的管理和研究,中考备考。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在不同科组加以实施。

(2)分解培训任务,把培训的大部分任务分解到备课组,在调动备课组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夯实了理论基础,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实行“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培训形式,本学期,结合县教学大赛活动,初中教研室大力开展教学大赛初赛工作。本次大赛从18周开始,20周结束,共开展了17场教学比赛,涉及到所有学科,分别是:音乐1场,美术2场,历史1场,政治1场,语文4场,数学4场,英语3场,地理1场。强化赛前集体研讨工作,通过教学大赛增强教师对新课堂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

(3)抓好论文撰写指导工作。撰写论文是教师自我研究、自我提升的方式,初中教研室认真抓好论文组织和指导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本学期,教育教学管理送评论文17篇,代表了备课组的研究成果。

(4)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优秀课例;印发相关教研资料,强化学习,夯实校本培训基础。

(5)以《洋思之路》为研究蓝本,总结洋思发展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形成校本教研理论体系,在部分科组进行了探讨,初见成效。

2、提升了师德内涵,感动人,影响人

初中部现有两个县级名师,她们分别担任了英语教研组长和数学教研组长工作。本学期以来,在她们的带领下,英语教研组和数学教研组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绩斐然。她们亲自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了教学新模式的创建。骨干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影响好。本学期,在学校经济困难而教研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像林博海、陈崧、蔡丽、陈晓玲、吴春智等教师坚守教研第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校本教研的理解,也感动了全体教师,一学期以来,除了个别语文教师有特殊原因没有参加教研活动外,无一缺席,听课评课均达到了学校规定的量,多的甚至达到了28节,这是有偿听课也不能比拟的,表现最突出的有数学科组、英语科组、物理科组、史地科组等。大家参与教研活动热情之高让我们看到了学校空前的凝聚力。骨干教师积极帮助新教师,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使得新教师成长步伐大大加快。

3、提升听课评课质量,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听课评课是实现教研的主要形式,是提升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关键途径,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本学期,教研室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了听课评课管理,提升了质量。

一是开好动员会。本学期,学校对听课评课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听课评课视为教学的正常需求,纳入了教师常规工作,不作任何补助。这突然的改革可能会给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此,教研室分科组开好动员会,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教育形势,消除教师思想误区。

二是进行了听课评课培训,使教师掌握听课和评课要领,内化为指导自身教学的能力。

三是重在指导意见的形成。通过不同课型的展示和探讨,力争形成有效的指导意见。本学期,所有公开课都侧重了不同课型的探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推动了教学的新发展。

四是开展不同层次的公开课,满足教学的需求。本学期的公开课可谓丰富,有示范课,有研讨课,更有汇报课,迎合教师不同口味,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既有优秀课例的借鉴,也一般课例的反省。

五是严肃公开课审批制度。向年级开放的课例要经过备课组长和科组长审批,向科组、向全校开放的课例要经过科组长和教研主任审批,没经审批的公开课杜绝上,且在上课前两天向教研室提供教案。

六是实施公开课试讲制度。一节公开课上前要经过试讲(试讲次数根据实施质量而定)。如黄英兰老师的一节公开课经过了三次试讲,梁学春老师在教研室进行了2次说课等等,可以说,备课组在抓公开课的质量上下了很大的决心和勇气,也取得了较大的工作成效。

七是狠抓评课。确定中心发言人,注重公开课的亮点评析,注重问题的解决和指导意见的形成。

八是鼓励不同科组相互听课。不同学科尽管授课内容不同,但课堂的呈现方式都是大同小异。本学期,在每节公开课里,都能看到其他科目教师的身影,有的还积极地参与了评课。

九是建立工作汇报制度和公布听课评课次数,提高听课评课质量的保障力。建立了教研工作汇报制度,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每月向教研主任汇报科组教研工作情况,提出下月工作设想。教研室每月一次公布教师听课评课次数,以督促教师做好听课评课工作。

4、提升了理论水平,强化素质,拓宽内涵

本学期初,教研室提出了每科组一月一专题研究的工作要求。在实施中,较多科组长都能通过网络、报刊等途径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效果也较为明显;以外出学习带动理论水平提升,如本学期组织了26名数学教师到电海中学参加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理论学习,整体提高了该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强化了他们的业务素质;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在反思教学的同时,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理论水平,丰富自身教学内涵;加强课题研究指导工作,鼓励不同科组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和理论探讨。

5、提升了教学效能,途径新,发展快

教研成果直接指导了年级教学,推动了教学的发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部分班级得到实施,且效果显著。如初二(21)班全面推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学生进步快。该班在本学期期末考试中,有2人进入全级前20名,平均分和及格率位居b类班第一;“训练式”教学法在初三一些班级得到有效实施,且卓有成效。如在本学期期末考试中,三(9)班有2人进入全级前25名,平均分和及格率也仅次于3个重点班,三(8)班也有1人进入了全级前30名,在全级前70名里,这两个班占了10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三(4)、三(5)班、三(6)班保持了昂首挺进的势头;学困生的研究强化了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特别是管理中的协调能力;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探讨和强化,健全了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益;备课组和教研组的重点建设也在较大程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得初中教学发展步伐加快。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初中教研视野狭窄,理论水平低,未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理论的拓展和延伸,教学指导不连贯。

2、校本教研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校本培训层面不广,力度不大。

3、课题少,研究活动少,反思少,总结少。

4、学校对教研工作的重视与投入未形成正比。

5、合并时间不长,四中初中教研与庄山教研易于混淆,较多人对初中教研理解不透彻,初中教研缺少喘息的时间和空间。

6、初中教研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发展的道路上遭遇了尴尬和无奈。7、走出去的机会少,坐井观天,孤陋寡闻,也闭关自守,时时有危机感,时时有挨打的可能。

8、初中教研工作量大,配合提升力量弱,工作的力度和强度不够。

三、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

1、继续整理洋思教学经验,形成适合本校教研实际的理论体系,以有效指导校本教研工作,完善教学模式。

2、制定详细具体的校本培训计划,重新扫描本学期培养对象,总结帮扶经验,推广经验,确定新的培养对象,实现培养目标:县级名师再多2个,骨干教师再增15%,新教师全部成熟。

3、加强与县教研室的联系,争取多方面支援,特别是方向上的指导;加强与外校教研室领导的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推动校本教研的发展。

4、向校长室提交申请,成立《课改月报》编辑部,实现校本教研的大跨越。

5、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加强课题研究指导,实现一人一课题。

6、加强与高中教研的交流和沟通,消除误区,和谐发展。

7、实行教研工作一月一反思制度。修正学校教研教改制度,确立新的发展思路,寻求新的突破。

8、下学期的工作重点确定为:围绕一个中心,落实两个任务,实现三个提高。“一个中心”指继续以课堂改革为中心;“两个任务”指推进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创建县级先进教研组,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实现人人有课题这一目标;“三个提高”指提高教研理论水平,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四中初中教研在县的影响力,创品牌。

第2篇 关于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工作总结

xxxx年,我县教研工作根据市教研工作的有关部署,紧紧围绕《阳山县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以及《关于营造学校竞争氛围 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实施方案》的措施要求,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营造浓厚教研氛围,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组织召开学校教学管理经验现场会,着力营造重教研、抓质量的氛围。

为了总结、交流我县中小学教学管理经验,加强今后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营造重教研、抓质量的浓厚氛围。在3月17日和18日两天,分别在太平中学和七拱二小召开了中学和小学的教学管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全县中小学的校长、分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都参加了这次会议。教学管理现场会受到王秀明副县长和当地党政的高度重视,王秀明副县长出席了在太平中学举行的中学教学管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太平镇的谭雄辉镇长、七拱镇主管文教的梁金祺副镇长分别出席了中、小学教学管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并致辞。会议由分管教学工作的李万亮副局长主持,会上,太平中学等5所中学和七拱二小等4所小学就本校成功的教学管理经验进行了交流发言,这些学校在教学管理上都有较为独到的成功经验,给与会人员以较大的启发。黄志涛局长在会上作了题为《把好教学质量关 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讲话,他就如何抓好教学管理提了四点意见,强调“把抓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像企业抓利润一样抓教学质量”。他的讲话对转变学校管理观念,强化校长的质量意识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教学管理经验交流现场会以其形式新颖,针对性强,取得了如期的效果,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二、制订并落实有关奖励措施,进一步强化学校竞争意识。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县学校竞争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指示精神和局的有关要求,在广泛征求全县中小学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关于营造学校竞争氛围 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实施方案》,该方案的其中一项措施是制订教学质量奖励方案,以促使学校树立竞争意识。在现有高考奖励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对小学、初中的教学质量奖励。经过努力,我们制订的《关于建立阳山县“小学教学质量奖励”制度的方案》和《关于建立阳山县“中考奖励”制度的方案》在xxxx年2月20日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获得通过。根据这两个方案,我们计算出各校得奖情况。为了表彰先进,促进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10月30日,县政府隆重召开了xxxx年阳山县“小学教学质量奖励”和“中考奖励”表彰大会,对今年取得显著成绩和明显进步的38所获奖学校进行表彰,全县中小学的校长、分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及获奖学校的教师代表参加了这个会议,王秀明副县长出席了会议及作了重要指示。本次表彰大会的召开和教学质量奖励方案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重视,对激发我县中小学校树立竞争意识,在竞争中抓好教学质量的信心和决心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送教下乡的连片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为了交流和推广新课程改革经验,促进各学科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我室分别举行了小学教学开放日活动和中学学科连片专题教研活动。

1、小学教学开放日活动。

xxxx年4月10日,由我室组织全县性的教研开放日暨送教下乡活动在黎埠二小举行。参加活动的有西北片各小学的教学业务领导,以及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部分教师共180多人。

开放日研讨活动采取先听课然后点评的形式进行。语文、数学、英语各展示了三节课例,其中分别有一节是送教下乡的课例,由教研室在其他学校挑选能力较强的相关学科的教师承担,具有一定的示范性。研讨过程中,参与活动的教师各抒己见,充分交流,共同探讨,对学科教学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本次活动架起了各校互相沟通的桥梁,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既锻炼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又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教学成果的共享,深受教师的好评。

2、中学学科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12月4日和8日,我室初中英语、语文两个学科分别在青莲中学举行了东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东片各中学的七年级英语、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研讨活动的主题分别是“任务型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活动内容分为听评探索课和论文宣读交流。本次教研活动得到了青莲中学的大力支持和东片各学校的积极参与,活动收效良好,得到了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四、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促进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按照市教研室的相关部署,我们每年都举行部分学科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今年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的学科是小学语文、初中数学、中学政治、高中英语四个学科。我们认真按照学校初赛、片复赛、县决赛的形式,组织相关学科的青年教师参加基本功比赛。县决赛的优胜者代表县参加市总决赛。今年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从四月开始,历时半年。经过一番角逐,共有70位教师脱颖而出。其中实验小学的阮书敏、杜步中学的丘扬杰、青莲中学的李茵、南阳中学的冯爱琼4位青年教师荣获县一等奖,并在9月24至25日分别代表县参加市小学语文、初中数学、中学政治、高中英语学科青年教师基本功总决赛,3人获市二等奖,1人获市三等奖。另外,获得县二等奖的有15人,获县三等奖的有51人。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交流教学经验、展示课改成果的平台,有效促进了我县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此外,一些学校还开展了有本校特色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如青莲小学、七拱小学、县二中、小江中学、江英中学等学校,县二中还对获奖的科组及教师给予重奖。这些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基本功比赛,营造了学校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重视开展校本教研、教育科研,努力实现教研效益最大化。

教研室工作重心下移,一直把深入学校调研、听课,指导开展教研活动作为重要的工作方式。一年来,对校本教研和教育科研的开展作为指导的重点。

校本教研中凸现“同伴互助”。我们认真指导学校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互帮互助。要求学校所有课程均经过集体备课,每一节课的设计都凝聚集体的智慧,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凡能认真按照要求开展集体备课的,其青年教师就进步快成熟早,组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都得到较好的提高。如南阳中学、秤架中学、实验小学等学校,由于坚持并不断完善这种备课制度,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教学质量得到稳定而持续的提高。

教育科研重视抓好小课题的实验研究。开展小课题实验,能降低教育科研的难度,降低参与教育科研开展的门槛,能较好地把常规教研、校本教研和教育科研的开展结合起来,对纵深推进课改实验起到积极的作用。县一小、黎埠中学、杜步中学在开展小课题实验方面均取得较为成功的经验。

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督促省、市、县立项课题的开展。要求各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开展实验研究,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课例研究、个案研究、撰写阶段性总结和专题论文,深化研究过程,积累课题相关资料。目前,我县正在开展研究的市级以上立项课题19个,县级课题50多个。南阳中学各科组能紧紧围绕学校的市级课题《高中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开展实验,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加强,高考成绩也逐年得到提高。

我室教研员在课题实验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在今年七月份举行的清远市第二届教育科研成果奖评奖活动中,我室杨秋萍主持的市级立项课题《山区小学英语教学实施合作学习的研究》荣获二等奖,黄素华主持的市级立项课题《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荣获三等奖。杨秋萍的课题研究成果还被清远市教研室选送参评省教育科研成果奖。另外,我县还有六名教师的县、市级立项课题荣获xxxx年“育苗行动李荣基教育基金”奖。

我们力求通过指导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立项课题的实验研究来提高教研效益,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其它工作。

1、组织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1)组织教师参加市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今年7月,组织教师参加市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上送市参评论文共20 (其中小学7,中学12),结果有18教学论文获奖。其中,小学组获一等奖1,获二等奖2,获三等奖3;中学组获一等奖2,获二等奖6,获三等奖5。

另外,还组织教师参加省举办的论文评选活动,如组织教师参加省小语会开展的优秀论文、教学设计和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的评比活动,结果有论文获省二等奖、获三等奖、获优秀奖。

(2)开展县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为了帮助教师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提升教学理论水平,我室坚持组织开展一年一次的县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要求各校做好宣传发动和论文的初评工作,填写论文“个人承诺书”,防止抄袭现象发生。这次活动,共收到学校上送的论文40,其中,中学有19,小学有20。经过县优秀论文评审小组的认真评选,评出获奖论文共28。其中,小学组一等奖2,二等奖4,三等奖8;中学组一等奖20篇,二等奖3,三等奖7。对获奖论文作者,教育局按有关规定还给予了奖励。

2、组织中学生参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学科竞赛活动。

今年我县学生参加县级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共有94人次获市级以上奖励(注:语文、英语获奖情况还末公布)。具体情况如下:

类 别获 奖 情 况

初中数学竞赛省二等奖1人、三等奖4人;市一等奖4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

市高一、高,尽在1566范文网。

第3篇 心理学教研室教研活动总结

心理学教研室教研活动总结

时光飞逝,这一年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们心理学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尽心尽力,克服了许多困难,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年度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在教学方面:

完成了校系安排的各项教学任务,完成了校公共心理学的授课和各项专业课的教学,完成了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各项命题和考试,制定了教考分离的计划和措施,制定了因考试成绩不合格,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帮扶计划,本年度继续抓教学质量,按系的要求严格老师备课上课的各项制度,我们多次开展集体备课,讨论教学疑难问题。定期督促老师的备课和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情况,教学相长。

2.在教研活动方面:

周三下午为固定教研活动时间,教研活动期间,围绕心理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教学反思活动、主题会诊活动。先后听取了朱海荣、傅金兰、吴全会、高建凤安洪涛等老师的课,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多次进行教学计划的研讨活动,提高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开展了专业课程《高等数学》的教学大纲制定和研讨活动,教学经验学习活动,考试命题方面的教考分离研讨,制定了教考分离的具体计划和措施,心理咨询的疑难案例和个案研讨活动,教学方法的研讨活动,精品课程的建设,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宣传研讨,教学改革项目和课题讨论活动等。针对作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心理学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研讨,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专业课程进行课程计划的研讨和修订,提高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研讨每门课的课程定位,增加其开设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教学难点和疑点进行研讨,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讨;提高科研意识,加大科研力度,团结合作,动员组织老师们积极申报课题,多写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开展科研活动,对正在研究中的课题进行集体研讨,集思广益,争取出好的科研成果。继续开展了师生共进,进行师生共同交流共同促进共同提高活动。具体做法是,老师和学生定期开座谈会,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使老师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3.专业建设方面:

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完成了xxxx级心理学教学计划的修订,完成了心理学专业导航的撰写,完成了《高等数学》教学大纲的编订和其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编订。并对专业的发展进行多次商讨,讨论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把十五中、市立二院、四十一中等发展为心理学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完善了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保证了心理学专业的实验课程正常顺利的开展。

4.专业培养方面: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完成了09级新生入学的各项教育工作,做了专业导航和发展方向指导的专题讲座。引导09级心理学专业的新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同时专业教师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多次对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引导和发展定向的辅导教育,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自己的奋斗目标。

5.科研方面:

徐虹主任承担的市级课题“基于web2.0的教师共同体研究”结题,徐虹主任荣获xxxx年度枣庄市“学科带头人”的荣誉称号。

指导学生成功申请了一项大学生研究训练(srt)项目:《网络隐形的人际关系与现实人际各项的对比研究》,07级的心理学专业学生任茜等承担。成功申请了一项院级教改立项:《互动生成性教学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发表论文多篇。

6.完成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年度考核。

进一步加强了精品课程建设,具体做法是:丰富了精品课程内容,把最新最有价值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及时补充进去,进一步充实资料内容,包括练习题,试题库,课件的内容和质量,心理训练资料,心里试实验资料,教学录像,教学手段的'提高,教学软件的开发内容,心里健康教育材料等等,做好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的准备。

7.辅助作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全体教师认真值班,耐心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排除,咨询个案几百人。同时作好青少年心理科学研究所的工作,积极推进青少年的心理研究。

8.各位相关教师完成了09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和指导答辩工作。

完成了考研课程《教育心理学》、《教育史》、《教育科学研究法》、等课程的辅导工作。

9.对外交流学习方面:

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了山东省心理学会的会议。七位教师参加了在济南召开的“全国心理学会”年会,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外聘临沂师院的博士张爱宁老师给07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上《心理学史》课,聘请聋哑学校的高级教师初明新老师给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上专业技能课《手语课》。

10.教风学风建设方面:

配合院系抓教风促进学风,规范课堂教学,规范教学材料,包括教材、教学档案、教案、教学日志、教学讲义、听课记录、作业批改记录、点名记录、教研活动记录等,严格按照学校和本系的要求,精益求精,即重教书又重育人。在学风方面,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针对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欠妥当,课堂睡觉等现象,进行多次随堂及时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以教促学,以学促教。

总之,心理学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在本学期都尽心尽力,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完成了校、系各项教育、教学的工作。当然,我们教研室的工作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争取做的更完善。我们将继续努力。

第4篇 教研室教研员工作总结

教研室教研员工作总结

教研员的生命在基层,活力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本学期是下乡范围最广泛、时间最长久、次数最频繁的一学期。

教研室教研员工作总结

不知不觉,20xx年已经过去。在进修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同仁们的大力协助下,我终于圆满的完成了校本兼职教研员的各项工作。下面我从三方面汇报一下我这一年的工作: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

随着做校本兼职教研员工作的不断深入,让我越发感到自己对于校本课程的了解很肤浅,这种不具备一定校本专业知识的现状曾经一度让我很迷茫,没有理论做支撑使自己工作起来不解渴、不透彻、不深刻。为了更好的胜任这份工作,我利用业余时间从校本课程的含义、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优势、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以及校本课教研等方面入手,积极主动地走向校本课程、研究校本课程、宣传校本课程,力求提高自己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和积极性。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我能很好的与实际相结合,时刻关注当今校本教研的趋势和动态,并且结合我市、我校的校本课实际,积极努力地在本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中发挥着指导和带动作用。因为我们学校领导特别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教材的使用,从2004年起就自主研发校本教材---读写序列训练。这些年一直踏实地做着。09年春季开始,学校把组级教研与校级教研的研究主题定为如何上好校本课,组织校本任课教师,每学期每位老师上一节校本课,并选择优秀的课在校级教研上研讨。这期间,我听了老师上的每一节校本课,两个学期听校本课45节,这为我能够做好校本兼职教研员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09年暑假,我们学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重新修订了校本教材,使校本课程的内容逐步趋于完善。这个修订与研讨的过程,为我打造了一个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得空间,因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升了专业能力。

二、协调配合,促进校本教研活动深入开展

一年来,我能够认真履行兼职教研员工作职责,以市进修学校提出的校本课程研究思路的为指导,以提高校本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以促进特色校办学为指针,按照综合教研室的总体要求,理清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意识。工作中,我能密切配合和协助进修学校校本教研员做好教研与培训的各项工作。5月份,是学校最忙的一个月,要筹备全市运动会,要进行期中教学质量抽测,要进行教案作业检查,还要进行组级教研,我们忙得不可开交。正在这时候,进修学校要在二小学组织开展校本课研讨活动,记得活动当天正好是我们学校期中教学质量抽测的日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克服了种种困难,参与其中,活动前与校本教研员讨论、交流,积极寻求适合当前校本课程实际的最有效的教研与培训方式,活动后能够及时与校本教研员进行教研活动的总结和反思,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校本课教研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三、示范引领,发挥兼职教研员的帮带作用

为了扩大和优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校本兼职教研员的引领、辐射作用,进一步推进校校帮扶活动,在南片教研协作体活动中,我主动承担校本科主题教研的研究教师,并与大蒲柴基地校吕老师结对,5月份送教下乡到大蒲柴,通过送课、评课、座谈、研讨等形式,我们就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探讨,这次活动使我们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相互促进,得到共同提高。作为校本兼职教研员,我能够主动完成六个一活动:9月份在北片教研协作体活动中上示范课《秋天的怀念》;撰写的教学心得《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发表在吉林教育2011第6期上;一年来,我分管学校德育课题《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的实验研究,目前本课题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正在完成结题的各项工作。

回顾一年的校本兼职教研员工作,我深知自己所做的工作距离学校的要求和同仁们的期望还相差甚远,因此新的一年我会进一步协助进修学校校本教研员,立足各校校本实际,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探求小而精、小而深、小而活的研讨培训形式,为彰显各学校办学特色而服务。同时我将加强学习,不断完善,加倍努力、勤奋工作,为做一名称职的兼职教研员而努力!

教研室教研员工作总结

本学期,学校教科室工作继续高举教育科研发展与创新的旗帜,紧紧围绕莱城区教科室工作计划中提出的“规范、有效、校本、特色”四个关键词,积极开展“深化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工作重点,不断提高教育科研在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实战能力”,追求教育科研形态的“多元化”,倡导教育科研的“特色取向”,在改革实践中提升教育科研的层次与水平。大力倡导“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鼓励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反思,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推动了我校教科研工作向更高的层次的发展。

一、深化有效教学,大力推行教学行动研究。

1.聚焦有效教学,深化行动研究。

本学期学校教科室引导教师着眼于改进教学行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继续大力推行行动研究,即“问题即课题”,引导教师以研究学生发展为中心,努力改进教学实践。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校下发《幸福与教育》人手一本,提倡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坚持每周教师集中学习一小时。

(2)提倡教师自主学习。学校征订《人民教育》、《教师博览》、《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等刊物二十多种,每位教师自主订阅一份教育教学报刊,让教师通过自学,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把教育科研知识的普及、应用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3)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学后记、教学案例与反思,教科室组织开展行动研究、教学日记、教学后记评比活动,要求40周岁

以下教师都能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开展有效课堂交流研究。

为了进一步推动有效课堂交流的开展,我们借鉴和学习莱城区有效课堂教学先进经验,通过课堂交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促进“有效课堂”的形成。本学期各级部教研组老师围绕有效课堂,积极探索,进行有效课堂的研究,于十月份进行了以“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为主题的课堂研究活动,各教研组老师对这两次课堂观察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总结,形成了共识,撰写了课堂观察报告,更主要的是老师们通过课堂观察,加强了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益。

1. 完善课题组考核机制,举办课题研究活动。

为了落实“xx”课题的研究工作,学校教科室制定了学校教科研校级主课题管理制度,完善了课题组考核机制,按照要求对课题组实行任务划块,责任到人。组织课题组人员认真学习,落实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举行研讨活动。

3.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和成果的整理。

本学期我们将行动研究的方式引入课题研究过程,围绕“人文教育”这一“xx”省级规划课题,组织教师实实在在地参加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市级骨干教师和课题组等为主力的学校科研队伍的核心作用和骨干作用,从而不断丰富课题研究的内涵。在研究的同时,我们重视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搜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重视成果的实践运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学校教科室进行了总结,将本学期主课题研究过程资料进行了整理,装订成册,积极参加好各级组织的'课题结题及相关评比活动。

三、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打造学校教育品牌。

办学特色是学校丰富发展内涵,提高办学档次的必由之路。本学期,我们结合我校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升我校特色学校的品位,努力寻求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特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精心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在内涵建设上求发展。通过特色文化影响学生,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学校教科室一如既往地做好学校作文特色建设的有关工作。

积极开展好学生快速作文系列活动。这学期我们坚持把作文教学特色与建设书香校园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师生共读共写活动,让师生共读共写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本学期认真举办好学生限时快速作文活动,组织开展好师生共同参与的各项系列活动。在教师方面:学校积极推荐优秀教育读本,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读书演讲比赛;倡导教师写随笔、教育日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看法,对教育改革提出理性思考,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出划谋力。在学生方面:我们积极开展好藏书、读书活动,办好班级图书角,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打造书香校园。本学期我们参与了莱城区语委办举办的“文心雕龙”杯教师、学生新课标作文大赛,其中四年级一班的张冉、四年级二班的杨淑涵、陈璐瑶、五一班的张静远、五年级五班的张期飞被选中参与了现场作文展示;吕美、刘翠红两位老师参与了教师组的现场展示。

四、加强教育科研的阵地建设, 做好成果的总结与推广工作。

本学期我们重点以“阅读与写作”课题为载体,研究重点是进行听课、评课、研讨,做到课题实施与资料积累,整理分析同步,课题实施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发展同步,课题实施与成果表达同步,重在做好教师的教科研活动,

加强对课堂观察的研究,同时我们还发动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研室教研员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们基础教研室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教学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围绕'教研先导,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我校办学的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力地推动了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项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理论学习工作

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认真组织好政治理论学习。对十六大报告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观点坚持反复学习,把学习的过程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过程,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过程,进一步坚持与时俱进,拓宽思想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思想上的坚定性,行动上的自觉性和工作上的创造性的过程,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理论修养。

二.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常规管理,是落实教学计划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始终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规定,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每学期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坚持听课制度,坚持业务学习,坚持集体备课,坚持期中期末检查制度,加强过程管理,以保证教育教学扎实高效。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教师是教育行为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基本的问题。现代化的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____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有'经验性'转向'科研型',有'知识型'转向'学者型'。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驾驭课堂的艺术,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用和制作课件,能够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为此,我们加强了业务学习。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我们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评价观,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采用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学校征订的报刊和互联网上的资源,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使教师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辅助教学。教师由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优化了教师。

2.加强教师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我们号召教师利用现有条件学习网页制作和计算机技术及课件制作。争取能够自己制作网页,自己制作课件。在条件成熟时,使用课件教学。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优秀课评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四. 实抓课堂教学,促教育教学改革

基础课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最终要通过课堂来实践。因此,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教研工作

教研活动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种重要手段。教研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小组探究的合作学习,教师激励性的课堂评价语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教研课,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六、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服务

要求教师增加平时考查的次数,提高平时学习成绩,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平时的学习上来。督促教师进行复习和辅导,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过程中来。对学生的学习既严格要求,更要热情帮助。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复习;明确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尽可能地帮助学生经过努力学习学到应知应会的知识。为了帮助部分毕业生参加升学考试,还安排了教师为升学复习班上课。

七、配合学生科和团委的工作

语文组的教师多次参加了学生科和团委组织的《演讲比赛》、《班报比赛》、《书法比赛》、《卡拉ok比赛》等活动,为各项活动的成功举办做出了我们的贡献。同时,为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做出了我们的贡献。

八、积极开展普通话推广工作,完成了普通话的宣传、培训、考试等工作任务。

九、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

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排练文艺节目,参加了工会举办的庆三八节文艺演出,得到了工会领导的表扬。积极组织教师义务献血,完成了学校下达的指标。其它活动如扶贫捐献等,都能积极参加,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十、招生工作

招生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研室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做好组织、动员和宣传工作。多次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的招生宣传工作,为学校的招生工作做出了我们的贡献。在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超额完成了招生任务,教研室共计招生49人。

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1、做任何工作,人是第一重要的。合理地配置教学人员,充分调动教学人员的积极性,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

2、作为文化基础教研室,承担着学校的全部文化基础课教学工作,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教师。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都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认象。做好教学工作的关键在教师,基础在教研组。充分发挥现有教研组长的作用,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3、教学质量需要教师来保证。提高认识是关键。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5篇 2022年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范文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研培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质良好,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高素质、专业化,工作作风过硬的研培队伍,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开展以研培工作为中心,以提高研培能力为目标研培建设活动。结合本县师资队伍状况,采取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的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研培的新模式,使我县研培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一,走进基层,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

今天的课程改革正催生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变化,在课堂上,教师每天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惑,教师每天在寻求解决问题,摆脱困惑的方法和策略。我校的研培人员虽然是由各校的优秀教师选拔而来,而踏上研培之路,受传统教研方式束缚,就渐渐地无望了讲台,脱离课堂,越脱越远,而今早已不上课,却对教师大谈如何上课,收效甚微,而新课改以其“新”的特点决定不论是研培人员,还是实验教师参与起点相同,面对的是全新的形势,时代特点也决定了不会有现成的前置理论可以拿来套用,大家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跃入课改的洪流,这就意昧着研培人员不能站在岸上“光说不练”,必须在三尺讲台的亲身试教中,亲自体验课改的温热冷暖。

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对一线老师教研活动具有引领、示范积极的指导作用。可惜很多研培人员“只研不教”,研培人员不上讲台,不讲课,致使指导脱离了教学实际,构建了理想课堂理论性太强,研究对象太空,不贴近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导致教研活动脱离了教研需要,偏离了教研本身的出发点,对基层教师往往口头指导,优点谈一点,问题指一堆,理论来一条,教研员与教师距离越来越远,对课改的进展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县校际之间教师素质发展不均衡,参差不齐,城乡强弱差距大,乡与乡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也有差距,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措施。坚持工作重点下移,努力构建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以基地校为龙头的区域联合体等研培网络体系。

二、充分发挥研培网络体系作用,解决基层学校中教学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研培体系的重建。采取“强强联合、强弱合作、重点扶弱、整体提高”的原则,组织构建了新的研培网络,做到了研培工作的组织落实。具体做法:一是对全县城乡初中和小学领导班子工作业绩、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况、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摸清基层学校的实际。我们把全县城镇三所初中和14个乡镇的22所初中以及城乡小学,按照区域优势互补原则,构建了以基地校为龙头的5个区域联合体。二是采取城镇学校和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和乡镇学校联姻结对子的办法,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强弱合作重点帮扶、整体提高带动中间的目标。三是建立学科研培网络,每个学科都要由本科教研员牵头成立组织成立研培学科组,构建“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教师进修学校”的整体研培体系,充分保障研培工作的点面结合,做到整体覆盖,不留死角。四是教研员分工包校,保证整体调控。五是加强基地校建设,建立骨干教师档案,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基地校和骨干教师在研培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六是构建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庆安教研网开展研培活动。七是加强领导,制定各级研培机构的工作方案和细则,确保研培工作不流于形式。

研培网络的构建得到了教育局和基层学校的支持和欢迎。我们通过研培网络,利用多极平台积极开展研培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研培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实施“深水作业”重心下移,提高研培人员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研培质量,增进研培实效。

为了提升研培工作质量,根据我县研培人员的实际,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方案。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和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确立了技术先进学者型、专家型研培人员队伍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研培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化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教研、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评价、为基层学校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了以“树形象、练硬功、做人梯、当先锋”为主题的岗位练兵活动,其中,以“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内需式”储存理论的业务练兵活动为重点,工作重心下移,“深水作业”使岗位练兵落到了实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全体教研员的素质。

“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就是让研培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打造锻炼,提升自身素质。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蹲点工作制定,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为了推进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学校常态教学研究,有效指导基层学校工作。规定和分配每位研培人员到农村和城区各一所学校蹲点工作。要求研培人员从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学常规落实等方面着眼,以学校每位教师为主体,以教研组为依托,构建起从“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到教科研部门”的教育教研网络。教研员以“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服务者、研究者”的角色,开展学校教学和教研改进的实践研究,努力打造新型的教研文化。蹲点过程中,要求研培人员结合所在蹲点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详实、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蹲点工作计划。规定每学期研培人员在学校进行集中蹲点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教研员要以蹲点学校为基地,组织开展本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至少确定一项学科教研课题或教研专题,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实验研究。集中“蹲点包校”结束之后,至少写应用研究随笔或应用研究论文。每学期上研讨课不少于两节,听课不少于40节,评课不少于10节,参与本学校教研组活动不少于4次。要在一线总结经验,在一线培养典型,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体现成果。积极撰写蹲点日记,促进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广泛征求蹲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蹲点中,教研员要把原先的“听课—评课”拓展为“预设—上课—评课—改进”不断的循环的过程,促进了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进;蹲点中,研培人员和教研组一起,把原先的“参与—评价”式面上的教研,拓展成“策划—研究—实施—评价”深入式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推动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改革,提高了研培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大了指导力度和研究力度。

“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就是要研培人员在课堂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素质。研培人员“下水”执教,使教学研究活起来,研培人员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适当课题现场执教,把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中体现。上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集体备课后,上“研讨课”,体现研究性。二是按课程标准要求,有准备地上“达标课”,主要体现实验性。三是基于某研究课题或某种教学实验而上“演示课”,体现示范性。研培人员上课体现了现场培训作用,也可以使校本培训更贴近教学实际,推进校本研修的开展,更能提高自己研究水平、指导能力和服务意识。

“内需式”储蓄理论,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研培人员按照自己工作内在需要选择理论学习内容,这样才能从心底里愿意学习,教师也愿意接受,充分调动研培人员和教师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每学期研究一个专题、举行两次讲座、写好文章的业务提高活动。研究一个专题:我校根据研培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专题:一方面从工作重点中确定。另一方面从教学诊断中确定.。举行两场讲座:研培人员的事业在基层,研究成果在回归学校,回归教师。而且为了在更大层面上发挥研培人员指导作用,必须打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因此,我校每学期为基层学校举办两场教学讲座。通过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举行讲座时我们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问题从实际中来,研培人员为基层讲座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基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以此为教学讲座的主要选题。另一方面,案例从课堂中选。我们要求研培人员要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学讲座不能停留在理论的阐释,要选取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让教师从形象鲜活的教学事件中获得启迪。这些案例除了从书面阅读和影象收视中获取,更重要的是来源基层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些案例真实、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在深入课堂听课辅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发现和整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正反案例。再一方面,对策要切实有效。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研培人员在讲座中不能只是查摆问题,更重要的是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策略与方法应符合教学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

撰写文章。经常动笔撰写文章,可以有效地梳理思维,促使研培人员更理性地思考教育问题,并使问题思考更有深度,是提高研培人员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我们为让研培人员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开展了每年撰写以上的研究文章研修活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样式多一点。教研文章形式多样,理论文章,经验总结,课题总结,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教学叙事,教学随笔等。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限于一种样式,而应多涉及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要借助写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随笔等方式,以写促思,并使反思成为专业生活的自觉状态。另一方面,讨论深一点。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满足于有所得,而应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做到理论探讨有深度,措施方法有创意。

四.巩固研培成果,拓宽研培渠道,探索研培模式,再创研培教研的新局面。

几年来的研培建设活动,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在学校,主渠道是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概无例外,作为县级进修学校,各项工作必须落实在基础的实践层面上,这就决定了新的教研方式必须坚持重心下移。“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深水作业”。使我们研培人员走进学校,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教师的呼声,增进彼此的了解;走近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缩短彼此的距离。发现问题,确定研培主题,指导实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变指令性安排为参与式服务。通过听课、评课、亲自做课、参与和指导教研活动,构建以基地校为龙头的五个区域联合体、校与校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等教研方式。达到了指导、帮助的目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努力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创生者和实践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和推广者。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成长。这一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探路辐射作用;有利于交流和推广教学经验;有利于加强实验监控与调控;有利于推动校本教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扩大教研活动教师的参与面,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在工作中我们还将根据研培工作实际需要,不断更新研培方式,展示和推广本地成果,借鉴外地经验,拓宽研培渠道。充分发挥区校教研融合互补,实践反思,多向互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此构成多元开放的“有效研培”共同体的优势。搭建专业引领下的服务合作与研培一体的格局。再创我县研培工作的新局面。

第6篇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研培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质良好,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高素质、专业化,工作作风过硬的研培队伍,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开展以研培工作为中心,以提高研培能力为目标研培建设活动。结合本县师资队伍状况,采取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的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研培的新模式,使我县研培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一,走进基层,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

今天的课程改革正催生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变化,在课堂上,教师每天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惑,教师每天在寻求解决问题,摆脱困惑的方法和策略。我校的研培人员虽然是由各校的优秀教师选拔而来,而踏上研培之路,受传统教研方式束缚,就渐渐地无望了讲台,脱离课堂,越脱越远,而今早已不上课,却对教师大谈如何上课,收效甚微,而新课改以其“新”的特点决定不论是研培人员,还是实验教师参与起点相同,面对的是全新的形势,时代特点也决定了不会有现成的前置理论可以拿来套用,大家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跃入课改的洪流,这就意昧着研培人员不能站在岸上“光说不练”,必须在三尺讲台的亲身试教中,亲自体验课改的温热冷暖。

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对一线老师教研活动具有引领、示范积极的指导作用。可惜很多研培人员“只研不教”,研培人员不上讲台,不讲课,致使指导脱离了教学实际,构建了理想课堂理论性太强,研究对象太空,不贴近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导致教研活动脱离了教研需要,偏离了教研本身的出发点,对基层教师往往口头指导,优点谈一点,问题指一堆,理论来一条,教研员与教师距离越来越远,对课改的进展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县校际之间教师素质发展不均衡,参差不齐,城乡强弱差距大,乡与乡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也有差距,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措施。坚持工作重点下移,努力构建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以基地校为龙头的区域联合体等研培网络体系。

二、充分发挥研培网络体系作用,解决基层学校中教学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研培体系的重建。采取“强强联合、强弱合作、重点扶弱、整体提高”的原则,组织构建了新的研培网络,做到了研培工作的组织落实。具体做法:一是对全县城乡初中和小学领导班子工作业绩、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况、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摸清基层学校的实际。我们把全县城镇三所初中和14个乡镇的22所初中以及城乡小学,按照区域优势互补原则,构建了以基地校为龙头的5个区域联合体。二是采取城镇学校和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和乡镇学校联姻结对子的办法,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强弱合作重点帮扶、整体提高带动中间的目标。三是建立学科研培网络,每个学科都要由本科教研员牵头成立组织成立研培学科组,构建“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教师进修学校”的整体研培体系,充分保障研培工作的点面结合,做到整体覆盖,不留死角。四是教研员分工包校,保证整体调控。五是加强基地校建设,建立骨干教师档案,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基地校和骨干教师在研培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六是构建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庆安教研网开展研培活动。七是加强领导,制定各级研培机构的工作方案和细则,确保研培工作不流于形式。

研培网络的构建得到了教育局和基层学校的支持和欢迎。我们通过研培网络,利用多极平台积极开展研培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研培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实施“深水作业”重心下移,提高研培人员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研培质量,增进研培实效。

为了提升研培工作质量,根据我县研培人员的实际,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方案。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和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确立了技术先进学者型、专家型研培人员队伍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研培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化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教研、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评价、为基层学校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了以“树形象、练硬功、做人梯、当先锋”为主题的岗位练兵活动,其中,以“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内需式”储存理论的业务练兵活动为重点,工作重心下移,“深水作业”使岗位练兵落到了实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全体教研员的素质。

“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就是让研培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打造锻炼,提升自身素质。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蹲点工作制定,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为了推进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学校常态教学研究,有效指导基层学校工作。规定和分配每位研培人员到农村和城区各一所学校蹲点工作。要求研培人员从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学常规落实等方面着眼,以学校每位教师为主体,以教研组为依托,构建起从“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到教科研部门”的教育教研网络。教研员以“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服务者、研究者”的角色,开展学校教学和教研改进的实践研究,努力打造新型的教研文化。蹲点过程中,要求研培人员结合所在蹲点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详实、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蹲点工作计划。规定每学期研培人员在学校进行集中蹲点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教研员要以蹲点学校为基地,组织开展本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至少确定一项学科教研课题或教研专题,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实验研究。集中“蹲点包校”结束之后,至少写应用研究随笔或应用研究论文。每学期上研讨课不少于两节,听课不少于40节,评课不少于10节,参与本学校教研组活动不少于4次。要在一线总结经验,在一线培养典型,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体现成果。积极撰写蹲点日记,促进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广泛征求蹲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蹲点中,教研员要把原先的“听课—评课”拓展为“预设—上课—评课—改进”不断的循环的过程,促进了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进;蹲点中,研培人员和教研组一起,把原先的“参与—评价”式面上的教研,拓展成“策划—研究—实施—评价”深入式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推动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改革,提高了研培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大了指导力度和研究力度。

“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就是要研培人员在课堂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素质。研培人员“下水”执教,使教学研究活起来,研培人员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适当课题现场执教,把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中体现。上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集体备课后,上“研讨课”,体现研究性。二是按课程标准要求,有准备地上“达标课”,主要体现实验性。三是基于某研究课题或某种教学实验而上“演示课”,体现示范性。研培人员上课体现了现场培训作用,也可以使校本培训更贴近教学实际,推进校本研修的开展,更能提高自己研究水平、指导能力和服务意识。

“内需式”储蓄理论,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研培人员按照自己工作内在需要选择理论学习内容,这样才能从心底里愿意学习,教师也愿意接受,充分调动研培人员和教师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每学期研究一个专题、举行两次讲座、写好文章的业务提高活动。研究一个专题:我校根据研培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专题:一方面从工作重点中确定。另一方面从教学诊断中确定.。举行两场讲座:研培人员的事业在基层,研究成果在回归学校,回归教师。而且为了在更大层面上发挥研培人员指导作用,必须打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因此,我校每学期为基层学校举办两场教学讲座。通过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举行讲座时我们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问题从实际中来,研培人员为基层讲座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基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以此为教学讲座的主要选题。另一方面,案例从课堂中选。我们要求研培人员要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学讲座不能停留在理论的阐释,要选取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让教师从形象鲜活的教学事件中获得启迪。这些案例除了从书面阅读和影象收视中获取,更重要的是来源基层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些案例真实、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在深入课堂听课辅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发现和整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正反案例。再一方面,对策要切实有效。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研培人员在讲座中不能只是查摆问题,更重要的是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策略与方法应符合教学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

撰写文章。经常动笔撰写文章,可以有效地梳理思维,促使研培人员更理性地思考教育问题,并使问题思考更有深度,是提高研培人员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我们为让研培人员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开展了每年撰写以上的研究文章研修活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样式多一点。教研文章形式多样,理论文章,经验总结,课题总结,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教学叙事,教学随笔等。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限于一种样式,而应多涉及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要借助写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随笔等方式,以写促思,并使反思成为专业生活的自觉状态。另一方面,讨论深一点。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满足于有所得,而应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做到理论探讨有深度,措施方法有创意。

四.巩固研培成果,拓宽研培渠道,探索研培模式,再创研培教研的新局面。

几年来的研培建设活动,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在学校,主渠道是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概无例外,作为县级进修学校,各项工作必须落实在基础的实践层面上,这就决定了新的教研方式必须坚持重心下移。“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深水作业”。使我们研培人员走进学校,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教师的呼声,增进彼此的了解;走近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缩短彼此的距离。发现问题,确定研培主题,指导实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变指令性安排为参与式服务。通过听课、评课、亲自做课、参与和指导教研活动,构建以基地校为龙头的五个区域联合体、校与校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等教研方式。达到了指导、帮助的目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努力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创生者和实践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和推广者。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成长。这一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探路辐射作用;有利于交流和推广教学经验;有利于加强实验监控与调控;有利于推动校本教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扩大教研活动教师的参与面,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在工作中我们还将根据研培工作实际需要,不断更新研培方式,展示和推广本地成果,借鉴外地经验,拓宽研培渠道。充分发挥区校教研融合互补,实践反思,多向互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此构成多元开放的“有效研培”共同体的优势。搭建专业引领下的服务合作与研培一体的格局。再创我县研培工作的新局面。

第7篇 2022年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研培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质良好,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高素质、专业化,工作作风过硬的研培队伍,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开展以研培工作为中心,以提高研培能力为目标研培建设活动。结合本县师资队伍状况,采取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的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研培的新模式,使我县研培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一,走进基层,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

今天的课程改革正催生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变化,在课堂上,教师每天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惑,教师每天在寻求解决问题,摆脱困惑的方法和策略。我校的研培人员虽然是由各校的优秀教师选拔而来,而踏上研培之路,受传统教研方式束缚,就渐渐地无望了讲台,脱离课堂,越脱越远,而今早已不上课,却对教师大谈如何上课,收效甚微,而新课改以其“新”的特点决定不论是研培人员,还是实验教师参与起点相同,面对的是全新的形势,时代特点也决定了不会有现成的前置理论可以拿来套用,大家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跃入课改的洪流,这就意昧着研培人员不能站在岸上“光说不练”,必须在三尺讲台的亲身试教中,亲自体验课改的温热冷暖。

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对一线老师教研活动具有引领、示范积极的指导作用。可惜很多研培人员“只研不教”,研培人员不上讲台,不讲课,致使指导脱离了教学实际,构建了理想课堂理论性太强,研究对象太空,不贴近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导致教研活动脱离了教研需要,偏离了教研本身的出发点,对基层教师往往口头指导,优点谈一点,问题指一堆,理论来一条,教研员与教师距离越来越远,对课改的进展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县校际之间教师素质发展不均衡,参差不齐,城乡强弱差距大,乡与乡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也有差距,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措施。坚持工作重点下移,努力构建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以基地校为龙头的区域联合体等研培网络体系。

二、充分发挥研培网络体系作用,解决基层学校中教学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研培体系的重建。采取“强强联合、强弱合作、重点扶弱、整体提高”的原则,组织构建了新的研培网络,做到了研培工作的组织落实。具体做法:一是对全县城乡初中和小学领导班子工作业绩、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况、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摸清基层学校的实际。我们把全县城镇三所初中和14个乡镇的22所初中以及城乡小学,按照区域优势互补原则,构建了以基地校为龙头的5个区域联合体。二是采取城镇学校和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和乡镇学校联姻结对子的办法,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强弱合作重点帮扶、整体提高带动中间的目标。三是建立学科研培网络,每个学科都要由本科教研员牵头成立组织成立研培学科组,构建“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教师进修学校”的整体研培体系,充分保障研培工作的点面结合,做到整体覆盖,不留死角。四是教研员分工包校,保证整体调控。五是加强基地校建设,建立骨干教师档案,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基地校和骨干教师在研培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六是构建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庆安教研网开展研培活动。七是加强领导,制定各级研培机构的工作方案和细则,确保研培工作不流于形式。

研培网络的构建得到了教育局和基层学校的支持和欢迎。我们通过研培网络,利用多极平台积极开展研培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研培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实施“深水作业”重心下移,提高研培人员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研培质量,增进研培实效。

为了提升研培工作质量,根据我县研培人员的实际,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方案。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和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确立了技术先进学者型、专家型研培人员队伍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研培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化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教研、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评价、为基层学校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了以“树形象、练硬功、做人梯、当先锋”为主题的岗位练兵活动,其中,以“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内需式”储存理论的业务练兵活动为重点,工作重心下移,“深水作业”使岗位练兵落到了实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全体教研员的素质。

“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就是让研培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打造锻炼,提升自身素质。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蹲点工作制定,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为了推进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学校常态教学研究,有效指导基层学校工作。规定和分配每位研培人员到农村和城区各一所学校蹲点工作。要求研培人员从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学常规落实等方面着眼,以学校每位教师为主体,以教研组为依托,构建起从“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到教科研部门”的教育教研网络。教研员以“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服务者、研究者”的角色,开展学校教学和教研改进的实践研究,努力打造新型的教研文化。蹲点过程中,要求研培人员结合所在蹲点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详实、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蹲点工作计划。规定每学期研培人员在学校进行集中蹲点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教研员要以蹲点学校为基地,组织开展本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至少确定一项学科教研课题或教研专题,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实验研究。集中“蹲点包校”结束之后,至少写应用研究随笔或应用研究论文。每学期上研讨课不少于两节,听课不少于40节,评课不少于10节,参与本学校教研组活动不少于4次。要在一线总结经验,在一线培养典型,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体现成果。积极撰写蹲点日记,促进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广泛征求蹲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蹲点中,教研员要把原先的“听课—评课”拓展为“预设—上课—评课—改进”不断的循环的过程,促进了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进;蹲点中,研培人员和教研组一起,把原先的“参与—评价”式面上的教研,拓展成“策划—研究—实施—评价”深入式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推动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改革,提高了研培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大了指导力度和研究力度。

“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就是要研培人员在课堂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素质。研培人员“下水”执教,使教学研究活起来,研培人员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适当课题现场执教,把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中体现。上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集体备课后,上“研讨课”,体现研究性。二是按课程标准要求,有准备地上“达标课”,主要体现实验性。三是基于某研究课题或某种教学实验而上“演示课”,体现示范性。研培人员上课体现了现场培训作用,也可以使校本培训更贴近教学实际,推进校本研修的开展,更能提高自己研究水平、指导能力和服务意识。

“内需式”储蓄理论,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研培人员按照自己工作内在需要选择理论学习内容,这样才能从心底里愿意学习,教师也愿意接受,充分调动研培人员和教师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每学期研究一个专题、举行两次讲座、写好文章的业务提高活动。研究一个专题:我校根据研培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专题:一方面从工作重点中确定。另一方面从教学诊断中确定.。举行两场讲座:研培人员的事业在基层,研究成果在回归学校,回归教师。而且为了在更大层面上发挥研培人员指导作用,必须打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因此,我校每学期为基层学校举办两场教学讲座。通过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举行讲座时我们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问题从实际中来,研培人员为基层讲座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基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以此为教学讲座的主要选题。另一方面,案例从课堂中选。我们要求研培人员要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学讲座不能停留在理论的阐释,要选取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让教师从形象鲜活的教学事件中获得启迪。这些案例除了从书面阅读和影象收视中获取,更重要的是来源基层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些案例真实、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在深入课堂听课辅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发现和整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正反案例。再一方面,对策要切实有效。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研培人员在讲座中不能只是查摆问题,更重要的是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策略与方法应符合教学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

撰写文章。经常动笔撰写文章,可以有效地梳理思维,促使研培人员更理性地思考教育问题,并使问题思考更有深度,是提高研培人员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我们为让研培人员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开展了每年撰写以上的研究文章研修活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样式多一点。教研文章形式多样,理论文章,经验总结,课题总结,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教学叙事,教学随笔等。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限于一种样式,而应多涉及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要借助写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随笔等方式,以写促思,并使反思成为专业生活的自觉状态。另一方面,讨论深一点。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满足于有所得,而应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做到理论探讨有深度,措施方法有创意。

四.巩固研培成果,拓宽研培渠道,探索研培模式,再创研培教研的新局面。

几年来的研培建设活动,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在学校,主渠道是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概无例外,作为县级进修学校,各项工作必须落实在基础的实践层面上,这就决定了新的教研方式必须坚持重心下移。“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深水作业”。使我们研培人员走进学校,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教师的呼声,增进彼此的了解;走近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缩短彼此的距离。发现问题,确定研培主题,指导实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变指令性安排为参与式服务。通过听课、评课、亲自做课、参与和指导教研活动,构建以基地校为龙头的五个区域联合体、校与校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等教研方式。达到了指导、帮助的目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努力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创生者和实践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和推广者。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成长。这一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探路辐射作用;有利于交流和推广教学经验;有利于加强实验监控与调控;有利于推动校本教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扩大教研活动教师的参与面,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在工作中我们还将根据研培工作实际需要,不断更新研培方式,展示和推广本地成果,借鉴外地经验,拓宽研培渠道。充分发挥区校教研融合互补,实践反思,多向互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此构成多元开放的“有效研培”共同体的优势。搭建专业引领下的服务合作与研培一体的格局。再创我县研培工作的新局面。

教研室教研工作总结7篇

xxxx年,我县教研工作根据市教研工作的有关部署,紧紧围绕《阳山县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以及《关于营造学校竞争氛围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实施方案》的措施要求,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教研室教研范文

  • 教研室教研工作总结7篇
  • 教研室教研工作总结7篇12人关注

    xxxx年,我县教研工作根据市教研工作的有关部署,紧紧围绕《阳山县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以及《关于营造学校竞争氛围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实施方案》的措 ...[更多]

总结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