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好总结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大全 > 综合总结 > 总结与计划

经济工作总结计划15篇

发布时间:2023-08-23 21:50:02 查看人数:73

经济工作总结计划

第1篇 2022年县经济局党委党建目标管理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范文

一、基本情况

__县经济局党委成立于2022年7月,现由7名党委委员组成,下辖2个党总支、24个党支部,1个党小组,共有394名党员。涉及我县22个企业,其中,破产企业10个,党员160名。

二、明确责任,加强领导,抓好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

2022年,我党委坚持以党委书记作第一责任人制度,成立了党建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制定了工作计划。一年来,我党委非常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切实把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利用“二、五”学习日,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组织的决定决议,能及时准确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会议精神,认真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学____县实施““改革开放活县,绿色经济强县,拉祜文化兴县”三大战略,组织学______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四个文件和省委党建工作18项制度,认真组织学习县纪委下发的《关于严格查处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的通知》,学习《公务员八条禁令》、《国家公务员纪律处分条例》及《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党员、工作人员参与赌博和搞“小刺激”进行变相赌博的处理办法》,通过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公仆意识,切实转变机关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积极地为企业搞好服务。

三、在组织建设方面

一年来,我们在所属的总支、支部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围绕领导班子好,队伍素质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的目标建设抓好党总支、支部工作,努力实现广大党员在工作中“带头学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创业建佳绩,带头自律树形象”。具体做法:

1、继续深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认真落实《党员目标管理责任书》,督促党员干部过好“双重组织生活”,进一步坚定党员党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党员包括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进行考核,我局机关支部综合考核91分。

2、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清和掌握党员动向,理顺党员关系。由于企业改制,部分基层支部开展活动难,许多党员下落去向不明,为了让他们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局党委班子成员组织下基层,分片负责,下村寨,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积极地为他们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社会福利待遇,支部要求他们,平时要加强学习,注意党员形象,外出打工时多与支部联系。一年来,调整充实了党委领导班子,盛鑫公司支部、桂桦公司支部进行了班子换届,摸清了__锦茂煤矿、南弄河煤矿、上允煤矿党员的基本情况,向上级争取个体私营支部特困党务工作者的生活补助,以提高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所属支部书记管好自己范围内的特困低保户,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搞好社区治安,卫生环境的维护,积极地为他们办理医保、社保、职工医疗互助等手续,切实做群众的“贴心人”,为社区弱势群体服务。

3、坚持民主集中制,召开民主生活会,抓好班子的团结。

第2篇 县农村牧区经济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四是生态建设成果保护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林牧矛盾日趋突出。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一)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农村牧区经济的总体部署,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依托,以招商引资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核心,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全面发展,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围绕上述总体思路,2022年我县农村牧区经济工作要打好一个基础、提高两种能力、建设六大基地、实现六项突破。打好一个基础:坚持生态建设和农田草原水利基本建设不动摇,夯实发展基础;提高两种能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建设六大基地:建设肉羊养殖基地、肉蛋鸡养殖基地、生猪养殖基地、杂粮杂豆基地、经济作物基地和工业原料林能源林基地;实现六项突破:肉羊养殖、蛋鸡养殖、种植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龙头企业建设、服务体系建设要实现新突破。 (二)主要目标 1、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8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达到14亿斤以上;订单农业面积完成50万亩。 2、六月末牲畜总存栏165万头只,其中肉羊存栏95万只,全年出栏110万只;肉牛存栏6万头,全年出栏2万头;蛋鸡年末存栏1000万只,肉鸡年饲养量1000万只。 3、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以上,建设人工草地10万亩,水土保持治理面积20万亩。 4、新打配机电井150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解决1.1万人、1.5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问题。 5、解决0.6万人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1.8万温饱不稳定低收入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2000人以上,稳定转移率90%以上。 (三)重点工作 1、继续加强生态和农牧业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实施好京津风沙源项目、退耕还林、生态建设与保护、德援等项目。实施城区森林体系建设工程、沟河道治理工程和厂矿村路绿化工程,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16.5平方公里,生态保护面积12万亩。二是实施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山湾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22年项目、高家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乌兰勿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整村推进直接扶贫到户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业开发项目和保护性耕作等农牧业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做好农牧业项目争取工作。 2、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一是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压缩低产低效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优质高效作物和饲用作物的种植面积,粮经饲比例达到5:3:2。因地制宜发展日光温室、露地蔬菜、杂粮和笤帚苗子等避灾农业;大力发展制种、中药材、烤烟、甜菜、万寿菊、桑蚕等高效农业,形成1000元以上经济作物带。 二是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依托种植业、林草业比较优势,进一步推进畜牧业生产规模,突出肉羊、肉蛋鸡和草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生猪、肉牛等传统产业,培育奶牛、肉鹅等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 三是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在三效统一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直接经济效益,以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为手段,以林木质能源、工业原料林、经济林建设为重点,建设杨树兼用林基地、沙棘基地、桑蚕基地、仁用杏和能源灌木林基地,努力改善林种树种结构。 3、继续深化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加强各大产业基地建设。要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大力发展种养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发展无公害、绿色生产,不断提高各大产业规模和水平,形成优势产业带。其中肉羊产业建设完善肉羊专业村(小区)150个,科技示范小区20个,年末存栏基础母羊70万只以上;蛋鸡产业建设完善蛋鸡专业村(小区)70个,其中高标准科技示范小区6个,抓出年饲养万只的大户10户,年饲养1000只以上的大户1500户;肉鸡产业,年内新建肉鸡放养场10处,肉鸡饲养量达到1000万只以上;草产业重点抓好优质青贮饲料品种推广和草灌结合人工草地建设项目;肉牛产业建设敖润苏莫苏木、木头营子乡、康家营子乡等养殖重点乡镇8个,建设肉牛专业村(小区)32个,年出栏育肥牛10头以上的大户800户。 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巩固提高现有的带动力强、辐射面广、能促进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加大农牧业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多层次、多成份、多元化兴办一批新的龙头企业。2022年重点发展生猪屠宰、杂粮杂豆加工、土豆加工、笤帚苗子加工、蚕茧加工、木材加工、饮品加工和灌木饲料加工业,扶持发展种苗生产龙头企业。 三是加强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结合实际,积极发展肉羊产业协会、蛋鸡产业协会、草产业协会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壮大经纪人队伍,鼓励引导农牧民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中介组织,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牧民增收。 4、继续加强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一是建设优质种公羊基地。引进中敖畜牧集团,建设存栏1万只优质种羊的种羊繁育场,年末完成一期工程,存栏种羊5000只。同时,挂靠中敖集团,以县肉羊繁育中心、敖汉种羊场繁育中心和裕隆牧业公司为龙头,建设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年内完成种羊胚胎移植4000枚,培育无角多赛特、夏洛莱、萨福克、杜泊等纯种肉用种公羊总数达到3000只,把我县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种羊基地。对劣质种公羊及时清群淘汰。 二是建设百万只优质基础母羊基地。突出重点、合理布局,以丰收乡、新地乡、金厂沟梁镇、贝子府镇、王家营子乡等为主建设f1代母羊生产区或小尾寒羊基础母羊纯繁区,推广经济杂交;以木头营子乡、新窝铺乡、长胜镇、古鲁板蒿乡、哈沙吐乡、双井乡等为主建设细毛羊生产区,推广能德美种公羊为父本杂交技术,生产肉毛兼用羊。 三是按着“五有”标准加强肉羊改良站点建设,全县肉羊改良站点达到250处,完成肉羊人工授精30万只。采取自然本交和人工授精改良两种模式,千方百计提高优质种公羊利用率。 5、继续推进科技创新与推广普及 加大科技服务的资金投入力度,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和农牧民科技培训力度。通过技术培训、讲座、座谈、科技互动等形式,使农牧民扎实掌握生产实用技术,做到每个农户都有一个技术明白人。2022年计划举办有机杂粮种植、高产高效作物种植、平衡施肥、基础母羊饲养管理及改良、羔羊育肥、肉奶牛饲养管理及改良、蛋鸡无公害养殖、肉鹅反季节饲养、人工草地建设、重点林经营管理等大型师资培训班15次以上,培训农牧民达到15万人次以上,使农牧民素质、主导产业科技普及率和科技贡献率都有所提高。 (四)保障措施 一是齐抓共管,强化领导手段。继续实行专项推进的有效做法,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对各大产业,县级成立由五大班子领导牵头,涉农各部门为成员的推进产业领导组织,加强各产业的领导,各乡镇苏木也都要建立健全各主导产业领导组织,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的产业化经营领导组织,全县形成上下统一、县乡村联动、齐抓共管的农村牧区经济工作机制。 二是加大投入,完善投融资政策。坚持资金重点投放、打捆使用的原则,不断加大农牧业建设投入。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种植业结构调整、基础母畜、种畜禽的引进、家畜改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人工草地建设与保护、龙头企业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坚持以农牧民投资为主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类项目资金、银信资金等增加对农牧业的投入。 三是依法治理,落实政府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进一步明确生态建设与保护、防火、防汛抗旱、防疫的政府责任,各乡镇苏木政府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乡镇长是主要责任人,要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防患于未然。 四是创新机制,激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借全县合乡并镇改革之机,本着完善乡村管理体制,减轻农民负担,强化服务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涉农站所改革,激发单位活力,提高服务水平;深入进行农口部门所属企业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水利产权制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激活运行机制;巩固和完善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农村负担管理新体制,加强“一事一议”和资金村有乡管体制建设。 五是加强督查,强化奖惩措施。县政府将农村牧区经济作为重点督查内容,加强对各乡镇苏木跟踪督查,定期通报督查情况,做到精心安排,跟踪督查,及时指导;组织部门把农村牧区经济完成情况列入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农村经济工作考核方式,将考核内容与农村重点工作结合,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年度考核挂钩。

县农村牧区经济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第3篇 2022年全市会展经济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面对甲型流感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全市会展业高举科学发展观大旗,以“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为统领,紧抓“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的“三个机遇”,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实施“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会展业总体发展战略,加快“中国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会展总部集聚区、中国节庆活动中心”建设,在会展经济规模、拉动作用、产业知名度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实现了会展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展示成都震后新形象,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作出明显贡献。

一、2022年全市会展经济工作情况

(一)主要特点和成效。

1、会展产业发展呈加速度态势,行业运行质量较高。统计显示,预计2022年全市会展业直接收入25.52亿元,增加值18.7亿元,同比增长35.2%,超计划目标15.2个百分点;共举办各类展会节庆活动320多个,同比增长23.04%,其中专业展会100多个,论坛和学术会议100多个(全市全年举办各类会议1.48万个,大型综合专业论坛和学术会议100多个),节庆活动120多个;全市展览总面积达170万平米,同比增长21.4%。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82个专业展览会,平均规模超过1万平米, 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会达8个,增加3个;在娇子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XX多场会议中,平均参会人数超过300人。

2、经济拉动作用显著,会展产业链竞争力增强。2022年,全市参展参节参会人数超过7240万人次,其中外地来蓉人数超过1062万人次,直接带动旅游、广告、餐饮、娱乐、交通、信息通讯等服务业的发展,拉动消费215.2亿元,增幅超过22%。沿海和香港、台湾等地来蓉设办事处和分公司的会展企业新增数十家。其中世纪城洲际集团的效益排名其全集团亚太区各分部效益第一。

3、展会品牌影响力突出,行业知名度提升。2022年,我市专业展呈现出规模明显扩大的趋势,第80届全国糖酒会、第10届成都家具展、第12届成都汽车展、第10届西博会、第62届医博会、第62届药交会等展会规模均在8万平米以上,同比增长均超过20%以上;论坛和会议规格、规模普遍提高,如亚欧减灾能力建设研讨会、第七届软洽会、第八届中国律师论坛、2022国际茶叶大会、首届中国成都新能源国际论坛、2022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全球华人泌尿外科会议等;节庆赛事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如第六届美食旅游节、第二届中国非遗节、2022年成都购物节、成都啤酒节、第五届会展文化节、2022世界电子竞技大赛总决赛等。

2022年,我市在国内外会展业界内的影响迅速提升,被誉为“中国会展经济的领跑者”。继2022年中国贸促会将成都与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列为中国五大会展中心城市,2022年,成都被业界评为“中国十大会展城市”、“中国十大魅力会议目的地城市”、“中国十大节庆城市”等。

4、会展国际化程度提高,推动成都对外交流合作加快。2022年,成都会展经济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其中:糖酒会首次设立1万平米国际红酒专馆;医博会3000家参展企业和12万客商中国际化程度超过60%;亚欧首脑会议的45个成员国和相关国际支部的代表出席亚欧减灾能力建设研讨会;第十届西博会有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4938家企业参展,6位外国政府首脑和27个国家的70位部长级官员、驻华使节,以及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出席;2022世界电子竞技大赛总决赛有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位世界顶级选手参赛。

(二)主要做法。

1、实施三大会展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会展之都”建设步伐和会展产业科学发展。2022年以来,成都创新实施“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会展业总体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会展经济整体实力;实施“三步走”阶梯式发展战略,即2022年建成中国中西部会展名城,2022年建成亚洲内陆会展名城,2030年建成“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国际重要会展名城;实施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会展总部集聚区、中国节庆活动中心”三大具象目标发展战略。2022年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第一步目标今年提前实现。

2、创新申办机制,提升会展业国际化水平。在京设立联络处,加强与国家部委、行业协会联系,申办到2022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全球华人泌尿外科会议等9个项目;整合部门资源,联合申办到第八届中国律师论坛(已办)、第20届中国图书博览会等;深化与中糖集团、国药集团、欧盟国际商会的合作,提升糖酒会、医博会、药品会、欧洽会等展会的合作层次;拓展与英国励展博览集团中国公司、中国电子展览集团、华博励展、中国机械联合会、阿里巴巴公司的合作,引入并定点打造中国成都微电子展、中国西部电子展、中国西部礼品展、中国西部制造业博览会、中国网货交易会等。

3、优化会展发展环境,提升办展办会水平。完善会展政务服务“一站式”工作机制,对不同规模和档次的展会实现分级服务和管理。完善会展统计工作,对大型展会节庆活动开展专项调查,加强产业运行质量监控。对市政府举办的重点会展节庆活动实施招投标制度,引入行业优势主体、知名策划公司、广告公司、展览企业办展办会,保证了我市自办品牌展会节庆活动的提档升级,如美食节、软洽会、西博会成都馆、购物节等。成都会展行业协会、成都旅游行业协会、成都餐饮同业公会等协会支部100多家企业发起并建立会展旅游联盟。

4、立足全域成都,推动区县节会经济大发展。将美食节、购物节等重点节会向二、三圈层区(市)县延伸,扩大品牌覆盖面。以“城乡一体化、扩大内需”为目标,按照“一区(市)县一主节”原则,扶持每个区(市)县重点打造1―2个品牌节会。统计显示,2022年区(市)县节会活动超过110次。

5、加强营销推广,提升会展产业知名度和城市美誉度。以营销成都为目标,联合相关部门策划并启动2022年上海世博会成都市相关活动。与市委宣传部、各大新闻机构合作,分阶段有重点开展会展产业和重点展会宣传。将糖酒会、软洽会、西博会、医博会、药品会、律师论坛等展会作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宣传城市和行业。发挥贸促会渠道优势,利用国际经贸活动平台,先后在韩国、法国、巴西等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开展推广。全面展开与《中国会展》、《会展财富》等5家会展专业媒体合作以提升我市在会展业界的影响。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虽然2022年我市会展产业保持了高速增长,但是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依然突出:一是西安、重庆、武汉等中西部城市超过20万平米新场馆近两年内将投入使用,追赶势头迅猛,对我市会展场馆硬件设施形成挑战,对展会申办形成更大压力;二是国际国内一流的品牌展会的缺乏,影响了我市会展业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三是我市会展节庆活动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还有待大幅度提高,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本土会展龙头企业和专业人才的培育。

二、2022年会展经济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以“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部署为指导,发挥城市比较优势和会展先发优势,深入实施“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会展业总体发展战略,实现会展业的跨越创新科学发展,全面推进“亚洲内陆会展名城”建设,加快“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会展之都”发展步伐。2022年,全年计划举行会展节庆活动360个以上,会展产业直接收入增长20%,超过30亿元以上,拉动消费270亿元,5万平米以上展会8个,新申办展会10个以上。

(二)重点工作:

1、规划先导,全面提高“会展之都”建设水平。深化《成都建设“会展之都”课题》研究,按要求制定《成都市会展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中国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单项规划。主要确定成都会展的国际目标定位、重点发展领域和功能区、重点打造品牌和龙头企业、政策措施等。

2、以打造对外交流合作平台为主线,加强自办品牌培育,办好承接展会。高起点策划并创办2个国际论坛;承办好全国糖酒会、全国书博会、全国药交会、全国药机会等;巩固并提升自办品牌会展节庆活动,自办展有西博会、家具展、汽车展、电子展、礼品展、鞋展等;节庆活动有美食节、购物节、桃花节、放水节等;论坛和会议有欧洽会、软洽会、新能源论坛、网商大会、化工新材料论坛、零售商大会、医学论坛、环境论坛、美食论坛、统筹城乡论坛等。

3、扩大招展引会网络,增强展会申办效果。推广成功经验,进一步创新展会申办北京联络处工作,并联合部门和企业在上海、香港等地增设联络处。加强与国家外交部、商务部、发改委、中国贸促会等国家部委和国际支部驻京沪机构的联络,申办更多、更高规格的国际会议。探索创建国际大型展会申办基金,整合资源,加大申办资金投入。进一步细分会议市场,重点申办高端国际支部行业会议、企业年会、奖励旅游会议。同时,完善国际国内大型专业展会主办单位和关键人士的激励办法。

4、着眼国际会展市场,制定并实施会展业国际营销计划。以参加2022年上海世博会为重点,支部实施好成都市相关活动,开展好新一轮城市大营销。增加国内国外会展产业和项目推介频次,突出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和亚欧美等地的成都友好城市的推广。深化会展产业和会展项目季度新闻发布制度,及早定期向社会公布信息。会同宣传部门、展会举办机构,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投放宣传广告。

5、比照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完善会展设施。对标国际会展之都法兰克福,立足我市的国际定位,合理规划布局会展场馆、会议设施、节庆举办场地,规划并推进2个大型展会集聚区(世纪城新会展中心、非遗公园展览中心)、5个国际会议集中举办地、5个大型节庆活动举办地的相关建设任务。按照国际标准,用新技术、新材料改造现有会展设施,提高会展硬件的智能化、网络化、人性化水平。推动主要会展场地完善配套设施,特别是世纪城新会展中心的海洋公园和歌剧院。

6、夯实会展基础,加强会展人才培养。适应新形势,按国际惯例修订会展统计指标体系,为深入掌握产业发展状况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按会展产业链发展要求,发挥会展行业协会作用,健全会展节庆活动项目库和包含展览企业、广告策划公司、宾馆酒店、旅游景点等信息的数据库。健全评估体系和会展服务招投标制度,引导会展企业走“绿色环保”和“循环经济”的路子。加强成都会展网站、贸促网和展会专题网站建设。推动成都高校开设会展专业,形成“学、研、用”统一的培养机制。将展会项目、企业引进和高层次会展人才引进相结合。全面实施“会展行业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对成都全行业从业人员开展轮训,并选送一批人员参加国际国内的专业培训。

2022年全市会展经济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第4篇 “市政府工业经济发展总结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2022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二、2022年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2022年,我市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增长的幅度会有所下降,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利因素:

三、2022年工业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业经济发展全局,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实施项目带动和开放带动战略,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拉长产业产品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深化企业股权结构改革,创新企业管理机制,不断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四、2022年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坚持不懈抓好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培植经济增长点

2022年仍然要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工作,抢时间、争进度,千方百计克服建设中的各种困难。2022年计划实施的工业项目现在已排出56项,要抓紧抓实抓好,确保按计划投产,发挥效益。

三是要抓好新建项目。中原特钢总投资1.6亿元的模具扁钢锻坯生产线技改、太行水泥百万吨水泥扩建、奔月浮玻二期生产线等。四是切实抓好项目筛选和储备工作。目前,我们在项目储备上已经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储备的好项目、大项目屈指可数,大的经济增长点不多。所以,明年要在项目储备上狠下功夫。要组织企业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对接,收集项目信息,综合分析论证,扎扎实实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项目。

(二)强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十一五期间我们面临的最大发展机遇就是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这个机遇能否利用好,对整个经济的结构调整、上档升级至关重要。一是要出台结构调整优惠政策,形成政策洼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结构尽快升级。

二是要把明年定为工业结构调整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尽快掀起结构调整高潮。三是要在继续抓好传统优势产业上档升级的同时,突出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铅锌、树脂、焦炭要拉长产业链条;对深孔加工、白云制药、水晶、液压支柱等,要做大做强,膨胀规模,形成更大的经济优势。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不管是国家的宏观政策,还是目前的环境压力和企业利润空间,都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发展循环经济上,要立足现实,根据发展的可行性,与环保部门共同排出限期治理、综合利用的时间表,一块一块抓落实,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明年重点要抓好铅锌行业的循环经济工作。以豫光集团为试点,促其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产业结构,在现有基础上加大铜、锑、铋的回收力度,开发引进钴、镉等金属的回收技术,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万洋冶炼、金利铅业也要进一步加快节奏,加快资源综合利用步伐。全市铅冶炼企业要从2022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全部采取富氧底吹工艺,提升行业水平,提高综合效益。在抓好铅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要引导和支持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等资源消耗行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对粉煤灰、电石渣、钢渣等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都要加大力度,变废为宝,形成新的产业。

(四)完善招商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针对工业企业招商引资效果不明显、引进的大项目不多等问题,切实采取措施改变这种局面。

一是要切实以企业为主体,实行项目招商、产业招商、股权招商,以实实在在的利益吸引客商投资。

二是要进行对口招商,对国内外知名企业要主动上门对接,采取兼并、重组等各种形式,吸引其前来合资、合作,拓展我市企业的发展空间。

三是产业招商,按照结构调整目录,有针对性地招商。对于一些企业产品有市场、生产有规模,但缺乏资金,不能满负荷生产的情况,要搞好产品招商,尽快形成经济优势。

(五)强化政策支持,为工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我们目前对工业经济发展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这些政策从目前来看,还没有形成明显的政策洼地,对项目、对资金、对人才、对技术的吸引力还不够大,还需要再进一步研究出台一些新的优惠政策。特别是结构调整,要研究新的办法,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吸引和带动金融、民间、外来资本参与我市工业结构调整。

(六)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节,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和技术,跟踪观察国际国内市场动态变化,分析研究投资、进出口、原材料消费、金融形势的变化对我市工业经济产生的影响,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动态变化可能对我市工业经济带来的影响,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超前研究应对措施,提出对策和建议,指导工业经济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市政府工业经济发展总结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第5篇 市政府xx年工业经济发展总结xx年工作计划

(二)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元至十月份,全市共实施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64个,总投资111亿元,已完成投资25.5亿元,占年计划34亿元的75%,同比增长40.14%。其中,市直共实施18个(已完工9个),已完成投资15.5亿元,占年计划19亿元(不含沁北电厂二期)的81.58%,同比增长23.54%;乡镇共实施146个(已完工50个),已完成投资9.97亿元,占年计划5亿元的199.4%,同比增长76.99%。

预计到年底,全市工业企业可完成投资29亿元,占年计划34亿元的85.29%,其中市直企业可完成19亿元,占年计划19亿元(不含沁北电厂二期)的100%,乡镇企业可完成10亿元,占年计划5亿元的200%。

二、xx年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xx年,我市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增长的幅度会有所下降,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利因素:

(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年度内缺乏能够形成经济增长点的大项目 从近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工业项目投资的快速增长是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xx年全市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2.7亿元,同比增长234.2%,xx年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3.5亿元,同比增长85%,xx年预计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9亿元,同比增长23.4%,这些投资极大地拉动了我市的工业增长。

xx年,全市计划实施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6个,总投资39.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8亿元,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xx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有以下特点:一是投资额度少,计划总投资比xx年少75.6亿元,年度投资比xx年少20.3亿元;二是项目规模小,在55个工业项目中,年度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只有4个,而xx年年度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达到9个;三是高新技术项目比重低,在37个新开工项目中,只有中原特钢的模具扁钢锻坯生产线技改工程列入先进制造业项目。

由于xx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减少,同时年度内又缺乏能够形成经济增长点的大项目,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值41.13亿元,销售收入38.76亿元,利润19680万元,税金25050万元。

三、xx年工业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业经济发展全局,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实施项目带动和开放带动战略,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拉长产业产品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深化企业股权结构改革,创新企业管理机制,不断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市政府xx年工业经济发展总结xx年工作计划

第6篇 县经济局党委党建目标管理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范文

xx年以来,__县经济局党委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以邓_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学习xx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学习《党章》,学______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四个文件和省委党建工作18项制度,及时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重要会议精神,围绕全县经济工作中心,加快工业经济、非公经济、乡镇企业经济和煤炭企业管理,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现将一年工作情况总结

一、基本情况

__县经济局党委成立于xx年7月,现由7名党委委员组成,下辖2个党总支、24个党支部,1个党小组,共有394名党员。涉及我县22个企业,其中,破产企业10个,党员160名。

二、明确责任,加强领导,抓好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

xx年,我党委坚持以党委书记作第一责任人制度,成立了党建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制定了工作计划。一年来,我党委非常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切实把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利用“二、五”学习日,认真组织学习邓__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组织的决定决议,能及时准确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会议精神,认真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学____县实施““改革开放活县,绿色经济强县,拉祜文化兴县”三大战略,组织学______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四个文件和省委党建工作18项制度,认真组织学习县纪委下发的《关于严格查处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的通知》,学习《公务员八条禁令》、《国家公务员纪律处分条例》及《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党员、工作人员参与赌博和搞“小刺激”进行变相赌博的处理办法》,通过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公仆意识,切实转变机关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积极地为企业搞好服务。

三、在组织建设方面

一年来,我们在所属的总支、支部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围绕领导班子好,队伍素质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的目标建设抓好党总支、支部工作,努力实现广大党员在工作中“带头学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创业建佳绩,带头自律树形象”。具体做法:

1、继续深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认真落实《党员目标管理责任书》,督促党员干部过好“双重组织生活”,进一步坚定党员党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党员包括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进行考核,我局机关支部综合考核91分。

2、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清和掌握党员动向,理顺党员关系。由于企业改制,部分基层支部开展活动难,许多党员下落去向不明,为了让他们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局党委班子成员组织下基层,分片负责,下村寨,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积极地为他们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社会福利待遇,支部要求他们,平时要加强学习,注意党员形象,外出打工时多与支部联系。一年来,调整充实了党委领导班子,盛鑫公司支部、桂桦公司支部进行了班子换届,摸清了__锦茂煤矿、南弄河煤矿、上允煤矿党员的基本情况,向上级争取个体私营支部特困党务工作者的生活补助,以提高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所属支部书记管好自己范围内的特困低保户,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搞好社区治安,卫生环境的维护,积极地为他们办理医保、社保、职工医疗互助等手续,切实做群众的“贴心人”,为社区弱势群体服务。

县经济局党委党建目标管理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范文

第7篇 2022年全市会展经济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面对甲型流感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全市会展业高举科学发展观大旗,以“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为统领,紧抓“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的“三个机遇”,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实施“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会展业总体发展战略,加快“中国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会展总部集聚区、中国节庆活动中心”建设,在会展经济规模、拉动作用、产业知名度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实现了会展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展示成都震后新形象,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作出明显贡献。

一、2022年全市会展经济工作情况

(一)主要特点和成效。

1、会展产业发展呈加速度态势,行业运行质量较高。统计显示,预计2022年全市会展业直接收入25.52亿元,增加值18.7亿元,同比增长35.2%,超计划目标15.2个百分点;共举办各类展会节庆活动320多个,同比增长23.04%,其中专业展会100多个,论坛和学术会议100多个(全市全年举办各类会议1.48万个,大型综合专业论坛和学术会议100多个),节庆活动120多个;全市展览总面积达170万平米,同比增长21.4%。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82个专业展览会,平均规模超过1万平米, 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会达8个,增加3个;在娇子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xx多场会议中,平均参会人数超过300人。

2、经济拉动作用显著,会展产业链竞争力增强。2022年,全市参展参节参会人数超过7240万人次,其中外地来蓉人数超过1062万人次,直接带动旅游、广告、餐饮、娱乐、交通、信息通讯等服务业的发展,拉动消费215.2亿元,增幅超过22%。沿海和香港、台湾等地来蓉设办事处和分公司的会展企业新增数十家。其中世纪城洲际集团的效益排名其全集团亚太区各分部效益第一。

3、展会品牌影响力突出,行业知名度提升。2022年,我市专业展呈现出规模明显扩大的趋势,第80届全国糖酒会、第10届成都家具展、第12届成都汽车展、第10届西博会、第62届医博会、第62届药交会等展会规模均在8万平米以上,同比增长均超过20%以上;论坛和会议规格、规模普遍提高,如亚欧减灾能力建设研讨会、第七届软洽会、第八届中国律师论坛、2022国际茶叶大会、首届中国成都新能源国际论坛、2022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全球华人泌尿外科会议等;节庆赛事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如第六届美食旅游节、第二届中国非遗节、2022年成都购物节、成都啤酒节、第五届会展文化节、2022世界电子竞技大赛总决赛等。

2022年,我市在国内外会展业界内的影响迅速提升,被誉为“中国会展经济的领跑者”。继2022年中国贸促会将成都与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列为中国五大会展中心城市,2022年,成都被业界评为“中国十大会展城市”、“中国十大魅力会议目的地城市”、“中国十大节庆城市”等。

4、会展国际化程度提高,推动成都对外交流合作加快。2022年,成都会展经济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其中:糖酒会首次设立1万平米国际红酒专馆;医博会3000家参展企业和12万客商中国际化程度超过60%;亚欧首脑会议的45个成员国和相关国际支部的代表出席亚欧减灾能力建设研讨会;第十届西博会有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4938家企业参展,6位外国政府首脑和27个国家的70位部长级官员、驻华使节,以及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出席;2022世界电子竞技大赛总决赛有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位世界顶级选手参赛。

(二)主要做法。

1、实施三大会展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会展之都”建设步伐和会展产业科学发展。2022年以来,成都创新实施“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会展业总体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会展经济整体实力;实施“三步走”阶梯式发展战略,即2022年建成中国中西部会展名城,2022年建成亚洲内陆会展名城,2030年建成“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国际重要会展名城;实施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会展总部集聚区、中国节庆活动中心”三大具象目标发展战略。2022年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第一步目标今年提前实现。

2、创新申办机制,提升会展业国际化水平。在京设立联络处,加强与国家部委、行业协会联系,申办到2022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全球华人泌尿外科会议等9个项目;整合部门资源,联合申办到第八届中国律师论坛(已办)、第20届中国图书博览会等;深化与中糖集团、国药集团、欧盟国际商会的合作,提升糖酒会、医博会、药品会、欧洽会等展会的合作层次;拓展与英国励展博览集团中国公司、中国电子展览集团、华博励展、中国机械联合会、阿里巴巴公司的合作,引入并定点打造中国成都微电子展、中国西部电子展、中国西部礼品展、中国西部制造业博览会、中国网货交易会等。

3、优化会展发展环境,提升办展办会水平。完善会展政务服务“一站式”工作机制,对不同规模和档次的展会实现分级服务和管理。完善会展统计工作,对大型展会节庆活动开展专项调查,加强产业运行质量监控。对市政府举办的重点会展节庆活动实施招投标制度,引入行业优势主体、知名策划公司、广告公司、展览企业办展办会,保证了我市自办品牌展会节庆活动的提档升级,如美食节、软洽会、西博会成都馆、购物节等。成都会展行业协会、成都旅游行业协会、成都餐饮同业公会等协会支部100多家企业发起并建立会展旅游联盟。

4、立足全域成都,推动区县节会经济大发展。将美食节、购物节等重点节会向二、三圈层区(市)县延伸,扩大品牌覆盖面。以“城乡一体化、扩大内需”为目标,按照“一区(市)县一主节”原则,扶持每个区(市)县重点打造1―2个品牌节会。统计显示,2022年区(市)县节会活动超过110次。

5、加强营销推广,提升会展产业知名度和城市美誉度。以营销成都为目标,联合相关部门策划并启动2022年上海世博会成都市相关活动。与市委宣传部、各大新闻机构合作,分阶段有重点开展会展产业和重点展会宣传。将糖酒会、软洽会、西博会、医博会、药品会、律师论坛等展会作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宣传城市和行业。发挥贸促会渠道优势,利用国际经贸活动平台,先后在韩国、法国、巴西等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开展推广。全面展开与《中国会展》、《会展财富》等5家会展专业媒体合作以提升我市在会展业界的影响。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虽然2022年我市会展产业保持了高速增长,但是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依然突出:一是西安、重庆、武汉等中西部城市超过20万平米新场馆近两年内将投入使用,追赶势头迅猛,对我市会展场馆硬件设施形成挑战,对展会申办形成更大压力;二是国际国内一流的品牌展会的缺乏,影响了我市会展业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三是我市会展节庆活动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还有待大幅度提高,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本土会展龙头企业和专业人才的培育。

二、2022年会展经济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以“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部署为指导,发挥城市比较优势和会展先发优势,深入实施“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会展业总体发展战略,实现会展业的跨越创新科学发展,全面推进“亚洲内陆会展名城”建设,加快“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会展之都”发展步伐。2022年,全年计划举行会展节庆活动360个以上,会展产业直接收入增长20%,超过30亿元以上,拉动消费270亿元,5万平米以上展会8个,新申办展会10个以上。

(二)重点工作:

1、规划先导,全面提高“会展之都”建设水平。深化《成都建设“会展之都”课题》研究,按要求制定《成都市会展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中国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单项规划。主要确定成都会展的国际目标定位、重点发展领域和功能区、重点打造品牌和龙头企业、政策措施等。

2、以打造对外交流合作平台为主线,加强自办品牌培育,办好承接展会。高起点策划并创办2个国际论坛;承办好全国糖酒会、全国书博会、全国药交会、全国药机会等;巩固并提升自办品牌会展节庆活动,自办展有西博会、家具展、汽车展、电子展、礼品展、鞋展等;节庆活动有美食节、购物节、桃花节、放水节等;论坛和会议有欧洽会、软洽会、新能源论坛、网商大会、化工新材料论坛、零售商大会、医学论坛、环境论坛、美食论坛、统筹城乡论坛等。

3、扩大招展引会网络,增强展会申办效果。推广成功经验,进一步创新展会申办北京联络处工作,并联合部门和企业在上海、香港等地增设联络处。加强与国家外交部、商务部、发改委、中国贸促会等国家部委和国际支部驻京沪机构的联络,申办更多、更高规格的国际会议。探索创建国际大型展会申办基金,整合资源,加大申办资金投入。进一步细分会议市场,重点申办高端国际支部行业会议、企业年会、奖励旅游会议。同时,完善国际国内大型专业展会主办单位和关键人士的激励办法。

4、着眼国际会展市场,制定并实施会展业国际营销计划。以参加2022年上海世博会为重点,支部实施好成都市相关活动,开展好新一轮城市大营销。增加国内国外会展产业和项目推介频次,突出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和亚欧美等地的成都友好城市的推广。深化会展产业和会展项目季度新闻发布制度,及早定期向社会公布信息。会同宣传部门、展会举办机构,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投放宣传广告。

5、比照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完善会展设施。对标国际会展之都法兰克福,立足我市的国际定位,合理规划布局会展场馆、会议设施、节庆举办场地,规划并推进2个大型展会集聚区(世纪城新会展中心、非遗公园展览中心)、5个国际会议集中举办地、5个大型节庆活动举办地的相关建设任务。按照国际标准,用新技术、新材料改造现有会展设施,提高会展硬件的智能化、网络化、人性化水平。推动主要会展场地完善配套设施,特别是世纪城新会展中心的海洋公园和歌剧院。

6、夯实会展基础,加强会展人才培养。适应新形势,按国际惯例修订会展统计指标体系,为深入掌握产业发展状况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按会展产业链发展要求,发挥会展行业协会作用,健全会展节庆活动项目库和包含展览企业、广告策划公司、宾馆酒店、旅游景点等信息的数据库。健全评估体系和会展服务招投标制度,引导会展企业走“绿色环保”和“循环经济”的路子。加强成都会展网站、贸促网和展会专题网站建设。推动成都高校开设会展专业,形成“学、研、用”统一的培养机制。将展会项目、企业引进和高层次会展人才引进相结合。全面实施“会展行业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对成都全行业从业人员开展轮训,并选送一批人员参加国际国内的专业培训。

第8篇 2022年县经济局党委党建目标管理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以来,__县经济局党委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学习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学习《党章》,学______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四个文件和省委党建工作18项制度,及时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重要会议精神,围绕全县经济工作中心,加快工业经济、非公经济、乡镇企业经济和煤炭企业管理,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现将一年工作情况总结

一、基本情况

__县经济局党委成立于2022年7月,现由7名党委委员组成,下辖2个党总支、24个党支部,1个党小组,共有394名党员。涉及我县22个企业,其中,破产企业10个,党员160名。

二、明确责任,加强领导,抓好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

2022年,我党委坚持以党委书记作第一责任人制度,成立了党建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制定了工作计划。一年来,我党委非常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切实把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利用“二、五”学习日,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组织的决定决议,能及时准确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会议精神,认真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学____县实施““改革开放活县,绿色经济强县,拉祜文化兴县”三大战略,组织学______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四个文件和省委党建工作18项制度,认真组织学习县纪委下发的《关于严格查处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的通知》,学习《公务员八条禁令》、《国家公务员纪律处分条例》及《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党员、工作人员参与赌博和搞“小刺激”进行变相赌博的处理办法》,通过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公仆意识,切实转变机关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积极地为企业搞好服务。

三、在组织建设方面

一年来,我们在所属的总支、支部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围绕领导班子好,队伍素质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的目标建设抓好党总支、支部工作,努力实现广大党员在工作中“带头学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创业建佳绩,带头自律树形象”。具体做法

1、继续深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认真落实《党员目标管理责任书》,督促党员干部过好“双重组织生活”,进一步坚定党员党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党员包括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进行考核,我局机关支部综合考核91分。

2、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清和掌握党员动向,理顺党员关系。由于企业改制,部分基层支部开展活动难,许多党员下落去向不明,为了让他们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局党委班子成员组织下基层,分片负责,下村寨,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积极地为他们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社会福利待遇,支部要求他们,平时要加强学习,注意党员形象,外出打工时多与支部联系。一年来,调整充实了党委领导班子,盛鑫公司支部、桂桦公司支部进行了班子换届,摸清了__锦茂煤矿、南弄河煤矿、上允煤矿党员的基本情况,向上级争取个体私营支部特困党务工的生活补助,以提高党务工的工作积极性。所属支部书记管好自己范围内的

2022年县经济局党委党建目标管理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第9篇 2022年上半年某镇经济办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力抓好能源统计工作。同时,配合市人口普查办公室全面完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各项工作。

在上半年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基础统计工作的质量,努力做到应统尽统,数出有据,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加强与机关各办公室和市上各部门的沟通、联系,确保各项数据的一致性,最大限度地降低误差,以保证数据质量的及时、准确、真实。

七、抓好市场管理,确保整规工作有效进行

为做好质量兴市工作,我镇成立了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谢鉴担任组长,各室、所、中心主任为成员,质量兴市办公室下设经济发展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徐红梅负责全镇质量兴市日常工作。建立了村、企业质量兴市工作机构,并落实村、企业专人负责制。下达了各村、企业2022年质量兴市目标管理任务,并制订了考核办法。年初,制订了我镇关于2022年质量兴市安排意见。

在“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组织”质量安全年“宣传活动”2次,受教育人数14000余人,特别在 “315”活动中,镇政府组织宣传4次,到各村、企业进行宣传,发宣传标语资料10000余张。

八、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为加强企业监督管理保证政府合法利益,切实履行经发办公室工作职责,开年以来我办整理清查镇域内企业租地协议并认真开展收取企业租地费用工作。经清查,辖区内与政府签订租地协议企业8家,涉及占地面积113.47亩,租地资金110629元,今年共收到租金:13000元。

2022年上半年虽然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我办将不断总结经验、扬长避断、增措施、促发展,全力做好2022下半年的工作。

2022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我办根据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上半年的工作做出分析评定,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方法,以便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惩前毖后,扬长补短,提高工作效率。下半年经发办将继续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务实工作、创新思路,认真开展好工作,下半年我办将工作开展情况计划如下:

1、继续做好项目推进工作,加快项目推进力度,力争在下半年完成政府行政中心重建、卫星至义和外连道路重建、中崇路至彭青线路段扩建项目的前期手续办理工作。

2、继续做好我镇安全生产工作,每月定期对企业、食品、各村(社区)进行安全大检查,确保我镇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序的进行。

3、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宣传力度,力争寻求更多的开发商、投资商来我镇投资建设。

2022年上半年某镇经济办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上半年,经济发展办公室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城镇建设塑形象,招商引资促发展,四大基础富民生,干部作风建设提效率,环境综合整治强素质” 的工作要求,务实工作、创新思路,认真开展好各项工作。

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1-6月,我办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本着带着责任去工作,带着理性谋发展,带着拼劲渡难关,带着热情去服务,有舍才有得,有劳才有功,有耕耘才有收获的工作理念,奋力拼搏,使本办公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22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6月我镇完成国税 325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620万元的52%;地税完成23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459万元的50%;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025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15953万元的64%;引进国内省外投资1295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21000万元的6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58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7200万元的50%;外贸出口3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120万元的25%。

二、加快项目推进,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上半年,为做好项目推进、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我办多措并举使此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梳理如下: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石羊镇场镇污水管网末端收集二期工程,该项目总投资800万元,目前已完成东大街管网安装310米,现已累计完成政府街、东西大街管网安装1130米。

2、石羊镇政府办公大楼项目,该项目总投资873.24万元,现已完成设计方案审批。

3、同广路乡村道路修复工程,该项目总投资240万元,现已完成同广路项目两条村道建设。

4、范家桥改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00万元,现已完成桥梁预制工作。

5、卫星村至义和村安置点外连道路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30万元,现已获得发改局立项批文。

2022年上半年某镇经济办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第10篇 经济委员会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09年以来,我委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扶持下,紧紧围绕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县企业造的资金紧张、出口下滑、销售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实现了工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09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二、09年发展工业经济的主要做法

1、制定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09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从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入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足用活省市出台的经济发展政策,结合我县实际,经委协助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县全民创业工程5、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工作。县成立了“全民创业及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委.今年以来,我委按照政府安排,严格执行全民创业工程方案,落实全民创业工程考评办法,要求各乡镇对创业进度实行零报告制,对各乡镇每月报送一次“全民创业月考核进度表”及时汇总分析,并于每季度末组织力量分赴到各乡镇对创业完成情况进行季度考核;通过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简化企业办证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一站式”、“代理制”服务等手段,及大地推动了全民创业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私营企业数和个体工商户发展迅速。创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在县工业园建设的2万平方米的创业基地已投入使用,张村、潘楼、阚町三个镇的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进展顺利,全民创业辅导中心得到进一步完善。

6、加强产业协会建设,促进丝网纱门做大做强。丝网纱门产业是在我县传统筛网工业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县工业的支柱产业,从业人员逾2万人,磁性软纱门占据全国大部分市场份额。政府十分重视这一工作,抽掉力量充实纱门协会,今年以来,协会做了大量工作,对产业进行了摸排,制定了丝网纱门产品标准,逐步规范了丝网纱门加工企业经营行为,协调解决税收、电价,公平竞争等诸多问题,筹集丝网纱门产业发展互助资金140万元,解决部分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积极寻求销售渠道,使我县丝网纱门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多次组织企业参加对外贸易洽谈会,加强对外宣传,提高产业知名度。骄阳、富亚等纱门已远销东南亚、非洲等国家。

7、继续做好企业破产改制工作。我委抽调副科级干部担任破产清算组组长、副组长,配合法院处理具体事务,银杏酒业、皖傲化工公司破产后职工安置、厂区清理等问题得到解决,高川制冷公司破产任务圆满完成,皖北金属公司破产遗留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制定国有企业××县华裕油脂有限公司的改革方案,国有产权出让在蚌埠产权交易中中心挂牌,华裕油脂公司产权出让于09年7月24日完成,以650万元的标的价格整体出让给天津牧洋集团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生产经营已步入正规。同时经委督促农行做好对富利达公司资产重组工作的具体运作,待省农行批准后,即可进入实施。

9、协调处理好部门关系,重视三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高技术含量、竞争力强的产品和企业。特别是我县特色的磁性软性纱门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模仿,造成遍地开花、低价竟销、硬纱门的价格由08年的每条9元降至09年的4元,软纱门价格由10元下降到6元,规模企业生产受到严重冲击。天宏网业、兰飞化纤、骄阳软门、富亚纱网等一批骨干企业被迫压缩库存,减少产量,收缩市场,企业经营效益明显下滑。

四是资金短缺,制约企业发展。由于贷款手续复杂,要求严格,企业融资较为困难,九洲电器厂因缺缺乏资金,年产50万只的高频无极灯项目不能如期投产。特力捷公司与全柴集团配套产品加工项目因贷款不能及时到位,影响实施进度,洋轮化工公司流动资金短缺,无法签订外销合同,许多企业因资金问题只能断断续续生产。

四、二0一0年目标和

经济委员会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第11篇 经济发展与投资促进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XX年作为“xx”的开头之年,经济发展与投资促进局各项工作在实验区管委会的领导下,紧紧抓住全市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大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实验区发展实际,按照上级下达的经济发展目标,通过建立机制、分解任务,发挥辖区各社区、企业在经济工作中的主力作用,确保实验区招商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乡镇企业工作等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完成,为实验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为了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持续做好明年的工作,现将XX年的工作总结和2022年的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XX年的主要工作

(一)招商引资工作

XX年五华区工业突破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指挥部下达给实验区的招商引资总体责任目标为:内资为3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原厂口街道办事处15000万元人民币,原沙朗街道办事处XX0万元人民币);外资为150万美元(厂口50万美元,沙朗100万美元)。

截止到10月17日底,上报项目16个,完成内资任务数为29971.76万元(其中实际投入为:23491.76万元,注册资本金为:6480万元),占总任务数的85.63%,外资为零。我局将在10月底基本完成任务数,11月中旬将有望超额完成下达任务。

(二)乡镇企业工作

按照五华区XX年乡镇企业发展责任目标要求,实验区的乡镇企业工作年度工作任务为:完成增加值40000万元,农产品加工总产值19000万元。截止9月已完成增加值27819万元,农产品加工总产值12030万元。预计11月前完成年度总任务。

二、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强化责任、整合力量、细化招商引资目标责任;

经济要发展,招商引资是关键。招商局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引项目、促工作”的思路认真开展工作,采取“三个强化”措施,狠抓招商引资。一是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管委会进一步明确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责,招商办负具体责任,各尽其职努力搞好招商工作。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在全西翥各部门上下形成合力招商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责任,明确任务。要求班子成员主动参与招商洽谈项目,分项明责,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同时对办事处各科室和社区下达招商引资责任目标,并签订责任书,明确招商引资奖惩制度,做到“千斤担子万人挑,个个身上有指标”,使招商引资深入人心。号召全办事处各级干部千方百计动脑筋,千山万水找项目,千辛万苦引资金,抢抓机遇快引进,捕捉契机找引进,优化环境保引进,努力营造全方合力招商的发展态势。

2、领导挂帅,脚踏实地,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为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成立招商引资协调领导小组、招商引资分指挥部及办公室,以有力的措施为办事处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照《五华区XX年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及目标任务,急时召开专题研究布署今年招商引资工作,认真研究制定《五华区XX年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宣传方案》等,并定于每月召开招商专题研究和分析工作会,每周召开招商引资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3、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招商,以商招商,促进招商引资工作落到实处。

今年来,我们继续坚持“你投资,我服务,你赚钱,我发展”的工作思路,彻底改变过去“守株待兔”的工作方式,教育机关干部,要真正转变观念,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增强服务意识,凡企业有困难需要解决,都必须积极主动为其服好务,始终将诚信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宗旨贯穿在我们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工作中立足一个“勤”,着眼一个“诚”,做到勤联多访,以诚感人,以商招商,挤出时间主动外出招商。

4、加强宣传动员,推动对外招商步伐。

一是年初及时组织召开XX年招商工作总结大会暨XX年招商引资动员大会。上下形成投身招商、关心招商、支持招商、扩大招商、人人参与招引资工作的浓厚氛围,认真抓好“领导招商、亲情招商、友情招商”思路的落实。二是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对外强势推介和宣传西翥。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挤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招商引资活动,全方位拓宽西翥对外知名度。三是实施“请进来”战略,为客商介绍乡情和项目推介。

5、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存在土地瓶颈和能源不足问题。尽管现有区域进入规划,但迟迟未进入实质性操作,造成很多企业无法在西翥落地。近期出台的山地城镇化政策给招商工作也造成了一定困难,水资源匮乏也严重制约着项目洽谈和项目落地。二是缺乏优势项目,规划滞后。虽然养殖业很多,因没有很好的规划,已造成很多地方有污染,再就是招商的基础是项目,无项目、无好项目根本谈不到招商。因西翥储备项目有限,客商要谈项目,要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不能很好提供。三是招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西翥现在基本上是农用地,无建设用地,除了种、养殖(现不准盖厂房),其他企业根本进不来,再就是基础设施差,水、电、路等都制约着企业落地。

三、2022年及今后五年的工作计划

在今后的工作中,西翥继续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西翥地区要加快发展,招商引资是关键的思想,在将来工作的基础上,早计划、早行动,加强对外宣传西翥优势、下步的发展规划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着眼未来,打造平台,跟踪服务以商招商,奋力冲刺,争取再创招商引资新篇章,以促进西翥的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实现西翥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打算: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完善招商硬件设施(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软环境建设,按照完善机制、加强配套、提高服务的要求,努力打造招商平台,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强化招商意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行之有效、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招商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幅射率和命中率;

二是全方位科学规划,充分考虑西翥地区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条件,使西翥真正成为投资者的乐园,创业者的天堂,保障投资环境,充分利用昆明轿子雪山旅游专线和绕城高速、昆武高速建设的契机,以商招商,招大商引巨资,使招商工作再上新台阶。企业老板在业内有人脉资源、有信息资源,了解投资需求,我们要和企业老板真心交朋友,交成真心朋友,招商引资请企业老板出马,以商招商,现身说法,招商引资成功的几率就非常高。

三是跟踪项目抓招商。对己落户的企业抓好服务,对正在洽谈的企业,不失时机,抓紧进行,对其它意向性项目努力加强联系,决不放弃一个有效项目和客户。

四是进一步调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招商引资要创新业绩,再出新水平,不仅要责任到人,还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西翥上下齐心合力,形成心往招商想、劲往招商使、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招商态势,可以以招商引资论英雄,并论功行赏,从而激发大家参与招商引资的热情。

五是落实招商引资工作责任,细化责任到人,落实奖惩机制。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风险机制,如各局行、科室负责人等每人都要交一定数量的风险金,使上下形成共识,营造招商引资的氛围,并具体落实班子成员要完成一个引资项目。

在XX年完成招商引资任务3.5亿元基础上,力争2022年增长10%,完成3.85亿元;2022年增长15%,完成4.43亿元;2022年增长15%,完成5.10亿元;2022年增长10%,完成5.60亿元。

经济发展与投资促进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第12篇 2022年上半年某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创建 促进园艺产业提档升级》一文以《农业部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专刊》第15号刊发,我省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得到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另外,还向农业部、省政府起草了《主攻加工升级 打造茶叶知名品牌》、《省农业厅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报告》等多篇汇报材料,得到了农业部、省政府领导的肯定。

(七)扎实开展理论学习

一是坚持周四下午学习制度,重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二是积极参加厅党组中心组的学习;三是积极通过“湖北干部讲堂”、“周末大讲堂”等网络平台进行经常性自学;积极参加厅机关组织的理论培训学习。

(八)扎实开展创先争优

一是明确职责。注重加强干部的政治、思想、道德、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全处同志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加。按照厅里的统一部署安排和对党员责任岗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二是转变作风。认真组织学习李鸿忠书记《春节前与全省农村干部谈谈心》的文章,按照研究农村问题要进村、研究农业问题要入田、研究农民问题要入户的要求,大力转变全处干部作风,进村入园研究经济作物发展问题,扎实推进经济作物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三是勤政廉政。在勤政方面,全处干部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奋发向上,努力作为。在廉洁从政方面,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准则》,切实做到不拿、不卡、不要,杜绝违纪违法和不廉洁行为。姜金生同志被厅党组授予优秀______员,郭兰同志被评为“三万”活动结对帮扶先进个人。

三、下半年工作要点

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鄂发〔2022〕2号、鄂农办发〔2022〕1号文件和农业部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座谈会议精神,重点推进标准园创建、板块基地建设、乌龙茶开发和品牌整合等工作。

1、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一是扎实做好对50个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的检查指导,把各项创建措施切实落到实处。二是重点抓好2022年农业部下达的11个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项目的验收工作。

2、继续推进板块基地建设。认真组织实施蔬菜、水果、茶叶、蚕桑、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板块基地建设项目,促进经济作物板块基地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3、继续推进乌龙茶和三大红茶开发。重点支持宜昌萧氏茶叶集团公司、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竹溪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武当山八仙观茶叶总场等13家企业,引进乌龙茶新品种,开发“采花”、“萧氏”和“武当道茶”三大品牌的乌龙茶产品,加快发展宜红、楚红、武当红三大名优红茶,促进茶农增收。

4、继续推进品牌建设和品牌整合。支持已有湖北经济作物知名品牌(如采花毛尖、萧氏茗茶、恩施玉露、武当道茶等湖北知名茶叶品牌,“湖北三大名果”秭归脐橙、宜昌蜜橘、汉江砂梨等水果品牌,“洪山菜薹”、“大山鼎”高山蔬菜等湖北蔬菜知名品牌)在主流媒体上宣传推介的力度,扩大在全省和全国的影响。适时对大别山区茶叶品牌进行整合,组织专家对英山云雾茶进行评审,在报经厅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后,推出“大别山生态名茶”品牌。

5、继续抓好湖北知名茶叶品牌“三进”活动。重点抓好“采花、萧氏、武当道茶、恩施玉露”四大知名茶叶品牌进宾馆、进酒店、进茶楼“三进”工作,并按照简洁、隆重的要求,认真组织好“三进”活动签约仪式的各项准备工作。

6、组织好三次活动。一是争取8月上中旬,联合省果品办在恩施州咸丰县召开全省乌

2022年上半年某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2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厅党组的高度重视和相关处室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处以板块基地建设、标准园创建和品牌建设为抓手,以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主线,着力推动经济作物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克服了60年一遇的冬春连旱、早春低温与倒春寒等不良气候的影响,保持了经济作物产业稳步发展势头,全面完成了上半年工作目标任务。

一、经济作物生产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1、蔬菜面积、产量稳中有增,市场供应总体平稳。据农业部门统计,1-6月份,全省蔬菜播种面积865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21万亩。其中春播面积达796万亩,同比增17万亩,至6月底完成夏播面积69万亩,同比增4万亩。预计蔬菜总产量165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70万吨。食用菌、魔芋分别达到30万亩和60万亩,较上年增加1万亩和2万亩。受灾害性气候影响,全省春播蔬菜定植期和上市期较往年推迟10-15天。据对全省18个交易量较大的蔬菜品种进行分析, 1-6月全省蔬菜价格一直呈现高位运行,综合平均批发价为2.70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12.6%。其中1月份菜价涨幅较大,达到25.4%,旱涝急转的县市灾后菜价涨幅更大,通山、赤壁等县平均涨幅达50%以上。

2、全省水果面积扩大、产量稳定,价格上升。预计全省水果面积580万亩,比上年增加15万亩,其中桃子是我省仅次于柑桔的第二大水果,2022年种植面积74万亩,主要分布在孝感、随州和襄阳三市,产量60万吨左右,呈面积略增产量略减的局面。一是早熟品种减产严重,售价有所上升。今年3月份以来,鄂北岗地持续干旱, 5月上中旬正是早熟桃的果实膨大期,对水分的需求量大,但持续的高温干旱,导致大量落果,且严重影响了果实膨大,造成早熟桃产量减产40%左右。但市场较好,销售价格上涨10-20%左右。二是中熟品种有望增产增收。中晚熟桃主要集中在枣阳、老河口等地,除早凤王坐果较差外,其它的品种坐果普遍好于去年。从目前的长势和坐果情况来看,预计今年中晚熟桃产量将稳中有升,如枣阳市中晚熟桃总产将达到15万吨,增产2.5万吨左右。

全省柑橘呈现面积有所增加、产量因灾下降的态势。据花期调查数据显示,今年我省柑橘整体无论是宽皮柑橘还是橙类都属于多花年份,呈大年趋势,成花树和多花树所占比例高,但由于干旱影响,预计全省柑橘将因灾小幅减产。如宜昌市今年柑橘面积170万亩,比2022年增加2万亩,产量达到200万吨,同去年持平略增;而丹江库区柑橘产区受严重干旱影响,预计减产五成左右。

3、春茶因灾减产,全年茶叶生产仍有望增产增收。根据农业部门统计,到5月底,全省春茶投产面积242万亩,比去年增加8万亩;产量5.3万吨,同比下降29%;产值37.1亿元,同比下降12%。一是开园推迟,采摘期缩短。去年10月份以来,由于持续干旱和遭遇倒春寒,全省春茶开园较正常年份推迟10-20天。春茶采摘天数与往年相比也缩短了7-10天。二是茶园大面积受灾,减产严重。恩施州春茶产量2万吨,同比减产1569吨,减幅7.1%;产值12.9亿元,较去年增长1.4亿元,增幅12.2%。宜昌市春茶产量1.75万吨,比去年1.8万吨,减产2.8%,春茶产值9.3亿元,比去年8.6亿元增加8.4%。十堰市48万亩茶园中受灾面积达42万亩,成灾面积30万亩,绝收面积18万亩,全市春茶产量2330吨,比去年同期6297吨减少3967吨,减产63%;产值5.2亿元,比去年8.1亿元减 少2.9亿元,减幅36%。黄冈市春茶产量4794吨,产值3.17亿元,均价66.12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减产41.1%,减收21%,均价提高33.98%。三是市场销售看好,茶价上涨。今年春茶市场销售比较火爆,茶价上涨20%以上。十堰市名优茶与往年相比,平均销售价格每市斤上涨100-200元;宜昌市鲜叶收购价同比增20%左右,鲜叶最高收购价每市斤120元,名优茶销售价同比提高15%左右。英山云雾茶(碧剑)单价520元/公斤,比去年同期提高140元/公斤,增长36%以上。预计全省茶叶面积达到335万亩,比上年增加13万亩;如果夏秋季不出现严重灾害、茶叶产量有望达到16.5万吨左右。

4、蚕桑、中药材等其他经济作物都有新的发展。全省现有桑园面积稳定在36万亩,春季发种10万张,同比增加0.5万张,蚕茧产量3350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产215吨,蚕茧产值1.21亿元,同比增加774万元。据调查,今年春季蚕茧价格看好,全省桑蚕春茧均价达到36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上涨8元/公斤。中药材上半年播种面积预计达到165万亩,比上年增加13万亩,预计中药材全年产值达到3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加2亿元以上。传统大宗中药材品种价格上涨幅度大,如鄂西恩施主产药材党参价格90-100元/公斤,上涨222.03%;少数品种价格出现回落,如菊花价格25-26元/公斤,下跌5.56%;天麻价格130-140元/公斤,下跌20.59%。

二、认真履行职能,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扎实开展“三万”活动

我处是驻宜昌市夷陵区青龙村开展“三万”活动的第一责任单位,全处同志人均5次到联系村调研和走访民情,驻村时间均超过13天。姜金生副处长作为“三万”工作队长,活动期间长期驻扎在青龙村开展工作,该村“三万”活动得到了省“三万”活动验收小组的充分肯定。

1、及时研究制定了“三万”活动方案。为了落实省委和厅党组的统一部署,春节过完一上班,我处全体干部赴青龙村就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研,于2月15日制定出了“三万”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立足在“下”、“访”、“办”三字上下功夫;强化了组织领导,成立了以王红玲副厅长为挂点厅领导,李传友处长为组长的“三万活动”工作专班;落实了帮扶措施。

2、提前实现民情走访全覆盖。按照“三万活动”要求,驻青龙村工作组坚持“三必”(必到、必看、必谈)标准,采取灵活多样方式,于4月18日顺利实现了农户走访全覆盖。工作组共完成了对370个农户的走访调查工作,比村年度统计上报的农户数多33户。其中,面对面实地访谈344户,电话访谈26户,完成调查统计问卷50份,填报自制调查表格160多份,接待村民上门来访10多次。

3、实行结对帮扶指导。4名处级干部每人都对自己帮扶农户完成了3次以上走访,给帮扶农户赠送了水果和蔬菜专用肥、蔬菜种子种苗、电动喷雾器和杀虫杀菌器,李传友处长和朱洪敏调研员还送上了慰问金。同时,请省农科院专家教授及当地“土专家”结对帮扶对象进行了农作物(柑橘、蔬菜、水稻)技术栽培培训指导。

3、大力兴办实事。一是帮助落实资金,修建提水泵站,保障春耕用水。支持村里修建三处提水泵站,解决二、三组500多亩稻田灌溉问题;二是开展机械插秧示范样板。通过协调由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秧盘,指导农户育好水稻机插秧苗,开展机械插秧现场示范;三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蔬菜产业。新发展生姜等蔬菜基地150亩。同时,请蔬菜专家到村入户进 行了两次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四是组织开展了6次 “送种子、送肥料、送机械、送技术”活动,共送蔬菜种子200袋粉,优质西瓜苗1000棵;柑橘和蔬菜专用肥6吨;机动喷雾器11台(其中单架式机动喷雾器一台);绿化苗26500株;耕整机3台,电动物力杀虫杀菌器10台;科技书籍1500本。

4、组织实施了100亩柑橘标准园改造工程。项目确定后,研究制订了项目实施方案,落实了专项资金20万元,明确了行政和技术负责人,经过2个月的努力,果园树冠改造和果园作业道路修建等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标准高、质量好,并于4月27日通过专家验收。省农科院的专家现场考察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片老桔园改造将对全省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022年上半年某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第13篇 2022年经济局年工作总结范文和2022年工作计划

经济局xx年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计划

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现将经济局xx年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对xx年重点工作提出意见。

一、xx年工作完成情况

xx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经济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工业富县”发展战略,按照全县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努力拼搏,攻坚克难,以工业提速增效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民营经济发展为契机,全力推进各项目标的实现和重点工作的完成。

(一)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年初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总体趋缓的严峻形势,以“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为主线,深入调研,强化服务指导,积极应对企业资金短缺,矿产品价格下滑,劳动用工成本上升等困难和问题,有效克服了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改对企业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x亿元,同比增长x%;工业增加值x亿元,同比增长x%;实现利润x亿元,同比增长22%;上缴税金x亿元,同比下降x%,完成年计划x%。工业用电量x亿千瓦时,同比增长x%。预计新增规模以上企业x户,实现全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x户工作目标。

(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认真落实省、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战略部署,依据省、市实施意见,制定下发了《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政策宣传力度,努力让实施意见成为企业和创业者加快发展的政策助推器。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培育创业者、小老板和企业家,支持带动型、成长型和小微企业发展,促进民营经济生成和发展,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预计全年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实现x亿元,同比增长x%;实缴税金x亿元,同比增长x%;企业户数达到x户,同比增长x%;个体工商户达到x万户,同比增长x%;从业人员达到x万人,同比增长x%。民营经济各项考核指标全部完成全年计划,实现了x%以上增长。

(三)项目建设攻坚顺利完成。

自“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活动实施以来,我们加大对外招商和服务力度,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跟踪了解并帮助解决,发挥部门职责和优势,对县里重点推进的项目抓好协调,帮助项目建设单位搞好选址及立项、土地、城建规划等要件的办理,着力推动已签订合同的工业项目抓紧施工,对一些可行项目进行积极的招商洽谈,为下一步顺利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到xx年7月,完成项目投资x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x%。

一是通化斯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x亿粒前列舒乐胶囊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x万元,目前完成包装材料库房改造,提取车间的gmp厂房改造,购置部分设备。完成投资x万元。二是x药业的年产x万粒孚舒达生产线异地改扩建项目,投资x万元。目前主体工程、内部装修已完工,完成投资x万元,预计年底达产达效。三是紫鑫药业异地改造项目,总投资x万元,占地x亩,目前基本完成场地平整工作,正在进行地质勘探和设计工作。四是xx宏盛建材制造有限公司的年产x万平方米轻质粉煤灰墙体板材生产项目,总投资x万元。目前已建设完成x平方米生产车间,定购设备x台(套)。完成投资x万元。

(四)争取资金有所突破。

积极争取国家、省对企业的资金扶持政策。按照国家、省各类专项资金的申报要求,我们对财政贡献率高、发展潜力大、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全年申报国家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x个,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1个。向省工信厅申报技改、技术创新、信息化、食品矿泉水、贷款贴息,特色工业园区,服务体系建设、小老板培训等x个项目。全年向上争取资金x万元,为x家具、x园酒业争取域外贷款x万元。争取资金总额比上年增长x%。

(五)技术创新有新进展。

我们始终把培育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全年开发工业重点新产品推进工程项目4个,即xx康乐光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太阳能路灯、xx华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的依曼迪冰红葡萄酒、通化兴辰生物科技制品有限公司的佰生堂“双果凝胶”、xx雪兰山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北冰红利口山葡萄酒。

完成百种重大新产品规模化生产项目1个,xx康乐光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太阳能路灯;百户重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1个,xx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1个,xx县金森碳纤维复合制品有限公司与xx省纺织工业设计研究院合作的不燃腈纶纤维及其纱线的研发与应用项目。

(六)历史遗留问题有效解决。

x石棉职工安置工作基本结束,共安置职工x人,发放安置费x万。对经济局系统x户企业,x名符合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的人员进行调查核实,为正式发放奠定基础。对五道沟原水泥厂家属区x户居民住宅进行了维修改造,维修费用x万元。支付华龙公司毛鸡款、陈欠工资x万元。解决了原长青药厂山上居民供暖问题。全年共处理信访案件11件,累计接待来访x人,维护了稳定的发展环境。

第14篇 2022年关于x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结

设“幸福xxx”美好蓝图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完成了《x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编制了“十二五”工业发展、投资、教育、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31个。《规划纲要》注重与国、省“十二五”总体规划、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渝经济区规划等重大规划的全面对接,注重与周边市、县和行业重点专项规划、县(市、区)规划的对接;充分吸纳了《xxx市打造一区两带四基地融入成渝加快发展规划》、《xxx市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和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反复征求各县(市、区)、市级部门意见,多次听取市人大、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规划纲要》先后经市政府常务会、市人大常委会、市委常委会和市委二届十四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并报请市二届八次人代会审议通过后发布实施。《规划纲要》为“十二五”时期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幸福xxx”谋划了美好蓝图。

2022年是“十二五”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两个开局”之年,展望外部环境,加快发展、开放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未根本消除,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十分复杂。从我市发展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宏观经济态势趋稳,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出台;省委确定2022年全省经济工作“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基调,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都将为我市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合作深化带来新的机遇。但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群众收入还不高,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还不够;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不足,瓶颈制约问题日益显现,这些困难和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认真研究解决。

二、202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

按照国、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二届十四次全委会精神要求,2022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在项目”的总体要求,突出“充分开放、融入成渝,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发展路径,围绕全省“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突

2022年关于x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结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市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在项目”的总体要求,突出“充分开放、融入成渝,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发展路径,以“重点突破、加快发展”为工作基调,以“基础设施建设年”为工作主题,加快打造“一区两带四基地”,奋力推动“两个着力”,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全面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657.9亿元,完成计划目标的109.7%;增速达17.0%,高于计划增速5个百分点,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 3位,总量由上年全省第12位上升到第11位,实现了“跨越升位”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51.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48.4亿元,增长25.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57.7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 %、78.5%、16.2%,拉动gdp分别增长1、13.3、2.7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年”建设成效显著,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综合交通建设强力推进。成安(资)渝、遂资眉、内资遂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推进,成资、成简快速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国、省干线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全面竣工;成渝城际客运专线、成都第二绕城高速xxx段开工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新规划成资潼广、资德阿和环成都经济区高速、遂资眉雅铁路和资安快速通道等一批交通项目,“多线接成渝、内外大畅通”的综合交通格局正在形成。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大力推进水利“1311工程”,全市人民期盼和努力了40年的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开工前的各项工作正加快推进。城区水环境治理工程进展顺利,老鹰水库水源保护工程完工,沱江城区段路堤改造工程顺利开工。病险水库整治、小农水试点等工程加快建设,全市用 出“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着力重点,以“产业发展年”为经济工作主题,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打造“一区两带四基地”为载体,加快推进“两个着力”,努力建设“幸福xxx”,确保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根据市委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参考国、省关于2022年经济工作安排意见,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如下:

全市生产总值(gdp)740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445亿元,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亿元,同比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5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1%;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节能减排任务。

能源通信建设取得重大进展。xxx500千伏输变电站、雁江天星220千伏变电站和简阳草池、十里坝、乐至皂角等5座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工程正式投入运营。与省电力公司、中石化、西南油气田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年投资20亿元,再造一个xxx电网;中石油5万立方、中石化20万立方油库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信息平台加快建设,成功与成都共用区号“028”,实现电话并网升位,全市信息化进程加快。

2022年关于x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结

第15篇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结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市发展遭受“5'12”汶川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冲击。在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支持下,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积极应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扎实推进“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全面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总体上保持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完成了市xx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计划。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3901.0亿元,增长12.1%,高于年度计划0.1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012.9亿元,增长25.8 %,高于年度计划7.8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21.9亿元,增长19.5 %,高于年度计划6.5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154.1亿美元,增长62.0 %,高于年度计划4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0.7亿美元,增长58.8%,高于年度计划40.8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 22.5亿美元,增长97.3%,高于年度计划41个百分点。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 %,比年度计划多降0.15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4.6亿元,同口径增长19.1 %,高于年度计划3.1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43元,增长14.1%,高于年度计划6.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6481元,增长14.9%,高于年度计划5.9个百分点。

――城镇新增就业11.7万人,高于年度计划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低于年度计划0.4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3,低于年度计划0.7个百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2.1‰,低于年度计划0.9个千分点。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情况如下: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22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市积极妥善应对,总体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增长呈现波动起伏的走势。一季度,全市经济延续xx年高增长的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1%。上半年,受地震灾情冲击,经济增速降至11.2%。三季度,由于我市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及时部署恢复生产、繁荣经济各项工作,迅速出台一系列扶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恢复生产的政策措施,经济增速有所回升,1-9月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达到12.2%。10月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显现,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外其它经济指标均有所回落,我市及时出台扩大内需12项具体举措,努力抓投资促消费,地区生产总值虽然增速较去年放缓,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0.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816.7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1814.2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为6.9:46.6:46.5。

三大需求保持增长。一是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面对严峻形势,我市抓住灾后重建和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发挥试验区比较优势,加大投资力度,保持了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长,增长25.8%,仅比上年低0.4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6.1个百分点。二是消费平稳增长。在受地震灾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有所下降的不利条件下,我市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措施,改善消费环境,消费增幅达19.5%,比上年高2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三是出口大幅增长。克服外需减弱的困难,出口增长52.5%,比上年高17.5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

重大项目支撑作用增强。全年实施57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15亿元,超过年度计划43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0.3%,高于去年12.1个百分点。围绕“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启动了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市域“三轨九路”、信息化骨干传输系统等一批重大项目。年底抓住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适时启动了双流国际机场第二跑道、成都至都江堰铁路、成昆铁路货车外绕线、成都东客站、成绵乐客运专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发挥了重大项目对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支撑作用。

对内对外开放成效明显。以招大引强为重点,开展灾后重建招商及西博会等系列招商引资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市实际使用外资22.5亿美元,到位市外内资 929亿元,分别增长97.3%和47.7 %;新增bp、泰科电子、卡特彼勒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外贸持续增长,进出口总额154.1亿美元,其中出口90.7亿美元,分别增长62.0%和58.8%。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4.5亿美元,同比增长149.8%。

(二)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

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灾情给我市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遇难4307人,失踪429人,受伤33506人,直接经济损失1247亿元。地震发生后,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

全力抗震救灾。第一时间启动紧急预案,坚持把抢险救人放在第一位,使5456名群众被救生还;解救转移了13余万受困群众和1.3万境内外游客,及时救治8.4万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周密支部灾区卫生防疫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保证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全力安置受灾群众。紧急向灾区调运生活急需物资,设置临时救助点和集中安置点1844个,保证200多万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处。全力安置受灾群众,帮助94.7万受灾群众在全省率先实现过渡性安置,并采取措施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过冬。

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全力支部损毁基础设施的修复,很快恢复重灾区水、电、气供应,紧急排险震损水库67座,应急处置堰塞湖22处,排除地质

灾害112处,防止了次生灾害发生,千方百计保证并率先实现中小学全面复课,认真抓好受灾群众的困难救济、就业培训及就业援助和孤儿、孤老、孤残人员安置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基本恢复了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秩序和城市管理秩序,帮助34.8万灾区群众实现就业。及时支部商场、超市及餐饮等服务业恢复正常经营,全面支部农业抢种抢收,积极支部受灾企业恢复生产。

同时,及时支部提升城市形象的重大宣传活动,加强救灾资金物资监管,全力维护灾区社会和谐稳定。

(三)灾后恢复重建进展顺利

按照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确定了“三年全面恢复”、“五年全面提升”的任务和“把重灾区建设成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样板”的目标,及时启动和扎实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及时开展灾害损失评估以及灾后重建基本目标、思路和政策措施及规划研究制定工作,在科学、客观评价地震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要求,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编制完成《成都市(极重灾区和重灾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规划》和36个专项实施规划,为灾后重建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提供了规划依据。

灾后重建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实施损毁房屋、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生产设施、城镇体系、生态环境等“六大工程”,推进1808个灾后恢复重建重大项目,总投资为2973亿元,2022年开工建设358个项目,完成投资147.7亿元。其中,农村重建住房开工7.26万户,占重建的32.6%;维修加固开工15.2万户,占维修加固总数的98.3%。城镇住房重建完成3067.2万平方米,占重建计划的22.8%;维修加固完成49.5万平方米,占维修加固计划的95.2%。城乡41.3万名受灾群众实现了永久性安置。首批9个交通项目全部开工;做好受损学校医院维修加固工作,开工建设277所中小学重建学校、93个县乡医疗机构重建项目。加强与对口援建省市的产业互动和生产对接,达成247个项目援建协议,开工建设131个项目,完成投资23.4亿元。初步形成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局面。

(四)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

立足推进城乡一体化,围绕解决“三农”问题,以规划为先导,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三个集中”为根本方法,大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提升“三个集中”综合效益,推动统筹城乡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规划的龙头基础作用不断增强。在灾后重建中提出和实施灾后住房重建“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原则,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覆盖全市的“全域成都”科学规划体系。启动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完成全市“xxx”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区(市)县域总体规划、试点乡镇乡村规划,完成 “两轴四片”、“四大新城”等城市设计及各专项规划、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规划修编和“三轨九路”控规编制。强化城乡规划监督,规划执行力明显增强。

“三个集中”深入推进。一是工业集中集约发展不断深化。按照“一区一主业”原则,确定各集中发展区重点发展方向,编制完善集中发展区规划。加大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24亿元。推进青白江―新都区连片发展,筹划共建成都资阳、成都眉山、成都阿坝工业园。全市工业集中区内685户企业竣工投产,922户企业开工建设,全年全市工业集中区净增规模以上企业332户,区内聚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75户,工业集中度达到68.2%。二是土地规模经营扎实推进。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依托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和农业重大项目,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和土地集中集约适度规模经营。全市新增耕地流转面积59.3万亩,农用地流转面积达303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8.7%,其中耕地流转面积达到226.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3.7%。三是农民向城镇集中加快推进。制定实施促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向城镇居民转移的办法,转移农民3.9万人。规范农民集中居住区建管标准和程序,提高农民集中居住质量,开工新建新居工程和新型社区553万平方米,城镇化率提高到63.5%。

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完成确权颁证37.8万户,成立全国首家农村产权交易所和6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产权流转3.4万宗、金额15.3亿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确权林地265.1万亩、确权到户53.1万户、核发林权证40.8万份。二是创新耕地保护办法。建立并落实耕地保护基金制度,签订12.6万亩耕地保护合同,累计发放耕保基金4430万元。三是用统筹城乡的办法推进灾后重建。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引入社会资金参与联建,利用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筹措重建资金,通过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融资推进住房重建,集成推进灾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重建,同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四是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制、村镇银行试点和农村产权担保融资试点等取得明显成效。五是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行政审批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进一步削减,并联审批制度、大部门制加快推进。在市区两级政务中心实行“两集中、两到位”,当场办结件占办结总数的80.7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纳入统计的23户市监管企业国有资产总额增长28.2%。

城乡发展进一步协调。一是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积极推进。四大

新城建设加快,南部新区累计投资114亿元,东部新区土地整理及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43亿元,北部新区完成北部商贸城片区总体规划、实施凤凰山片区改造,西部新城建设进展顺利。旧城改造取得成效,“两轴四片”已开工项目45个,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搬迁改造惠民工程推进顺利,“城中村”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各类建筑拆迁309万平方米。二是新型城乡形态建设步伐加快。以县城和优先发展镇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形态。重点镇建设完成投资69.2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站)16个。建设小城市、新市镇对外通道130公里、122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9.8平方公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洛带镇、新场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三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财政用于支持“三农”资金147.7亿元,增长26%。实施农村用水安全工程,解决3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设中心村及聚居点对外通道360公里,村通油路(水泥路)70公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用水保障工程深入推进,整治病险水库8座、水库干渠87公里、提灌站输水渠道167公里,建成微水治旱工程737处,改造提灌站119座,改造中低产田土14.6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9万口,建成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345座和沼气物业化服务网点91个。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503万亩。全市238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48元,增长15.8%。四是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实施扩权强县发展政策,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全市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重点产业比重继续提升,五城区和远郊市县结对合作发展进一步深化。成都与资阳、眉山等周边城市合作扎实推进。

(五)产业实力稳步提升

围绕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积极应对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了产业稳定发展,促进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7.9亿元,增长24%;完成工业投资956亿元,增长28.1%。一是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取得进展。制定了电子信息、汽车、光电光伏等十个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电子信息、汽车、石化、光电光伏等重点产业集群实现了新突破,全市重点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73.4%。二是重大产业化项目取得进展。全年157个工业重大产业化项目完成投资275亿元。1000万吨炼油项目通过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英特尔封装测试、天威新能源光伏项目、成芯8英寸芯片等68个项目年内投产达产;80万吨乙烯、京东方4.5代tft-lcd、一航成都空天产业基地等58个项目加快建设;中铝10万吨铝箔等31个项目促进开工。三是企业培育取得进展。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攀成钢、成飞公司等4户工业企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百亿;新增销售收入50至100亿企业1户、30至50亿企业3户。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施“三年千家”规模企业培育计划和信用、担保、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全年净增规模以上企业416户,达到3564户;全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年底在保余额比上年底新增39亿元。积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全年分别新增了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23户、29户。同时,地方产品配套工作大力推进。

服务业总体保持稳定。由于地震灾害给我市房地产、旅游等服务业带来重大影响,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大幅下滑,但总体保持了稳定。服务业增加值1814.2亿元,增长9.9%。旅游业明显下滑,但回暖势头良好,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105万人次,同比下降4.1%,实现旅游总收入375.4亿元,同比下降9.6%。房地产业深度调整,全市成交商品房1437.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但季度成交量持续回升;五城区商品房成交均价5549元/平方米,同比上涨8.9%,涨幅较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物流业发展良好,成都航空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新开通成都至香港货运航班和成都至马尼拉、台北直飞航线。商贸流通业稳步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业态加快发展,国际商贸城等项目开工建设。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业规范发展。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建设银行等15家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签约落户,成立市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和农村产权流转担保公司。市商业银行完成增资扩股并更名为成都银行,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合作稳步推进。完成市农信社统一法人改革,21.8亿元农信社专项中央银行票据获得全额兑付。邛崃、大邑和彭州三家村镇银行正式开业。筹建地方保险公司。会展业加快发展,发挥会展业宣传带动作用,全年举办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和全国药品交易会等会展节庆活动260多个,直接收入超过13.5亿元。文化产业持续发展,“锦里”二期、“道解都江堰”等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宽窄巷子”成功开街。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成效明显,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收入超过420亿元,增长40%。

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农业增加值270.1亿元,增长4.4%。一是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实施“百万亩水稻丰产示范工程”、“ 400万亩粮食丰产示范工程”,粮食总产量274.5万吨,增长1.6%。二是推进优势产业发展。以生猪、茶叶、猕猴桃产业为重点,建成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基地212个,蔬菜、水果、花卉、茶叶、肉类、禽蛋总产量增长3.3%、7.5%、6.7%、10.4%、2.8%、4.4%。三是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全市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608家,55个市级农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9.6亿元。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7家,新增35家;农村专合支部2062个,新增449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66.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四是推进农业物流业发展。编制现代农业物流业发展规划,龙泉聚和等农业物流项目加快推进。五是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实现方式,创新和完善农业服务体制机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大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力度。

(六)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以节能减排为抓手,突出抓好自主创新,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

4%,削减化学需氧量1.8万吨、二氧化硫0.71万吨、氨氮0.14万吨。一是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完善循环经济规划,目前全市国家级试点单位2个、省级试点单位20个、省级清洁生产试点企业9户、市级试点单位11家。二是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办法,强化了目标任务和责任的落实。完成省控7户、市控27户工业企业限期治理任务,淘汰省7户、市39户企业落后产能,依法关闭107户“三无”工业企业,60户企业获资源综合利用认证。三是强化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扬尘治理、清洁能源、控制尾气排放、秸秆禁烧等整治工作,三环路内工业企业基本禁煤,70%用煤的居民改用清洁能源,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首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9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7.2%。四是强化水环境治理。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污染源整治,饮用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7.7%。实施52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1.4万吨。完成22条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各出境断面水质改善。同时,加强垃圾处置能力建设,龙泉洛带垃圾焚烧发电厂试运行,九江镇垃圾焚烧发电厂动工。

自主创新有力推进。高科技成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家正式批复认定我市为“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市共有22个项目进入国家高技术发展项目;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13803件、8894件,同比增长33.6%和54.3%,分别居副省级城市第2、第3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490.6亿元,同比增长18.2%。实施285项市级科技项目,新增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成微波集成等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信息安全等5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成运行10个平台服务工作站和成都网上技术市场,4家企业分别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企业科技保险稳步推进,5家企业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380万元,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终端及系统产业化等高新技术项目积极推进。重大农业科技专项成效显著。完善作品著作权管理办法,完成全市第二批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中国(成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启动建设,成为全国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

(七)城乡建设加快推进

以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以建设最佳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城乡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城乡风貌,提升城市品质。

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基础设施继续完善。地铁1号线全线铺轨、2号线全线开工。“九路十桥”等重大城建项目加快实施,中心城区路网完善工程、中心城区与南部新区联系路网建设初见成效,实施中心城区污水管网配套工程,成新大件路、沙西线都江堰延伸线、温郫大道等公路进展顺利,整治旧危桥12座。二是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健全。公共汽车实行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和2小时内刷卡免费换乘,在蜀都大道、一环路设置公交专用道,新增及公交化线路改造47条,新增公交车1335辆、更新公交车278辆,公交分担率达到23.3%。区(市)县建成公交、乡镇客运站261个。中心城区自来水供水总量达4.3亿立方米。新增照明道路里程2.6公里,完善和新增盲道8.24万平方米。三是供电和通信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投运了25个电网急建项目,全市500kv双环网基本形成,虹桥及虹桥后续工程加快实施。通信枢纽重大项目全面启动,公众通信保障、数据信息灾难恢复及政府应急指挥通信保障等应急工程迅速实施,移动通信“无盲点工程”和无线应急通信网加快建设。四是绿化和生态建设大力推进。实施“三环一路”生态建设及银杏大道和“花树大街”营造,完成20条中心城区街道特色绿化和30个游园增绿改造。建设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速生林绿化17.6万亩、公益林5.83万亩。全市新增公共绿地203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9%。

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数字化城管系统进一步完善。推进中心城区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向郊区(市)县及城镇拓展和延伸,实现中心城区数字城管网络全覆盖并延伸至近郊6个区县,推进城管车辆gps系统管理试点,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实现全时段全覆盖管控。二是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加大扬尘整治力度,强化对建筑工地、运渣车辆的监管查处力度,环卫管理和作业、主要道路冲洗除尘作业的标准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开展“百佳街道”、“千佳店铺”活动,拆除违法建筑物142万平方米、违规广告牌17.1万余平方米,标准化改造和升级达标整治菜市场159个。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建成,惠及农村人口568万人。被评为“中国最佳管理城市”。

(八)民生持续改善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作。认真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加强就业和社保工作,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促进和谐成都建设。

城乡就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城乡比较充分就业为目标,针对下岗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大学应届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完善城乡就业政策体系,搭建自主择业、创业就业平台。帮助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6.3万人,其中帮助“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2.7万人;地震后消除“零就业”家庭2.8万户。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新增就业15万人。成都技师学院及分院建设加快,远郊市、县技师分院按期开学。启动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发放就业培训券7500万元,惠及15万人。

社会保障扩面提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人数分别比去年末净增31.8万人、34.9万人、23.1万人、20.8万人、23.7万人。率先在全国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建设,建立耕保基金补贴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完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农民工综合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将农民工纳入失业登记范围,对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给予定额失业补贴。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160.4元和62元。完成2749户低保家庭危旧房改造,向近35万城乡困难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消费券3493.8万元。经济适用房新建3030套,廉租房租赁补贴新增5639户。全市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3%。

教育事业发展更加均衡。市级财政对教育事业投入30.9亿元,增长90.2%,农村小学和初中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提前一年达到国家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启动城乡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技术装备、设备设施标准化满覆盖建设。优化城区及近郊部分区县中小学布局,基本完成中心城区薄弱学校校舍改扩建,加快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步伐。75万农村学生

免收学杂费课本费,30万城镇学生免收学杂费、信息技术费,15.7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入学,扶助城乡低保家庭学生2447人上大学、3544名中小学生读书。实施农村教师集中居住工程、国际旅游职业学院等项目。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保障能力稳步提高,14个郊区(市)县全部建立医院管理中心,238个乡镇公立卫生院均由政府举办并实施规范化建设。妇幼卫生一卡通管理全面推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服务人次增长154%,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达到95%。启动市第二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市二医院扩建等项目抓紧推进。农村药品供应、监督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惠民药店优惠让利61.37万元。59万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享受免费生殖健康检查,建成包括绵阳、德阳、乐山等在内的成都经济圈流动人口计生协作网,计划生育家庭三项奖励扶助金额1.05亿元。

文化体育事业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图书馆除重灾区外的区(市)县文化馆全部建成达标,1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标准化建设,新建88个基层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提前两年完成城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市文化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馆,杜甫草堂、武侯祠博物馆被评为一级博物馆。川剧等非物质文化保护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达17项,第三次全国文化普查工作按计划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全面完成,完成880个农家书屋建设,举办第三届成都全民读书活动。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火炬在蓉传递活动,成功举办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路径总数达1000条。

公共安全继续加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破案绝对数上升6.6%。安全生产日常监管进一步强化,火灾事故下降54.2%。质量兴市工作积极推进,诚信计量和药品生产质量安全信用管理体系初步建成,家俱、鞋类等5个国家质检中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成都造”乳制品未发现三聚氰胺超标情况。防灾减灾等工作继续加强。

尽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快发展的难度增大。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地震灾害影响以及我市经济周期等多种因素叠加作用,同时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仍较突出,经济增速下滑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二是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房地产、旅游业等服务业形势严峻,工业重点产业实力和竞争力需要继续提高,由于受金融危机冲击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三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经济增长“投资拉动型”特征明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发挥不够。四是资金供求矛盾突出。为扩大内需,推进灾后重建,我市将实施一大批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压力增大。五是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企业减员、“农民工”回流不断增多,城乡居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同时,农村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社会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城乡统筹工作还不平衡;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对待,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措施

2022年,从国际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何时见底难有预期,国际金融动荡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世界经济将经历一个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期。预计世界经济增长2.2%左右。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基本面虽然仍呈良好态势,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外部环境趋紧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2022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预计2022年全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从省内环境看,全省连续遭受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发展的形势较为严峻。全省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9%。从内部条件看,虽然存在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但我市同时面临扩大内需、灾后重建、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中期,发展的内在动力强劲;城市辐射能力和产业结构具有比较优势;对外依存度较低,国际经济动荡对我市的冲击相对较小;经过近几年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具有抵御风险、推进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同时,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不断深入,城乡统筹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将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结合起来,成为全市人民团结在市委、市政府周围,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振兴经济,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动力。这些都为我市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按照市委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的“三个机遇”,立足“全域成都”的科学规划,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深入地推进城乡一体化,深入实施总体战略,解放思想,迎难而上,超常工作,带头推进“两个加快”,为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实现“新三最”目标而努力奋斗。

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安排如下:

指 标 名 称 单位 2022年 计划 2022年计划增长%

一、经济发展指标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484.6 10.0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292.1 3.5

第二产业 亿元 2107.2 11.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1549.1 16.0

第三产业 亿元 2085.3 10.0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3650 21.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873.3 15.5

(四)出口总额 亿美元 101.5 12.0

二、质量效益指标

(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371.8 11.0(同口径)

(二)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4.25

化学需氧量削减量 万吨 1.8

二氧化硫削减量 万吨 1.0

氨氮削减量 万吨 0.14

三、民生民本指标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8637.3 10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6999.5 8

(二)城镇登记失业率 % 4以内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10

(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 104.5

(四)人口自然增长率 ‰ 3以内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工作措施是:

(一)抓好“六大工程”,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坚持用城乡统筹的思路和办法推动灾后重建,发挥灾后恢复重建对投资增长、产业发展、增加就业等方面的拉动作用,努力实现“三年全面恢复、五年全面提升”,把重灾区建设成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样板,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的示范区。

以科学规划引领灾后重建。按照《成都市(极重灾区和重灾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规划》和专项规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恢复重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市县域、镇、村规划和农村住房重建,城镇住房重建规划等规划。按照灾区重建先生活、后生产的客观需要,科学安排项目建设时序,提高规划实施成效,确保重建不是灾前简单复制,使灾区得到恢复和提升。同时,严格按国家建筑规范和标准推进工程建设,加强重建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监管。

依托六大工程重建家园。实施损毁房屋重建、基础设施重建、公共设施重建、生产设施重建、城镇体系重建、生态环境重建六大工程,重建家园,振兴经济,力争2022年开工586个项目,全年完成投资693.2亿元,提前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把住房重建作为灾后重建的重中之重,9月底前基本完成农村住房重建,年底前基本完成城镇住房重建。优先恢复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9月1日前基本完成学校重建,年底前基本完成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的恢复重建。加快恢复电力、交通、通信等重点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产业重建和发展,加强防灾减灾建设及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抓好对口支援促进灾后重建。加强与对口支援省市的沟通协调,搞好服务和相关保障,推进援建项目尽早开工,尽快达产。树立造血胜于输血的理念,充分发挥支援和受援双方的比较优势,做好与对口省市的产业互动和市场对接,从单一支援向互惠合作发展,变被动接受援助为共同发展,增强灾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崇州中小企业园区、彭州川闽园区项目的筹划推进工作。

(二)抓好扩大内需,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坚定不移地运用统筹城乡的规划、思路和办法做好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各项工作,着力保持投资增长,努力扩大消费,积极筹措资金,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着力保持投资增长。2022年政府投资的重点是事关灾后重建和试验区建设以及成都长远发展的灾后恢复重建、民生工程、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发挥其对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拉动作用。一是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计划实施545个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066亿元。强化项目策划、储备工作,立足已有的各类规划,提炼策划储备一批项目。深化项目前期工作,研究提出一批符合规划、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需要,能够进入实施阶段的成熟项目。加快项目实施步伐,按照“四个一批”要求,抓紧落实责任主体和时间进度,分类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尽可能多、尽可能快的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强项目服务和监管,完善分级协调服务机制,实施全程代办服务和重点项目vip服务。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力度,从严查处项目工程建设中的违纪违法行为。二是大力吸引民间投资。降低非公有制投资市场门槛和进入成本,进一步开放城市建设、旅游资源、文化、教育等经营性基础设施和经营性社会事业等领域。完善支持民间投资的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方式提升民间投资项目融资能力。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使民间投资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快。

积极扩大城乡消费。一是增加居民消费能力。落实中央提高对农补贴扶持政策,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等政策,完善社保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改善消费预期。二是努力刺激消费。认真研究实施刺激消费的具体措施。落实国家家电下乡、农机补贴政策。研究利用政府资金刺激居民消费的最佳方式和路径,继续探索发放消费券、就业培训券等多种刺激消费的办法和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合理安排,实行职工分批次集中带薪休假,刺激旅游和休闲、娱乐消费。三是培育消费热点。在扩大农村消费方面,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副产品物流体系和农村消费品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农民进行危旧房改造和小额信贷消费;支持企业送货下乡、“以旧换新”。在稳定住房消费方面,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加大对居民购买普通商品住房支持力度,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在发展服务消费方面,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文化、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发展恢复旅游市场,加快发展体育健身和老年服务产业。

增强开放实效。统筹政府和社会资源,分阶段、多形式向国内外系统宣传成都,宣传成都“依然美丽安全”及灾后重建和推进经济全面建设中蕴含巨大商机,树立“创造奇迹的成都”的城市形象。加大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优化企业经营和投资环境。抓住试验区建设的机遇以及灾后重建蕴含的巨大需求,以资源和市场换投资和技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抓住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加剧的机遇,鼓励有条件的我市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主动争取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培育企业集团。

强化资金筹措。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发挥财政性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全力争取中央和省上资金支持,扩大市本级财政性建设资金规模,建立健全多层次创业投资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支持我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中小企业、现代农业担保公司、农村产权流转担保公司发展,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担保体系建设。二是推动融资方式多元化,扩大融资规模。创新融资方式,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信托计划、争取设立西部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促进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公司债券、保险资金债权投资及规范发展民间融资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同时,加大与金融机构沟通合作力度,统筹运用多种资源,争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三是千方百计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支持鼓励企业通过技改、并购和开发新项目等方式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引导和扶持,扩大高技术产业、现代农业产业投资规模。鼓励社会资金灵活投资我市项目;通过金融机构对相关项目开展理财、信托等业务,吸引社会资金。

启动“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提出“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认真总结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深入分析未来一段时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变化趋势,准确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征,找出制约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有效破解这些问题的路径和方向,形成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三)抓好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积极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经济结构调整提出的紧迫要求,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市域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竞争力。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劳动力多,税收贡献大,资源消耗少等优势,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主线,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规划,加快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的步伐。制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在招大引强和做大做强上取得突破,提高服务业产业化、集约化水平,打造立足西部、面向全国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二是积极发展总部经济。依托我市基础设施、市场空间、产业基础、人才优势、发展环境和城市吸引力,重点吸纳税收贡献大、产业带动力强的国内外企业总部向成都集聚,引进和培育国内外企业的综合性总部和区域性总部,延伸和完善优势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建设面向四川、辐射西部、影响全国的中西部总部经济发展高地。三是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做实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加快成都银行上市步伐,完成市农信社统一法人工作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地方保险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争取在成都建立otc市场(柜台交易市场)、区域性农副产品现(期)货交易市场,吸引更多金融后台服务中心落户,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四是加快优势服务业发展。加快旅游业复苏步伐,推进龙门山、龙泉山“两带”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建设,突出休闲文化特色,加强宣传促销。推进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抓好铁路、公路、航空现代物流枢纽及粮食、农副产品物流基地的建设,加快青白江西部物流枢纽、新都物流园区等项目的建设。大力支持面向先进制造业的服务业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现代交易平台、商务服务中心、产业促进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等,大力发展研发、外包、信息服务业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商业网点和网络建设,加快中心城区批发市场“退二进三”,发展新型商贸业态,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推进民生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实施会展业“集约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国际高端会议目的地、会展经济集聚区、节庆活动中心,办好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等品牌展会。加快教育、文化、体育、健康等服务业产业的发展。五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支持和鼓励市外居民到成都购房。加快旧城改造,鼓励在拆迁中实行货币补偿安置。采用政府采购方式解决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政策性住房。采取适度从紧的土地政策,调整供地结构,稳定土地市场价格。

提升工业竞争力。一是打造产业集群。加速工业结构升级,加大“招大引强”力度,围绕重点产业链的缺失环节“补链”招商,推动产业向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端延伸,形成产业链完整的集群,着力打造电子信息、汽车、石化、光电光伏、冶金建材、生物制药、航空航天、食品、装备制造、家具和制鞋等产业集群。二是抓好重大工业项目。重点推进408个上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2022年力争完成投资852亿元,新增销售收入1100亿元。力争京东方4.5代tft-led生产线等131个项目投产达产,80万吨乙烯等152个项目加快建设,一汽大众成都项目等73个项目尽快开工,康佳led模组等52个储备项目做好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太阳能热发电装备制造业基地前期工作,积极争取核电等新能源装备制造、民用航空、3g通信研发与设备制造等国家重点自主创新领域的项目和企业落户成都发展。实施86个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27亿元。三是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抓好四川丰田、吉利汽车、华为、神钢“创百亿”工程等项目,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发挥带动作用。推进相关配套产业项目建设,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五个国家检测中心建设。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一是建设全国一流的农业基础设施。结合土地整理、拆院并院,突出抓好带动农业发展全局的关键环节和基础性工作,统筹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400万亩粮食丰产示范工程、100万头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和花卉、茶叶、冷水鱼、食用菌、猕猴桃等优势特色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进工业原料林、生物质能源林等林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田改造、水利设施、人畜饮水工程等项目实施和改造,建设国内一流的农业基础设施。二是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创新。探索土地流转有效形式,坚持农民自愿,依托特色产业,与龙头企业联合发展。重点通过股份合作、土地转让、组建田间管理公司等形式实现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支部、农民专合支部,提高农业集约化和农民支部化程度。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快发展和完善农产品加工体系,推进农产品加工集约集群发展,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紧完善全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力争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我市农业标准化建设。四是实施品牌战略。依托农业重大项目和重点龙头企业,打造国家、省及区域性品牌,做强农业产业。同时,完善农业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一是减轻企业负担。放水养鱼,涵养税源,让企业休养生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抓住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和灾后恢复重建财税优惠的政策机遇,落实各级政府出台的地震灾后税收减免优惠各项政策,减轻企业税赋负担。扩大和延长对企业灾后恢复生产流动资金贷款、技改项目贷款贴息范围和时间。二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完善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和担保融资体系,争取成立小额担保公司,推进新加坡淡马锡公司贷款业务向区(市)县扩展,增加政策性担保机构资本金。支持工投集团向中小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鼓励金融机构设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分支担保机构。

(四)抓好综合配套改革,推进试验区建设

以试验区建设为载体,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总结和推广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的经验和做法,营造比较优势,增强发展动力。培育和树立典型并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全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一是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做好确权、颁证的基础上,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流转。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推动已登记发证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房屋通过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和合作等方式流转使用,促进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产权有序合法流动,推进农村产权资本化。在全市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房屋所有权担保融资试点。用好用活农村产权资源,发展产权明晰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二是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分类供给、经费保障、统筹建设、民主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推进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鼓励发展微型金融服务。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完善对农业品牌建设、科技创新、规模经营和龙头企业的奖励扶持政策,发挥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融资平台的作用,多形式支持龙头企业。

全面提升“三个集中”水平,实现“三化”联动。把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应用到全市统筹城乡的工作中去,全面提升“三个集中”水平,促进“三化”联动。一是深化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在市域更大的范围内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工业集中发展,推进园区外规模以上企业的调迁,提高集约集群发展水平。深入实施“一区一主业”发展定位,加快集中发展区配套设施建设,力争2022年完成投资130亿元。推进部省市共建特色产业园区工作,加快推进成都与资阳、成都与眉山、成都与阿坝共建工业园区及青白江与新都连片工业园的建设。二是深化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把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县城和优先发展重点镇为重点,启动一般城镇改造。坚持“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原则,完善全市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推广灾后重建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集体用地整理开发重建的办法,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场镇改造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强“三化”联动,以农产品加工和旅游业为重点,统筹规划好一般乡镇的产业发展,增强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推进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新居工程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道路、供水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和因地制宜集中居住。全面推广灾后重建做法,同步抓好新型集体经济支部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深化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鼓励支持龙头企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支部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支部发展,依托优势产业带、农产品规模化基地和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推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

全面提升政务服务品质,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

建设。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继续完善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投资环境。一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推进审批职能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促进审批权前移。推进与企业投资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进入政务服务中心。按照“统一受理、分头审批、限时完成、集中回复”的原则,推进并完善项目并联审批。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代办点规范化建设,促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二是规范行政行为,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全面清理和规范企业年检项目,取消无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的年检项目。建立行政处罚基准制度,规范执法流程,实行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公开审案,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编制部门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并向公众公开,建立网上监督和评估机制。三是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和完善绿色通道制度,对各类投资办企业项目提供全程免费代办服务。建立各部门的网上办事窗口、受理中心,大力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联合服务和问需服务,构建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政府服务方式。

(五)抓好城乡建设管理,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围绕“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集中精力规划和抓好一批事关民生和长远发展的城乡建设重大项目,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力度。加快中心城区改造,推进“两轴四片”、城中村和东郊企业生活区和涉铁区域旧城改造,实施景观特色街区打造,改善中心城区城市风貌。整体推进四大新城市政基础设施,尽快展现天府新城风采,加快东部、北部、西部新区建设步伐。尽快形成“一主、四副、六走廊、多组团”多极增长的城市经济圈。二是加大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及物流设施为重点,推进一批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成都至都江堰铁路、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成绵乐城际铁路、成都铁路新客站、双流机场第二跑道及新航站楼、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进度,积极争取成都至兰州铁路等项目全面开工,加快做好成都第二机场、成都至贵阳铁路、成温邛轨道交通线等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加大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地铁1、2、4号线等工程以及城乡结合部骨干路网、中心城区供排水基础设施、电网改造、燃气管网工程。启动农村道路升级改造,打通城乡结合部和县域间“断头路”,优化“全域成都”路网结构。推进西部通信枢纽建设,实施成都直达国际通信出入口局高速电路、国家数据存储灾备中心、国家(成都)高性能计算中心等项目、加快通信管道及基站等通讯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强化街面秩序日常监管,落实“门前五包”,规范户外广告、招牌常态管理。合理布局并加强菜市场管理,方便群众生活。深化数字化城管,全面提高发现处理问题能力。综合整治铁路环线、城郊结合部、出入城通道、背街小巷市容环境和街道景观,提高场镇综合管理水平。优化交通管理,加强城市道路桥梁的建设和管护,大力推进交通信息化平台系统建设,全面推广绿波联网联动控制工程,完成中心城区主干道交通标志改造,规范停车场点设置,加强占道停车管理。改善公共交通服务,推进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均衡化步伐,优化公交线网结构,拓展公交专用通道范围,加强公交场站建设,合理规划,有序增加公交车数量,完善城乡公交体系,规范发展出租车行业。

(六)抓好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大力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步伐。

加快西部科技中心建设步伐。一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建立财政支持稳定增长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完善高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并重的机制,加大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及重要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的支持力度。加快软件、生物、民用航空、信息产业四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二是实施一批自主创新科技重点项目。依托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快成都数字载体、软件及外包、生物医药、模具、集成电路设计5个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促进太赫兹技术应用、西南生物能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研究平台等项目尽快开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终端及系统产业化等项目加快实施。三是加大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和区域技术市场建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共同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科技信息情报等创新功能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机械制造、食品产业服务平台,积极扩大成都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与北京、上海等地公共技术平台联网合作。完善成都网上技术市场,鼓励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建设,促进我市区域技术交易活动向专业化发展。积极创建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城市,争创国家出版创意区(中心)。四是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开展科技保险试点和知识产权质押款试点,放大财政资金效能,加大政府对风险投资的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向企业聚集,引导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以节能减排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积极促进资源节约,环境改善,单位gdp能耗下降4.2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一是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完善奖惩措施和相关支持政策,促进重点排污企业限期完成治理任务,对没有完成年度目标的地区和企业限期整改。二是加快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继续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开展工业企业“对标”活动,采取综合配套措施,狠抓汽车、锅炉、电机系统、空调、照明等耗油耗电量大、应用面广的设备(产品)的节油节电工作。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健全污染治理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资源补偿机制。三是健全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深入推进结构性减排,建立完善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四是加强监督检查。继续开展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扩大环保在线监测范围,加大违法违规排污和污染处理设施建成而不运营行为的处罚力度。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水、节地、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鼓励采用节能型新材料、新技术,加强清洁生产和集约化发展,完善远郊市县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逐步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倡导绿色消费等循环生活方式,推广节能型产品。

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启动生态市建设前期工作。实施三环路内全面禁煤,扩大高污染车辆限时限行区域,强化各类尘源监管,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1天以上。加快绕城高速路两侧生态带和城区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心城区“香化、彩化”工程,建成并开放金牛、苏坡、双桂3个城市公园,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城镇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推进岷江、沱江及重点地区河流堤防工程,继续实施中小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及河道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饮用水源在线监测系统,推进全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加快四川成都危废中心建设,推进长安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生态园区建设,完善郊区(市)县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加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抓好成都东北部生态建设,加快东部丘区生态植被恢复,实施低质低林地改造,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落实天然林的有效管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和土壤污染治理。

(七)抓好民生工程,推进民生改善

强化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和产品的责任,加大社会公共资源向城乡薄弱环节倾斜力度,着力解决涉及群众的难点热点问题,保障和改

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行统筹城乡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城乡充分就业工程,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完善就业实名制和就业工作责任制。建立统筹城乡的劳动服务体系,提高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健全完善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高校毕业生、新增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和灾区群众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鼓励城乡居民尤其是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带动更多群众实现就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多渠道促进群众就业和增收。继续加大就业援助的力度,确保就业困难群众尤其是“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实施和谐劳动关系工程,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劳动纠纷处理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社会保障工程,加强社保资金统筹,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健全城乡低收入人群抵押贷款参保办法,推进耕保基金补贴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积极实行城乡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推进农民养老保险、农民工综合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向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转移对接。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低保边缘贫困专项救助制度,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和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水平。加大住房保障力度,解决城乡住房困难户的住房困难。

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化步伐。推进城乡教育现代化建设,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强化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师住房建设,推进教师县管校用和推动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体系统一。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教师工资、教师居住、校舍安全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石室中学、成都七中新校区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继续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城乡医疗卫生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结

经济工作总结计划15篇

xx年以来,**县经济局党委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学习xx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学习《党章》,学习****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经济范文

  • 经济工作总结计划15篇
  • 经济工作总结计划15篇73人关注

    xx年以来,**县经济局党委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学习xx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学习《党章》 ...[更多]

  • 经济工作计划总结4篇
  • 经济工作计划总结4篇46人关注

    2011年,面对甲型流感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全市会展业高举科学发展观大旗,以“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为统领,紧抓“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 ...[更多]

  • 工业经济总结和计划4篇
  • 工业经济总结和计划4篇35人关注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元至十月份,全部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52亿元,占年计划的89.7%,同比增长30.5%;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76亿元,占年计划的86.4%,同比增长30.8%。 ...[更多]

  • 经济计划局工作总结12篇
  • 经济计划局工作总结12篇34人关注

    2022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的有效监督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 ...[更多]

  • 国民经济计划总结6篇
  • 国民经济计划总结6篇20人关注

    中共xx县委关于制定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建设生态水电大县、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小康建设进程的关键时期。制定全 ...[更多]

  • 经济发展工作总结计划6篇
  • 经济发展工作总结计划6篇13人关注

    一、2022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二、2022年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2022年,我市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增长的幅度会有所下降,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利因素 ...[更多]

总结与计划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