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记者团工作总结
一、招新工作 xx年9月3日~14日
在上学期期末,记者团召开了全体成员的会议,商讨了下学期招新的相关工作,并在期末结束前绘制完成了8张招新用的宣传海报。
新学期开学后,9月1日晚,记者团全体大二成员在办公室举行了会议,部署了招新宣传和面试工作的任务。并在9月3日~5日进行了一食堂门口和三食堂门口的现场宣传。
第一轮面试在9月5日晚上进行,第二轮面试在9月8、9日进行,第三轮面试在9月14日晚进行。经过3轮面试,共有10名大一新生进入记者团成为工大报通讯员。
工作总结:1、此次招新宣传工作在时间上选择有不妥之处,3天的宣传时间都遇上了阴雨天气,导致宣传效果事倍功半;2、面试时间选择有不妥之处,第二轮面试和校学生会等社团产生了冲突;3、此次面试在以往面试的基础上增加了记者团自己的特色,除了在一轮面试过程中增加记者相关问题的提问之外,二轮、三轮面试围绕着记者采访的准备和亲身实践进行,使参加面试的同学亲身体验了记者的工作。
二、记者团新成员见面会 xx年9月19日晚
新成员见面会议于xx年9月19日晚上7点在记者团新区办公室进行。大一全体新成员和大二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大三有王松、何长伟、王二伟出席了会议。
会议以新老成员互相认识为主要目的,由大家分别自我介绍伊始。自我介绍结束后,大二、大三的成员轮流讲述了自己作为学生记者的经历以及自己在记者工作中总结下来的经验,让大一成员受益匪浅。之后,大一成员根据自身提出了进入大学后遇到的一些问题,学长和学姐都一一作了详细的答复。会议进行了2个小时,大部分团员都犹意未觉,这也是记者团新成员进入记者团这个大家庭后的第一次会议,让大家都对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
三、新学期第一批采访和《记者之音》第五期编写
新学期伊始,作为学校新闻报道的先锋队伍,记者团兵分四路,开始了多项采访工作。
第一组的平原协助编辑部尹建国老师采访了学校注册中心,稿件《满园秋色关不住清雅丹桂香正浓——学生注册中心掠影》刊登在了《合肥工大报》第556期。
第二组的胡婧、孙晓露、兰云睆、张云昳采访了了校庆舞蹈队,稿件《十月的阳光 炫舞的青春——建校65周年校庆文艺晚会侧记》刊登在了《合肥工大报》第556期。
第三组的牛世朋、刘菁、秦惠实、王珣、张经纬采访了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实践部的校外志愿活动,其作品《爱 在四季的颜色》已刊登在《合肥工大报》第 期。
第四组的程畅、干依娜、刘西雷、孙彧、常新敏负责《记者之音》第五期的编写工作,并且采访数学学院的“数学节”活动。《记者之音》第五期围绕着“记者团——我的新家”、“我的记者经历”、“我的大学规划”三个主题进行了征稿,排版和刊印工作都已经完成,第五期《记者之音》已经顺利出版。“数学节”的采访作品《解析数学求导人生》已刊登在《合肥工大报》第 期。
四、第一届新闻作品大赛
记者团全体成员于xx年12月9日在办公室召开了会议,会议以商谈如何办好第一届新闻作品大赛为目的,并具体部署了大赛的准备工作。大会决定,12月9日至12月14日为材料准备时间,记者团成员分工成各个小组,负责各自板块的工作,12月14日晚之前,各小组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准备工作。
12月15日晚上在办公室记者团全体成员召开了大赛宣传任务部署会议,会议对大家的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分工。12月16日上午,在严寒之下,记者团成员坚守在各自的宣传岗位上,完成了摊位宣传工作。当晚,记者团6张宣传展板搬到教学楼区的中央广场,进行了两个星期的展板宣传。
12月15日至12月28日为大赛筹稿时间,期间,共收到参赛电子稿53份,手写稿21份。记者团成员进行了初步稿件的评选工作,并将初步评选的结果交付编辑部的老师,由老师进行最终的稿件评选和奖项划分工作,目前老师仍在评选过程中。
活动总结:此次活动同记者团下学期即将举办的征文活动不同,由于是新闻作品大赛,参赛的人员会收到很大的限制,毕竟在一个工科大学里,能专业地写出通讯稿的同学不占多数。面对困难,记者团成员一起总结了一下。吸取此次第一届大赛的经验教训,以后在举办新闻作品大赛时候应该避免进行全校性的宣传,只需重点对17个学院的院记者团和学校的那些文学性社团进行重点宣传即可,把大赛由全校性转为专业性。对于没有加入该类社团的一些新闻爱好者,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展板的展出进行了解,而不必大量印发文件,劳民伤财。展板宣传一定要加重对记者团日常宣传的比重,把我们的工作透明度加强,让全校师生知道我们在做什么。
五、记者团内部的娱乐活动
1、羽毛球赛:10月17日早上8点,记者团成员聚集在新区体育馆的羽毛球馆,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团内羽毛球赛,比赛竞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并且颁发了笔记本作为奖品。大家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体育带来的快乐之中,也同时和其他成员增进了了解。
2、记者团成员聚餐:10月24日,记者团成员进行了新成员加入后的第一次聚餐。大家在一起抛开了平常的学习和工作带来的压力,尽情地聊天,也在一夜之间让彼此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3、篮球赛:11月14日早上8点,记者团的男成员和部分女成员聚集在新区的东篮球场,大家自由分组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篮球赛,比赛进行了异常激烈,而其中很多戏剧性的画面更是让所有人开怀大笑。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之后进行的这次体育娱乐活动,极大地放松了大家的心情,也为大家今后的工作起到了了积极的作用。
4、南区一行:校运会当天下午,记者团部分大一成员跟随部分大二成员一起前往南区,拜访了记者团团长何南以及校报编辑部的老师,与老师和学长作了亲切的交谈。
5、团内电影节:在一周的周二、周三、周四三天里,为记者团成员分别播放了《迷雾》、《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三部励志型的电影,在团内营造出积极的气氛。
6、元旦联欢晚会;在12月29日晚上,记者团成员在办公室举办了自己的元旦联欢晚会。大部分参加晚会的成员都在6点之前抵达了办公室,对办公室进行了清理和装饰,大家用红布罩住了四盏日光灯,用气球装饰了墙壁,并且将晚会游戏的道具做好。晚会在7点准时开始,大家以游戏为主,游戏中间穿插着个人或者组合的小节目。游戏和节目中大家笑声此起彼伏,气氛异常活跃,到10点半晚会结束的时候,大家还意犹未尽。这次晚会比往常的任何活动都具有成效,正真地让不熟悉的变得熟悉,熟悉的变得更熟悉。
六、记者团的涉外活动
新学期伊始,记者团全体成员正式加入安徽省大学生通讯社,记者团也兼职成为《安徽青年报》大学生记者站。
第七届安徽省大学生记者论坛于新学期伊始进行了相关的活动,记者团全体成员都积极配合了相关的工作。在主题征文、十大大学生优秀记者评选、好新闻评选三个项目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何南当选第三届“安徽高校十佳校园记者”,何南的通讯稿《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获得三等奖,干依娜、薛嫄、徐东霞、程畅、王松的通讯稿《闪耀在机设天空的星星》获得优秀奖,曹宏的《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获得主题征文优秀奖。
xx年11月7日,大学生记者论坛活动颁奖仪式以及安徽省大学生通讯社启动仪式在合肥学院举行,记者团派出代表出席了这次活动。在活动中,记者团成员积极同其它数十所高校的同行们进行了交流,并给大学生通讯社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第2篇 2022学年第二学期哈工大学生记者团工作总结
本学期学生团工作从3月开始到6月已经全部结束。从一区的角度而言,本学期主要以“带新”为主,其工作其实是以二区工作为中心的,但二区新学生的成长并不如预想中的那样迅速,而一区学生的工作则因为包括课业繁忙在内的诸多原因而未能达到预期。
三个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一区学生完成稿件数少
除校友采访(1959级校友回校)、人物采访(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优秀共产党员)等稿件外,一区学生几乎没有完成其他稿件,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很少涉及学生活动新闻、周末谈等关注普通学生生活的层面,对新闻网和副刊的支持也不足,完全无视开学初制定的“每人每月稿件”的要求。
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课业繁忙和对学生生活失去新鲜感。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一区的学生大多课业繁重,以电气学院电气工程系的课程为例,每天基本都是3大节课,还有大量的实验。而且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学生对课外复习、课外实践的需求和对保研、考研、就业的压力都在增加,加之一区学生对自己学习要求都很高,所以忽视团工作也可以理解。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活动的投入越来越少,学生活动,尤其是社团活动在一区难有作为和发展,有特色的学生活动非常少,新闻素材的减少也给学生发挥才能制造了困难。
所以在看到一区学生完成稿件数少的事实同时,也应注意到其客观的原因,而且大部分一区学生在部需要的情况下还是尽力分担了一部分报道任务,比如电工电子大赛、创新、微软小学者等稿件。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弱化交稿指标,而改用指定活动,即不强调“每人每月稿件”这样量化的指标,而改用由部指定一区学生报道任务,同时还可以引入末位淘汰机制,例如对每学期交稿质量最差或数量最少的学生劝退。这样一区学生不用自己寻找新闻素材,而由部统一管理报道任务,一方面均衡了一区学生的出稿数量,另一方面也督促不积极的一区学生努力提高自身新闻素质。本学期的一区学生工作,实质上已经实行了该方法,但不够全面彻底。
2.一区学生例会出勤率低
考虑到2022级一区学生一共6人,故开学初将原本每周一次的例会改为每两周一次,但出勤率依然很低,但值得肯定的是,大部分一区学生在缺席前都会先请假,并说明理由。
这说明例会制度确实存在不足,即例会的内容设置有些空洞,例会纪律也经常得不到保证。所以希望以后的例会能有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议程,包括评报、稿件分析等,并强调例会纪律,包括专心记笔记等。
其中评报机制在2022年有,但之后因为公寓收不到报纸等原因而停止,希望以后可以恢复。每周周末点评上上周出版的,如果公寓无法收到报纸,一区学生可以有大约一周时间来部索取报纸,不影响评报。评报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看报纸、学习新闻写作、交流稿件,另一方面也是对报纸的一种反馈,了解大学生想看怎样的报纸,对校报的长远发展也有一定作用。而会议纪律问题则主要因为会议地点设在部,电脑面前,有人上网,有人改稿,造成了不专心听例会的现象。希望可以出台例会纪律条例,用规章制度说话,维持会议纪律。
3.一区学生采写能力层次不齐
大部分一区学生对某些稿件的写作不熟悉、交稿质量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即缺乏锻炼、没有有效利用例会。有些学生交稿少
第3篇 记者团上学期工作总结及心得体会
转眼间,08-09学年的上学期就结束了,记者团的学年工作也可划上个分号了。本学期记者团在迎来08届新生的序幕下,开展了许多有积极意义的活动。
早在军训期间,记者团就开始追踪报道本院的新闻动态;同时,又有一大批新干踊跃加入我团。五十周年校庆的到来,不仅是对母校历史的回眸和未来的瞻望,也是对刚刚添新换貌的记者团的首次大的挑战和考验。对此,记者团在团内老干的指导率领下,积极到现场报道,并发表了多篇歌颂母校的文章。牛刀初试,不求功,但求经。
紧接下来的校运会让我团真正崭露头脚。全团在学院团委领导的指导下,由团内老干部们带领,齐心协力,组织各个班级书写数万篇运动激励稿,为田径场上的运动健儿们加油喝彩。三天的努力奋战,换来的是丰硕的战果和喜悦的笑容。我们与运动健儿们共甘苦。不曾想此前零散的记者团,此刻是如此的团结,再大的工程也能被完成。一种团队精神跃然于心,让我想到那场冰灾,那场大地的震动。极大的悲与喜让人潸然泪下。
此后与同事代表记者团去了两次社会福利院。许多被遗弃的孤儿怯避与此,残疾,智障,幼小,这是被遗弃的种种理由,让人心酸心痛得不忍再看她们天真无邪的笑脸。作为一名记者团的干事,本应准确完整记录此事,难耐手拙力微,只待高人出应。此实为我心。然身临此境,于我心又变得沉重了起来,一种责任感上身,忽想自己不是那个18岁的毛头小孩,却变成了想救世的英雄。
我团在经历了两次大的活动的08-09上学期的确取得了不少成绩,添新换容并没抹去其昔日的英姿,反而较先前更有所进步,也算是“任务完成”了吧!大概,一个团队必当在困难面前团结一致,才能咬牙挺关,如凤凰般浴火重生,硕果才能累累于我们喜悦的眼前。也可能只有困难于大家,责任于个人,方可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自我的价值,胜利才真正属于每一个人。
实践于社会,通过记者团这个舞台,可以看到许多以前未看到的东西。社会福利院里的孤儿们以及从她们身上所发出来的某中东西,就是我以前未曾遇到过的。我们虽不是什么救世主,但也不能让那些“社会边缘人”永远被置于冷清的的社会角落,尽管院内的“妈妈们”几乎给尽了母爱。任何一种不很光明的存在都是每一个人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团结来解决。记者团既然被称为记者团,就应发挥记者的效应。这方面,其他一些社团的行动可能就要受制而后了。
第4篇 学生会记者团下半学期工作总结
在宣传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全体成员的齐心协力下,记者团这半年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基本确立了相应的生存空间。近半年的工作中有艰辛、有迷茫,但更多的是喜悦与欣慰,全体成员在大力发展记者团的同时也都获得了成长。现由我代表团委会对本学期记者团的工作做相应总结,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严格招新、充实队伍:
记者团于2月27日-3月21日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招新,经过一轮面试、两轮笔试,共吸纳新成员14人(其中南校区7人、城中校区7人),给记者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于3月24日召开了第三届大学生记者团成立大会。此举开启了记者团的招新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以后的招新工作提供了借鉴模式。
二.强化培训、适应工作:
招新结束,为使新成员能更好的适应、投入到工作中,针对新成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及新老成员自主的交流,新成员都已能较好的适应到工作中,并有一部分人经过锻炼已成为本届记者团的骨干成员。对新成员进行的为期两个月共六次的培训分别是:由张浩主持的“新闻学理论”,鲁文博主持的“自信心的树立”,吴海良老师主持的“团队合作”,吴辉、张浩主持的“学院新闻写作”,《科教导报》记者何光伟主持的“新闻写作”,张大苗、黄小明主持的“读报沙龙”;并在两次全体例会中由李波主任阐释了“大学生记者应具备的素养”。通过这七次培训、学习,新成员不仅学习到了关于记者团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也从这些领导、老师、学长身上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新成员普遍反映获益良多、受益匪浅。
三.完善体系、明确分工:
在第三届大学生记者团成立大会上任命了团内各负责人,并设立了讨论团内事务的团委会,使团内工作更加民主、高效。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在吸取、借鉴其它学生团队经验的基础上,于第三次全体例会上对团内进行了改组。现团内实行团长负责制和部长责任制,下设新闻、编辑、事务三大部,采写、摄相、摄影、报编、网编、秘书、推广七小组,实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在实际工作中团结协作。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根据常规工作量的需要,对记者团进行了明确的人员编制设定,现初步定编26人,实际缺5人。
四.积极配合、着重宣传:
记者团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服从宣传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管理,认真配合学院各部门,完成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宣传报道。本学期主要参与了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成立大会、学风建设月动员大会、学院党校成立大会、学院科研工作座谈会、学院08届学生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会议;第五届“文理杯”篮球赛、首届社团活动日、自律委员会清明扫墓、青年志愿者大型奥运志愿活动、首届普通话大赛等学生活动。配合组织与培训中心,进行了长江大学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现场会、党员“1+2”育才工程、发展对象党课、预备党员党课、毕业生党员教育会等报道。配合学工处对“第二届泮池五月风”科技文化节进行了专题报道,并制作了“文化长廊”。配合教务处、各学部对08届实习生的实习经验交流会,08届考研学子进行了采访报道,并制作了“考研之星”。并对曹其军教授、李奎泰教授、卢烈红教授、图书馆cnki中文数据库推广等讲座进行了报道。并适时对雷锋纪念日、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文化遗产日等节日进行了报道。还树立了如王晶、张恒同学,许梦怡老师等一批优秀的典型人物。且对“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创和谐”大型系列主题活动,学院“抗震救灾”行动反映,“圣火”经过学院校门等重大新闻事实进行了深度报道。这些报道,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得到学院领导、老师的一直好评,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五.及时出版、积极发行:
在报编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泮池苑报》已出版、发行了第
七、
八、九期。在报纸的出版过程中,各成员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贴近实际、贴近同学为目标,开辟了一些新栏目;并对已有经典栏目进行了革新,受到了大多同学的好评,声誉不断提高,受众群不断扩大。推广组在发行中,认真履行职责,将报纸发放到每一个班级、寝室,力争没有发行死角,并积极、主动进行宣传,现已开始有人投稿,一定意义上充实了记者团的稿源队伍,为《泮池苑报》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六.专题采访、有序报道:
在本学期,遵循领导的相关意见,对学院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专访,并最终将于暑期全部定稿,准备刊登于第十期的《泮池苑报》上。为慎重起见,本次采访在充分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下,听取相关同学的意见,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方案策划、拟定。于3月31日正式开始采访,主要对象为人文、经贸、外语、管理、理工、基础等六大学、课部,教务处、学工处、大学生发展中心、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组织与培训中心、图书馆等六个职能科室共十二个部门的主任专访。其中8个部门由老成员和新成员配合进行,4个部门由新成员自主进行,团员之间相互合作、彼此配合。这次系列专访活动不仅使学生更深入、更清楚的了解各部门的日常工作职责和工作动态,服务了学生。同时,更全面的宣传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政策执行效果,从而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教风建设做出了贡献。也使记者团的成员让学院各部门负责人所熟知,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
七.明确计划、加强管理:
记者团结合实际,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在学期初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此后按计划进行了逐步认真的落实,又在实际中不断充实、补充了相应内容。主要圆满完成了招新工作、新成员培训工作、《泮池苑报》出版工作、“第二届泮池五月风” 科技文化节专题报道工作,补充完成了学院部门负责人采访工作、08年毕业生报道工作。并经过不断修改最终确定了“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章程”,且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又补充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还下发了《大学生记者团人员分工及职责》、《成员联系方式》、《成员生日一览表》、《成员无课登记表》等内部文件、资料,使记者团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团内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运转正不断步入正轨。又在宣传与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和不断争取下,由学院党总支下发了《关于印发〈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新闻报道奖励办法(试行)〉等两个办法》、《关于大学生记者团换届及第三届记者团人员组成》等两个通知,这是学院对记者团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使记者团工作的不利因素不断减少,也相应提高了大学生记者的待遇和地位。
八.完善机制、加强交流:
现团内建立了专用邮箱、博客和qq群,使成员投稿和工作信息发布更加快捷和便利,完善了记者团工作中的联系机制。本学期还与“管理学部、通明报社、苇笛文学社”组织策划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创和谐”的大型系列主题活动,开始积极探索和学院其它学生组织进行密切的联系合作。
九.增进了解、拓展空间:
为了丰富团内生活,提高成员的新闻素养,增进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培育团队文化;同时为了拓展生存空间,与外部相关专业学生团队更好的交流合作,本学期特有序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招新结束原老成员聚餐一次,为欢送几位退团成员全体成员聚餐一次,组织记者团成员沿奥运火炬荆州传递路线采风拍摄,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成员的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团队氛围。同时,还与长江大学记者团的负责人在新闻写作、团队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座谈;并赴南校区与长江大学、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记者团进行办报经验的交流,这些交流会不仅吸取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也增进了与其它院校记者团的关系。
总体来说,记者团全体成员在将近半年的工作中尽心尽责、通力合作,记者团如今的成绩已在前辈们的积累上有了质的飞跃。老成员在工作中掌握了更多的经验,新成员通过学习,积极努力工作也已融入到了这个集体。在学院的各项活动中都基本上出现了大学生记者的身影,并顺利完成了学院的各项宣传报道工作。经过这半年的工作,记者团的每位成员,不仅在新闻采写、报纸编辑等方面学到了很多经验、知识;更重要的是大家在这里通过探索、磨合和自身的不懈努力,都已把记者团作为实现自我、成就自我的平台了。
最后,希望记者团的工作在下半学年中有更大的提高,到时能让全院学生都以能进入这个团队为荣,我们自身能为进入到这个集体而感到自豪。
大学生记者团团委会:彭欢
第5篇 大学生记者团编辑部上半学期工作总结
一、本学期工作回顾:
在学院党委宣传与发展研究中心领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新闻部成员的通力配合、事务部成员的积极参与、编辑部成员的齐心协力下,《泮池苑报》本学期出版、发行了第10、11、12期。无论从版式设计、内容选择,还是专题策划、栏目革新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泮池苑报》正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不断向前发展。
1.出版、发行了三期报纸:分别于9.10、10.20、12.5出版了第10、11、12期报纸。按学期初拟定的工作计划,原应出版4期报纸,但由于第1版的重大新闻跟不上出版速度,且本学期的报纸在稿件选择、审核、校对上较之前更加严格、精细,所以按实际情况更订了工作计划。
2.按原定的“学院部门负责人专访”方案的计划,分别在第10、11、12期的“综合新闻”版上刊登了教务处主任曹骥、学工处主任彭中、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欧阳光磊,管理学部主任肖来荃、基础学部主任史千里,经贸学部主任万楚军、理工学部主任秦宜敏、图书馆馆长程彩虹等领导的专访。此举搭起了学院中层领导与师生间沟通的桥梁,扩大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得到了学院师生的一致首肯。
3.在学期初进行了“我的奥运故事”和“感受荆州”的征文启事,但由于宣传力度不足和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原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只是将产生的一批好的文章在《泮池苑报》第11期的第4版上进行了刊登。
4.在报纸的出版过程中,编辑部成员一是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贴近实际、贴近同学为目标,根据需求开辟一些新栏目,如《评论员文章》、《图说新闻》、《草样年华》、《影评》等。二在保证品牌的同时,对现有可行性较高的传统节目进行了完善,如《留言传情》的参与面扩大、《新书推介》的内容量增加、《文化长廊》的荆楚特色加强。这些举措受到了大多同学的好评,使《泮池苑报》的声誉不断提高、受众不断扩大。
5.外宣组在报纸的发行中,认真履行职责,将报纸发放到了每一个班级、寝室,并积极、主动进行宣传。且不断增加报纸在校园的发放力度,每一期都在泮池拐角进行了发刊,又根据发放人员的反馈,将第12期报纸在西校区投放了1200份,基本上做到了人手一份。使《泮池苑报》作为学院唯一正式的官方纸质媒介的影响力不断加强。
6.按《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新闻媒体稿酬标准及支付办法》的文件精神,已申请将《泮池苑报》第7-10期的稿费进行了发放,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编辑部成员辛勤劳动的肯定。
二、下半学年工作设想:
1.按有品位、有深度“校园《南方周末》”和信息量大、贴近生活的“校园《楚天都市报》”为发展目标继续加大报纸的版式设计、栏目革新、内容选择。在版式设计上将以美观、大气为宗旨;在栏目革新上将以贴近实际、贴近同学,利于宣传、扩大影响为目标;在内容选择上将加大对教学信息、德育成果、科研成绩等的展示。
2.编辑部本学期主要是按要闻、综合、互动、文艺四个板块来划分人员的,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不大,下学期准备按内容整理、版面策划、栏目主持人、文字校对四个方面来划分。
3.下学期将加强报纸的群策群力,让所有成员能真正的融入到报纸中。一是开好编前会议,主要由团委会成员参加,以保证报纸的质量和导向性;二是吸取团内多数人的意见,加大版面策划的多元性;三是继续深入开展“读报沙龙”活动,让所有成员读报、评报,以更好的改进错误、总结经验。
4.下学期将进一步做好报纸版面专题策划。本学期已做过《大学看点》、《荆州导航》、《运动会专版》等专题版面,下学期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加大报纸专题的策划。
5.在前人的基础上,又经过本学期三期报纸的出版实际,第3版的栏目在不断革新,主持人也不断趋于固定。下学期拟定把各不变的栏目实行固定的主持人,以便办出一定的风格和特色。
6.加大反馈机制,一是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拟开通《泮池苑报》百度贴吧;二是每两期制定一份反馈表,发到各班,及时收集多数人对报纸的意见;三是设立《泮池苑报》信箱,以便更好的收集稿件,开办好《留言传情》、《泮池贴吧》等栏目。
7.拟开展一次办报经验交流会。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加强合作交流,拟邀请《长江大学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报》等荆州相关高校的学生记者进行办报经验的交流,以互通有无、学习经验、加强联合。
8.切实建立好《泮池苑报》的编外稿员队伍,积极发现一批爱好文学的同学,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保证《泮池苑报》稿源的充足和文章质量。
第6篇 大学生记者团编辑部上半学期工作总结范文
一、本学期工作回顾:
在学院党委宣传与发展研究中心领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新闻部成员的通力配合、事务部成员的积极参与、编辑部成员的齐心协力下,《泮池苑报》本学期出版、发行了第10、11、12期。无论从版式设计、内容选择,还是专题策划、栏目革新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泮池苑报》正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不断向前发展。
1.出版、发行了三期报纸:分别于9.10、10.20、12.5出版了第10、11、12期报纸。按学期初拟定的工作计划,原应出版4期报纸,但由于第1版的重大新闻跟不上出版速度,且本学期的报纸在稿件选择、审核、校对上较之前更加严格、精细,所以按实际情况更订了工作计划。
2.按原定的“学院部门负责人专访”方案的计划,分别在第10、11、12期的“综合新闻”版上刊登了教务处主任曹骥、学工处主任彭中、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欧阳光磊,管理学部主任肖来荃、基础学部主任史千里,经贸学部主任万楚军、理工学部主任秦宜敏、图书馆馆长程彩虹等领导的专访。此举搭起了学院中层领导与师生间沟通的桥梁,扩大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得到了学院师生的一致首肯。
3.在学期初进行了“我的奥运故事”和“感受荆州”的征文启事,但由于宣传力度不足和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原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只是将产生的一批好的文章在《泮池苑报》第11期的第4版上进行了刊登。
4.在报纸的出版过程中,编辑部成员一是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贴近实际、贴近同学为目标,根据需求开辟一些新栏目,如《评论员文章》、《图说新闻》、《草样年华》、《影评》等。二在保证品牌的同时,对现有可行性较高的传统节目进行了完善,如《留言传情》的参与面扩大、《新书推介》的内容量增加、《文化长廊》的荆楚特色加强。这些举措受到了大多同学的好评,使《泮池苑报》的声誉不断提高、受众不断扩大。
5.外宣组在报纸的发行中,认真履行职责,将报纸发放到了每一个班级、寝室,并积极、主动进行宣传。且不断增加报纸在校园的发放力度,每一期都在泮池拐角进行了发刊,又根据发放人员的反馈,将第12期报纸在西校区投放了1200份,基本上做到了人手一份。使《泮池苑报》作为学院唯一正式的官方纸质媒介的影响力不断加强。
6.按《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新闻媒体稿酬标准及支付办法》的文件精神,已申请将《泮池苑报》第7-10期的稿费进行了发放,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编辑部成员辛勤劳动的肯定。
二、下半学年工作设想:
1.按有品位、有深度“校园《南方周末》”和信息量大、贴近生活的“校园《楚天都市报》”为发展目标继续加大报纸的版式设计、栏目革新、内容选择。在版式设计上将以美观、大气为宗旨;在栏目革新上将以贴近实际、贴近同学,利于宣传、扩大影响为目标;在内容选择上将加大对教学信息、德育成果、科研成绩等的展示。
2.编辑部本学期主要是按要闻、综合、互动、文艺四个板块来划分人员的,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不大,下学期准备按内容整理、版面策划、栏目主持人、文字校对四个方面来划分。
3.下学期将加强报纸的群策群力,让所有成员能真正的融入到报纸中。一是开好编前会议,主要由团委会成员参加,以保证报纸的质量和导向性;二是吸取团内多数人的意见,加大版面策划的多元性;三是继续深入开展“读报沙龙”活动,让所有成员读报、评报,以更好的改进错误、总结经验。
4.下学期将进一步做好报纸版面专题策划。本学期已做过《大学看点》、《荆州导航》、《运动会专版》等专题版面,下学期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加大报纸专题的策划。
5.在前人的基础上,又经过本学期三期报纸的出版实际,第3版的栏目在不断革新,主持人也不断趋于固定。下学期拟定把各不变的栏目实行固定的主持人,以便办出一定的风格和特色。
6.加大反馈机制,一是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拟开通《泮池苑报》百度贴吧;二是每两期制定一份反馈表,发到各班,及时收集多数人对报纸的意见;三是设立《泮池苑报》信箱,以便更好的收集稿件,开办好《留言传情》、《泮池贴吧》等栏目。
7.拟开展一次办报经验交流会。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加强合作交流,拟邀请《长江大学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报》等荆州相关高校的学生记者进行办报经验的交流,以互通有无、学习经验、加强联合。
8.切实建立好《泮池苑报》的编外稿员队伍,积极发现一批爱好文学的同学,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保证《泮池苑报》稿源的充足和文章质量。
第7篇 学生会记者团下半学期工作总结范文
在宣传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全体成员的齐心协力下,记者团这半年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基本确立了相应的生存空间。近半年的工作中有艰辛、有迷茫,但更多的是喜悦与欣慰,全体成员在大力发展记者团的同时也都获得了成长。现由我代表团委会对本学期记者团的工作做相应总结,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严格招新、充实队伍:
记者团于2月27日-3月21日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招新,经过一轮面试、两轮笔试,共吸纳新成员14人(其中南校区7人、城中校区7人),给记者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于3月24日召开了第三届大学生记者团成立大会。此举开启了记者团的招新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以后的招新工作提供了借鉴模式。
二.强化培训、适应工作:
招新结束,为使新成员能更好的适应、投入到工作中,针对新成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及新老成员自主的交流,新成员都已能较好的适应到工作中,并有一部分人经过锻炼已成为本届记者团的骨干成员。对新成员进行的为期两个月共六次的培训分别是:由张浩主持的“新闻学理论”,鲁文博主持的“自信心的树立”,吴海良老师主持的“团队合作”,吴辉、张浩主持的“学院新闻写作”,《科教导报》记者何光伟主持的“新闻写作”,张大苗、黄小明主持的“读报沙龙”;并在两次全体例会中由李波主任阐释了“大学生记者应具备的素养”。通过这七次培训、学习,新成员不仅学习到了关于记者团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也从这些领导、老师、学长身上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新成员普遍反映获益良多、受益匪浅。
三.完善体系、明确分工:
在第三届大学生记者团成立大会上任命了团内各负责人,并设立了讨论团内事务的团委会,使团内工作更加民主、高效。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在吸取、借鉴其它学生团队经验的基础上,于第三次全体例会上对团内进行了改组。现团内实行团长负责制和部长责任制,下设新闻、编辑、事务三大部,采写、摄相、摄影、报编、网编、秘书、推广七小组,实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在实际工作中团结协作。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根据常规工作量的需要,对记者团进行了明确的人员编制设定,现初步定编26人,实际缺5人。
四.积极配合、着重宣传:
记者团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服从宣传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管理,认真配合学院各部门,完成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宣传报道。本学期主要参与了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成立大会、学风建设月动员大会、学院党校成立大会、学院科研工作座谈会、学院08届学生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会议;第五届“文理杯”篮球赛、首届社团活动日、自律委员会清明扫墓、青年志愿者大型奥运志愿活动、首届普通话大赛等学生活动。配合组织与培训中心,进行了长江大学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现场会、党员“1+2”育才工程、发展对象党课、预备党员党课、毕业生党员教育会等报道。配合学工处对“第二届泮池五月风”科技文化节进行了专题报道,并制作了“文化长廊”。配合教务处、各学部对08届实习生的实习经验交流会,08届考研学子进行了采访报道,并制作了“考研之星”。并对曹其军教授、李奎泰教授、卢烈红教授、图书馆cnki中文数据库推广等讲座进行了报道。并适时对雷锋纪念日、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文化遗产日等节日进行了报道。还树立了如王晶、张恒同学,许梦怡老师等一批优秀的典型人物。且对“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创和谐”大型系列主题活动,学院“抗震救灾”行动反映,“圣火”经过学院校门等重大新闻事实进行了深度报道。这些报道,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得到学院领导、老师的一直好评,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五.及时出版、积极发行:
在报编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泮池苑报》已出版、发行了第
七、
八、九期。在报纸的出版过程中,各成员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贴近实际、贴近同学为目标,开辟了一些新栏目;并对已有经典栏目进行了革新,受到了大多同学的好评,声誉不断提高,受众群不断扩大。推广组在发行中,认真履行职责,将报纸发放到每一个班级、寝室,力争没有发行死角,并积极、主动进行宣传,现已开始有人投稿,一定意义上充实了记者团的稿源队伍,为《泮池苑报》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六.专题采访、有序报道:
在本学期,遵循领导的相关意见,对学院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专访,并最终将于暑期全部定稿,准备刊登于第十期的《泮池苑报》上。为慎重起见,本次采访在充分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下,听取相关同学的意见,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方案策划、拟定。于3月31日正式开始采访,主要对象为人文、经贸、外语、管理、理工、基础等六大学、课部,教务处、学工处、大学生发展中心、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组织与培训中心、图书馆等六个职能科室共十二个部门的主任专访。其中8个部门由老成员和新成员配合进行,4个部门由新成员自主进行,团员之间相互合作、彼此配合。这次系列专访活动不仅使学生更深入、更清楚的了解各部门的日常工作职责和工作动态,服务了学生。同时,更全面的宣传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政策执行效果,从而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教风建设做出了贡献。也使记者团的成员让学院各部门负责人所熟知,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
七.明确计划、加强管理:
记者团结合实际,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在学期初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此后按计划进行了逐步认真的落实,又在实际中不断充实、补充了相应内容。主要圆满完成了招新工作、新成员培训工作、《泮池苑报》出版工作、“第二届泮池五月风” 科技文化节专题报道工作,补充完成了学院部门负责人采访工作、08年毕业生报道工作。并经过不断修改最终确定了“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章程”,且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又补充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还下发了《大学生记者团人员分工及职责》、《成员联系方式》、《成员生日一览表》、《成员无课登记表》等内部文件、资料,使记者团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团内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运转正不断步入正轨。又在宣传与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和不断争取下,由学院党总支下发了《关于印发〈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新闻报道奖励办法(试行)〉等两个办法》、《关于大学生记者团换届及第三届记者团人员组成》等两个通知,这是学院对记者团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使记者团工作的不利因素不断减少,也相应提高了大学生记者的待遇和地位。
八.完善机制、加强交流:
现团内建立了专用邮箱、博客和qq群,使成员投稿和工作信息发布更加快捷和便利,完善了记者团工作中的联系机制。本学期还与“管理学部、通明报社、苇笛文学社”组织策划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创和谐”的大型系列主题活动,开始积极探索和学院其它学生组织进行密切的联系合作。
九.增进了解、拓展空间:
为了丰富团内生活,提高成员的新闻素养,增进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培育团队文化;同时为了拓展生存空间,与外部相关专业学生团队更好的交流合作,本学期特有序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招新结束原老成员聚餐一次,为欢送几位退团成员全体成员聚餐一次,组织记者团成员沿奥运火炬荆州传递路线采风拍摄,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成员的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团队氛围。同时,还与长江大学记者团的负责人在新闻写作、团队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座谈;并赴南校区与长江大学、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记者团进行办报经验的交流,这些交流会不仅吸取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也增进了与其它院校记者团的关系。
总体来说,记者团全体成员在将近半年的工作中尽心尽责、通力合作,记者团如今的成绩已在前辈们的积累上有了质的飞跃。老成员在工作中掌握了更多的经验,新成员通过学习,积极努力工作也已融入到了这个集体。在学院的各项活动中都基本上出现了大学生记者的身影,并顺利完成了学院的各项宣传报道工作。经过这半年的工作,记者团的每位成员,不仅在新闻采写、报纸编辑等方面学到了很多经验、知识;更重要的是大家在这里通过探索、磨合和自身的不懈努力,都已把记者团作为实现自我、成就自我的平台了。
最后,希望记者团的工作在下半学年中有更大的提高,到时能让全院学生都以能进入这个团队为荣,我们自身能为进入到这个集体而感到自豪。
大学生记者团团委会: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