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县2022年度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站在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农业科技推广放在首位,以服务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果、药、菌”三大支柱产业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创新推广机制,大力发扬创业、敬业和团结精神,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等,认真开展农业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做好技术服务。现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1.XX年工作汇报
1.1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指导
根据农时季节,下乡进行生产调查,研究技术方案,撰写调查报告,提出生产技术意见,做好超前技术服务。在开展主体技术培训方面,一是根据农时季节开展培训;二是通过县电视台举办技术讲座、印发技术资料、组织农民推广员等多渠道培训;三是设立农业技术服务热线、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集中村、组群众召开技术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培训。下乡进行生产技术调查18次,开展技术培训18000人次,发技术资料5万份,举办县电视台专题技术讲座12期,向市县业务主管部门上报小麦、水稻等作物生产技术意见,调查报告和技术总结等20多份。
科技下乡包村技术服务。在站长带领下,组织2名高级农艺师,7名农艺师,经常出车做好巡回指导,到乡、村与包村干部、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建立联系,进行麦田管理和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指导。县电视台做了跟踪报道。通过巡回指导麦田春季及中后期管理,使今年小麦在遇到冬春季寒潮频繁,低温寡照,造成小麦成熟期推迟10天左右;生育中期寒潮低温使穗粒数减少;后期多阴雨造成赤霉病等病虫害后发作等特殊气候条件下,减产幅度很小。据调查,小麦平均单产273.8公斤,较XX年减产20.8公斤,减7.06%。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保证了小麦生长稳健。据在重阳镇半川村调查,偃展4110配方施肥麦田千粒重平均43.2g,而习惯施肥麦田千粒重平均为37.3g,最低只有33.3g;在玉米、水稻等主要秋粮作物上,全面落实了配方施肥、中耕、化学除草、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关键技术措施,使我县秋粮在今年生育期间阴雨寡照低温的不利天气条件下,没有发生大面积倒伏等灾害,压低了灾害损失。水稻生育中期病虫危害较多,我们在水稻田间管理的各个环节,深入稻区田间调查,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村、组召开培训会,指导稻农科学防治,合理用药,使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措施达到家喻户晓,落实到田间地头。
1.2试验示范推广及技术创新情况
1.2.1食用菌试验研究:对袋料香菇9608进行提纯复壮选优工作。对我站保存的9608系列、807、939、9015栽培种,进行试种观察,已经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今年继续进行“三明139”黑木耳300袋品种及栽培观察试验,品种特性及袋式地栽试验;从鲁山县引进段木香菇进行分离制种试验。
1.2.2示范:
在粮食生产上,在丹水、田关、回车等乡镇建设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区,全面落实规范化生产技术措施,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在示范方内实行统一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统一选用优良品种,统一取土化验,统一供配方肥,统一播期播量,统一病虫草害防治。小麦示范方每个乡镇示范面积3000-5000亩,平均亩产320kg,较XX年产量基础平均每亩增30kg。农技站结合小麦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在回车镇建立示范区3880亩,其中吴岗村1350亩,王营村1300亩,大块地村1230亩。据收获前调查,平均亩穗数30.2万,穗粒数31.8粒,千粒重39.2g,平均亩产320kg,比未开发区平均亩穗数29.5万,穗粒数30.6粒,千粒重38.2g,平均亩产293.1kg增产26.9kg,增幅9.2%。丹水、田关示范区平均亩穗数29.8万,穗粒数32.2粒,千粒重39.5g,平均亩产322.2kg,比未开发区平均亩穗数29.3万,穗粒数30.9粒,千粒重38.5g,平均亩产296.3kg增产25.9kg,增幅8.7%。在回车、五里桥等乡镇建立玉米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2个千亩示范片,在今年灾害天气条件下,示范区明显减轻了雨涝灾害,较未示范区增产2成以上。在五里桥镇北堂村和五里桥村建立水稻万亩示范区,经收获前测产,平均亩成穗19.2万,穗粒数125.8粒,千粒重27.5g,平均亩产564.6kg,取得了好的效果。
在特色农业上,我们在丹水、五里桥猕猴桃基地开展万亩猕猴桃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防治病虫害,果实套袋等技术措施,提高了果实产量和品质,增加了果农效益;农艺师王百强在丁河镇丰山村科技下乡,指导猕猴桃园套种小辣椒,取得了好的效果;在桑坪、西坪等15个村香菇高产示范150万袋,推广免割袋栽培花菇100万袋,开展技术培训15期,300余人次。推广规范化栽培技术,使污染袋减少5万袋,成品率提高15%,出菇率提高10%,增效达25%。
1.2.3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小麦:以新麦19和豫麦70为主导品种,其中新麦19播种4万亩,豫麦70-36播种3万亩,两个品种占麦播面积的42.7%,平均亩产337kg,总产2360万kg;濮麦9号、10号播种3万亩,占麦播面积的18.3%,平均亩产320kg,总产960万kg;洛麦21播种2万亩,占麦播面积的12.2%, 平均亩产326kg,总产650万kg。5品种较全县平均亩产273.8.0kg,增684万kg;配方施肥技术推广15.0万亩,按10%增幅,约增产小麦411万kg。两项总增小麦1095万kg,增值1971万元。
水稻:2.0万亩,推广郑粳9707、豫粳6号、新丰2号等优质粳稻品种,结合配方施肥、盘育抛秧、合理用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亩产达512.6kg,约增产稻谷260万kg,增加产值620万元。
玉米:15万亩,以正大12、安玉12、农大221、长城218等优良品种为主,在今年受到暴风雨渍涝灾害天气影响下,约增产玉米290万kg,增值520余万元。
红薯3.6万亩,推广种植宁r97-5:2万亩,豫薯7号:1万亩。平均亩产鲜薯2500.0kg,总产鲜薯7500万kg,较徐薯18增产28%。两品种共增产鲜薯1640万kg,增值980万元。
1.3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创新
1.3.1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工作:
为做好新形势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我们一是通过下乡开展生产调查、技术培训指导和新技术示范推广,做好跟踪服务;二是以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为纽带,建立农技推广网络,扎实开展科技入户工作,联系农民技术推广员和科技示范户300余名,做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如田关乡的推广员曹正涛,矢志钻研作物育种,在我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已培育出了几个小麦新品种,有1个品种已参加了省级区试,他还进行玉米杂交育种,已测试出了3个苗头品种;田关乡的李荣普、王彦丽,回车镇的任子敏,五里桥乡的杜顺哲、谢运华,丁河镇北峪村的庞天成,重阳镇半川村的陈光成、云台村的查振兴,军马河乡毛坪村的路仁敏等,承担我站的小麦、玉米、水稻、红薯、食用菌等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技术棚架。 三是通过实施项目推广新技术。
食用菌技术推广:我站为服务好xx县香菇为主的食用菌这一特色农业,组建了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以提供优质菌种服务为主导,技物结合,进行食用菌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服务农民增收。每年推广优质食用菌种30万斤左右,提高农民种植效益,增加社会效益,我站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配肥中心工作:进行小麦、水稻、花生、猕猴桃、山茱萸等作物施肥调研,测土化验,研制各作物专用肥配方,配制专用配方肥,采用项目加基地,典型示范引导等多种形式,技物结合进行配方施肥推广服务。专用配方肥在猕猴桃和山茱萸等产业上施用已成习惯,但由于受价格等多种因素制约,在粮食作物上推广面积仍偏小。
1.3.2农技站内部管理工作:
在农技站内部管理上,我们把全站工作分为业务、配肥、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和高丰裕农资服务公司四个小组。领导班子合理分工,各负其责,通过月、季、半年工作督察,年终总结,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一是建立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年终考核,奖惩兑现。二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根据县域特色农业把“果、药、菌”作为支柱产业的特点,每周二下午组织政治及业务学习,建立学习签到和考核制度,请专家授课,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三是明确工作重点,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通过以上管理使全站职工踏实工作,争创佳绩,顺利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1.4重大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情况
1.4.1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土样采集与化验分析:按照《xx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完成土样采集任务600个,其中包括100个个性化服务土样,填写农户施肥调查表600份,为100个农户开展了个性化测土服务。完成XX年XX个土样的检测分析任务,主要测试土壤样品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效硫、有机质、ph值7项常规项目,并将化验结果录入数据库。
植株测试:XX年120个植株粉碎样的分析任务,其中小麦60个,玉米60个,测试小麦和玉米的籽粒和茎秆全氮、全磷、全钾、水分。
田间试验:完成小麦氮肥用量试验4个,丰缺指标试验4个,三区示范试验10个;玉米氮肥用量试验4个,丰缺指标试验4个,三区示范试验10个,安排XX—XX年度小麦氮肥用量试验4个,丰缺指标试验3个,肥料利用率试验1个,三区示范试验10个。
技术指导服务和技术入户:结合高产创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40期;对县乡农技人员、肥料生产经销企业有关人员、村组农民技术人员和示范农户的培训,发放技术资料50000份,施肥建议卡50000份;利用广播电视宣传20次、报刊宣传12次、墙体广告、网络宣传、科技赶集等形式,广泛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物化指导:根据农户田块土样化验结果,按照养分丰缺指标、作物需肥规律和亩产标准,提出小麦肥料配方3个:n26p10k9、n23p10k7、n24p10k6;夏玉米肥料配方2个:n28p9k8、n26p8k6;水稻肥料配方1个:n26p8k11,猕猴桃肥料配方1个: n23p10k12。农户可根据自己田块土壤养分含量,选择不同的氮磷钾含量复合肥、配方肥施用。如小麦,高肥地可选用45%(26-10-9)复合肥,缺氮素的可选择如40%(24-10-6)高氮复合肥,氮磷钾都低的可选择40%(23-10-7)复合肥,缺磷钾田块可选用硝酸磷+氯化钾或尿素+二铵+氯化钾。按照配方,生产供应不同区域配方肥,送肥到村,到农户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全年共推广测土配方肥施肥面积40万亩,覆盖了全县288个行政村、涉及8万农户。其中小麦15万亩,亩增产小麦30.3公斤,增产率10.2%,;亩均减少合理用肥节肥(折纯)4.5kg,亩均增收节支22.5元,总增效节支337.5万元。玉米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0万亩,亩均增产56.7kg,增产率16.1%;亩均节肥(折纯)1kg,亩均增收1.6元,实现增效节支616万元。水稻2万亩,猕猴桃2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完成15万亩,推广配方肥6300吨。全年共实现增收粮食1113.1万kg,增收节支3239.94万元。
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建设:结合高产创建活动,在丹水、田关、回车、五里桥等乡镇建立了小麦、玉米、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和千亩示范片,百亩示范方。
通过项目的实施,农民科学施肥水平得到提高,施肥习惯由过去的只注重氮、磷施用改为氮、磷、钾、微搭配施用,盲目施肥变为测土配方施肥,过去靠多施肥求高产转变为计算产出投入比例,施肥水平明显提高,有效地解决了施肥不合理问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土壤中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趋向平衡,减少了养分流失,初步达到了土壤养分的均衡协调;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防止了化肥残留土壤、流失水域所造成的面源污染,抑制了盲目施肥对土壤的人为破坏,改善了项目区土壤环境质量,有利于生态平衡,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4.2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试点工作:今年我们继续在4个乡镇开展3万亩施用商品有机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其中丹水镇1个村6000亩回车镇2个村8000亩,五里桥镇3个村8000亩,重阳镇4个村8000亩;涉及农户7000多户,共发放商品有机肥3000吨。在项目区的回车、五里桥2个乡镇3个村建立了5个调查点,已经对8个点取土化验,开展土壤有机质补贴项目效果监测点5个与试验点3个,定点监测实施效果。
2 存在问题及XX年工作计划
2.1存在问题
一是农技推广经费缺乏,农技推广业务活动及公益性调查研究、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难以开展;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存在缺位断层现象,在实施专业技术性强、工作量大的科技项目时,工作进度跟不上上级要求,材料整理不够及时。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工作忙不过来。
2.2 XX年工作计划
一是服务全县粮食生产,做好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全年完成大型生产调查14次以上,提出作物生产技术意见,指导群众抗灾减灾,增产增收。
二是继续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国家补贴项目的工作目标任务。
三是服务全县特色农业,搞好猕猴桃、食用菌等的示范及技术指导服务。
四是利用电视、以会代训、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20项次以上。
在实体工作方面,以食用菌推广中心为龙头,在做好技术服务的基础上,搞好经营,确保农业发展基金上交和无编制人员工资发放,保证单位工作正常运转。
保障措施:一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二是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促工作开展。
xx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XX年12月
第2篇 2011年度农技推广工作总结范文
一年来,我站在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农业科技推广放在首位,以服务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果、药、菌”三大支柱产业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创新推广机制,大力发扬创业、敬业和团结精神,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等,认真开展农业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做好技术服务。现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1.2011年工作汇报
1.1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指导
1.2试验示范推广及技术创新情况
1.2.1食用菌试验研究:对袋料香菇9608进行提纯复壮选优工作。对我站保存的9608系列、807、939、9015栽培种,进行试种观察,已经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今年继续进行“三明139”黑木耳300袋品种及栽培观察试验,品种特性及袋式地栽试验;从鲁山县引进段木香菇进行分离制种试验。
1.2.2示范:
1.2.3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1.3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创新
1.3.1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工作:
为做好新形势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我们一是通过下乡开展生产调查、技术培训指导和新技术示范推广,做好跟踪服务;二是以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为纽带,建立农技推广网络,扎实开展科技入户工作,联系农民技术推广员和科技示范户300余名,做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如田关乡的推广员曹正涛,矢志钻研作物育种,在我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已培育出了几个小麦新品种,有1个品种已参加了省级区试,他还进行玉米杂交育种,已测试出了3个苗头品种;田关乡的李荣普、王彦丽,回车镇的任子敏,五里桥乡的杜顺哲、谢运华,丁河镇北峪村的庞天成,重阳镇半川村的陈光成、云台村的查振兴,军马河乡毛坪村的路仁敏等,承担我站的小麦、玉米、水稻、红薯、食用菌等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技术棚架。 三是通过实施项目推广新技术。
食用菌技术推广:我站为服务好西峡县香菇为主的食用菌这一特色农业,组建了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以提供优质菌种服务为主导,技物结合,进行食用菌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服务农民增收。每年推广优质食用菌种30万斤左右,提高农民种植效益,增加社会效益,我站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配肥中心工作:进行小麦、水稻、花生、猕猴桃、山茱萸等作物施肥调研,测土化验,研制各作物专用肥配方,配制专用配方肥,采用项目加基地,典型示范引导等多种形式,技物结合进行配方施肥推广服务。专用配方肥在猕猴桃和山茱萸等产业上施用已成习惯,但由于受价格等多种因素制约,在粮食作物上推广面积仍偏小。
1.3.2农技站内部管理工作:
在农技站内部管理上,我们把全站工作分为业务、配肥、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和高丰裕农资服务公司四个小组。领导班子合理分工,各负其责,通过月、季、半年工作督察,年终总结,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一是建立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年终考核,奖惩兑现。二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根据县域特色农业把“果、药、菌”作为支柱产业的特点,每周二下午组织政治及业务学习,建立学习签到和考核制度,请专家授课,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三是明确工作重点,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通过以上管理使全站职工踏实工作,争创佳绩,顺利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1.4重大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情况
1.4.1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技术指导服务和技术入户:结合高产创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40期;对县乡农技人员、肥料生产经销企业有关人员、村组农民技术人员和示范农户的培训,发放技术资料50000份,施肥建议卡50000份;利用广播电视宣传20次、报刊宣传12次、墙体广告、网络宣传、科技赶集等形式,广泛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2)(3)(4)
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建设:结合高产创建活动,在丹水、田关、回车、五里桥等乡镇建立了小麦、玉米、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和千亩示范片,百亩示范方。
通过项目的实施,农民科学施肥水平得到提高,施肥习惯由过去的只注重氮、磷施用改为氮、磷、钾、微搭配施用,盲目施肥变为测土配方施肥,过去靠多施肥求高产转变为计算产出投入比例,施肥水平明显提高,有效地解决了施肥不合理问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土壤中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趋向平衡,减少了养分流失,初步达到了土壤养分的均衡协调;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防止了化肥残留土壤、流失水域所造成的面源污染,抑制了盲目施肥对土壤的人为破坏,改善了项目区土壤环境质量,有利于生态平衡,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存在问题及2011年工作计划
2.1存在问题
一是农技推广经费缺乏,农技推广业务活动及公益性调查研究、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难以开展;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存在缺位断层现象,在实施专业技术性强、工作量大的科技项目时,工作进度跟不上上级要求,材料整理不够及时。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工作忙不过来。
2.2 2011年工作计划
一是服务全县粮食生产,做好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全年完成大型生产调查14次以上,提出作物生产技术意见,指导群众抗灾减灾,增产增收。
二是继续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国家补贴项目的工作目标任务。
三是服务全县特色农业,搞好猕猴桃、食用菌等的示范及技术指导服务。
四是利用电视、以会代训、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20项次以上。
在实体工作方面,以食用菌推广中心为龙头,在做好技术服务的基础上,搞好经营,确保农业发展基金上交和无编制人员工资发放,保证单位工作正常运转。
保障措施:一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二是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促工作开展。
第3篇 2022年度农技推广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站在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农业科技推广放在首位,以服务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果、药、菌”三大支柱产业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创新推广机制,大力发扬创业、敬业和团结精神,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等,认真开展农业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做好技术服务。现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1.2022年工作汇报
1.1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指导
根据农时季节,下乡进行生产调查,研究技术方案,撰写调查报告,提出生产技术意见,做好超前技术服务。在开展主体技术培训方面,一是根据农时季节开展培训;二是通过县电视台举办技术讲座、印发技术资料、组织农民推广员等多渠道培训;三是设立农业技术服务热线、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集中村、组群众召开技术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培训。下乡进行生产技术调查18次,开展技术培训18000人次,发技术资料5万份,举办县电视台专题技术讲座12期,向市县业务主管部门上报小麦、水稻等作物生产技术意见,调查报告和技术总结等20多份。
科技下乡包村技术服务。在站长带领下,组织2名高级农艺师,7名农艺师,经常出车做好巡回指导,到乡、村与包村干部、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建立联系,进行麦田管理和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指导。县电视台做了跟踪报道。通过巡回指导麦田春季及中后期管理,使今年小麦在遇到冬春季寒潮频繁,低温寡照,造成小麦成熟期推迟10天左右;生育中期寒潮低温使穗粒数减少;后期多阴雨造成赤霉病等病虫害后发作等特殊气候条件下,减产幅度很小。据调查,小麦平均单产273.8公斤,较2022年减产20.8公斤,减7.06%。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保证了小麦生长稳健。据在重阳镇半川村调查,偃展4110配方施肥麦田千粒重平均43.2g,而习惯施肥麦田千粒重平均为37.3g,最低只有33.3g;在玉米、水稻等主要秋粮作物上,全面落实了配方施肥、中耕、化学除草、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关键技术措施,使我县秋粮在今年生育期间阴雨寡照低温的不利天气条件下,没有发生大面积倒伏等灾害,压低了灾害损失。水稻生育中期病虫危害较多,我们在水稻田间管理的各个环节,深入稻区田间调查,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村、组召开培训会,指导稻农科学防治,合理用药,使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措施达到家喻户晓,落实到田间地头。
1.2试验示范推广及技术创新情况
1.2.1食用菌试验研究:对袋料香菇9608进行提纯复壮选优工作。对我站保存的9608系列、807、939、9015栽培种,进行试种观察,已经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今年继续进行“三明139”黑木耳300袋品种及栽培观察试验,品种特性及袋式地栽试验;从鲁山县引进段木香菇进行分离制种试验。
1.2.2示范:
在粮食生产上,在丹水、田关、回车等乡镇建设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区,全面落实规范化生产技术措施,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在示范方内实行统一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统一选用优良品种,统一取土化验,统一供配方肥,统一播期播量,统一病虫草害防治。小麦示范方每个乡镇示范面积3000-5000亩,平均亩产320kg,较2022年产量基础平均每亩增30kg。农技站结合小麦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在回车镇建立示范区3880亩,其中吴岗村1350亩,王营村1300亩,大块地村1230亩。据收获前调查,平均亩穗数30.2万,穗粒数31.8粒,千粒重39.2g,平均亩产320kg,比未开发区平均亩穗数29.5万,穗粒数30.6粒,千粒重38.2g,平均亩产293.1kg增产26.9kg,增幅9.2%。丹水、田关示范区平均亩穗数29.8万,穗粒数32.2粒,千粒重39.5g,平均亩产322.2kg,比未开发区平均亩穗数29.3万,穗粒数30.9粒,千粒重38.5g,平均亩产296.3kg增产25.9kg,增幅8.7%。在回车、五里桥等乡镇建立玉米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2个千亩示范片,在今年灾害天气条件下,示范区明显减轻了雨涝灾害,较未示范区增产2成以上。在五里桥镇北堂村和五里桥村建立水稻万亩示范区,经收获前测产,平均亩成穗19.2万,穗粒数125.8粒,千粒重27.5g,平均亩产564.6kg,取得了好的效果。
在特色农业上,我们在丹水、五里桥猕猴桃基地开展万亩猕猴桃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防治病虫害,果实套袋等技术措施,提高了果实产量和品质,增加了果农效益;农艺师王百强在丁河镇丰山村科技下乡,指导猕猴桃园套种小辣椒,取得了好的效果;在桑坪、西坪等15个村香菇高产示范150万袋,推广免割袋栽培花菇100万袋,开展技术培训15期,300余人次。推广规范化栽培技术,使污染袋减少5万袋,成品率提高15%,出菇率提高10%,增效达25%。
1.2.3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小麦:以新麦19和豫麦70为主导品种,其中新麦19播种4万亩,豫麦70-36播种3万亩,两个品种占麦播面积的42.7%,平均亩产337kg,总产2360万kg;濮麦9号、10号播种3万亩,占麦播面积的18.3%,平均亩产320kg,总产960万kg;洛麦21播种2万亩,占麦播面积的12.2%, 平均亩产326kg,总产650万kg。5品种较全县平均亩产273.8.0kg,增684万kg;配方施肥技术推广15.0万亩,按10%增幅,约增产小麦411万kg。两项总增小麦1095万kg,增值1971万元。
水稻:2.0万亩,推广郑粳9707、豫粳6号、新丰2号等优质粳稻品种,结合配方施肥、盘育抛秧、合理用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亩产达512.6kg,约增产稻谷260万kg,增加产值620万元。
玉米:15万亩,以正大12、安玉12、农大221、长城218等优良品种为主,在今年受到暴风雨渍涝灾害天气影响下,约增产玉米290万kg,增值520余万元。
红薯3.6万亩,推广种植宁r97-5:2万亩,豫薯7号:1万亩。平均亩产鲜薯2500.0kg,总产鲜薯7500万kg,较徐薯18增产28%。两品种共增产鲜薯1640万kg,增值980万元。
1.3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创新
1.3.1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工作:
为做好新形势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我们一是通过下乡开展生产调查、技术培训指导和新技术示范推广,做好跟踪服务;二是以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为纽带,建立农技推广网络,扎实开展科技入户工作,联系农民技术推广员和科技示范户300余名,做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如田关乡的推广员曹正涛,矢志钻研作物育种,在我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已培育出了几个小麦新品种,有1个品种已参加了省级区试,他还进行玉米杂交育种,已测试出了3个苗头品种;田关乡的李荣普、王彦丽,回车镇的任子敏,五里桥乡的杜顺哲、谢运华,丁河镇北峪村的庞天成,重阳镇半川村的陈光成、云台村的查振兴,军马河乡毛坪村的路仁敏等,承担我站的小麦、玉米、水稻、红薯、食用菌等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技术棚架。 三是通过实施项目推广新技术。
食用菌技术推广:我站为服务好西峡县香菇为主的食用菌这一特色农业,组建了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以提供优质菌种服务为主导,技物结合,进行食用菌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服务农民增收。每年推广优质食用菌种30万斤左右,提高农民种植效益,增加社会效益,我站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配肥中心工作:进行小麦、水稻、花生、猕猴桃、山茱萸等作物施肥调研,测土化验,研制各作物专用肥配方,配制专用配方肥,采用项目加基地,典型示范引导等多种形式,技物结合进行配方施肥推广服务。专用配方肥在猕猴桃和山茱萸等产业上施用已成习惯,但由于受价格等多种因素制约,在粮食作物上推广面积仍偏小。
1.3.2农技站内部管理工作:
在农技站内部管理上,我们把全站工作分为业务、配肥、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和高丰裕农资服务公司四个小组。领导班子合理分工,各负其责,通过月、季、半年工作督察,年终总结,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一是建立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年终考核,奖惩兑现。二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根据县域特色农业把“果、药、菌”作为支柱产业的特点,每周二下午组织政治及业务学习,建立学习签到和考核制度,请专家授课,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三是明确工作重点,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通过以上管理使全站职工踏实工作,争创佳绩,顺利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1.4重大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情况
1.4.1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土样采集与化验分析:按照《西峡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完成土样采集任务600个,其中包括100个个性化服务土样,填写农户施肥调查表600份,为100个农户开展了个性化测土服务。完成2022年XX个土样的检测分析任务,主要测试土壤样品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效硫、有机质、ph值7项常规项目,并将化验结果录入数据库。
植株测试:2022年120个植株粉碎样的分析任务,其中小麦60个,玉米60个,测试小麦和玉米的籽粒和茎秆全氮、全磷、全钾、水分。
田间试验:完成小麦氮肥用量试验4个,丰缺指标试验4个,三区示范试验10个;玉米氮肥用量试验4个,丰缺指标试验4个,三区示范试验10个,安排2022—2022年度小麦氮肥用量试验4个,丰缺指标试验3个,肥料利用率试验1个,三区示范试验10个。
技术指导服务和技术入户:结合高产创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40期;对县乡农技人员、肥料生产经销企业有关人员、村组农民技术人员和示范农户的培训,发放技术资料50000份,施肥建议卡50000份;利用广播电视宣传20次、报刊宣传12次、墙体广告、网络宣传、科技赶集等形式,广泛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物化指导:根据农户田块土样化验结果,按照养分丰缺指标、作物需肥规律和亩产标准,提出小麦肥料配方3个:n26p10k9、n23p10k7、n24p10k6;夏玉米肥料配方2个:n28p9k8、n26p8k6;水稻肥料配方1个:n26p8k11,猕猴桃肥料配方1个: n23p10k12。农户可根据自己田块土壤养分含量,选择不同的氮磷钾含量复合肥、配方肥施用。如小麦,高肥地可选用45%(26-10-9)复合肥,缺氮素的可选择如40%(24-10-6)高氮复合肥,氮磷钾都低的可选择40%(23-10-7)复合肥,缺磷钾田块可选用硝酸磷+氯化钾或尿素+二铵+氯化钾。按照配方,生产供应不同区域配方肥,送肥到村,到农户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全年共推广测土配方肥施肥面积40万亩,覆盖了全县288个行政村、涉及8万农户。其中小麦15万亩,亩增产小麦30.3公斤,增产率10.2%,;亩均减少合理用肥节肥(折纯)4.5kg,亩均增收节支22.5元,总增效节支337.5万元。玉米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0万亩,亩均增产56.7kg,增产率16.1%;亩均节肥(折纯)1kg,亩均增收1.6元,实现增效节支616万元。水稻2万亩,猕猴桃2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完成15万亩,推广配方肥6300吨。全年共实现增收粮食1113.1万kg,增收节支3239.94万元。
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建设:结合高产创建活动,在丹水、田关、回车、五里桥等乡镇建立了小麦、玉米、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和千亩示范片,百亩示范方。
通过项目的实施,农民科学施肥水平得到提高,施肥习惯由过去的只注重氮、磷施用改为氮、磷、钾、微搭配施用,盲目施肥变为测土配方施肥,过去靠多施肥求高产转变为计算产出投入比例,施肥水平明显提高,有效地解决了施肥不合理问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土壤中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趋向平衡,减少了养分流失,初步达到了土壤养分的均衡协调;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防止了化肥残留土壤、流失水域所造成的面源污染,抑制了盲目施肥对土壤的人为破坏,改善了项目区土壤环境质量,有利于生态平衡,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4.2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试点工作:今年我们继续在4个乡镇开展3万亩施用商品有机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其中丹水镇1个村6000亩回车镇2个村8000亩,五里桥镇3个村8000亩,重阳镇4个村8000亩;涉及农户7000多户,共发放商品有机肥3000吨。在项目区的回车、五里桥2个乡镇3个村建立了5个调查点,已经对8个点取土化验,开展土壤有机质补贴项目效果监测点5个与试验点3个,定点监测实施效果。
2 存在问题及2022年工作计划
2.1存在问题
一是农技推广经费缺乏,农技推广业务活动及公益性调查研究、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难以开展;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存在缺位断层现象,在实施专业技术性强、工作量大的科技项目时,工作进度跟不上上级要求,材料整理不够及时。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工作忙不过来。
2.2 2022年工作计划
一是服务全县粮食生产,做好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全年完成大型生产调查14次以上,提出作物生产技术意见,指导群众抗灾减灾,增产增收。
二是继续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国家补贴项目的工作目标任务。
三是服务全县特色农业,搞好猕猴桃、食用菌等的示范及技术指导服务。
四是利用电视、以会代训、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20项次以上。
在实体工作方面,以食用菌推广中心为龙头,在做好技术服务的基础上,搞好经营,确保农业发展基金上交和无编制人员工资发放,保证单位工作正常运转。
保障措施:一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二是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促工作开展。
第4篇 烤烟生产科技推广工作年度总结
我县04、05两年的烤烟生产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技兴烟、质量强烟”和“工业指导农业、质量服从配方”的指导思想,烟办、烟草公司坚持每年联发《×××人民政府烟办×××烟草×××公司关于科技兴烟的实施意见》文件,针对市场需求调整当年的烟叶生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大力推广科学实用技术,提高烤烟生产科技含量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全县烤烟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烤烟生产科技推广工作取得主要成效
(一)强化品种区域化布局,合理调配品种结构
烟叶的品质特点除受自然气候、土壤条件和栽培、调制技术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还由品种自身的遗传性状决定,不同的优良品种具有不同的香气特点、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同一乡镇种植多个品种,将严重影响烟叶品质的均衡性、稳定性和工业可配性。因此,从xx年开始在全县实行“一乡(镇)一品种、单种单收单调单贮藏”的运作模式,种[网-找文章,到网]植品种以云烟85和云烟87为主,适当搭配种植公司统一安排的试种品种(主要有云烟97、云烟202、云烟203、yh05等)。各乡(镇)加强了以品种为中心的分类技术指导工作,做到良种良法配套,使优良品种的质量优势转化为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
(二)漂浮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
漂浮育苗技术自xx年在我县局部烟区试验示范取得成功后,04、05两年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由xx年的50xxxx发展xx年的800xxxx,使漂浮育苗移栽面积达到当年总移栽面积的35(其中有65xxxx为无基质假植漂浮育)。考虑到漂浮育苗抗旱能力不如常规营养袋育苗,在我县烟区水利设施条件尚未得到较好改善的情况下推广此技术,客观上存诸多不利,xx年调整为500xxxx,较xx年下调了300xxxx。
1、常规漂浮育苗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及效果
漂浮育苗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育苗技术,能在全国各主产烟区得到持续推广应用,必然有其自身的生命力。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其与常规营养袋育苗相比具有六个方面的优点:
一是能够实现“无毒”育苗,降低大田烟株发病率;
二是烟苗大小一致,整齐程度较高;
三是移栽时运苗比较方便,能减轻移栽时的劳力投入;
四是苗龄较短,后期表现节距较小、有效叶数稍偏多;
五是有利于培育出高茎壮苗,为后期实现“深栽烟”打好基础;
六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漂浮育苗可以解决育苗与其它作物争地的问题(因为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水泥地板和房顶上育苗)。
漂浮育苗尽管具有上述六项优点,但对于我县而言,因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三个不足之处。
一是育苗成本较高。据统计,将能重复使用的材料物资折旧后每移栽xxxx大田需要的育苗成本仍达57.2xxxx,而常规营养袋育苗只需10.8xxxx,投入差达46.4xxxx。即使采用两段式“无基质漂浮育苗”,每亩成本仍达5xxxx左右。
二是需水量较大,对水质的要求也较严。就我县而言,能满足这一条件的烟区实属不多。
三是抗旱能力较弱,移栽成活率低于常规营养袋苗,还苗期较长,大田前期长势不及常规苗。
上述三个方面的缺点归结起来看,主要是因水利和交通条件的制约所致。在成本问题上,因交通条件差而导致的运费就占了相当的比例。需水量大和抗旱能力较弱的缺点,在水利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克服。因此,漂浮育苗的这些缺点,是在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特定地方才表现出的缺点,待我县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后,便能扬长避短,使漂浮育苗技术的效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2、无基质假植漂浮育苗推广应用情况及效果
漂浮育苗成本较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需要使用大量的与大米价格相差无几的育苗基质。降低基质的使用量就能从根本上降低育苗成本。
为此,县烟草公司于xx年开始在部分烟区引进和试验示范“两段式无基质漂浮育苗”,按10的比例开展试验示范工作,全县实际移栽“两段式无基质漂浮育苗”65xxxx,通过定点观察和相关数据分析,两段式漂浮育苗与常规漂浮育苗在烟苗素质、大田烟株长势和烤后产质量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其主要的优势在于节约基质86.7。常规漂浮育苗一般每亩需用1xxxx左的基质,按此计算,每亩可节约成本1xxxx左右。另外,因基质用量减少,基质运费也就相对减少,减少的运费以xxxx/亩计算,每亩节约成本为1xxxx。但由于此种育苗方式每亩需
要增加母盘2.xxxx,计金额xxxx,按3年折旧,年投入成本增加xxxx,如果再将新增的一道操作环节的劳力投入计算入成本,即每移植xxxx(xxxx子盘)按0.xxxx工计xxxx,合计增加成本xxxx。两相抵除后,实际每亩只节约成本xxxx。全县种植的800xxxx漂浮育苗如果全部使用两段式育苗,共计可节约成本5.xxxx元,从在推广面积较大的情况下能降低一定的育苗成本。
(三)推行“宽行窄株”种植方式,保证合理的群体密度
种植密度是决定烤烟产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密度过小有利于烟株个体发展,但由于亩栽烟株数的减少将导致烤后烟叶“大、深、厚”以致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的不良后果。反之,密度过大则会导致烟株个体长势较弱、病害严重、烤后烟叶叶片薄、色泽淡。因此,只有保证合理的种植密度,才能确保大田烟株群体旺、个体壮,使个体与群体得到协调发展,实现的经济效益。根据我县立体气候突出、土壤类型多样等实际情况,将全县烤烟移栽密度控制在110—120cm×50—60cm之间,由各乡(镇)及其烟站(点)视具体的地力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控,因地制宜地搞好此项工作。
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并以样板烟补帖作为经济杠杆,激励广大烟农加大行距,缩小株距。在各级领导干部、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烟农的共同努力下,xx年株行距调整取得明显成效,至xx年,全县90以上的地块均达到了“宽行窄株”的种植要求,种植密度普遍趋于合理。
(四)烤烟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
根据烟株需肥特性、吸肥原理,从xx年开始,改变过去“一次性施足底肥”的做法,在烤烟施肥方法上推广应用双层环状施肥技术。
为使我县烤烟施肥方法更加符合烟株需肥规律,避免养分的流失,提高肥效,防止后期脱肥,xx年在施肥方法上又采取了下列两项新措施。
一是调整专用肥养分和品种结构:将复合肥n、p、k比例由上年的12:10:26调整为10:16:22;改硫酸钾肥为硝酸钾肥,将单元钾肥变为含有一定量n素的多元钾肥。
二是调整施肥方法:改上年的“一次性作基肥施用”为“基、追肥配合施用”,将复合肥作基肥实行双层环施,硝酸钾肥作追肥分两次追施。这种施肥方法更加符合烟株需肥规律,避免还苗期烟苗根系被高浓度肥分灼伤,提高肥效,含有n素的硝酸钾肥还苗后(移栽后7—10天)进行溶施,可促进烟株早生快发,而第二次(25天左右)的追施,又可保证大田中后期烟株不脱肥,不过量,使烟株的整个生育期能够得到合理的持续供肥,维持其正常生长发育,长成合理的株形。
(五)揭膜培土技术的推广应用
地膜的应用,为加快我县烤烟产业向前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但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地膜烟的大面积推广,一是在无形中助长了广大烟农“以膜代管”的惰性思想。移栽后疏于管理,导致烟田杂草丛生,病菌、虫卵滋生蔓延,病虫害的发生逐年加重,统防统治成本逐年增加;二是在海拔170xxxx以下烟区,烤烟移栽35天以后,随着季节推移,地膜不仅起不到增温保水作用,反而会导致膜下地温过高,灼伤烟株根系,加重根茎类病害等副作用的发生;三是地膜揭除过晚,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低海拔烟区进入旺长初期(移栽后35—40天)进行揭膜培土,一是能有效改善土壤温湿度环境,二是能增加土壤通透性,接纳和充分吸收中小降雨,确保烟株旺长所需大量水分供应,促进烟株正常生长发育。
为此,我县从xx年开始,在海拔170xxxx以下烟区推行揭膜培土措施。但由于刚开始推行,广大烟农尚未完全接受此项技术,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效果不太理想。至xx年,我县采取多种措施,着手大力推行此项技术,但遇历史罕见之旱情,导致此项技术无法正常推行。
(六)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
随着种烟历史的推移和品种特性的退化,我县烤烟病害已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xx年的持续阴雨,导致白粉病大流行,给全县烤烟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切实搞好病害防治工作,xx年,县烟草公司及时组织购进增效波尔多液、三唑硐、甲霜灵锰锌、菌克毒克等农药,以“以物代金”方式在销售专用肥时配供给烟农。由于方法得当,措施有力,xx年全县烤烟病害发生率较上年有所下降,特别是白粉病发病率与上年相比,下降较为明显。
xx年,我县遭遇历史罕见的干旱天气,大田后期透雨来临后极有可能导致烤烟病害的暴发流行。为积极预防病害的大量发生,主要采取了下列两项措施:
1、认真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样板工作
根据市公司xx年植保工作会议的要求及安排,我县xx年承担了100xxxx的烤烟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样板”任务,按排在崇溪乡组织实施。县公司及时下发了《关于认真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样板工作的通知》(巧烟生字[xx]2号)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规范农药使用及管理。严格规范药剂使用范围、种类和厂家,凡无“三证”、烟草登记证和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一律不得使用。公司对烟草农药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使用。
二是认真落实综合防治措施。突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减少病虫害初侵染源;培育无病壮苗;合理施肥;加强大田管理;适时封顶打杈,合理留叶。
通过样板工作的开展,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烟农对烤烟病虫害的预防意识,提高了烟农对烟叶农药残留量问题的认识,为促进我县烤烟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针对xx年气候的特殊性,加强化学农药统防统治工作。
由于长期干旱,导致烟苗蹲塘时间较长,雨水来临后烟苗生长发育较快,加上气候的急剧变化,高温高湿容易导致大田生长期常见的气候性斑点病、花叶病、野火病、“两黑病”、白粉病等病害的暴发流行。为预防上述病害的大量发生,减轻病虫害损失,县公司在列支“三优烟”示范经费的前提下,另投入资金2xxxx元,购进“毒消”、“套袋保”、“运达”、“雷司令”、“大功臣”、“菌克毒克”等农药,按实种面积分配到户,由乡、站按期统一组织使用,以小组为单位集中时间进行统防。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将可能暴发流行的气候性斑点病、花叶病、野火病、“两黑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控制到了最低限度,除局部地区出现了部分花叶病外,全县烟株总体表现较为清秀,统防效果较为明显。
(七)大力兴办科技示范样板,提高全县烤烟生产总体水平
xx年,全县举办省优质烟示范200xxxx,市优质烟示范700xxxx,县科技示范100xxxx,合计1000xxxx,样板烟示范面积占实种面积的40,覆盖了86的种烟乡(镇)。利用示范经费的扶持和引导作用,使1000xxxx示范样板烟在育苗、起垄、移栽和大田管理等方面,规范化程度较上年均有所提高,特别是“宽行窄株”措施的推广取得了新的进步,90以上的样板烟种植密度达到规范化要求。
样板烟规范化种植水平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广大烟农的科技意识,一些落后的种植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而带动了全县烤烟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辐射和带动效果明显。
(八)立式炉热风室烤房及热风循环烤房的推广应用
xx年,我县继续对新(改)建立式炉烤房建设进行补贴。全县新建立式炉烤房60xxxx,老式烤房改建立式炉烤房25xxxx,全县新增立式炉烤房85xxxx,使立式炉烤房数达到总烤房数的95以上。在此基础上,县烟草公司积极推广应用热风循环机和微电脑烘烤指导仪,共引进热风循环机56套,微电脑烘烤指导仪20xxxx台,使现有立式炉烤房逐步向标准化烤房转变,烘烤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为提高烟叶烘烤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四大目标”烘烤工艺的推广应用
随着市场对烟叶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烘烤成为烤烟生产的“瓶颈”这一意识在各级领导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思想中越来越强烈。从xx年起,重生产、轻烘烤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烟叶烘烤工作已经从口头上的重视转变为行动上的重视。县烟草公司派人到×××公司参加“四大目标”烘烤工艺理论学习后,立即组织全县烤烟生产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印发相关资料xxxx余份,全县广大烟农户均一份。并聘请烤烟生产小组长和专职烘烤辅导人员20xxxx人,划片负责,在烟叶烘烤季节,开展“四大目标”烘烤指导工作。
xx年,为进一步巩固和推广“四大目标”烘烤工艺,县烟草公司特请省烟科所崔国明专家到巧授课,对全县烤烟生产技术人员进行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培训,并将其讲稿整理编印成册,发放给全体学员,使全县烤烟生产科技人员烟叶理论水平获得全面更新,为提高全县烟叶烘烤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推广“四大目标”烘烤工艺,使我县烟叶“平滑、僵硬”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提高巧家烟叶质量、重塑巧烟品牌形象发挥了促进作用。
(十)搞好封顶技术指导,纠正“高扫脚叶低封顶”的过激行为。
封顶打杈虽然是烤烟大田管理中的一项常规性技术,但近些年来由于受烟叶市场质量观念的影响,导致此项技术在我县的推广应用于xx年以后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我县烟叶的“三高”问题,除了烘烤的原因外,与这种过激的封顶方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切实转变这一过激行为,改善我县烟叶的理化指标,xx年后,烟司、烟办采取加大培训力度和将封顶工作纳入对站点的考核项目等措施。各乡镇、站点对此项工作均抓得较为扎实,“封顶扫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效留叶数由上年的16—17片增加到了19—20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双层环状施肥技术有待进一步推广。xx年虽然加大了此项技术的培训力度,但由于我县地形复杂,土壤类型多样,肥力结构不一,因此在此项技术的推广上难度较大,效果不好,有待来年进一步推广落实。
(二)、揭膜培土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行。
xx年以来,我县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全县推行揭膜培土技术,但受烟农思想观念的局限和严重干旱气候的影响,此项技术尚未得以全面推行,需在今后进一步采取措施,逐步推行。
(三)、封顶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
由于上部叶特别是顶叶较难烘烤,黑蚂皮烟比例较大,后期若出现低温,更加难以烤出正组烟叶。因此,很多烟农都忽视了云烟85品种的“带花长”特性,习惯于扣心打顶,把顶叶提前摘除,使株形变为不正常的筒形或伞形。封顶过低,不但导致单产不高,更重要的是使中上部位的烟叶出现身份偏厚、结构紧密、组织僵硬的问题,从而影响我县烟叶的市场形象。
(四)、连作问题突出
调研结果显示,我县xx年的烤烟生产,连作比例达81.5,高的连作年限达到8年以上,5年以上连作的占了相当一部份,而真正实行3年轮作的几乎没有。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县烤烟生产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面对一年比一年大的种植任务和“宜烟”面积的逐年减少,连作问题必将进一步恶化。
三、今后烤烟生产科技推广工作的基本思路
根据我县烤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烟烟工业对烟叶质量的需求,我县今后一段时期的烤烟生产科技推广工作,重点应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看力解决连作突出的问题,重点是要加强基本烟田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规划工作,做到有规律的连片种植,适度开发具备一定条件的新烟区,不断扩大宜烟面积。
二是要进一步解决封顶偏低的问题,提高单株有效叶数和烟叶产、质量,增加效益;
三是要进一步推行“四大目标”烘烤工艺,提高烘烤质量,搞高上部烟叶的正组比例,让上部叶特别是顶叶真正产生效益;
四是要花大力气在海拔170xxxx以下地区推行揭膜培土技术;
五是要加强田间卫生管理,搞好基本烟田可持续发展建设;
六是要进一步加大烘烤设施建设力度,逐步改善我县落后的烘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