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好总结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大全 > 年度总结 > 年度总结

2023年农委年度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计划(四篇)

发布时间:2023-03-13 15:51:05 查看人数:63

2023年农委年度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计划

第1篇 2023年农委年度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我区农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市农委、林业、水利等部门的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按照“精化一产、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的思路,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通过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xx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农、林、水各业稳步发展

(一)农业生产方面

1、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小麦生产战胜天灾,喜获丰收。今年春季小麦遇到了50年一遇的干旱,我们积极做好水源调度、资金争取、深入田间指导等各方面的服务,使受旱小麦得到及时灌溉,保证了全区近3万亩小麦获得丰收。水稻生产方面,由于大面积推广粳糯稻种植,既稳定了产量,还节约了生产用水成本,并且提高了销售价格,亩可增收近200元。

2、蔬菜生产不断发展。金圩村有着种植菊花心蔬菜的传统,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申报项目争取中央财政支持24万元,对菊花心品种进行提纯复壮,进一步提高了菊花心蔬菜的品质,使菊花心蔬菜扩大到徐桥、燕山等村,总面积已近5000亩,目前新菜已栽种下地,生长良好。王巷村的大青豆品种不断更新,南庙大葱近年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洼张村利用新农村扶持资金发展蔬菜大棚40多个,并引进了台湾大棚速生叶菜种植,效益显著。

3、养殖业效益不断提高。认真做好春季和秋冬季的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完善应急处理预案,加强防疫技术培训,落实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目标责任,使我区动物疫病防疫的免疫密度、免疫抗体合格率、免疫证明发放率、免疫建档率、家畜二维码耳标佩带率均达到100%。由于防疫的保证,加上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促进了我区规模养殖的发展。现已发展规模养猪109户,规模养牛30多户,规模养羊7户,家禽规模养殖户8户,使我区生猪存栏4500头,比去年同期增长7.1%,奶牛存栏650头,比去年同期增长8.3%。 1-9月份肉类总产312.3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1%。

热带鱼养殖独树一帜。雪华、徐桥、姜桥等渔场的热带鱼养殖在我市,今年可生产淡水白鲳、罗非鱼等热带鱼近千吨,有效地保证了市场供给。

我区的特种水产影响初显,金玉刚在金圩村的160多亩的低洼地建设了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现已建成标准化温室10000㎡,外塘70亩及配套的水电、孵化设施,26000㎡的透光大棚和1000㎡的品种展示池已建成投入使用。现在养殖品种有中华鳖、珍珠鳖、黄河鳖、鳄龟、中华鲟、匙吻鲟等。形成了年孵化幼鳖300万只,出售成鳖30万斤的饲养规模。并带动了金圩村已发展13个特种水产养殖大户,从事甲鱼、鲟鱼等饲养,户均年出售特种鱼类万斤以上,户均纯利5万元以上。

(二)林业生产方面

1、认真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每年的11月1日到次年的4月30日为法定森林防火期,在此期间,除要求乡、村做好防火巡查,安排山林经营单位组织好防火护林外,我们每天深入林区进行检查、督查护林员到岗在位情况,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掌握有关信息,确保去冬今春没发生森林火灾。

2、全面完成长防林建设任务。去年底,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政策,我们积极争取项目,经省林业厅批准我区建设长江防护林面积1000亩。经过区、乡、村和山林经营单位的努力,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经9月底对长防林保存情况进行秋季核查,确认保存率超过85%的合格面积为870亩,在各区中处于水平。

(三)水利工作方面

1、组织完成防汛抗旱工作。每年的5月1日到9月30日为省定防汛期。为做好防汛工作,我们修订和完善了防汛方案,制定了预防特大洪水和强台风的应急预案,进行汛前检查,维护险工险段,做好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工作。在强降雨后及时组织乡村做好两水库的库水预泄和低洼地区排涝除渍工作,确保了度汛安全。

2、完成了我区水利规划的编制。为不断争取上级财政对我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投资,在省市的统一安排下,我们聘请市水利局规划设计院为我区进行水利规划的编制,在经过反复的实地调查、区乡的反复修改,目前规划初稿已经完成。

二、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一)燕山乡电灌站技改项目。今年以来,已经投资近20万元对燕山乡的上徐一级站更新了两台水泵,为定安二级站更新了一台水泵,维修了上徐干渠的桥涵闸。这两个电灌站更新后,基本上可以满足该乡农业生产用水需要。同时我们也向积极市水利局申报了上徐一级站更新改造项目,水利部和省厅专家已经到现场进行了考察,待项目批准后即可实施对上徐一级站的更新。

(二)老鸦湖特种水产良种场建设项目。改项目今年计划建设透光温室26000㎡,建设品种展示池1000㎡。目前这两项工程都已基本完成。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多数行业效益不好,但金玉刚特种养殖效益仍然较好,今年出售甲鱼苗种和成品甲鱼纯利润仍达200多万元。

(三)蚌埠城南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该市场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已于xx年建成投入使用,日均批发鲜活鱼70多万斤,年交易额已达10亿元,并已经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鲜活鱼交易定点市场。今年又投资近700万元建设了活禽批发市场,现已全面投入使用,日批发活禽5万只。该市场的土地挂牌工作市政府已发布通告,区政府已向高新区发出了代为申请挂牌的函,高新区也已经有了回复,挂牌所需资金在区财政局的协调下也已基本落实,挂牌申请已经上报市土地局。

(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今年我区安全饮水投资195万元,工程任务是解决燕山乡陈梁、陶店两村5000人的引水不安全问题。工程自开工以来,工程进展较为顺利,陈梁村计划工程量已经全部完成,陶店村已经完成水表入户700多户,预计11月底前可以完成水管铺设和水管入户任务。

(五)杏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该水库除险加固计划投资90多万元,其加固方案由市水利局勘测设计院编制,主要加固内容是重建放水涵,对大坝进行土方加厚并对内侧进行混凝土护坡,整修溢洪道,建设防汛道路和管理房等。该工程已经开工,争取在春节前完成。

三、其他重点工作同步开展

(一)招商引资工作。今年区下达我委招商引资任务1000万元,到目前已经完成845万元,占任务的84.5%。基本上完成了时序任务。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我区午季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的较好,基本上做到应保尽保。由于今年出现5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保险公司赔付43000元,占群众上缴保费5万元的86%。秋季水稻自栽插以来,基本上是风调雨顺,水稻普遍长势较好,群众对参保热情不高,在区乡的共同努力下,秋季参保面积仍超过1万亩。

(三)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根据省委4号文件《关于广泛深入开展农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的意见》和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8月份我们同区财政局和燕山乡的领导去亳州市谯城区对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进行了学习,回来后参照外地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实施意见,正式文件即将下发。同时在燕山、雪华两乡启动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工作,各种规章制度正在完善。

(四)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为贯彻落实皖农监办〔xx〕4号《关于开展xx年度全省农民负担监督检查的通知》和蚌农监办〔xx〕1号《关于开展xx年度全市农民负担监督检查的通知》精神,为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我区已经调整成立了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我区开展农民负担检查的工作方案。并已对涉农收费、涉农补贴发放、涉农罚款等进行了自查。尚未发现加重农民负担的现象。

(五)新农村建设工作。今年以来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村项目建设。目前1个示范乡,7个示范村xx年度的项目已经全部按上报内容完成,在8月份我们组织有关部门对已完成工程进行了验收,并及时协调项目资金的到位。同时,我们积极做好指导、协调,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了xx年度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项目。目前新项目已经全面建设。

四、第四季度主要工作

(一)农业工作

1、对全区农资经营户进行全面检查,打击出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2、指导完成秋种2.5万亩的秋种任务,为明年午季丰收奠定基础。结合秋种,做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确保农民人均增收8%目标的实现。

3、认真做好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4、做好农民负担监管工作,迎接省、市组织的的农民负担管理的检查和抽查。

(二)林业工作

做好秋冬季节森林防火工作,确保不出现大的火情。做好林间枯死树的清除,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控。

(三)水利工作

1、尽快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主要加快陶店村水管入户工程的施工进度,争取一个月内完成。

2、督促杏山水库加快施工,力争春节前完成全部工程。

(四)其它工作

1、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争取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保证完成。

2、督促做好七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建设项目实施。

3、全面启动两乡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做好有关规章制度的完善。

4、做好城南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土地挂牌上市的服务工作,争取早日摘牌成功。

5、做好全区水稻、能繁母猪等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们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中取得一些成绩,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结构调整思路不广,群众增收缓慢;新农村建设规划不健全,无序建设问题依然存在;农业综合效益不高,缺少科学发展的新举措,重点项目建设速度慢。这些问题和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我们应该端正思想、提高觉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xx年工作重点

一、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进一步做好施徐奶牛园区后续建设工作,进行污染治理,规范管理,解决农民卖奶难问题;为城南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规范建设服务,提高知名度;做好xx年度新农村项目的实施和验收工作;完成杏山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工作。

二、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认真履行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落实各项森林防火预案,做好各方协调,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及时制定防汛抗旱预案,调整防汛指挥部组成人员及分工,明确责任,做好汛前水利设施和水库检查以及抢险队伍和物资准备工作,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等,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灾害。 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对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药物残留进行综合整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

三、进一步加强各项农业工作

做好田间农作物管理工作,确保粮食丰收;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做好农业技术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做好农业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做好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确保全年农业生产各项任务的完成,确保农民人均增收目标的实现。

四、加快新农村建设

继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强新农村示范乡和示范村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五、加强农民负担监督

依法加强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严防农民负担反弹;配合财政、监察等部门做好良种补贴、粮食直补、能繁母猪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各种补贴的发放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

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第2篇 2023年农委年度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农委的大力指导下,我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滨湖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工作主题,按照年初工作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核心,以“建设和发展高效都市农业”为方式,全力开展各项农业工作,呈现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格局,现将2010年工作情况和2010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2010年工作回顾

(一)农业综合能力稳步提升,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今年我区年种植业总产值达3亿元,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7万亩,总产量2.14万吨,平均亩产455公斤;油菜3.5万亩,午季产量亩均产量151公斤;小麦0.35万亩,午季均亩均产量390公斤;蔬菜复种面积8.79万亩,总产14.4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2%和12.5%;全年渔牧业生产也呈平稳增长态势:肉类总产量10000吨,畜禽出栏量为生猪3.5万头、家禽450万只;水产养殖面积为18000亩,其中精养池塘面积10000亩,龙虾养殖面积为4000亩,全年水产品产量9000吨;全区共繁育各类淡水鱼苗8100万尾,投放各类鱼种1600吨。

(二)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今年以来,我委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三圈、五带、十园、百区、六大产业集群”及“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全年新发展莲藕6000亩、露地菜7800亩、设施大棚180亩,减少粮油种植面积1.6万亩(其中水稻减少1.1万亩,油菜减少0.5万亩),如今已逐渐形成“村村有特色,村村有新品”的现代农业种植格局。如大圩镇新民、晓南,淝河镇卫乡等村的种植品种在我市已小有名气,市民一提起葡萄就会想起大圩葡萄,一说起番茄就会联想到卫乡番茄,各镇各村都渐渐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已初步形成。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农业发展方式明显转变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近年来,我区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积极为外来投资者提供环境保障和奖励政策。烟墩镇今年成功引进首家农业开发公司——安徽园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进驻安徽滨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成立了5个村的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首批流转土地达2938.51亩。义城镇塘西村也引进合肥银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包了400多亩流转土地开发大棚蔬菜和设施农业。大圩镇也将全镇14个村中的10个村,分片规划,引导发展,广招农业项目。目前已有1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外地能人成功进驻,如:华泰集团在磨滩村承包500多亩土地发展苗木花卉,合肥战友农业开发公司在磨滩村承包200多亩土地发展双孢菇,合肥佳佳龙虾养殖有限公司在沈福村承包xx多亩土地从事龙虾生产,安徽徽王食品有限公司在慈云、圩西村承包200多亩土地试种蓝莓。这些企业在建设项目同时,又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使得周边土地已流转的农户除了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外,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月收入近千元,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打工收入已成为全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目前全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30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2个(其中专业合作社23个,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市级示范合作社5个)。

(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含量明显增强

今年以来,我委坚持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以及重点项目的实施工作,且重点在“转变农民传统习惯,提高农民科技意识上”下工夫,拟通过农技人员下乡指导和项目实施来提升全区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全年共邀请省、市农业专家、教授授课十余次,举办了各类技术培训班60多期,田间课堂1000多场,培训农民达10000多人次。今年共实施重点技术项目四个:一是国家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淮平原秸秆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该项目主要是通过机械收割时,对油菜秸秆的碾压和撕裂处理,使秸秆体积减少、硬度降低,待机械收割后将田块注水,再进行巡耕,使秸秆与土壤结合,土中腐解,最后实施机械插秧,从而实现整个生产循环的机械化,此种方法不仅能改良土壤,而且还能使每亩增收节支50元以上。在今年秸秆禁烧期间,吴市长还专门调研了该项目,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了全区五个镇(街)共50个行政村的土壤样品采集工作;完成土样、植株样化验标本2100个;在大圩镇磨滩、新河、新民、圩西等村建立白菜、油菜、葡萄等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田3万亩;确定了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和肥东县磷肥厂2家企业作为我区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并在大圩镇圩西、义城镇集贸市场、烟墩镇集贸市场建立了配方肥销售网络,使全区使用配方肥面积普及率80%,配方肥使用量达4000吨。经测产,今年的蔬菜、西甜瓜、葡萄及油菜普遍增收,全区总节本增效达1100万元以上,让广大农民得到了科学技术带来的实惠。三是蔬菜营养泥炭块育苗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位于包河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大圩镇圩西村、晓南村的三个蔬菜生产基地内。共有示范品种13个、培育营养泥炭块秧苗20万棵、示范栽培面积达60亩,平均亩产较常规育苗增收1605元。四是蔬菜新品种引进、种植与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全年共引进了58个蔬菜、葡萄新品种,其中大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品种。项目分为棚室栽培和露地示范两项内容,其中23个棚室内品种涵盖辣椒、西红柿、茄子、黄瓜、南瓜、毛豆、西葫芦、瓠子、甜瓜、西瓜等41个新品种,露地区则主要包括美人指、醉金香、金手指等16个葡萄新品种和1个马铃薯新品种。5月14日,市农委还专门组织了全市各县区的农委主任以及蔬菜种植大户代表共计100余人,来我区现场观摩菜瓜果新品种的种植情况,与会代表观后均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这些优质新品将为我区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添光加彩。通过这些重点科技项目的实施,极大地增加了我区农业科技含量。

(五)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一是严格遵守无公害管理规定,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工作。制定区、镇(街)层层落实责任制,从组织落实到任务分解,严格执行属地管理和产品追溯制,要求各基地积极申购农业部印发的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加贴商标,所颁发的证书和标志使用权只限于核准使用的产品。二是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的日常管理工作。全年共完成豇豆、韭菜、莲藕、葡萄四个品种的换证工作,新认证青菜、乌菜两个无公害品种(跨年度)及“禾味黑豆”等21个绿色产品,现全区共有无公害农产品20个,其中种植业农产品13个,水产品5个,2个初级加工农产品。三是加强农资市场的巡查整治力度。成立了“农资专项整治工作队”,与镇(街)干部一道,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4次(春季和秋季专项行动),全面检查区域内所有的农资销售点。同时将禁用农药及替代品种印成明白纸(总数8000份),张贴在各农资销售点及村民集中处,努力将农资安全知识普及率提高到100%,确保全区农资市场安全;四是加强动物检验检疫。按照“区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原则,制定了详细的集中强制免疫方案。全年共购进禽流感疫苗99万毫升、口蹄疫疫苗27万毫升、猪蓝耳病疫苗43万毫升、猪瘟疫苗59万头份、鸡新城疫疫苗90万羽份,耳标4万多套。集中防疫期间防疫禽流感300多万只次、猪口蹄疫5万头次、猪瘟5万头次、免疫注射牛羊1000多头次,全区的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强制免疫密度达100%,实现了2010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不成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首发地和疫源地的动防目标。

(六)结合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我委在结合实际,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按照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总体建设思路,按照《包河区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以实施五项工程为重点,强力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一是实施大圩都市农业新市镇建设工程。按照“一镇、三园、三带”规划布局,重点做好新市镇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今年重点在完善内部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上取得了可喜进步,成效明显;二是实施“一镇十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程。大圩镇作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其镇内“新民、磨滩、新河、晓南、圩西、沈福”6个村也相继纳入省、市、区新农村示范村。今年以来,按照“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建设风格,采用“穿靴戴帽、去脂抹粉”的方式,共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200多万元(其中省新农资金270万元),完成了872户旧民居的改造,新修机耕砂石路23条,完成4万多米的村内水泥道路建设以及多处水利设施建设和污水处理设施,并利用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加大投入,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义城街道的董城、汪潦、前杨三村的新农村建设也成效显著,全街道共投入专项资金858万元,完成棚居改造126间、硬化道路46.8千米,新增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增设自来水管道44.94千米,下水管道18.8千米,挖污水处理池18万立方,完成改厕率98%以上,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观,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三是实施烟墩牛角大圩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工程。该项目位于包河区烟墩镇牛角大圩,规划面积1.5万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力争3年内基本建成,已被纳入2010年省“861”和市“1346”行动计划。按照三年规划建设进度,于2010年12月16日正式开工,今年共成立了5个村的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引进了首家农业开发公司——安徽园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顺利进驻,首批流转土地2938.51亩,租期16年。四是实施“文明乡村”建设工程。按照全市统一要求,我区制定了三年实施规划,重点对去年百日行动计划的成果做好总结表彰和巩固提升工作,年底顺利实现60%的文明村要求。全区54个村今年已转为社区的有16个,实际现有38个行政村。五是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全区共有38个城中村改造,今年已全面启动14处重点建设项目,涉及8494户,占地3382.9亩,建筑面积381.2万平方米,总投资71.6亿元,至今已完成转户农民3.1万人,占全区15万农民总数的21%。

(七)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助推农机化发展

一是认真宣传和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利用科普赶集、会议、报刊、电台和专栏等媒体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确保政策贯彻不走样,使购机补贴真正成为老百姓心中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通过宣传,今年我区共有2户农必一农业园区自筹资金35.29万元购置大中拖等农机10台套,享受财政购机补贴7.56多万元;二是做好农机及驾驶人员年度检审工作。全年共检验变形农用运输机343台、联合收割机8台、小型犁耕机41台,驾驶员年审394人,新办农机入户169台,驾驶证37人。三是抓好农机科技培训。共开办培训班4期,培训新机手37人、机手450人,有力保障了农机使用安全。四是做好农机跨区作业工程。今年午秋两季收割期,我们从灌输等地引进了近百台高性能的联合收割机,机收面积5万亩,机收率94%,为农民节支增收300万元;五是做好农机油菜秸秆循环利用工作。通过“江淮平原区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实施,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焚烧难题。

(八)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全年共重点开展了六项活动,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巩固年活动、“为新市镇建设添光彩、为都市农业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与村居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和“七一”纪念活动。活动中,一是重视到位。分别召开了动员大会,并广泛宣传;二是组织到位。分别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三是效果到位。在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委党委和所属各支部共召开座谈会6次,开展个别访谈218次,发放征求意见表120份,设置意见箱6处,共征求到意见和建议94条;清理过时的制度10多条,新建制度10多条;在“七一”纪念党88周年的活动中,通过上党课、看电教片、集中学习、组织党员体检等10多项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九)按照上级要求,全力完成其他各项重点任务

1、全力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我区位于合肥东南上风口,域内有骆岗机场及合宁、合安等高速公路,辖大圩、义城、烟墩、淝河四镇及骆岗街道共5个农业镇街,现有农业耕地近9万亩,年种植油菜3.5万亩、水稻5.26万亩,年产秸秆2万吨左右。由于我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禁烧初始,我们就充分认识禁烧工作的重大意义。为此,在区农委的统一调度下,我们成立了“禁烧”值班小组,不惧高温风雨,在重点“易燃”区域进行20多天24小时的轮岗值班。同时利用大圩镇圩西村实施的国家级重点项目《江淮平原秸秆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将秸秆机收后腐熟还田,有效、圆满地完成了禁烧任务。

2、认真开展有害生物普查和监管工作。认真学习新的外来有害生物扶桑绵粉蚧的生态学知识培训,开展普查工作。对 “加拿大一枝黄花”实施动态监测,常态化管理,普查与定点相结合,春秋两季以区政府名义发布防除文件,适时发布防除通知,9月底,召开铲除现场会,组织全区200多人对区政府附近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进行围剿,各乡镇街道辖区内的一枝黄花蹲点包片,积极监督核查,促进一枝黄花铲除工作的有效开展,努力营造氛围,提高我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安全意识。

3、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工作。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国家惠农政策之一,于2010年纳入我区民生工程范围,由我委承担全区主要粮食作物及能繁母猪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今年全区参保品种有4个,即水稻、油菜、小麦和能繁母猪。其中水稻4.5万亩、油菜3.5万亩、小麦3500亩、能繁母猪1075头,全区约有1.75万户农民参加了该保险,完成投保率百分之百。

4、加速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进程。一是大力宣传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政策。编印了《包河区农经工作资料汇编》xx余份,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专门会议、送政策下乡等多种形式,将政策精神原原本本地向镇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传达;二是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行为。在5月份召开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各镇街、村居负责人参加的全区土地流转专题会议,对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动员部署。要求各街镇、村居积极引导农户在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流转土地,规范签定流转合同,并报发包方备案;三是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权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无擅自盘剥、截留、扣缴农民土地流转收益的行为;四是新建了区镇两级土地流转信息平台。投资10万元,建立健全了区、镇两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平台,并与市农委相应网站联网,发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五是建立了包河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大圩镇、烟墩镇依托为民服务中心建立了土地流转平台服务窗口,并配置了大屏幕电子显示屏、电脑、打印机等必要的办公设施。自7月份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建立以来,区镇两级已累计接待服务来自省内外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等规模投资经营主体120余人次,接受群众咨询和为农民提供流转信息、流转合同等服务xx多人次。全区土地流转总面积已达5.3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量的58.89%。

5、积极落实好各项富民惠农政策。一是认真落实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直补、大户补贴、油菜补贴、购机补贴等各项支农政策,发放各类补贴422.73万元;二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全年累计处理、调处、复查了土地纠纷27起141人次,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件件有解释。

6、积极组织参加市第二届农民运动会。一是包河区参加合肥市第二届农民运动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事机构;二是制定并印发了运动会筹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和责任人;三是落实了专项参赛经费,及时开始运动员报名、体检、选拔和训练等相关工作。由于准备充分,此次参赛成绩喜人,共获得了10个比赛单项奖,我区也并授予优秀组织奖称号。

7、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一是组织本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展;二是编印《合肥市包河区滨湖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指南》,散发给参会的中外企业代表;三是邀请部分企业到我区大圩镇和牛角大圩实地参观考察。

二、2010年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滨湖新区、发展都市农业”这一主题,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为主线,以培育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为核心,以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和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二)重点任务安排

1、加速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以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城市化转型为方向,充分利用秋种换茬之机,立争完成每年传统粮油种植面积平均压减1万亩,农作物秸秆产量减少xx吨,新增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5000亩的工作目标。

2、做好重点项目建设与申报工作。“赠人千金,不如授人一技”,除做好当前正在实施的重点农业技术项目外,还积极申报2010年省、市农业新项目,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全力助推我区农业迈上新台阶。

3、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滨湖新区建设和打造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为统揽,坚持“三个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公共资源向镇村服务中心集中),推进“四个优化”(优化农村社区布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优化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实现“五个提高”(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水平、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努力走出一条与全省“第一城区”相适应、具有滨湖特色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之路,不断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4、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严格实行农药市场准入制度,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确保食品安全。同时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力度。以蔬菜、水产品、农药、化肥等为重点对象,以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为重点地点,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全面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

5、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加强指导服务力度,争取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规模档次较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园区;建立一批优效安全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外接市场、内联农户的桥梁作用,以“公司(市场、协会、大户、农民经纪人)+农户”的模式,引导和扶持农民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6、继续抓好民生工程工作。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确保全年目标百分百完成;依法加强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严防农民负担反弹;配合财政、监察等部门做好良种补贴、粮食直补、能繁母猪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各种补贴的发放。

第3篇 2023年农委年度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计划

xx年是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之年,也是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质量提升年。市农委综合计划科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条线工作任务,而且有效地承担了全市农业现代化指标动态监测工作,参与组织了一系列重大主题活动,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好评。

一、主要工作成效瞄准进位目标,及时监测全市农业现代化进程。每月负责六大类21项指标中的13项指标监测,特别是农委涉及的10项指标。每月做好1次全市基本现代化动态监测书面分析,对各项指标逐一进行解剖,找出问题,提出建议,争取领导重视,较好地发挥了参谋作用。今年1-10月份预计得分x分,较去年x分增加x分;预期全年得分x分,较去年增加x分。

2、创新工作举措,有效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层次。针对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占农业总产值之比较低的状况,我们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工作。本市级认定由过去一年一次改为常态化工作,成熟一个认定一个,1-10月份新增市级龙头企业认定21家;二是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增加销售收入。对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按销售收入增长率进行abc三级分类,财政项目和龙头企业升格重点扶持a级;三是加强统计业务辅导。今年先后召开两次会计业务辅导会议,提高了数据上报的准确性,1-10月份销售突破了x亿元,同比实现了翻一番,避免了少报蛮报销售收入的情况。

3、提升建设水平,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一是加强对园区建设的动态监测。对现有1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家省级动态监测园区7家镇江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每季度一次动态监测,对全市十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每月一次跟踪督促检查;今年7月,句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奖励资金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推荐了天王有机农业产业园区、后白现代草木产业园区等2家园区申报省级产业园区。10月,推荐了边城现代农业观光园区、谷歌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后白青城现代农业园区等3家园区申报镇江市级农业产业园区;二是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全市已创建白兔镇应时鲜果专业镇、茅山镇葡萄专业镇、后白镇花木草专业镇和天王镇苗木专业镇等“一村一品”专业镇4个,其中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2个;已创建葡萄、草莓、苗木、草坪、花卉、蔬菜、水产、有机农业、农家乐等“一村一品”专业村77个,其中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10月还承办全省“一村一品”现场推进会,极大地提升了句容农业的知名度。三是开展农产品流通调研指导工作。及时完成了省农委下达的调研课题,形成详尽的调研报告;积极向外推介我市农产品,8月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句容葡萄节暨全国葡萄学术年会;10月,唐陵苗木交易市场、丁庄老方葡萄市场获得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认定。四是积极启动了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江苏省台湾农民创业示范区等工作。完成了规定程序内的文字表格、文件起草、申报材料制作和规划方案,提交市政府上报。

4、创造工作亮点,各项工作持续保持领先水平。一是农业信息化工作位居全省前列。对农业信息网络平台进行了更新和扩容,增加了服务窗口,增加了对外;对12316服务热线专家库进行了调整充实,并强化了服务痕迹记载和考核,有效地提升了热线服务质量和水平,受到了省和镇江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在7月19日江苏省农业信息化会议上,我市作了专题发言,先后有常州、无锡、南京多个市县来我市学习取经;11月,我市12316服务热线在全省通报表扬,并被推荐为农业部“全国12316先进典型”。二是农业招商引资、农业展示展销、外向型农业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创成镇江市唯一的省级出口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和总投持续保持镇江市第一。

x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冲刺基本现代化关键之年。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工作上狠下功夫,缩小与兄弟市县、与发达地区、与上级领导要求的差距:

一是加快培植发展加工型龙头企业。

二是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是提升基本农业现代化指标在全省排名。

第4篇 2023年农委年度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计划

XX年是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之年,也是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质量提升年。市农委综合计划科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条线工作任务,而且有效地承担了全市农业现代化指标动态监测工作,参与组织了一系列重大主题活动,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好评。

一、主要工作成效

1、瞄准进位目标,及时监测全市农业现代化进程。每月负责六大类21项指标中的13项指标监测,特别是农委涉及的10项指标。每月做好1次全市基本现代化动态监测书面分析,对各项指标逐一进行解剖,找出问题,提出建议,争取领导重视,较好地发挥了参谋作用。今年1-10月份预计得分x分,较去年x分增加x分;预期全年得分x分,较去年增加x分。

2、创新工作举措,有效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层次。针对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占农业总产值之比较低的状况,我们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工作。本市级认定由过去一年一次改为常态化工作,成熟一个认定一个,1-10月份新增市级龙头企业认定21家;二是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增加销售收入。对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按销售收入增长率进行abc三级分类,财政项目和龙头企业升格重点扶持a级;三是加强统计业务辅导。今年先后召开两次会计业务辅导会议,提高了数据上报的准确性,1-10月份销售突破了x亿元,同比实现了翻一番,避免了少报蛮报销售收入的情况。

3、提升建设水平,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一是加强对园区建设的动态监测。对现有1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家省级动态监测园区7家镇江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每季度一次动态监测,对全市十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每月一次跟踪督促检查;今年7月,句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奖励资金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推荐了天王有机农业产业园区、后白现代草木产业园区等2家园区申报省级产业园区。10月,推荐了边城现代农业观光园区、谷歌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后白青城现代农业园区等3家园区申报镇江市级农业产业园区;二是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全市已创建白兔镇应时鲜果专业镇、茅山镇葡萄专业镇、后白镇花木草专业镇和天王镇苗木专业镇等“一村一品”专业镇4个,其中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2个;已创建葡萄、草莓、苗木、草坪、花卉、蔬菜、水产、有机农业、农家乐等“一村一品”专业村77个,其中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10月还承办全省“一村一品”现场推进会,极大地提升了句容农业的知名度。三是开展农产品流通调研指导工作。及时完成了省农委下达的调研课题,形成详尽的调研报告;积极向外推介我市农产品,8月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句容葡萄节暨全国葡萄学术年会;10月,唐陵苗木交易市场、丁庄老方葡萄市场获得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认定。四是积极启动了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江苏省台湾农民创业示范区等工作。完成了规定程序内的文字表格、文件起草、申报材料制作和规划方案,提交市政府上报。

4、创造工作亮点,各项工作持续保持领先水平。一是农业信息化工作位居全省前列。今年以来,对农业信息网络平台进行了更新和扩容,增加了服务窗口,增加了对外链接;对12316服务热线专家库进行了调整充实,并强化了服务痕迹记载和考核,有效地提升了热线服务质量和水平,受到了省和镇江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在7月19日江苏省农业信息化会议上,我市作了专题发言,先后有常州、无锡、南京多个市县来我市学习取经;11月,我市12316服务热线在全省通报表扬,并被推荐为农业部“全国12316先进典型”。二是农业招商引资、农业展示展销、外向型农业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创成镇江市唯一的省级出口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和总投持续保持镇江市第一。

X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冲刺基本现代化关键之年。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工作上狠下功夫,缩小与兄弟市县、与发达地区、与上级领导要求的差距:

一是加快培植发展加工型龙头企业。

二是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是提升基本农业现代化指标在全省排名。

2023年农委年度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计划(四篇)

今年以来,我区农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市农委、林业、水利等部门的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按照“精化一产、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的思路,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通过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xx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一、农、林、水各业稳步发展(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农委范文

  • 农委年度工作总结(四篇)
  • 农委年度工作总结(四篇)83人关注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农委的大力指导下,我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滨湖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工作主题,按照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