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新课程素质教育物理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任教理科7班、文科5和13班、学考14班。在教学过程中,继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我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并采用符合现在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将课堂大胆、充分地让学生们自己支配。采用以自学(自读课本及相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索)——互学(讨论交流)——督学(老师督促个别不太专心的学生、适当点拨知识重点、解析学习难点)——验学(当堂练习巩固,检验学习效果)链接起来的课堂结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作业基本能在课堂内完成,使学生有足够充分的课外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阅读课外读物、体育运动或做一些手工制作;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节课内,学生需要完成四个不同内容的活动,学生不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整节课都能集中精力。
二、运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丰富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三、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配合校园文化节,开展了物理小制作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动手做实验的热情。
四、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学生成绩
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重点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鼓励、倡导他们超前学习,指导他们适当拓宽学习内容、加深学习深度、提高学习难度,争当“领跑者”。特别关注有学习欲望但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经常表扬他们的进步,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再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巩固知识的技巧,尽可能使他们感觉到“付出总有回报”。
五、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着重介绍一些我国科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介绍各国科学家们在探索物理学的过程中经历的细节事件,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中的艰辛,学习科学家们敢于质疑权威、善于发现极细微的现象、勤于实验反复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六、加强校本研修,提高业务素质
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同本学科组同事们一道,反复解读《物理新课程标准》,跟进了解我省近几年的考试动向,尽量熟悉新形势下的教学教育价值观,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整体提高学生们的物理素质。
第2篇 2022年教育技术基础研究课程总结范文
本学期两门理论课程中非传授性知识的基础理论研究课程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结束了。就如同所有经典书籍一样,它留给我们的是疑问而不是答案。那么本文主要也就针对这门课程对我留下的问题以及我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做一下总结。并以此作为总的课程总结。
首先第一节课《技术的本源与教育的意义》中,推荐了三本教材,提到了研究生应该如何学习的10点建议同时也提了课程的考核要求,要求有读书笔记,研讨报告,文献综述,课程论文和课程总结。之后讨论了很传统的怎么来界定技术的问题。从一个我们无法达到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有味道。然后还讨论了教育的本源、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历史、教育发展的事务、国际教育技术名家给中国的10句话、sns、second life、以及从一定高度给我们讲述了在澳门、美国以及瑞士等国的参与会议和课程经历、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最后一节课讲了很实质的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如何参与学术会议和如何答辩的工具书一般的内容。自然会为许多同学提供很多的便利。
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在学习这门课程中认识到的问题:第一节课,焦老师在大家都认真听讲并且做笔记的时候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引发讨论,内容是中国学生记的笔记千篇一律。经过对比我们发现确实是一样的。但是经过了激烈的争辩和讨论后,我们除了意识到一些人的表现欲并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关于这个问题我有这样的看法:首先,人类交流是有情感交互和肢体动作的。第二,课堂讲授属于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第三,经过接近20年的基础教育(个人认为在中国,研究生以下等级包括一些研究生接触的仍属于基础教育范围。不属于高等教育),我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这60余人身上的共性要远远大于差异性。所以,在不到90分钟内,处于高度兴奋的60个人在同一个讲师相同的言语的手势引导下(课堂上教师有专门的引导学生做笔记的动作和语气),得出这个结论并不合适。并且拿国外学生和国内学生相比也不合适,原因是:第一国外高校学生入学条件很低,你即使什么都不会,只要有钱就可以上耶鲁、牛津这类的世界top 10。学生的多样性差距;第二是国外的大学并不规定统一的教材,上课前往往推荐接近10本左右的书作为参考学习的数目。而且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所以他们会根据课程内容不同调整自己的笔记内容。但是也不是完全的差别。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上课的方式的。虽然焦老师设计了很多课程讨论环节,但是课堂的气氛自始至终没有被调动起来。当然了这个问题不会很大问题上影响到教学质量,个人认为这个现象可能由以下的原因造成:一,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在课堂引发讨论会造成两个极端,要么所有人都很积极环境乱成一团、要么只有少数人发表言论比较沉闷。二,小组设计问题,如果一开始就分组设计要求按小组讨论并进行辩论会好一些。三,个人观点,这个可能与研究生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有关。前几节课发言的人很积极,但是言论也很极端(缺少学科知识、极端的偏见和一家之言较多)。随着课程的进行,发言者被学生看成是一种负面形象。从而导致了这种抑制。无论如何,在60多个年龄从20到50之间、经历又各不相同的人群中组织讨论都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推荐的书的。焦老师推荐的书,每一本都很好。可谓都是我们必读的经典著作,但是目前学术环境十分浮躁的情况下。我估计很少人看完了乔纳森的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而且对于目前的研究生,每一本书都价格不菲。很多人宁愿把自己的业余时间用来带家教也不愿意翻看书多看两眼。当然了,这一点上我要自我反省一下。虽然我没有把空余的时间用在过分的事情上,但是这个学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做任务、做项目、做作业和做汇报上。所以我没有读完我应该读的书目。我们身边何尝不是这两种极端呢?一种是忙到不熬夜不习惯,天天面对着一大堆的deadline头痛,一天不知道自己吃了什么东西就打发过去了。另一种人也忙,忙着天天游山玩水会朋友玩儿游戏,还吵吵着生活太乏味了就此抱怨老师对自己不好。总之现在愿意坐下来安安静静的品读一本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我还是赶快把自己书架上还没读完的10多本书趁着寒假读一遍吧。
第四个问题,有关于sns和second life,当然了也是我个人不成熟的观点了。首先严格的来说sns导致的网络革命已经发生了两年,(当然了偷菜抢车位只有一年的历史)。然而这所有的便利之后导致的就是问题,我们迷恋sns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还是因为sns让我们上瘾,这一个问题在上博文中略有叙述,再次不再冗述。接下来是second life,作为一个非职业菜鸟级游戏玩家,我不得不说second life在教育技术学领域的运用还得斟酌。
第3篇 2022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范文
我校从xx年秋季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这五年的实验工作中,我们加强教改科研,建立培训、教学、科研相结合的课改常态工作,以教育科研推动课改,以课改促进教育科研,加强课改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研究,大力加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质量的完成课改工作。
一、转变观念,端正思想,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学校中心工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改工作领导小组,遵循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原则,负责指导全校课改工作的实施。制定学校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和计划,拟定课改工作各项制度,包括集体学习培训、集体备课等制度以及课改年级教师和课改各负责人职责等,扎实开展课改实验工作。
2、加强学校了科研室的建设,针对课改教育教学中的现象、突出问题,拟定课题《农村学校学生合作学习研究》,开展了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研究,促进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
3、学校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探索建立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学规范和教学管理形式。制定了《xx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新课程发展性评价学生意见》《xx小学新课程考试指导意见》和《新课程教学常规》。
二 、积极开展校本校验、培训,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促进学校教研工作和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校通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转变教师观念,促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改变。我们结合教研教改、新教材培训、课堂教学研究等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逐渐使教师们成长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扎实抓好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支持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学习培训,要求参加人员回来要上交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将学习资料打印,向其他教师发放。与此同时,要上一节示范课,并指导其他教师上好教改课。教师全员参加培训,要求实验年级教师把握课标,熟悉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能体现新理念,突出新教法,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交流研讨,优化组合,不断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积极论文评选、课改活动,提高我校课改实验学术水平,并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及优秀论文、优质课的评选。
2、规范教学过程,抓好教学管理。几年来,我们规范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做到课堂教学达标。积极按教研室要求开展备课改革,使教师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处理好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性教案的关系,变一元目标为多元目标,变整本教案为活页教案,切实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写好教学反思。学校将加大管理力度,加大检查性听课的力度,加大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
3、抓好课改工作,提高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我们经常开展开展优秀教师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课改中的中坚力量。开展赛课、说课、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增进教师对新课程思想的认识、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基础课程改革丰富了办学特色内涵,提高特色质量品位,学校从实际出发,强化优势项目,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进而实现特色办学。 xx小学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立舞蹈队,民乐队,合唱队,在舞蹈、民乐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强势项目,初显学校艺术特色和教育成果,让学生在诸多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并在全国、省、市各级艺术人才选拔赛上屡获佳绩。
2、注重校园文
第4篇 2022年12月“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学习总结
九月一号开始上的这门课,到今天差不多正好两个月,时间虽短,但通过这两个月的学习,深刻的体会到了自己的知识有界、能力有限,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很多。
世界之大,知识的海洋犹如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仅有一颗小小的心灵,竟有一种欲望驰骋于其中。最初,对教师这个职业,可以说都并不是很了解的,尤其是教师的授课方式,从小的课堂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采取教师讲解的授课方式。但在这堂课上,我却学到了很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席卷了几乎世界的每个角落,平凡的进入了大部分人的生活,教师也深受其益。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的知识,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更加清晰明了的展示了所要表达的意思。以课件的形式,给了教师更充裕的时间,做更充分的准备,有效的弥补了教师课上落讲某个知识点的失误,教师课前可以反复修改,整理思路,在课堂上能更加清晰明白地将课进行的有条不紊,学生听课也更加轻松,接受知识也更加流畅。
另外,在第二堂课上,学习的课程框架问题,也让我得到了一些关于教师授课的心得。一个章节要事先明确单元主题,整个章节教师要传授的知识,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大体都围绕这个单元主题进行展开;学习每章节之初,教师最好先对将要学习的整个章节的内容进行大致的介绍,以便给学生灌输预备知识;其次,教师应提供学生课程框架问题,让同学比较清晰的了解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早早有个了解,也可以课前先查阅资料了解,并进行初步学习。接着,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指引了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最后,在课程学习之后,提供给学生深入学习查找的资料,以及网站。
期间,做过好几个ppt,“我的单元介绍”、“学生演示文稿”、“教师演示文稿”等,也学习到了很多关于课件制作的技巧,字体大小、颜色,文字间隔,课件背景、排版等等,都需要进行适当的设计。尤其是背景图片的选择,不宜过于花哨,一般以浅色,图片简洁 为宜,但也不是所有场合都适合,教师课件更应该注意图片简洁,课件整体的效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课件经过投影仪放大以后的视觉效果。另外,每张ppt的文字也不宜太多,设计问题,其答案不应与问题同时显示,以提供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的空间。
其次,通过“单元计划实施方案”的学习,也学习到了些授课经验,授课前应事先有个整体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流程,以及需要提前准备的工作,都应有个整体规划,为课堂顺利、有效的进行提供良好的开端。
还有,通过“作品引用记录”制作的学习,也体会到一点,需要用的、经常用的网站可以保存在自己的文件中,方便自己随时取用,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也学习了到了查找的资料要注明资料来源,方便有疑问时及时查阅,也提供了学生查阅资料的途径。
之后,还有“学生演示文稿的评价量规”的制作,也更加清楚的了解了教师评判学生课件的标准,每个评价,每个成绩都是有依据的。当然也为自己今后的课件制作提供了一个更加明确的方向。而且,通过观看其他同学制作的演示文稿,从中也受益匪浅,学习了其他的一些课件排版,动画效果等,每一种体会都记在心里。
第5篇 地理新课程教育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通过网上交流和做作业,为期十天(年7月21日~年7月30日)新课程远程培训结束了通过这十天看视频与文字文本的学习。通过专家的点评和交流,使我对新课程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新课程的培训和实施是一项巨大而艰巨的工程,需要众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需要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共同努力,现对新课程培训总结如下:
首先,必须要坚决落实新课程的实施,国家领导和省领导必须依然要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有计划的落实各项工作;依然要组建专家团队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要对可能发生或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准备。
其次,各省各市县(区)领导团队,要做好新课程实施的各项工作。如教材版本的选用,课时如何安排,选修课课时与教师的安排等。做好新课程的实施计划与落实工作,提前为新学期新教材的实施做好准备。
第三,作为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1)熟悉新课程的教材,对课本内容、教学教法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新课程教学做到胸有成竹。
(2)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3)教师间依然要坚持交流学习,可以借鉴已使用新课程地区的方法与经验。
(4)学校可以组织年级任课老师提前集体备课,准备新课程所需要教学工具,准备野外学习基地等。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需要领导,教师和配套机构紧密配合起来,马上行动起来,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打有准备的仗”,才有利于对新课程的落实与实施。
第6篇 08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我校从2003年秋季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这五年的实验工作中,我们加强教改科研,建立培训、教学、科研相结合的课改常态工作,以教育科研推动课改,以课改促进教育科研,加强课改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研究,大力加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质量的完成课改工作。
一、转变观念,端正思想,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学校中心工作。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改工作领导小组,遵循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原则,负责指导全校课改工作的实施。制定学校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和计划,拟定课改工作各项制度,包括集体学习培训、集体备课等制度以及课改年级教师和课改各负责人职责等,扎实开展课改实验工作。
2、加强学校了科研室的建设,针对课改教育教学中的现象、突出问题,拟定课题《农村学校学生合作学习研究》,开展了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研究,促进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
3、学校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探索建立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学规范和教学管理形式。制定了《xx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新课程发展性评价学生意见》《xx小学新课程考试指导意见》和《新课程教学常规》。
二 、积极开展校本校验、培训,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促进学校教研工作和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校通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转变教师观念,促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改变。我们结合教研教改、新教材培训、课堂教学研究等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逐渐使教师们成长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1、扎实抓好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支持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学习培训,要求参加人员回来要上交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将学习资料打印,向其他教师发放。与此同时,要上一节示范课,并指导其他教师上好教改课。教师全员参加培训,要求实验年级教师把握课标,熟悉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能体现新理念,突出新教法,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交流研讨,优化组合,不断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积极论文评选、课改论坛活动,提高我校课改实验学术水平,并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及优秀论文、优质课的评选。
2、规范教学过程,抓好教学管理。几年来,我们规范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做到课堂教学达标。积极按教研室要求开展备课改革,使教师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处理好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性教案的关系,变一元目标为多元目标,变整本教案为活页教案,切实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写好教学反思。学校将加大管理力度,加大检查性听课的力度,加大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
3、抓好课改工作,提高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我们经常开展开展优秀教师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课改中的中坚力量。开展赛课、说课、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增进教师对新课程思想的认识、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基础课程改革丰富了办学特色内涵,提高特色质量品位,学校从实际出发,强化优势项目,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进而实现特色办学。
1、xx小学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立舞蹈队,民乐队,合唱队,在舞蹈、民乐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强势项目,初显学校艺术特色和教育成果,让学生在诸多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并在全国、省、市各级艺术人才选拔赛上屡获佳绩。
2、注重校园文
第7篇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已经整整一年了,我校作为全国首批实验区体育样本校,在一学年中开展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实验情况做一全面总结。
一、学校概况
我校现有19个教学班,1000左右学生。学校体育教研组有“两老两青”四位教师。“两老”从事一线体育工作40载,分别担任迎泽区体育中心教研组正、副组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两青”积极上进,勤学好问,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现正在进修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是我校体育组的一大特点,老教师的“传、帮、带”与青年教师的朝气蓬勃,接受新事物快,形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能有幸成为体育实验样本校,这对我校体育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更快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全面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是对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鼓舞和鞭策。为此,我校十分重视课程改革工作,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有教导处、体育教研组、后勤参加的领导小组,聘请本省教育、心理专家、体育教研员,参与实验、评估工作。添置了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锻炼器材,配备了电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一年级学年、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实验之前,我校代霞老师参加了xx年8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区)培训会,xx年4月参加了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者国家级培训班,系统学习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有关知识。学习后,她与教研组的全体成员经常进行学习、讨论、研究、交流,认真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深入地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从教学内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技能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无意识心理与有意识心理高度和谐统一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意向心理活动,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实践中,我们的教育行为正逐步由精心设计教向精心设计教与学转变,由重在启发答向重在启发问转变,由重在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师个性化转变。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作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
三、实验实施与体会
1.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教材内容。
(1)对《教师用书》教材内容进行可行性研究。
我区被确定为实验区后,首先选择了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教师用书》,对书中的教材内容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指导组、教研组、实验教师的反复研究、交流、实践,我们感到《教师用书》的教材内容是切实可行的。如依据身体健康领域“水平一”目标的要求,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会“定期测量和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的变化。”我们在一年级学生《体育健康手册》中设置了身高、体重测量记录和“等级评价”专栏。测量记录表每人一张,学期开始时下发,每学期收两次(测量2~3次),除集体统一测量、记录外,学生还可与同伴、家长协作进行不定期测量、记录。通过教学、实践,反馈数据表明:学生学会了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并能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等级评价、记录的比例分别为96.8%、94.7%。在强化学生关注自己生长发育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和认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此教材是切实可行的。
(2)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用书》教材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为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我校除选用教师用书中的教材内容外,还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年龄、性别等特点,选择了具有改进学生健康和增强体质实效性的内容,如小排球、滚铁环、小四项(跳皮筋、打沙包、踢毽子、迈大步)等内容。另外,我们为了符合学生心理要求,从学生兴趣出发,在开学初设计了体育兴趣调查表(如表一),每月初进行一次兴趣调查,学生在自己最喜爱的项目栏内打“√”,然后教师进行数据整理,根据结果对教材内容给予适当的调整。以九月、十月、十一月调查结果为例(表二),前两个月学生兴趣变化最大的是游戏与队列,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多组织学生喜爱的游戏。大多数学生不喜欢队列,而队列又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不进行教学又不行,教师便通过丰富教材内容,逐渐引导学生由不喜欢到喜欢。十一月的数据表明改革教学内容是行之有效的。如在“排队”实施中,老师首先用树枝、绳子做比较高矮、长短的实验,然后引导学生与同伴比较身高,并鼓励学生尝试按大小个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教师进行编号,最后让相邻的同伴互相认识,交流感情。整个过程还伴有轻松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结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排队”的速度比以前由老师一个一个地安排位置快了许多,学生们不仅很快记住了自己的位置,还能帮助相邻的小伙伴找到位置,加深了彼此间的友谊。
2.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选择了新教学内容,许多一线教师驾轻就熟的教学方法在全新的领域目标前已显得力不从心,在研究教师教法、学生学法方面更是束手无策。这些都唤起了我们强烈的责任感,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大胆实验,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决定对教法、学法进行改革。
首先对体育基础常识进行了实验改革。如在实施“正确身体的坐、立、行姿势”时,安排两个班选用不同的教法、学法,然后进行对比(表三)。
实验班的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主地学习,在新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坐、立、行的基本要求,并帮助同伴纠正错误动作。对比班的学生则在典型的“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的模式中被动地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不仅没有兴趣,而且更谈不上说出坐、立、行的基本要求,与同伴合作学习等等。
其次,注重学生学法的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合作、创新意识,鼓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跳单、双圈”的实教中,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兴
趣广泛、模仿力强、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等特点,采用游戏的组织形式,使教材内容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首先学生结伴来到小动物乐园,做完健身操(模仿操)后,去参加小动物运动会(单、双脚跳比赛),然后在老师适当的引导下,利用自制绳圈(直径30公分、可随意调整、有弹性、能进行多种活动)学习跳单、双圈。学生通过自我尝试,互帮互学、反复实践、展示交流、创新拓展,不仅学会了单踏双落动作,而且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最后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通过改造器材创编自己喜爱的游戏,如“跳皮筋、跳短绳、跳长绳、抓尾巴、网鱼、猫抓老鼠……”孩子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个性得以展示,激情得到渲泄,心理得到满足,合作得到加强、身心得到发展,达到了教与学的统一,体现了现代教学为学生“授之以渔”的改革思路。此外,练习中还体现了分层教学,通过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场地(单、双圈不同组合、不同远度)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起点和发展的余地。
3.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评价方法。
学习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环节,评什么,怎样评,事关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延续多年的体育考核方法,强调测验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量化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过激励作用,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消极影响。新课程标准,构建了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以反映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达到提高兴趣,促进发展,鼓励进步,增进健康的目的。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对体育课程评价重点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制定了“一(二)年级体育课成绩综合评价记录表”(表四),开学初,向学生说明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划分小组,让各小组学生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以便相互了解,掌握组内每个成员的情况,为小组评价打好基础。成绩评定内容包括认识与知识、体能与运动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采用自评、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的评价方法。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分组对每个组员进行互相评定(对有争议的则采用少数服从多数,就高不就低的方法),最后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进步幅度及自我评定、组内评定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对进行幅度大,表现尤为突出的或身体的缺陷及其他情况的学生写出简短、激励性的评语。另外,让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关注孩子的学习、发展。调查数据统计:下发评定表159份,回收150份,其中希望老师对孩子严加管理,并增加体能训练及意志品质培养的102份,占68%,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进行评价的24份,占16%,没有意见的24人,占16%。
关于对学生的学习评定工作,我们还在反复实践,修改完善之中,希望得到专家,同仁们的指正。
四、实际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我们力求改革,想理性、扎实地从事教学,但由于领悟课改新理念的程度不深,对学生认知估计不够,有时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2.现实社会中,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有的人对课程改革不能理解。
3.一线老师缺少改革的具体指导,不知道怎样去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包括教学组织、评价等)。
4.课程改革后,工作量加大,相应的人员编制不能及时到位,课程改革实验质量得不到保证。
总之,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是方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会满怀热情,以万马奔腾之势投入到课改的最前沿,本着“探索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认真地理论联系实际地用我们的智慧和才华为我国的课程改革和教师用书的修订提供最切实的依据。
第8篇 “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学习总结
九月一号开始上的这门课,到今天差不多正好两个月,时间虽短,但通过这两个月的学习,深刻的体会到了自己的知识有界、能力有限,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很多。
世界之大,知识的海洋犹如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仅有一颗小小的心灵,竟有一种欲望驰骋于其中。最初,对教师这个职业,可以说都并不是很了解的,尤其是教师的授课方式,从小的课堂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采取教师讲解的授课方式。但在这堂课上,我却学到了很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席卷了几乎世界的每个角落,平凡的进入了大部分人的生活,教师也深受其益。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更多的知识,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更加清晰明了的展示了所要表达的意思。以课件的形式,给了教师更充裕的时间,做更充分的准备,有效的弥补了教师课上落讲某个知识点的失误,教师课前可以反复修改,整理思路,在课堂上能更加清晰明白地将课进行的有条不紊,学生听课也更加轻松,接受知识也更加流畅。
另外,在第二堂课上,学习的课程框架问题,也让我得到了一些关于教师授课的心得。一个章节要事先明确单元主题,整个章节教师要传授的知识,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大体都围绕这个单元主题进行展开;学习每章节之初,教师最好先对将要学习的整个章节的内容进行大致的介绍,以便给学生灌输预备知识;其次,教师应提供学生课程框架问题,让同学比较清晰的了解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早早有个了解,也可以课前先查阅资料了解,并进行初步学习。接着,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指引了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最后,在课程学习之后,提供给学生深入学习查找的资料,以及网站。
期间,做过好几个ppt,“我的单元介绍”、“学生演示文稿”、“教师演示文稿”等,也学习到了很多关于课件制作的技巧,字体大小、颜色,文字间隔,课件背景、排版等等,都需要进行适当的设计。尤其是背景图片的选择,不宜过于花哨,一般以浅色,图片简洁为宜,但也不是所有场合都适合,教师课件更应该注意图片简洁,课件整体的效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课件经过投影仪放大以后的视觉效果。另外,每张ppt的文字也不宜太多,设计问题,其答案不应与问题同时显示,以提供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的空间。
其次,通过“单元计划实施方案”的学习,也学习到了些授课经验,授课前应事先有个整体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流程,以及需要提前准备的工作,都应有个整体规划,为课堂顺利、有效的进行提供良好的开端。
还有,通过“作品引用记录”制作的学习,也体会到一点,需要用的、经常用的网站可以保存在自己的文件中,方便自己随时取用,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也学习了到了查找的资料要注明资料来源,方便有疑问时及时查阅,也提供了学生查阅资料的途径。
之后,还有“学生演示文稿的评价量规”的制作,也更加清楚的了解了教师评判学生课件的标准,每个评价,每个成绩都是有依据的。当然也为自己今后的课件制作提供了一个更加明确的方向。而且,通过观看其他同学制作的演示文稿,从中也受益匪浅,学习了其他的一些课件排版,动画效果等,每一种体会都记在心里。
此外,通过每次课后“培训日志”的填写,谢学到了不少东西,做完每件事都要问问自己投身于其中得到了什么,这样在每次的学习过程当中不断巩固学习内容,加深印象,也更加深刻的学习到其中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能体会到许多人生准则,将课堂的学习进行更高一层次的升华。
外加博客的应用,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个世界的神奇,还给自己偶尔的心情发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去处,给自己的论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将自己推荐给他人,充分展示自己。
最后,通过这期间整体的课程学习,不断填充“__—天津师范大学”这个文件夹也学习到了做每件事都需要条理性,每个文件应归属于哪个文件夹下都应该做到让自己一眼能识别,所有的文件都很系统的存放,方便取阅。同样,对待生活当中的琐事也是,都要做到井然有序,既美观,办事也更有效率。
这门课到今天几乎就结束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不管是作为一个学生,还是作为一个教师,我想对我的启发都很大,这些学习到的,我想也会在以后生活当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9篇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范文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已经整整一年了,我校作为全国首批实验区体育样本校,在一学年中开展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实验情况做一全面总结。
一、学校概况
我校现有19个教学班,1000左右学生。学校体育教研组有“两老两青”四位教师。“两老”从事一线体育工作40载,分别担任迎泽区体育中心教研组正、副组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两青”积极上进,勤学好问,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现正在进修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是我校体育组的一大特点,老教师的“传、帮、带”与青年教师的朝气蓬勃,接受新事物快,形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能有幸成为体育实验样本校,这对我校体育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更快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全面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是对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鼓舞和鞭策。为此,我校十分重视课程改革工作,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有教导处、体育教研组、后勤参加的领导小组,聘请本省教育、心理专家、体育教研员,参与实验、评估工作。添置了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锻炼器材,配备了电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一年级学年、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实验之前,我校代霞老师参加了xx年8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区)培训会,xx年4月参加了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者国家级培训班,系统学习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有关知识。学习后,她与教研组的全体成员经常进行学习、讨论、研究、交流,认真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深入地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从教学内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技能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无意识心理与有意识心理高度和谐统一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意向心理活动,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实践中,我们的教育行为正逐步由精心设计教向精心设计教与学转变,由重在启发答向重在启发问转变,由重在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师个性化转变。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作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
三、实验实施与体会
1.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教材内容。
(1)对《教师用书》教材内容进行可行性研究。
我区被确定为实验区后,首先选择了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教师用书》,对书中的教材内容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指导组、教研组、实验教师的反复研究、交流、实践,我们感到《教师用书》的教材内容是切实可行的。如依据身体健康领域“水平一”目标的要求,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会“定期测量和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的变化。”我们在一年级学生《体育健康手册》中设置了身高、体重测量记录和“等级评价”专栏。测量记录表每人一张,学期开始时下发,每学期收两次(测量2~3次),除集体统一测量、记录外,学生还可与同伴、家长协作进行不定期测量、记录。通过教学、实践,反馈数据表明:学生学会了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并能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等级评价、记录的比例分别为96.8%、94.7%。在强化学生关注自己生长发育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和认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此教材是切实可行的。
(2)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用书》教材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为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我校除选用教师用书中的教材内容外,还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年龄、性别等特点,选择了具有改进学生健康和增强体质实效性的内容,如小排球、滚铁环、小四项(跳皮筋、打沙包、踢毽子、迈大步)等内容。另外,我们为了符合学生心理要求,从学生兴趣出发,在开学初设计了体育兴趣调查表(如表一),每月初进行一次兴趣调查,学生在自己最喜爱的项目栏内打“√”,然后教师进行数据整理,根据结果对教材内容给予适当的调整。以九月、十月、十一月调查结果为例(表二),前两个月学生兴趣变化最大的是游戏与队列,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多组织学生喜爱的游戏。大多数学生不喜欢队列,而队列又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不进行教学又不行,教师便通过丰富教材内容,逐渐引导学生由不喜欢到喜欢。十一月的数据表明改革教学内容是行之有效的。如在“排队”实施中,老师首先用树枝、绳子做比较高矮、长短的实验,然后引导学生与同伴比较身高,并鼓励学生尝试按大小个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教师进行编号,最后让相邻的同伴互相认识,交流感情。整个过程还伴有轻松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结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排队”的速度比以前由老师一个一个地安排位置快了许多,学生们不仅很快记住了自己的位置,还能帮助相邻的小伙伴找到位置,加深了彼此间的友谊。
2.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选择了新教学内容,许多一线教师驾轻就熟的教学方法在全新的领域目标前已显得力不从心,在研究教师教法、学生学法方面更是束手无策。这些都唤起了我们强烈的责任感,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大胆实验,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决定对教法、学法进行改革。
首先对体育基础常识进行了实验改革。如在实施“正确身体的坐、立、行姿势”时,安排两个班选用不同的教法、学法,然后进行对比(表三)。
实验班的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主地学习,在新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坐、立、行的基本要求,并帮助同伴纠正错误动作。对比班的学生则在典型的“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的模式中被动地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不仅没有兴趣,而且更谈不上说出坐、立、行的基本要求,与同伴合作学习等等。
其次,注重学生学法的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合作、创新意识,鼓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跳单、双圈”的实教中,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兴
趣广泛、模仿力强、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等特点,采用游戏的组织形式,使教材内容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首先学生结伴来到小动物乐园,做完健身操(模仿操)后,去参加小动物运动会(单、双脚跳比赛),然后在老师适当的引导下,利用自制绳圈(直径30公分、可随意调整、有弹性、能进行多种活动)学习跳单、双圈。学生通过自我尝试,互帮互学、反复实践、展示交流、创新拓展,不仅学会了单踏双落动作,而且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最后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通过改造器材创编自己喜爱的游戏,如“跳皮筋、跳短绳、跳长绳、抓尾巴、网鱼、猫抓老鼠……”孩子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个性得以展示,激情得到渲泄,心理得到满足,合作得到加强、身心得到发展,达到了教与学的统一,体现了现代教学为学生“授之以渔”的改革思路。此外,练习中还体现了分层教学,通过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场地(单、双圈不同组合、不同远度)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起点和发展的余地。
3.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评价方法。
学习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环节,评什么,怎样评,事关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延续多年的体育考核方法,强调测验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量化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过激励作用,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消极影响。新课程标准,构建了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以反映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达到提高兴趣,促进发展,鼓励进步,增进健康的目的。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对体育课程评价重点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制定了“一(二)年级体育课成绩综合评价记录表”(表四),开学初,向学生说明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划分小组,让各小组学生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以便相互了解,掌握组内每个成员的情况,为小组评价打好基础。成绩评定内容包括认识与知识、体能与运动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采用自评、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的评价方法。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分组对每个组员进行互相评定(对有争议的则采用少数服从多数,就高不就低的方法),最后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进步幅度及自我评定、组内评定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对进行幅度大,表现尤为突出的或身体的缺陷及其他情况的学生写出简短、激励性的评语。另外,让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关注孩子的学习、发展。调查数据统计:下发评定表159份,回收150份,其中希望老师对孩子严加管理,并增加体能训练及意志品质培养的102份,占68%,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进行评价的24份,占16%,没有意见的24人,占16%。
关于对学生的学习评定工作,我们还在反复实践,修改完善之中,希望得到专家,同仁们的指正。
四、实际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我们力求改革,想理性、扎实地从事教学,但由于领悟课改新理念的程度不深,对学生认知估计不够,有时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2.现实社会中,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有的人对课程改革不能理解。
3.一线老师缺少改革的具体指导,不知道怎样去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包括教学组织、评价等)。
4.课程改革后,工作量加大,相应的人员编制不能及时到位,课程改革实验质量得不到保证。
总之,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是方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会满怀热情,以万马奔腾之势投入到课改的最前沿,本着“探索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认真地理论联系实际地用我们的智慧和才华为我国的课程改革和教师用书的修订提供最切实的依据。
第10篇 教育技术基础研究课程总结
本学期两门理论课程中非传授性知识的基础理论研究课程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结束了。就如同所有经典书籍一样,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疑问而不是答案。那么本文主要也就针对这门课程对我留下的问题以及我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做一下总结。并以此作为总的课程总结。
首先第一节课《技术的本源与教育的意义》中,推荐了三本教材,提到了研究生应该如何学习的10点建议同时也提了课程的考核要求,要求有10篇读书笔记,2篇研讨报告,2篇文献综述,1篇课程论文和一篇课程总结。之后讨论了很传统的怎么来界定技术的问题。从一个我们无法达到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有味道。然后还讨论了教育的本源、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历史、教育发展的事务、国际教育技术名家给中国的10句话、sns、second life、以及从一定高度给我们讲述了在澳门、美国以及瑞士等国的参与会议和课程经历、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最后一节课讲了很实质的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如何参与学术会议和如何答辩的工具书一般的内容。自然会为许多同学提供很多的便利。
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在学习这门课程中认识到的问题:第一节课,焦老师在大家都认真听讲并且做笔记的时候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引发讨论,内容是中国学生记的笔记千篇一律。经过对比我们发现确实是一样的。但是经过了激烈的争辩和讨论后,我们除了意识到一些人的表现欲并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关于这个问题我有这样的看法:首先,人类交流是有情感交互和肢体动作的。第二,课堂讲授属于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第三,经过接近20年的基础教育(个人认为在中国,研究生以下等级包括一些研究生接触的仍属于基础教育范围。不属于高等教育),我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这60余人身上的共性要远远大于差异性。所以,在不到90分钟内,处于高度兴奋的60个人在同一个讲师相同的言语的手势引导下(课堂上教师有专门的引导学生做笔记的动作和语气),得出这个结论并不合适。并且拿国外学生和国内学生相比也不合适,原因是:第一国外高校学生入学条件很低,你即使什么都不会,只要有钱就可以上耶鲁、牛津这类的世界top 10。学生的多样性差距;第二是国外的大学并不规定统一的教材,上课前往往推荐接近10本左右的书作为参考学习的数目。而且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所以他们会根据课程内容不同调整自己的笔记内容。但是也不是完全的差别。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上课的方式的。虽然焦老师设计了很多课程讨论环节,但是课堂的气氛自始至终没有被调动起来。当然了这个问题不会很大问题上影响到教学质量,个人认为这个现象可能由以下的原因造成:一,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在课堂引发讨论会造成两个极端,要么所有人都很积极环境乱成一团、要么只有少数人发表言论比较沉闷。二,小组设计问题,如果一开始就分组设计要求按小组讨论并进行辩论会好一些。三,个人观点,这个可能与研究生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有关。前几节课发言的人很积极,但是言论也很极端(缺少学科知识、极端的偏见和一家之言较多)。随着课程的进行,发言者被学生看成是一种负面形象。从而导致了这种抑制。无论如何,在60多个年龄从20到50之间、经历又各不相同的人群中组织讨论都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推荐的书的。焦老师推荐的书,每一本都很好。可谓都是我们必读的经典著作,但是目前学术环境十分浮躁的情况下。我估计很少人看完了乔纳森的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而且对于目前的研究生,每一本书都价格不菲。很多人宁愿把自己的业余时间用来带家教也不愿意翻看书多看两眼。当然了,这一点上我要自我反省一下。虽然我没有把空余的时间用在过分的事情上,但是这个学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做任务、做项目、做作业和做汇报上。所以我没有读完我应该读的书目。我们身边何尝不是这两种极端呢?一种是忙到不熬夜不习惯,天天面对着一大堆的deadline头痛,一天不知道自己吃了什么东西就打发过去了。另一种人也忙,忙着天天游山玩水会朋友玩儿游戏,还吵吵着生活太乏味了就此抱怨老师对自己不好。总之现在愿意坐下来安安静静的品读一本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我还是赶快把自己书架上还没读完的10多本书趁着寒假读一遍吧。
第四个问题,有关于sns和second life,当然了也是我个人不成熟的观点了。首先严格的来说sns导致的网络革命已经发生了两年,(当然了偷菜抢车位只有一年的历史)。然而这所有的便利之后导致的就是问题,我们迷恋sns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还是因为sns让我们上瘾,这一个问题在上一篇博文中略有叙述,再次不再冗述。接下来是second life,作为一个非职业菜鸟级游戏玩家,我不得不说second life在教育技术学领域的运用还得斟酌。
自小接触游戏到现在也有10多年了,从8086机器上的编写的鼻祖级乒乓球游戏开始发展,游戏可以分为许多种,即时战略啊,行为养成啊,rpg啊,卷轴式任务闯关啊,解密啊等等等等,但是XX年新世纪的网络发展和游戏革命带给游戏业的冲击,将游戏无情的分为两种:网络游戏和单机游戏。中国人对于游戏的态度自打最初就没有好过,如果说某人游戏打得好,放到台面上往往大家都会嗤之以鼻。认为他一定不务正业吊儿郎当肯定没有正行。那么前一段杨某教授又对于玩儿魔兽的未成年儿童进行了“电击疗法”和“封闭训练”还搞出了不少流血牺牲,并托词说是因为孩子本来就是问题儿童,不服从管教造成的。我们就两个方面来看一下second life在教育应用的可行性:
从游戏历史上来讲,second life,是虚拟人生的一个网络版本,是前面说过XX年的网络游戏昌盛导致单机游戏没有市场的一个必然结果。而虚拟人生这个游戏,属于行为养成的游戏。的目的在于让人在现有的生活下建立另一种不存在的虚拟的人物,和爱情养成游戏还有城市建设类游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不得不提的是,虚拟人生这类游戏本身就是小众群体能接受的类型。而它的网络版本并不能规划为成功的网络游戏,而从某些角度上来看,游戏广告本身就是对于游戏者的一种讽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钱没有相貌没有成就的庐舍们在网络上可以来找到相应的安慰了。这一点是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原因,我个人认为是最基本的原因。而游戏的自由度过于宽泛也会导致游戏者的迷失,什么都能干还不如什么都不干。
而根据中国国情来看,我们国家的学生人群可以按照很多层面划分,那么现在就把他们分成两种层面:玩游戏的和不玩游戏的。前面我们讲过,中国人打内心并没有接受游戏自身是一种娱乐这种观点。我在大学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同学跟我立志:我大学四年一定不买电脑,我买电脑也不玩儿游戏,不聊qq。最终在帮别人修电脑的时候偶然看见她们真的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一回寝室三四个人围在电脑前面上校内,争着抢着要踩别人页面。当然了,这不属于玩游戏的范围,但是这养的放松和减压确实不如玩游戏来的更爽快和高效。言归正传,我们有一大批这样的人在评论游戏,学习游戏的两个极端对于他们来说都不适合,要不就是玩这些游戏太堕落了,要么就是玩这么没意思的东西还不如看书去。那么对于玩游戏的群体来说,两种游戏的哪一种都没有针对娱乐设计的游戏的趣味性高。所以也是不适合的。我们发展不出学习游戏并不在于游戏架构或者设计的问题,其本源还是认为学习和游戏并不是一种整体。而是相对立的,是互不接纳的。
就我学英语的经历来言,我认为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能比单独玩一个英文rpg更锻炼快速阅读能力和单词量了。想锻炼打字速度?上网跟别人聊天去,想扩展自己的知识?wikipedia和百度知道都能很好的给你提供很好的线索。想和国外朋友交流,mirc(历史差不多和因特网历史一样长)和skype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学习并不是一种单独的个体,学习无处不在。并不是说非要和一定的“学习内容”结合的才叫做学习。我们如果不考虑那么多教学设计和传统教案而采用泛在学习的观点来看待网络和网络游戏,或许会有很大的突破
当然了,学习整个课程中,发现的问题有很多很多。总结呢,我也列下来单子了。不过有一点,因为时间不充裕所以一直没有写下来。我坚持认为,一个好的课程和一本好书,给听众和读者更多的不会是答案,而是更多的问题。我在焦老师的课程上,找到了更多的问题以及更多的切入点。这说明这门课程才是有价值的课程,是能让人受益匪浅的课程。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教育才刚刚开始。我们即将沿着焦老师的指引和点播,一步步的走入教育技术的更深领域。
第11篇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课程总结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课程总结
一、系统反思:
又到岁末,课程都陆陆续续结束,无外乎焦老师的《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老师可谓是煞费苦心地为我们传递新知识新事物,为我们介绍了不少的书籍,也在一开始就给我们指出了作为研究生应该有的价值取向,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我们应该是这个年代“最青春、最美好、最富有创造性”的青年学者,以及老师再开始就为我们制定的阅读建议,这些无不反映出老师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无不表达出老师对我们的努力专研奋发向上的殷切期待。
但是临近期末看到自己手中的笔记,记录下的这些话语,自己心头很是不安,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这门课程不合格对不起老师的谆谆教诲。老师布置的三大平时作业:多看书;写博客;逛论坛。我都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完成。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我对得起自己了。
在有限的时间里,人不可能同时做好许多事情,于是我选择做我自己喜欢的,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是计算机网络教育与应用的,当初报这个方向就是因为喜欢网络,所以我上来就想要提高自己的网络技术水平,但是技术部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加之网络所涉及的面实在太广,想要精通所有的方面,不下一番功夫真的很难有成绩。因此平时上什么我手里必定带着一本与网络有关的书籍。作为学生这样做是很不应该,但是我在想,从幼儿园到大学,满堂灌的现象是否在研究生的学堂中同样存在呢?结果是在焦老师的课堂中,我经常放下我手中的书,来聆听一些新的思想,接受新思维,得到新启示。这或许就是这门课程我得到最多的。
这些新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对于教育来说,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另一个就是second life这款游戏对教育的启示。
技术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那么教育技术就是用来解决教育问题的,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在许多教育技术学出身的同学中认同的却不多。教育技术不是摆设,也不是花拳绣腿,我们不是简简单单地就将先进的工业技术、工程技术,放到教学课堂中,而是让它们实实在在帮助我们解决某些教学问题,甚至是某一特定教学问题。
最近在跟导师研究的一个实验室软件管理项目,导师发出这样的感慨:教育技术这门学科真是不可或缺啊!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在与软件公司交流的时候才发现,软件公司在设计开发软件的过程当中,他们不了解一线教师的需要,用专业的角度说就是需求分析不明确,他们开发出来的东西往往要么是不符合教学要求,要么是操作复杂,将原本简单明了的东西做得纷乱繁琐。而我们教育技术人员呢,一方面既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又有实践教学的经验,在这方面给软件公司做需要分析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桥梁。可见,教育技术的的确确在改变着我们的教学环境,在解决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下面谈谈老师强烈推荐的一款3d游戏——second life。在教育游戏的研究中,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还是南京师大的团队,他们确确实实想为教育界做些事情,正如老师希望second life这样一个虚拟空间能够改善我们交流的环境一样。sl这款游戏,就我个人而言,在我玩过的网游中,我算是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类型的网游,它里面每一张地图都是自由的,任何地方都是自由的,言论是自由的,行动时自由的,里面也没有等级系统,经验系统等等,仅仅做了一个金钱系统,并且增加了许多用户自定义的东西。我个人认为它应用教育是可以的,但是首先要解决的是服务器的问题,因为这个一个外国公司的产品,服务器在国外,我们不可能在利用它开一个超大型的国际论坛会议,你想想看单单让中国所有的教育技术研究生都能够实时参与这样一个大型的会议,服务器的配置得有多高啊?另外就是要解决网速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那么再好的平台,也是搭建不起来的。最后就是,如何设置屏障,去屏蔽那些干扰信息。如果将上述这三个问题(服务器负载、网速限制、屏蔽干扰)都解决了,那么这个平台将是一个前景不限的学习的平台。当然我们不排除日后会出现未知的问题。
二、学习情况总结:
一个学期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学习情况还是处在混沌之中。总结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读书;博客;论坛。
(一)读书
这个学期读过的书不少,但是老师介绍的书籍,只读了《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课程要求读的`三本书都还未完成。
(二)博客
博客还很早以前就开了,但是打理了一段时间之后,发觉没有人看,也许是水平不到家吧,写出来的东西很少有人有共鸣,所以一直没有在外部博客,如搜狐、新浪、百度等其他博客上更新自己的文章,更多只是在qq空间中写下自己最近一段的心得体会,或者对自己关注的一些东西的摘录。
(三)论坛
对于我们老师所倡导的论坛,我还是觉得由于网速的限制,以及人气问题(对网站的粘着度)等的影响,我本人很少关注论坛的事物,但是如果在我关注的圈内有消息,自己还是会去关注一下,发个评论什么的。这不是出于完成什么任务,而是看自己的喜好。
如果要对学习情况做一个评分的话,100分制,我给自己打30分。因为上述三项我都只用了自己十分之一的精力去关注。
三、论文情况总结:
记得有一次讨论课,老师热情的邀请大家回答sl的教育应用问题,我自己也回答了,于是老师要求我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我其实有在努力看着方面的文献的。论文构架也初具雏形。论文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对软件评价标准的一个自定义,然后根据这个标准去比较三个游戏软件,它们分别是:sl,乌龙学院,摩尔庄园。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我想在加多一些其他类似的教育游戏,毕竟,这样的研究探索是很有意义的。如果能够这个评价标准更加系统的阐述,我想对有关教育游戏的研究领域还是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这篇论文可能从实际的角度上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只是对本人接触到的三款游戏软件做了简单的分析和比较。
四、教师教学评价:
毋庸置疑,焦老师的课堂上永远都是充满着欢声笑语,老师对教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对问题的评论针砭时弊,让大家在幽默中学会反思。同时老师讲课不拘泥形式,喜欢学生讨论,因此也就有了老师觉得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觉得我们这些研究生不够积极主动,其实这与我们以前的学习经历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以前是过多被动的接受,提出质疑,这叫扰乱课堂秩序,是对老师的不敬,有了这样的顾虑再上老师的课,当然过多的会保持固有的沉默。我们都知道老师为活跃课堂做出很多努力,其实我们都有在认真的接受一些东西,只不过这些东西的接受是带有很大的主观意愿和选择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