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好总结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大全 > 教学总结 > 高中总结

高中课改总结(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3-07-27 10:12:01 查看人数:90

高中课改总结

第1篇 高中课改总结

高中课改总结篇一

20xx年秋季,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和精心指导下,九江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职能,精心组织实施,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强化领导,合理规划,强力启动新课程实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涉及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试评价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与协作,因此必须审慎对待,合理规划。九江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强化行政职能,强力启动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教育局局长为副组长,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编办、市委宣传部和团市委分管领导为成员的九江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各县(区)也都分别成立了以分管县长、学校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各地各校课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制定系列制度。

一是制定系列工作制度,制定了《九江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和《九江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制度》等系列配套文件,转发了《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江西省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等文件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

二是建立课程设置的合理编排制度。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是保证必修课、指导选修课、拓展校本课。要求各普通高中每位教师必须能够上好一门必修课,开好一门选修课,指导好一门实践活动课。

三是建立示范引领制度。成立了由分管局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和中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共185人组成的专家指导组,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扎实有效的专业支撑。分类确立了省级重点中学、一般高中等实验样本校,在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3.做好宣传动员。召开了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动员大会,对全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

一是利用我市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阵地,对新课程试验的相关政策、实施办法、基本要求、进展情况和典型经验进行全面广泛的宣传,提高社会的知晓率;

二是分层次多次组织对教育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学校校长、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提高机关和学校人员的参与率;

三是对新生学生和家长进行了全面的宣传和动员,以校为单位举行了课程改革专题报告会,提高学生及其家长的支持率。四是举办校长论坛,增强了我市教育工作者的认知提高率。如20xx年元月在九江市三中举办了主题为“20xx年我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面临的问题与思考”的校长论坛,20xx年4月在九江市举办了主题为深化新课程评价改革,促进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校长论坛。邀请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北师大肖川教授、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校长王水发博士等一大批专家学者来本市讲学。

二、强化措施,锻造队伍,全面开展新课程实验要确保新课程实验高质量实施,全面促进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教师培训是关键。为此九江市强化各项措施,努力抓好教师培训工作。

1.他山之石攻玉。九江市先后组织了各县区教育局分管局长、

3教育股长、教研室主任、中小学校校长、教务主任等分赴青海、宁夏、陕西、山东、江苏、湖南、广东等地考察学习。通过进课堂、听介绍,查资料,与学科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积极搜集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相关信息,为我市进行新课程实验提供良好的经验借鉴。

2.全员培训上岗。制订并下发了《九江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九江市普通高中课改实验教师远程培训实施方案》,对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

首先是组织了新课程通识培训。组织了全市所有普通高中教师参加新课程通识培训,并选派了300多名骨干教师参加新课程国家级和省级骨干培训。

其次是狠抓了新课程学科培训。组织了每一位高中专任教师参加了远程培训、省级培训、市级培训等活动。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普通高中学校都制定了本地本校高中课改实验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三是普遍开展校本培训,各普通高中制定了校本培训的具体实施方案,结合校情组织开展了对学校高中专任教师的学习培训。

3、深化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积极作用,加强科学管理,建立了良好运行的长效机制。

(1)中心组成员会议制。即以市教研室教研员作为课改联络员,深入各学校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定期召开分学科的中心组成员会议,汇总问题,商讨对策;

(2)教务主任联系制。召开全市各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会议,搭建教务主任联系平台,加强校际之间的教学业务交流、互相借鉴各校的成功经验,实现整体推进;

(3)优秀教案共享制。各学科都组织了一批优秀教师的优秀教案和课堂实录,利用九江教育网,实行网上资源共享,供教师们借鉴;

(4)课题研究制。组织了各学科各样本校参与新课程重难点课题研究工作,各学科各样本校及大多数中小学校教师踊跃参加,如《高中新课改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探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新型教学模式与新、旧教材对比的研究》等等,对新课程实验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深入开展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三、强化管理、科学实施,稳步推进新课程实验

1.建立基础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为更好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减少教师的低水平劳动,提高备课效益。我市投入资金300余万元,着手建立了九江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中心机房设备已经初具规模。为更好地服务高中新课程实验,我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还着手建立了本土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组织辖区内的中小学和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积极参与资源建设。出台了《九江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九江市基础教育与资源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九江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参与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工作要求和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全市中小学校中全面征集新课程优秀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现已收集上网了课堂教学实录、优秀教案、教学课件等4000多个,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沟通与相互学习提供了大量优质的网上素材。近年来我市组织的一批优秀课堂教学实录、教案和教师的课改故事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比赛都取得了很优异的成绩。

2.推行教学视导制度。组织教研人员深入学校教研组,以学科中心组为核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和研讨交流活动。对新课程实验所设计的教材处理、教法学法研究、教学评价策略等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索,统一了认识,开阔了视野,推出了一批体现新课程精神的好课。

3.改革教学评价与检测制度。

一是实行发展性评估。组织教研人员和一线优秀教师,制定了《九江市发展性评估方案》,按学生学习的过程发展情况来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引导学校和教师重视学生的过程发展,体现重过程、重发展的的新课程理念。

二是全面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工作。全市各学校都成立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和教师评价小组,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细则,为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和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顺利实施。对学生的学分认定组织机构、内容与标准、认定的基本程序等也都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起来。

三是加强教学质量检测和模块测试工作。检测后认真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并做了详细的书面试卷分析。在试卷命题上,力求体现新课程考试评价的基本理念,注意体现试题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有个性地创造性地学习,注意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角度进行了新课程实验的积极探索。

在市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坚强领导下,九江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得到了稳妥顺利的推进,促使全市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实现了观念和行为的根本转变,大幅度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普遍理解和积极配合。虽然新课程实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但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教育厅的正确指导下,充分发挥全市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和工作热情,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就一定可以攻坚克难,扬优成势,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中课改总结篇二

根据省、市高中课改的有关文件精神,从20xx年秋季开始,我校同全市其他兄弟高中一样进入了普通高中课改实验。为了保证课改工作在我校顺利、有序、平稳、实在地进行,我校严把“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培训关,确立了“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全面推进高中课改、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课改思路,坚持走“聚焦课堂搞教研、校本教研促教学”的办学路子。为了每位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凸显个性张扬,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专业成长,努力搭建平台发展学生个性。现将课改实施中具体做法和遇到的困惑汇报如下:

一、课程开发与实施

普通高中新课程分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我校,国家课程的开设是:在第1--4学段,开设有语、数、英、物、化、生、政、历、地、体、音、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涵盖国家课程8个学习领域15个科目的必修模块。周课时为语6、数6、英7、物4、化4、生2、政2、历3、地2、体2、音0。5、美0。5、信息技术1、通用技术1,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为第1学段是主要是军训与球类运动会、第2学段主要是田径运动会、第3学段主要是校园文化艺术节、第4学段主要是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从第三学段开始,由不同科目、相同科目的不同教师作指导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学科特点、链接学生熟悉的当地生活生产、人为社会、科学技术等信息,由指导教师拟出学生能动手操作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随心选题研究。参加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生人数不定,少则2—3人,多则10人左右。比如,最近高20xx届生物有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泡菜的制作(这是生物第二模块的生物呼用作用相关内容),人数就有12人。在第5--8学段里,开设有语、数、英、物、化、生、政、历、地、体、音、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也涵盖国家课程8个学习领域,15个科目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不过,根据学生发展方向的不同,将周课时调整为语6、数6、英7、物文2理5、化文2理4、生文2理3、政文4理2、历文4理2、地文4理1、体2、音0.5、美0.5、信息技术1、通用技术1。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为第5学段主要是球类运动会、第6学段主要是田径运动会、第7学段主要是校园文化艺术节、第8学段主要是社区服务。为了安全起见,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由学校集体组织、统一安排。我校有国家课程具体实施的三年计划,详见《米脂中学新课改三年课程设置安排意见》。

地方课程,现在还没有开设。

校本课程,由于开始对其理解不到位或不准确,只认为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贴近高考、贴近教材、贴近学生实际的拓宽、引申、生活化就算校本课程被开发了。后来,结合校情、学情、课改,在思考过程中,感到学生的文明礼貌、文字书写、当地文化、米中历史、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等等方面都需要强化。由此产生了搞米脂中学特色的校本课程。现正在我校业务副校长统一组织下,要求具有专业引领作用的教师执笔负责,备课组的成员人人参与,根据教学需要以及米脂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生产、自然等各种资源编写出贴近高考、贴近教材、贴近生活的校本课程。已经计划要编写的校本课程有《生物拾趣》《米脂乡土文化拾趣》《米脂中学礼仪》《李自成》《讲好一口标准的英语》《写好一手钢笔字》《走近米中》《生活中的理化》《米中史》《天下银州名天下》《实验技能》《校园生物》《生活语文》《美丽的校园我的家》《米脂婆姨》《方言与普通话对照》《米脂对联》《会说话的墙壁》《沙家店战役》《毛主席旧居—杨家沟》《姜氏庄园》《运动保健》《运动营养》《技能训练》《体能提高的密诀》等。现已规划编写的校本课程是上述前10种,己编好了前4种,正在编写《讲好一口标准的英语》《写好一手钢笔字》和《走进米中》等校本课程。其中《生物拾趣》《米脂中学礼仪》《李自成》《讲好一口标准的英语》《写好一手钢笔字》,虽然个别的是电子教材,但都已经在课堂上与学生见面了。

在自选选修课的开设方面,我们以通用技术、体育、艺术为试点,提前进行了探索实践。

从第一学段开始,我们聘用了西安雁塔裁剪技校毕业的、一直从事理论与实践的杜桂芳同志,尝试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的服装裁剪选修课。她在第一、二学段讲裤装、上衣裁剪理论,第三学段讲设计创新,第四学段组织缝纫实践。目前学生热心学习、成绩优良。高20xx届学生均已完成18学时的通用技术的学习,并通过了考核,获得了1个学分。学生的服装裁剪作品琳琅满目,新颖别致。我们觉得这个通用技术选修课,开得比较成功。其原因有三:一是找到了好教师。二是贴近生活,感到实用。三是开设条件简单,实践活动成本低,在宣纸、塑料、雨纱上都可实践。

从第三学段开始,我们在体音美课程上,开设了自选模块。体育课的做法是柴玉枝、高亚楠、高随占三位教师,把第3-4学段的体育课程安排成每9周共18节为一轮、一学期两轮的教学模式。第一轮有铅球、跳远和短跑,第二轮有乒乓球、篮球和台球。让学生按照第1-2轮的体育课教学安排进行自选教学模块,形成固定的教学班,由这三位体育教师按教学班执教。学校根据体育教学的要求,把高20xx届15个班的体育课安排成一节课同时上固定的3个班,以便将三个行政班变成三个固定的教学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的教学,因受部室、场地、器材不足的限制,也视情况引导学生选课,现在在音乐和美术方面开设了让学生自选的声乐、钢琴、素描、水粉、书法等专题,但每个专题选修的学生较少:声乐5人、钢琴6人、素描9人、水粉9人、书法50人。不过实践证明,学生热情高昂,教学效果很好,有利学生个性发展。所以,学校还是尽最大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为人才的多角度培养提供平台。

二、文化课的学分认定与管理

学分认定的依据是国家规定的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或一个专题并通过考核,可分别获得2个或1个学分;学生每参加社会实践1周,获得2学分;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研究性课题获得3个学分。我校根据省级标准化高中的要求,规定学生必须获得148个学分,方可毕业。除在必修模块获得116学分外,在校本课程要获得6个学分,在选修ⅰ获得26个学分。对选修ⅰ的开设力争达到60%以上。

米中各学科都有学分认定办法。其中,文化课必须进行模块考试,每个模块考试的总分为100分,难度系数为0。75。当试题过难时,经校学分认定委员会研究决定,将难度系数调整为0。75。凡第一次及格又没有考试作弊、顶撞老师、不守校纪等严重行为的学生,都可获得2个学分。凡是有考试作弊、顶撞老师、不守校纪等严重行为的学生,即使成绩优秀,坚决不给学分;平时学习过程很不认真,成绩合格的学生,也不轻易给学分。没有获得学分的学生,通知其补修。学生自己认为补修好了,提出申请,学校给一次补考机会。补考成绩出来后,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学习过程,进行第二次学分认定。总之,我校的学分认定真正体现了学分认定所具有的管理功能。因此,学校、班主任、包括体音美技术等各科教师都非常认同并在认真做好学分认定工作。

对高20xx届,我们已经完成了必修模块的语数英的第1-4模块、理化生政史地体第1、2模块、音美1个专题、通用技术2个专题、信息技术2个模块,完成了第1—3学段的补修补考工作,第4学段模块的补修补考正在完成中。每一模块补修补考结束,总有10个左右的学生得不到学分。这样一来,这个年级的学生学习劲头高了,举止言行好了,给全校精神文明再上台阶,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教务处和教研室建立有学分认定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全校一个,在教务处。纸质档案,一生一份,在教研室。这是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业发展过程和能否获得高中毕业证的如实记载。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与学分认定

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由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种形式。其中,课题研究,我们搞了①用“模拟方法估计圆周率的值”②打包问题③结婚年龄的变化④文学作品赏析⑤陕北文化⑥课本人物分析、课本情景分析⑦戊烷结构模型⑧铁生锈的原因⑨水果原电池等数十项课题。项目设计,我们搞了科幻画、科技小论文、科技制作(电动潜水艇、自动升旗仪、自动降台灯、动植物标本)等项目。高二年级的绝大多数学生做了3个课题,获得了9个学分。最近,正在对高20xx届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学生成长记录内容进行评比、并表彰和展览优秀的。

我们认为社区服务由公益活动、宣传活动和帮贫助困三个模块组成的。其中,公益活动有拥军优属、敬老服务、领养绿地、社区卫生保洁、扫盲辅导、电脑培训等;宣传活动有交通法规宣传、保健知识宣传、环保知识宣传(如废品的分类回收)、科普知识宣传、板报宣传等;帮贫助困指服务于孤寡老人的爱心服务和贫困学生的救助活动等。高二年级的绝大多数学生做了3个工作日,获得1个学分。并且根据社区服务记录表中提供的电话号码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还是真的做了。

我们认为社会实践有校内实践活动、外出实践活动、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其中,校内实践活动可分五个方面:一方面是军训活动。二方面是节日活动(国家重大节日、纪念日、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运动会、学生小制作等)。三方面是管理活动(学生轮流参与学校或班上生活、学习、专题活动、设施设备等管理)。四方面是文化活动(编盘龙周报、米脂中学报、学子论坛等)。五方面是校内公益劳动(扫清洁区、捡纸屑塑料袋等)。外出实践活动有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参观活动(如参观教育基地、社区人文、自然景观、社区环境、传统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情况等)。二方面是调查活动(如对社区机关、特定群体、典型人物、热点事件进行调查,访谈)。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活动有学军、学工、学农、学商、志愿者活动、科技文化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等。我们在高20xx届、20xx届各开展了一周的军事训练,20xx年10月参加米脂中学建校八十周年大典,20xx年元月,三次上街清扫积雪,20xx年4月参加米脂中学第23届田径运动会、第三届艺术节、首届校园科技节,20xx年5月进行米脂社会治安、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物价上涨、汶川大地震等专题项目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要突出时效性,越及时,越新鲜,学生参加的积极性越高,社会意义及实践意义就越大。现在高20xx届每个学生一般都已经拿到了3个学分,20xx届每个学生一般都拿到了2个学分。

四、学生选课与组班

新课程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多样性和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课程,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不仅表现为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同时也表现为对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的选择。为了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多样选择需求,我校根据新课标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制定《米脂中学学生选课指导手册》。选课手册制定之后,首先由我校业务副校长在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代表联席会上进行解读答疑。然后让各班班主任和学生代表组织学生学习,指导本班同学选课。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使年级教学有条不紊,根据各班学生选课情况,进行了重新编班。在14个班中,选读文科方向的学生有252人,重编4个文科班。剩余的学生是选读理科方向的学生,再编为10个理科班。在第8学段里,准备让文、理科学生分别在文、理科方向再进行选修,作适当的走读教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使用与保管

我校高20xx届、20xx届的学生,人手一本《米脂中学学生成长记录袋》。对成长记录袋的使用、作用、保管等,在其前言中都有明确的说明。力求在教学中用好成长纪录袋,使其达到以下目标:

1。教学方面: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评价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使教、学与评价成为一体。

2。学生方面:允许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并对自己在一定时间内的学习进行反省;允许学生有较多的创造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学生成长记录袋体现的是发展性评价,它不仅注重评价结果,更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注重评价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每次活动结束,都进行评选总结,表扬先进,20xx年3—4月,开展创文明校园活动,评选窦康、等十大校园自强之星,予以表彰。同时重视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丰富充实,每学期每班评出五名优秀的同学,全校评出10名。在20xx到20xx年度常江隆、常丰年等10名获此殊荣。

六、聚焦课堂教学强化校本教研

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主要有:①加强教后反思:为了聚焦课堂,提高质量,我们改革了教案,把教案分为“正案”和“副案”。在教案的“使用说明”中已明确注明,是为了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教科研上来,增强教案的实用性、科研性、资料性。正案可以是活页教案,可以从网上下载,但必须修改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装订成册。正案包括教学设计的课标、每单元的集体备课结果、教学的三维目标、重点、难点、高考点、问题点、拓宽点、训练点、方法、步骤,教材的结构体系,编写意图,师生活动,作业布置六大块内容等。副案主要备写高考点、问题点、拓宽点和教学后记。要求人人写教学后记,个个做教学反思。我们认为搞好了每一堂课的教学反思,教学质量肯定能提高。②搞好备课组活动。在每一单元开始前,备课组必须召开全组会议,让每一个教师总结上一个单元的教学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教学问题、教学落实等情况,展开研讨,形成共识。然后,由事先指定的业务能力强的教师,讲述下一单元教学的高考点、问题点、拓宽点和训练点。再由其他组员予以补充,经讨论后形成本单元的年级教学目标与要求。③专业引领不务虚。我们聘请了市教研室副主任、陕西省特级教师、市课改专家刘新国老师和绥德中学的国家级专家、陕西省特级教师刘永春为我校教科研顾问,指导、点拨我校的科研教工作。④同伴教研随处可见。盘龙山下的和谐教研氛围在校园里、办公室、备课时、餐桌上都能看到同科目不同年级之间、同年级不同科目之间拉教法、拉学法、拉课改……教师教风浓郁,积极性高。⑤学校每半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至少举行一次公开课和一次示范课,课后都要研讨,形成大家以后上这一堂课的共识。⑥积极开展并承担校内外教科研课题。校内教科研课题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新课程下的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方式的评价、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探究,市级教科研课题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省级教科研课题有《在新课改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七、教材使用设备投入

教材使用:与市内其他兄弟学校完全一样,有人教版的语文、英语、地理、政治,人民版的历史,北师大版的数学,沪科版的物理,鲁科版的化学,苏教版的生物。教师普遍反应人教版的教材,教起得手,学起轻松。历史教材最不好,涉及面太广、专业性太强、初学习太难。

设备投入:为了很好地实施新课改,学校投资近20万元增加了4个实验室,补充、新添了实验仪器和药品;投资30多万元更换了篮球架、乒乓台案、体操器材,购置了乐器、美术模具;投资100多万元,在每个教室都安上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了教师能将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地弥补、渗透、影响乃至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学校投资100多万元,购买了180多台笔记本电脑,按制度借给教师,让教师按要求进行电子备课、上课。

八、课程改革困惑

1。新教材的每个模块教学的“度”不会把握:教师对教材、课标没有内化。不知该把教学拓展到哪个界线上,挖掘到哪个层面上比较合适。只教教材又觉得太简,不踏实,不放心。

2。实习实验基地成为高中课改的瓶颈:一个年级十四个教学班,理化生科目的一个教师代三、四个班的课,再加上新课程的实习实验课又多,器材不全,理化生没有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没有实习基地,体育、艺术的部室也不足,实习实验完成率无法满足课改要求。

3。综合社会实践课的实施困惑多:研究性学习课的课题、组织、活动、效果,社区服务的方式、落实、安全,社会实践课内容、范围、组织、安全等都成为实施的困惑。

4。教学课时紧张:普遍反映新教材繁、难、量大,教学时数不够用。

5。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呈水上漂浮的现象:对于校本课程的整编能力颇差,编写内容,高考价值不高,实施效果不佳。如果要实施校本课程,选修学生人手一册为宜,但成本太高又不能收费。这样,资金也成为困惑。

九、今后工作打算

1。明确方向,坚定信念,整体和谐、扎实有效推进新课改工作全面展开。

2。聚焦课堂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改革的力度必须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搞教材研究、课标研究、学的研究、教的研究。

3。加强校际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借助课改工作的历史机遇,把米脂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做扎实,把米脂中学打造成领导放心、家长信任、学子青眯、享誉市内外的学校。

高中课改总结篇三

我校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高中新课程实施之后,美术学科由原来单一的欣赏教学,拓展到五个内容系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其中,作为必选课程的“美术鉴赏”,有别于以往的“美术鉴赏”。以往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只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基本的介绍,比如作品的风格、流派,画家的生平等,也有教师对绘画作品的形式加以分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少有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知、经验来评论美术作品的情况。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鉴赏”是这样定义的:“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现就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采用的几种欣赏方法做以介绍

一、形式鉴赏

在美术作品面前,最先观看到的是它的表面形式。我们还没有看清它表现的具体内容时,它那强烈的或优雅的形式美感,已将我们的视线吸引过去。于是,从形式的角度来鉴赏美术作品便成了最基本的方式。就如同聆听一首美妙的乐曲,尽管还不知道歌词的内容,但那优美的旋律已令人心旷神怡。这是因为艺术作品的构成形式本身就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它是形式美的体现。艺术形式,主要指线条、色彩、笔法、构图等。这种方式偏重于对作品艺术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强调对形式的分析和把握。它适用于欣赏那些形式语言突出的美术作品。对这类作品,我们不一定非要读懂它所表现的内容才能去欣赏它。这是因为许多美术作品,艺术家创作它的目的,并不在于表现的内容如何,而是注重艺术形式语言的探索,或是通过形式语言传达某种内心情感与意象。正是这些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让观赏者感受到不同的美。比如说: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无论画的是房屋、树林还是小桥流水……这些都无关紧要。我们欣赏的是它对光感变化的扑捉所呈现出的丰富色彩变化,如莫奈的《持阳伞的女人》《鲁昂大教堂》。特别是欣赏抽象性美术作品时,更应以感受作品的形式语言为主。如蒙德里安的《开花的苹果树》。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去感受美术作品中种种形式语言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体验、品味作品所传达的意象之境与内在情感。

二、比较式鉴赏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鉴赏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主要有:新旧教材的变更比较;东西方美术作品属性特征差异的比较鉴赏教学设计;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的符号学属性的比较鉴赏教学设计;对于文化背景、艺术种类、风格流派、艺术家间的比较鉴赏教学设计;艺术种类不同发展阶段、艺术流派的不同发展时期、艺术家不同成长阶段、作品创作过程的阶段性的比较鉴赏教学设计。如在欣赏宗教雕刻内容中我分别让学生欣赏了魏晋、唐、宋时期的代表作品,并让学生观察,通过比较雕塑的风格总结不同时期的不同审美倾向,魏晋的秀骨清相的感性风格,唐代感性体育理性结合的大度、宋代宗教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的风格,使学生纵观宗教雕刻的大体发展脉络,体会其艺术风格的变化。又如通过欣赏商周到春秋战国青铜器的风格变化,体会到社会制度的变化给予青铜器风格的改变。

三、社会实践鉴赏

长时间单纯的室内欣赏容易让学生认为艺术与实际生活没有多少联系,而实际上恰恰相反。虽然不能到博物馆现场欣赏作品,但要改变这种美术教育的尴尬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机的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进行实践主动的进行鉴赏分析。如在欣赏陶瓷艺术的同时,向大家介绍“百家讲坛”的相关节目,让学生在课下通过收看评论家对陶瓷更加理论、系统、详尽的介绍,对陶瓷艺术产生兴趣。随着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文化的融入方面的投入也有不少提高,但总体水平和物质生活的提高还不成比例,在公共环境中的艺术作品也良莠不齐,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形象工程,完全忽略了大众的审美,甚至是对人的审美的一种误导。所以我在欣赏西方现代雕塑的时候,除了课上采用形式鉴赏方法外,在最后我让学生举例我们生活周围的一些“现代雕塑”,我辅以图片举例,让学生总结这些“现代雕塑”的共同点,布置研究性作业,即‘我们见到的这些几乎同样风格的“现代雕塑”是不是雕塑?为什么?’作为课堂延伸,学生通过现场观察并与课上所学的现代雕塑的基本特征作为参照进行评价。之所以给学生留这样的课题,是因为我觉得教师不应是单纯的书本教师,还应有社会责任感,在学生能够感知,理解的范围内,尽可能的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懂得去辨别是非。

第2篇 高中课改总结

高中物理课改总结

高中课改对我们永和中学这样的一所三级达标校来说当然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但也是一次很好的机遇。以往的教学方式多为'注入式',我们的生源本来就很差,所以师生双方都疲惫不堪,教学效果自然也不理想。去年9月,高中课改的到来,我很兴奋,但课改后的课怎么上又没有课改经验,大家都不知如何把握,但我还是面对现实认真对待。高中课改进行一年多了,现回顾过去一学年来的新课程教学,感觉工作很忙,也学到了很多,但由于是课改第一年,总觉得困难很多,矛盾也很突出,下面谈一谈实施高中课改一年来的体会。

一,认真对待高中课改,教学绩效明显提升

我始终认为物理教师不应该只是只会教物理课本上知识的教书匠,我们的学生更不能是只会考试的不会做事的书生。以往的教学方式是过去的高考模式给逼的,社会压力逼着我们与一级达标校看齐,学生基础差只得加班加点,同样的问题在我们学校就得讲上好几遍。那些无法到一级校的学生基本上是学习基础差,表现差的双差生,要让他们能在学校'呆得住''学得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课改后,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是多样化的,注重学生参与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根据我们的学生特点开设了风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虽然很多学生的物理卷面成绩是不理想的,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煅炼,综合实践能力是不错的。我认为晋江市全面推进普及高中教育,我们的工作功不可没。

二,高中课改呼唤工作方法创新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我时常把《高中新课程标准》带在身边,不断地学习钻研,使我对新课程理念有了较深的理解。高中课改呼唤工作方法创新,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钻研工作方法,大胆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化解学习难点。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一年级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要求我们老师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即: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另外就是加强直观教学,确保学生听懂,能学。因此我研究了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

2,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

为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我经常钻研如何降低'台阶',去年一年来都是这样过来的,这种做法很有效。

对于文科班的学生,我对学生的考查也不再是以单一的物理试卷来考学生,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说实话有些学生实在是'不适合'学习物理学,但他的文学才能是不可忽视的,于是我对他们的考查又改为写物理小论文,如:今年文科物理第二章《磁及磁的应用》的单元测试就改成写一编主题为'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的小论文,利用国庆放假时间好好写作,争取假后返校参加评比,结果全班同学欢呼雀跃。

3,平时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建模'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高中课改后文理科的界线渐渐淡化,所以我就注意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的建立,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就是选择文科的学生也是很有意义的。

4,加强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加强学习过程性评价管理,做好课堂上的优良表现记录和不良表现记录我在课堂上依据课堂参与情况直接以'加分奖赏'形式要求物理科代表在每堂物理课上及时记录同学的参与情况,过程性评价记录是期末物理科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每月定时统计并公布学生作业上交情况,出勤,课堂参与情况,学生心服中服。在上学期举办的'高一优秀物理作业展'深受学生喜爱,也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于优秀作业进行评比展览,发给奖状,及时给予鼓励,不但对优秀作业的同学是一个促进,对其它学生作业规范化又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能自主钻研教材中的知识,课堂教学中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另外,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过去的一年来,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做法是从指导阅读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语句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从第一章开始就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单元总结,并逐份批改,提出建议,选出好的全班展览,同时教师提供一份总结以作示范。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点,良好的习惯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5,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营造探究氛围。

过去的一年来,我共开设小发明,小制作,科普小报,摄影,摄像,太空科技,风筝制作,家电常识等科技讲座8场,通过这些讲座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是很有效的,学生不但开扩了知识面,而且表现出爱上物理课,就是文科生也很喜欢物理课。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实验的设计,并及时做一些随堂实验,也布置一些课外探究实验要求学生回家做,有成果的'交上来也给他们'学习过程学分奖励'。当然学科竞赛也是好办法,去年的高一年段共开设了物理知识竞赛,物理实验设计竞赛,物理实验操作竞赛等三次学科竞赛,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我想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

新能力,才是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6,加强校本教研,努力以合理的学习过程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带动物理组申报了《新课程理念引领的物理实验教学评价》的校本教研课题,从开题,学生调查,课堂跟踪,我花了大量时间在该课题的研究。经过一学年的研究,现已结题,合理的学习过程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今年5月份,我组织了学生参加了晋江市创新大赛,结果是高一7班(平行班)的学生的颜志伟,林文杏,庄嘉源,高一5班的吴亲溪获奖。用新课程理念引领学生课堂评价,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我想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总之,我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觉得过去一年来的高中课改工作很累但也有价值。

三,教学中发现矛盾突出,怎么应对

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教学课时,教学条件,教学绩效,教学对象(学生)等诸多因素之间的矛盾很突出,如何应对这些矛盾,我看又是我们往后新课程教学教研的重点了。

1,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①,教学内容多需要时间

②,高中课目多,造成科目排课量不足;

③,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等活动开展需要时间

④,物理学科内容增多了,按以往教法教不完。

⑤,各章节知识内容在衔接需要时间

⑥,另外,物理学科模块化也使得时间上缺乏灵活性

2,教学条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①,许多知识实际上需发教师因材施教,课改呼唤小班化教学,辅优扶差的要求特别高,但目前我们的教学条件是无法做到的。

②,另外,物理科教学条件还表现在多媒体数字实验系统的使用,如:中国山东'朗威'数字实验系统,美国pasco数字实验系统等都是很好的物理科教与学的好助手,但一套要1万5———2万元左右,一个实验室就要六七十万元。就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大部分学校都是很难做到。

3,教学绩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以往教学方法讲究'范例———练习',现在讲究'问题引导','自主探究',以往的教学绩效以一张试卷成绩论英雄,平时讲究稳扎稳打,现在讲究螺旋体系,现在教学内容多了,选择性大了。那么我们的教学绩效如何得到合理的评价

第3篇 高中课改总结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一、一期来高中新课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以及评价小组、选课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新课改实施方案。

3、学校已经制定了四个方案,分别是评价方案、教师培训方案、选课指导方案、新课程编排方案。

4、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

5、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宣讲新课改的目的、意义、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组作为专题研讨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法;三是教导处出了两期新课改知识专题教学简报;四是召开高一年级学生会,向学生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五是向高一学生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和社会了解新课改知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周学校在高一年级组织了一次新课改教学调研活动,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听课、查教案、作业等。

7、学校制作了《学生综合评价手册》和学生成长档案袋,其内容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活动,模块成绩等内容。

8、学校开发了《湘潭地理》及《传统体育活动》两种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举行了新课改现场观摩会,实验教师上了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会,做了经验交流。

二、10年上学期新课改工作要点

(1)继续学习新课程、新课标、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找出新旧教材、课标的区别,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书面材料报教导处。

(2)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学科组织教师观看新教材培训资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课程。

(3)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要求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每人都是主备教师,每人设计一节课,交备课组审核,审核后提前两天交给全体组内成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意见修改审核后形成文本,任课教师对文本再次进行理解和补充,教师共用,课后教师记下课堂后记,下次教研时再讨论交流.通过上述设计、研讨、交流、修改、上课、课后反思、总结等几个环节,使我们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安排高一学年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实现研究新课改。

(4)为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名师品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和学科的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社会科技、学科专题等。采取教师申报和学校确认相结合的形式确定讲学内容和讲座教师。准备成熟后下发选课申请单,根据选课人数的多少,排出讲课时间、地点。

(5)若条件成熟,在举办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的基础上,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拟邀请市教科院来校进行听评课的业务指导,时间安排在期中考试后进行.

(6)面对新课改,进行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切实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写课题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学经验,也可以是教学案例等报教导处,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发表在学校的专刊上或推荐到上级教研部门,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

(7)在课题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模块教学典型经验介绍,实现总结新课程,创新新课程。

(8)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课改的各项制度等,以彰显十一中特色,同时各处、办、高一各备课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动时都要有活动材料,整理完后交教导处。建立课改管理平台。

三、高中新课改的困惑

高中新课改到底怎样改?我们面临着四大困惑:

(1)教育经费短缺

学校财力紧张,因为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充其量只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可是,新课改工作的展开确实又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支持,比如教师培训、必要的教育教学软硬件添置等,无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费,这部分钱从何而来呢?

(2)师资力量短缺

“走班教学。”是课改体现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数班级都在五十人以上,师资怎么解决?而新开的课程教师更始凤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术”,目前没有配套的师资。同时,课改后将加强学生实验课程,缺少实验设备和教师。

(3)教师培训与“实”相违

对于新课改,很多一线老师感到最困惑的是,课改的理念了解了不少,但太虚,而老师做的`是具体而细微的工作,要研究一个个章节怎么上,要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个别老师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课。怎样培训教师也是一个新课题。

( 4)学生管理难以操作

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后,教学模式应怎么确定?实行走班制后,如何管理学生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课制带来的最大问题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对学生的监管。在选修课增加的过程中,教学班的形式越发显著,甚至超过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学班与行政班的衔接,显得至关重要。

四、建议

1、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学校教导处外出考察课改搞得好的学校,以获得好的经验。

2、统一建立新课改管理软件的平台,以减少学校教导处的工作量。

3、对课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励机制。

第4篇 高中课改总结

新课改走进我们的视线,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我确立了认识课改、研究课改、推进课改的工作思路。我对课改的认识由抽象、粗浅逐渐到具体、深入。课改为我们展现了新的舞台,新的天地,变革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推动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以下是我的一些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总结。­

一、课改从理论学习入手­

要搞好课改,首先要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只要认识到位,转变了观念,就可以将课改顺利推行。学校首先应抓好通识性培训,组织有关基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为英语教师购买课程标准,做到人手一册,要求教师提前学习课标、解读课标,了解课改的基本要求,并且在每学期的教研组活动组织学习、讨论、交流课标,做到人人对课标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课改从教研活动中探索­

开展了扎扎实实学科培训学习,做到边学习边实践。坚持间周开展集体备课,研究教材,讨论教法和学法。把通识性学习与学科性研究有机结合,力求将课改教学做到正确把握,适用有效。同时,组织英语教师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各种课改活动,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做法。­

三、课改在教学活动中实践­

在每学期的课堂教学中,作为英语教师们应认真实践,努力按课改理念去进行教学。以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鸦雀无声”课堂状况,英语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师生成为学习的集体,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改善课堂教学气氛,使得学生能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营造良好的师生情和学习氛围。­

四、课改在多彩的活动中深入­

1、开设“英语角”,让学生与同学、老师、外教快乐说英语。­

2、举办英语歌曲欣赏、英语故事会、英语剧表演等诸多令学生兴趣盎然的趣味英语课,让学生快乐学英语。­

3、办英语板报。不仅让学生学会获取英语信息、加工英语信息、交流英语信息,而且让学生学会用笔把美丽英语画出来。­

4、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英语比赛,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品尝成功。­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全新的天地。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巩固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交际能力。­

五、课改以评价改革促进­

随着课改的开展,学校还探索新的评价方式,通过综合评价展现学生学习情况,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通过学生课堂行为评价表(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表、家长观察评价表和同学评价表来评价教改成果。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可制作学生成长记录集,以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记录学生发展的点点滴滴,在与家长的互动中能为家长的辅助教育提供相应依据,建设和谐的家长-教师-学生新纽带,从家庭到学校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六、课改在总结中深化­

课改需要探索,也需要总结。所以每位英语教师应尝试进行反思性教学,课后试行写教后记,不断总结课改教学。学校则应定期召开课改实验专题,交流课改实验的经验、体会与困惑。通过研讨会和教研,我们可以学到了一些好的做法,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好的解决措施。课改实验的思路更加明确,课改实验的操作更趋科学,信心更加坚定。每学期末,教研组和每个备课组应写出教学工作总结,每位教师写出教学总结;总结全期教学进行的系统经验和不足之处。同时,每位教师上交优秀课改案例、反思及课改论文给校教科室,以供学校统一决策­。

第5篇 高中课改总结

一、一期来高中新课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以及评价小组、选课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新课改实施方案。

3、学校已经制定了四个方案,分别是评价方案、教师培训方案、选课指导方案、新课程编排方案。

4、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

5、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宣讲新课改的目的、意义、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组作为专题研讨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法;三是教导处出了两期新课改知识专题教学简报;四是召开高一年级学生会,向学生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五是向高一学生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和社会了解新课改知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周学校在高一年级组织了一次新课改教学调研活动,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听课、查教案、作业等。

7、学校制作了《学生综合评价手册》和学生成长档案袋,其内容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活动,模块成绩等内容。

8、学校开发了《湘潭地理》及《传统体育活动》两种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举行了新课改现场观摩会,实验教师上了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会,做了经验交流。

二、10年上学期新课改工作要点

(1)继续学习新课程、新课标、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找出新旧教材、课标的区别,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书面材料报教导处。

(2)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学科组织教师观看新教材培训资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课程。

(3)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要求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每人都是主备教师,每人设计一节课,交备课组审核,审核后提前两天交给全体组内成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意见修改审核后形成文本,任课教师对文本再次进行理解和补充,教师共用,课后教师记下课堂后记,下次教研时再讨论交流.通过上述设计、研讨、交流、修改、上课、课后反思、总结等几个环节,使我们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安排高一学年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实现研究新课改。

(4)为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名师品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和学科的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社会科技、学科专题等。采取教师申报和学校确认相结合的形式确定讲学内容和讲座教师。准备成熟后下发选课申请单,根据选课人数的多少,排出讲课时间、地点。

(5)若条件成熟,在举办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的基础上,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拟邀请市教科院来校进行听评课的业务指导,时间安排在期中考试后进行.

(6)面对新课改,进行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切实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写课题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学经验,也可以是教学案例等报教导处,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发表在学校的专刊上或推荐到上级教研部门,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

(7)在课题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模块教学典型经验介绍,实现总结新课程,创新新课程。

(8)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课改的各项制度等,以彰显十一中特色,同时各处、办、高一各备课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动时都要有活动材料,整理完后交教导处。建立课改管理平台。

三、高中新课改的困惑

高中新课改到底怎样改?我们面临着四大困惑:

(1)教育经费短缺

学校财力紧张,因为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充其量只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可是,新课改工作的展开确实又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支持,比如教师培训、必要的教育教学软硬件添置等,无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费,这部分钱从何而来呢?

(2)师资力量短缺

“走班教学。”是课改体现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数班级都在五十人以上,师资怎么解决?而新开的课程教师更始凤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术”,目前没有配套的师资。同时,课改后将加强学生实验课程,缺少实验设备和教师。

(3)教师培训与“实”相违

对于新课改,很多一线老师感到最困惑的是,课改的理念了解了不少,但太虚,而老师做的是具体而细微的工作,要研究一个个章节怎么上,要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个别老师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课。怎样培训教师也是一个新课题。

( 4)学生管理难以操作

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后,教学模式应怎么确定?实行走班制后,如何管理学生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课制带来的最大问题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对学生的监管。在选修课增加的过程中,教学班的形式越发显著,甚至超过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学班与行政班的衔接,显得至关重要。

四、建议

1、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学校教导处外出考察课改搞得好的学校,以获得好的经验。

2、统一建立新课改管理软件的平台,以减少学校教导处的工作量。

3、对课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励机制。

2022年2月10日

第6篇 高中课改总结

新课改走进我们的视线,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我确立了认识课改、研究课改、推进课改的工作思路。我对课改的认识由抽象、粗浅逐渐到具体、深入。课改为我们展现了新的舞台,新的天地,变革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推动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以下是我的一些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总结。-

一、课改从理论学习入手-

要搞好课改,首先要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只要认识到位,转变了观念,就可以将课改顺利推行。学校首先应抓好通识性培训,组织有关基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为英语教师购买课程标准,做到人手一册,要求教师提前学习课标、解读课标,了解课改的基本要求,并且在每学期的教研组活动组织学习、讨论、交流课标,做到人人对课标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课改从教研活动中探索-

开展了扎扎实实学科培训学习,做到边学习边实践。坚持间周开展集体备课,研究教材,讨论教法和学法。把通识性学习与学科性研究有机结合,力求将课改教学做到正确把握,适用有效。同时,组织英语教师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各种课改活动,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做法。-

三、课改在教学活动中实践-

在每学期的课堂教学中,作为英语教师们应认真实践,努力按课改理念去进行教学。以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鸦雀无声”课堂状况,英语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师生成为学习的集体,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改善课堂教学气氛,使得学生能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营造良好的师生情和学习氛围。-

四、课改在多彩的活动中深入-

1、开设“英语角”,让学生与同学、老师、外教快乐说英语。-

2、举办英语歌曲欣赏、英语故事会、英语剧表演等诸多令学生兴趣盎然的趣味英语课,让学生快乐学英语。-

3、办英语板报。不仅让学生学会获取英语信息、加工英语信息、交流英语信息,而且让学生学会用笔把美丽英语画出来。-

4、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英语比赛,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品尝成功。-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全新的天地。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巩固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交际能力。-

五、课改以评价改革促进-

随着课改的开展,学校还探索新的评价方式,通过综合评价展现学生学习情况,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通过学生课堂行为评价表(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表、家长观察评价表和同学评价表来评价教改成果。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可制作【学生成长记录集】,以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记录学生发展的点点滴滴,在与家长的互动中能为家长的辅助教育提供相应依据,建设和谐的家长-教师-学生新纽带,从家庭到学校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六、课改在总结中深化-

课改需要探索,也需要总结。所以每位英语教师应尝试进行反思性教学,课后试行写教后记,不断总结课改教学。学校则应定期召开课改实验专题,交流课改实验的经验、体会与困惑。通过研讨会和教研,我们可以学到了一些好的做法,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好的解决措施。课改实验的思路更加明确,课改实验的操作更趋科学,信心更加坚定。每学期末,教研组和每个备课组应写出教学工作总结,每位教师写出教学总结;总结全期教学进行的系统经验和不足之处。同时,每位教师上交优秀课改案例、反思及课改论文给校教科室,以供学校统一决策-

第7篇 高中课改总结

高中新课改实验的反思与总结

1、部分主管教学的领导和骨干教师分赴北京、广州等地参加新课标培训班的学习;

2、高一全体教师参加了市教研室在西丽等地组织的新课改的培训活动;

3、召开了高一全体学生、全体学生家长和全体任课老师参加的“三军”联席会议,学校主管校长和教务处陈主任宣讲了新课改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实验的程序和步骤,并提出了相关要求;

4、全部十三个学科进入新课程模块教学;

5、体音美率先进入模块选修,学生开始走班上课;

6、设计拟定了学科模块学分评定方案;

7、设计拟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学分评定方案;

8、语、数、英三科在第一模块结束后进行了补考和学分试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模块补考和评价条例;

9、其他学科正在进行学分评定;

10、 教务处和班主任正在开展新的学生学籍档案的整理工作;

11、 配合市、区两级教研室组织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观摩课

12、 期中考试后组织高一全体任课老师对新课程教学进行了一次研讨,对前一段教学、教材、训练等各方面提出了8个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拟定了8项对策。

13、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组织高一全体学生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一学期新的课程改革实验交织着得失成败,日夜奋战在课改第一线的老师们也有不少心得体会。围绕新教材、课堂教学、学生学分评价等方面对本学期进行了反思与总结,现汇报如下:

关于教材

优点:1.教材理念新, 整体思路很好, 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探索意识。

2.教材编写结构新颖,内容紧扣时代脉络,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深切地感觉到科学对人类及对自己将来的作用,明确科学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的引导有积极的作用。

3.对知识的掌握由以前的重结论到重过程和方法、重科学素养的提高、重态度情感、重学科的现实应用、重知识的迁移能力、重基础知识的建构,不再片面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

4. 体系构建人性化、素材选取生活化、语言文字通俗化、版式设计美观化。 制版、内容、图片能吸引学生。

5.新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在课后给思考、运用、探究、拓展性的问题,在明确探究目标的前提下提出活动建议,用问题把丰富的材料串联起来,仿佛在浩如烟海的竹林中帮助我们开辟了一条通幽小径。在学习内容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深入思考,这就使得课程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开放度,是以往教材所不能比的。

问题: 1. 一个模块的量太大,限制了教学思考的空间; 教材知识点太多,每个课时的内容也安排得太多,以至普通学校无法正常完成。

2. 教学课时紧张。对于新课标精神的贯彻、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实现都是十分不利的。新教材中大量材料、名词、理论观点都是教师以往教学没有接触到的,需要为他们补充知识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3. 部分教学材料的典型性不强,教材中有些内容虽寓意深但显得不简洁,比如解析几何中证明中点公式所用的方法就极繁,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有阻碍作用。选材有的不太好:如在验证酶的高效性时,其实完全可以用新鲜的猪肝做,实验效果十分明显,而课本中所先用新鲜的酝母菌液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建议是否可以更改。

4. 教材中体系不是很完备,前后知识点间逻辑关系不是很好,比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还是先讲为好。物理教学中出现物理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但数学没学的现象,急需上级有关部门宏观调控,加强学科整合。

5. 教材里注意设计了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内容,比如口头训练阅读要求,研究性学习等,但是因为缺少有效的检测方式,甚至没有必要的检测,这种设计就形同虚设。

6. 不配套:课本所述的知识比较基础,但课后的题目有的难度大,且同课本所学内容进度不符,再有,光合作用的地位十分重要而课后习题只有区区的两道选择题,这明显同对学生的能力、知识等要求是不相符的;把高考原题照搬过来,对刚刚学习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讲,其难度定是过大了;还有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将以前的旧题、高考题等不管进度难度地拿来,内容好多太深、难度大,对学生的适用性不好,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教材中所配习题基础题量还应大一些,以便于不同类学生选择.

7.新教材的推出可能是时间太仓促之故,有些地方出现了知识差错,勘误应及时更正。

8. 探究课的教学模式还应不断探索。探究课在以往教材中没有出现过,“怎么上?怎样上好?”没有可以参考的成功范例,完全靠教师摸索,有一定的难度,今后应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关于课堂教学

优点: 1.新课程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学习的主要目的

不再是仅传授给学生结论性的东西,而是教给一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

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2.现在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灵活了,发言踊跃了,学习气氛空前活跃。

老师的少讲精讲,带来的是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

3.新课标赋予老师较大的教学自主权,也给予学生更大的主动学习空间,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向互动有利于改变过去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式。

4.新课程教学的四点转变(1)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中心,以活动为重点。

(2)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师生合作。

(3)实践性作业和探究性实验增多。

(4)学生带着问题来,带着更多的问题走。

问题: 1.教学评价的系统性、操作性的不完善,评价标准不确定,使一些符

合新课标精神的课堂教学形式缺乏实际意义,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运行在旧的轨道上。

2.教师对教材、教学内容的取舍上有多大自由度?教师自行选用的教学材料可以占到多大的比重?课标没有具体要求。高考方案的不确定,教学评价方案的不统一,操作不完善使老师处理教材举步履维艰。

3.完成模块教学的标准没有可供操作的具体指标,很多教学要求没有量化标准,例如:语言教学的听、说、读、写在一个模块中怎么量化?如果以学校为单位来制订这个具体指标,不同的学校就可能有不一样的内容,那么一个区内各校之间有可能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对教学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这个差异是不是允许的?

4.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新颖的学习方式需要长时间的细致的用

心地慢慢培养,新课标知识点太多,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只能是走走过场。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课教学,在班级人数多,学生之间水平相差较大的情况下难以有效地进行。

5.基于新的教学理念,课程专家建议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出现了一种我

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但

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老师讲得少正好

又可以掩盖部分老师知识储备的不足和课堂准备的不充分。结果是,学

生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反而不如以前:以前虽然不怎么精彩,但好歹

没有什么错,把老师讲的背下来,也不失为一种收获。而现在课堂上谁

说的是对的呢?

6.学习气氛空前活跃,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部分活跃分子,而一部分沉默内向者仍然少有表达自己的机会。一节课发言的人次可能会有几十次,但发言的学生的面并不广。课改让部分学生更多的自我表现,这样他们自然也可能更努力地去学习,思考问题,以使自己表现更佳,赢得老师更多的青睐和同学更多的掌声;而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也就不用准备,不想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反不如以前。这样下去就隐伏着一种危险:学生中能力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走向两极分化,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可能就会落空。

7.过去的课堂教学,一般都预先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都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教学目标过于明确、单一,教师的作用就被过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将受到扼制。所以人们批评过去的教学像表演,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老师简直是在背台词,学生也是根据课前排练按部就班举手发言,显得很“假”。

现在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就使课堂上不可预料的因素比以往大大增加,可能导致课堂的“失控”即不能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每节课应该有一定目标,但这个目标不能定得太高,学习任务不能太多。

关于教学评价

1.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尚未明确,教师习惯沿用固有模式,老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也会存在个性差异,我们鼓励什么?

2.新课标环境下,形成性评价具有重要地位,怎么使这种操作科学规范?

例:广泛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总体阅读量”应该成为检测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是因为在学生的学分中要求不明显而被学生忽视,也导致现有的测量结果与学生实际的语文能力常常不能吻合。

3.在整个社会的主流仍然是“以高考论英雄”,故新的高考方案将对评价的作用、方法及效果起到巨大影响。

4. 实施课改实验是否成功,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以往的评

价是一张试卷定终身,只看考试成绩。现在课改要求评价多元化。我校探

索的学分评价标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从出勤、课堂活动、实验技能及动

手能力、作业作品论文及其它成就情况(如:课外调查报告)、学业形成性

测试、模块结业测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促进学生注重学习过程有

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若学分在高考中起不到应有的地位,如些下去又会

形同虚设。

5.应该由教材编写者统一拟定一套每个模块的试卷,这样能比较精确地把握每个模块的水平标准;一个模块没有通过,就应重修,是重修通过后再学习下一模块,还是接着往下继续学习,再回头重修,各学科情况不同,应有标准.

6.自评。每个学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对一学期以来政治课的学习态度、学

习方法、学习效果、体验与收获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写出书面总结。

集体评价。同班同学之间通过一学期的观察,相互评价学习态度、学习效

果,给出评价意见。

实践与思考

1.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而教学效果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是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新的课程下,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新课程下,应实施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课堂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探讨,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合作。

2.对教材内容和课堂教法进行调整,打破授课的固定形式,根据各部分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安排,削减部分易掌握知识点的课堂用时,少讲、精讲甚至不讲,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将与课本联系密切、学生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鲜活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发思维潜质,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综合的教学方法。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的无效劳动,提高认知效率,缩短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的距离,争取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好的效果。

对于少讲、精讲甚至不讲的部分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

教学方法如练习测验法、课下阅读题目设置(将教材中的根据知识点要求改编成材料分析题,留做课后作业)、练习置疑法(由学生讨论后提出问题,然后由教师集中力量解决疑难的方法)、分组讨论归纳提纲法等,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6.坚持持久论。对学生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堂课能解决的,要持之以恒

因此课改还需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才能形成较完备的体系。

克服硬件决定论。要有因地制宜的思想。部分教师存在课改需要较高的硬件设施,目前的教具是以前教材的,条件差了课改不易成功的想法。其实不然,我们主要从教法领会课改精神,根据现有条件因地制宜体现课改。

注意课改的实效性。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7.加强学科整合,研究学科内部、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的递进关系和

8.有效使用教材资源:(1)精选新教材中多而杂的图片。

(2)充分利用新教材“栏目”。

[联想质疑]用于教学的“衔接、导入”。

[观察思考、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方法导引、知识点击、概括整合]重点用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

9.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恰当的使用多媒体素材和网络资源。好的资源用于课堂教学如同“画龙点睛”而违背教学规律则“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资源的使用忌:一闪即逝、教师包办、只看不问、色彩强烈、动画过多、录像过长、幻灯片代替板书。总之以有效、恰当、合理、实用为原则。

10.合理有效的设计学生活动,如:实验设计、现象描述、实验操作、文字表达、观看录像、问题讨论课堂习题、知识概括与整合等,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笔。

11.适当处理配套练习,有些科目要自己增加适合学生的作业,双基训练必须落实。对课后练习分类处理,个人完成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硬性作业与弹性作业相结合,书面呈现与讨论交流,如化学课把练习分为三类:“基础知识型题”要求人人过关,个人硬性书面作业,测试评价的主要题型。“情景型题”,多在课堂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实践活动型题”,布置课后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交流。

12.课堂教学尽量体现新课标精神,体现过程评价,要求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记录。考勤、作业、测验、上课回答问题(数量、质量)、实验技能及动手能力、探索性问题的研究情况等教学各环节都必须有记录,模块学分计算时必须有所体现。

13.学分认定:①学分资格:根据广东省教育厅文件规定,课程模块的实际修习时间不得低于该模块规定学时数的六分之五。作业不得少于应交作业的80%,考勤和作业达到要求的学生才可参于模块计分;

②模块成绩:各学科按模块计分办法,按比例对学生考勤、作业、小测、

实验、考试等各方面计算总分,总分(模块成绩)达到60分以上的获得该模块学分。

(3)模块补考:对模块考试不及格的同学给一次补考机会,补考后总分

还达不到60分的学生重修该模块。

14.教学标高:中、英、数必须严格过关;

x科基本过关,合格标准、主干突出,基础夯实。

作业要求:中、英、数强化拓展,讲练配套;x科作业18次以上。

新课程给我们教师带来很大的冲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基础教育事业一定会翻开新的篇章。

第8篇 高中课改总结

高中化学课改的总结

我校新课程改革教学已经进行4年,也是江苏省新高考的4年,这4年辛酸过程令人回味。

化学新课程的结构化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第二层次:揭示有意义的联系,第三层次:揭示更本质的联系,第四层次:内容功能化,赋予这些知识功能——即为何要学习。对事物变化中更本质的联系是无止境的,需不断认识,不断探索。

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经验和问题:

第一年:经验是新课程开设呈现了生动活泼多样,注重能力和方法,重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是课时紧,知识系统“散乱”,深广度难把握,实验探究难实施。

第二年:经验是模块开设操作化,建立学科知识系统,认识化学学科本质,发展学生学科能力。问题是模块选择性不高,技术和实验模块开设得太少,必修与选修跨度大,学科困惑和问题增多,教学方式重新回归,因省学业水平测试,文科生《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不正规。

第三年:经验主要是高考复习层面,第一轮复习要依据教材,二轮综合课标、考纲和习题,必修选修实现整合。

第四年:全面总结第一轮实施经验,全面梳理核心知识内容的必修、选修和高考要求,准确把握不同课程模块功能定位,优化选修课和开课方式,合理制定本校高中三年整体教学计划,总结和整理前三年的教学资源。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一切的实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鼓励教师深入开展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是使化学新课程得以落实的主要保障。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 立足于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积极应对新课程改革

(1)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机会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在教育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在专业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教师还应注意使这桶水成为“源头活水”。学校每年都会拿出资金安排教师深造,近几年中,有两位化学教师参加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此外,全组教师都有多次参加省市级新课程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学习和深造使化学组全体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提高,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提升。

优秀教师的能力体现在以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智力为基础,学校给每位教师配了笔记本电脑,开设了电脑培训班和多媒体操作培训班。将计算机知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中学化学教学中,能够起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

(2)为教师研究新教材创设氛围

以往教材被认为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新课程理念中的教材则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是引起学生认识、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在新教材中,除了化学知识本身,增设了“你知道吗”、“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问题解决”、“整理与归纳”等栏目,这些栏目各有用途,都突出表现出使学生学会探究和分析科学问题的方法。教师如果完全忽视它们的存在,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去教学,那么新课程计划就失去了意义,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立足于以探究____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为了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提出通过设立以探究____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但是,任何一种事物由旧到新的变革,都将经历一段过程,教学也不例外。

(1)教师探究与学生探究相结合,此观点建立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备“探究课”的本身就是探究过程。我们深深觉得:对教师而言,一堂探究课的准备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最好的探究体验。另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化学组也经常为旧教具的改进和新教具的制作集体进行探究。

另一方面,在探究课堂中要建立师生共同探究的和谐气氛。新课程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不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关系,而是教师诱导,师生一起完成的关系。只有变“我讲你听,我教你学”为“我引导,你完成,你动手,我也动手”,课堂才会有生机,学生才会意气盎然。新课程中有许多崭新的东西是老师没接触过的,对于那些知识,在学生面前,老师并无多大优势。因此,教师要学会“退下来”,退到与学生一致的位置上去。以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去发现。

(2)理论探究与实验探究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的化学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所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还大大加强了,因为实验既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但是,化学史实证明理论推导能力可以说是化学规律的发现和新物质合成的直接推动力。如何使二者完美地结合才是现代的化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多关注、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而不应该片面强调实验探究能力忽略理论推导能力。另外,在很多课中,我们可以把理论推导和实验探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效果更明显。

(3)自学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自学探究指通过自学、上网查资料等系列自觉行为形成探究的氛围。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前布置有梯度的内容,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确所研究内容的知识背景、研究目标以及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在读书本、读图、读网络的同时,感知问题、感悟知识,接受探究氛围的熏陶。学生在课前充分的自学准备,无疑像一针强心剂,既能打动学生心灵,又方便形成统一的课堂气氛,使学中有探,探中有学。

合作探究指学生间或师生间通过充分对话、答辩和争论形成探究的氛围。学生在自学探究基础上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即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多则班级全体参加,少则几个人,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充分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学术小成果。

(4)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

一方面,由于课内时间有限,课本知识局限,很多课堂学习的内容要延伸到课外 ,通过布置上网搜索、家庭小实验等作业促使学生在课外实施探究活动。

(5)“知识点探究”与“知识整合探究”相结合

在通常的新课教学中,比较重视的是就某种物质的性质、某个实验的现象进行探究。所以学生普遍认为中学化学零星、细碎、易懂、易学,但日久易忘、难掌握,上课时轻轻松松、明明白白,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这些都与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外延、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没有形成整体的化学知识结构有关。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同时还严重阻碍了高中化学学科整体育人功能的发挥。如何使看起来零星、细碎的知识变成有序化、网络化,整体化,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探究的内容。

作为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校本教材,早已被我校纳入教育改革的整体规划之中。我们化学学科经过慎重讨论,决定暂时先开设两门课程------化学实验设计和环保化学,自把它定为化学校本课程以后,我们正在积累资料,着手编写校本教材。

我们知道建立多元的评价结构体系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也在努力地尝试。比如:把演讲、交流贯穿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的发展;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使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报告,动手实验,以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的主要评价依然是单一的“量化评价”,没有建立“质化评价”体系。如何建立合理的符合化学学科特色的多元评价体系是我们要继续研究的内容。另外,我们也希望尽快把教师和学生从分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我们建立多元的评价结构体系起到指导作用,并使之能进一步促进握们的新课程教学。

3、教师课堂方面的转变

(1)、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

新教材迫使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从原来课堂上以教师为主,改变成以学生为主;以传播知识,改变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课本每一节都出现了很多像电脑一样的窗口,如:[知识支持]、[资料在线]、[方法索引]、[知识点击]、[化学前沿]、[历史回眸],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还要把握住教学目标和课时,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由于教材编写要求,每节课讲课前要给学生一定的看书时间,这样,学生听课前做到心中有数,非常好,这在我以前15年的教学实践中是很少有的。

以前,由于旧教材都是主要着重于从老师讲解的角度编写的,学生似乎只带了个耳朵来上课,自己讲课心理上一方面总怕内容讲不完,既便讲完了又担心学生是否掌握。从使用新教材开始,采取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总结的新型教学形式,学生学起来很有兴趣,很轻松。新教材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一节内容课本上应怎样引出并介绍知识,学生自己应该怎样总结知识点,掌握什么,怎样应用,老师要强调方法。整个过程老师是一个引导者,这样老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课堂上学生兴趣特浓厚、老师和同学融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这一节课上的比较成功,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比较好的理解了教材的设计思想。所以,使用新教材教学对老师驾驭教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在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

化学新课程目标中,科学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

的整合。知识与技能可以通过接受学习来获得,但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难以靠讲授灌输来形成。它们只能在具体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体验、内化而形成。因此,我们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应注重教学过程的同时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2〉注重选择涉及变化过程的练习;〈3〉注重实验教学中的过程教学。

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是现代教学论的基本主张。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会人怎样学习;“

4、教师必须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教师备课应对知识结构的适当调整;合理开发课程资源,要了解每个模块的编写思路,明确重点知识的化学内涵,揭示化学核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其次,能够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实际收集教学资源,对单元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包括改进试验,增加新的化学学习教材,更好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发展需要。

5、加强教师间的'合作

新课程体系得实施,对新老教师都是一次全面的挑战。面临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思维体系,合作就显的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采取了以备课组集体备课,合力攻关。大家围绕着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对教材内容的调整、删除教科书中某些不适应学生的知识内容,并适当增加新的化学学习素材;构造知识体系等展开讨论,研究教学方法。有些内容大家分头上网找或查阅资料,资源共享,实现了快速自我培训和提高。然后各自又按各自的教学风格,精心教学。大家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进者。我们规定,每学期每位老师都必须上一节研讨课。通过说课和评课,找出优点和不足,对上课和听课老师的教学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和提高。另外,要求每位老师每节课都要写出教学反思,把每节课的亮点和注意点都及时进行总结;年轻老师和老教师相互听课,相互促进,汲取各自之长,通过教师间的这些相互合作,使新课程得以顺利推广。

另外要以科研课题促进新课程实验研究。新课程实验的主战场在学校,在课堂。我们采取备课组集体备课,各抒己见,共同研讨,合力攻关的办法,效果较好。我们要求,每次备课要有一位教师作专题发言,其他教师再围绕该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对教材内容的调整、适当增加新的化学学习素材、构造知识体系等展开讨论研究,确定教学方法。方法确定以后,教学上需要的资料由大家分头上网查找或查阅文献资料,实现资源共享,然后各自又按各自的教学风格,精心教学。教师之间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进者,还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培训和提高。另外,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把每节课的亮点、不足之处和实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都及时进行总结,年轻教师和老教师相互听课,相互促进,汲取各自之长,共同提高。

在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逐步转向尊重和赞赏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经过四年的实践,我校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上基本都能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特别对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教师在课内外都能给予鼓励和关怀,能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以及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或他们所付出的努力。

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开始重视帮助和引导

经过四年的实践,我校化学教师逐渐明确,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检视和

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特长。教的本质在于引导,而且引导应是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也是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③在教学问题上,教师慢慢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

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教师逐步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慢慢形成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在教学前进行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在教学后进行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的职业水平也不断地得到提高。

④教师之间的合作性逐步加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

实施新课程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在四年的实践中,教师都体会到相互配合、齐心协力、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同校或校与校之间教师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团结互助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加强。

(2)在新课程实验中,教师的教学与教研水平得到提高

四、存在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1、化学实验问题

回顾四年新课程实验,感到在发挥好实验的教育功能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新教材里面有个别实验还未能做成功,特别是如何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如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还有待于今后努力探索提高。

2、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提供的图表、图例和栏目的问题

新课标教材编排非常新颖,教材图文并茂,并附有[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学与问]、[实践活动]等栏目。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图例和栏目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体现出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个问题才刚刚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重视,也是有待于继续深入探索提高。

3、对教材的编写意图与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问题

在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普遍感到,教材的编写似乎蜻蜓点水,一节课或一章书涉及的知识点多,但是内容却很简单,让人无所适从。讲少了怕学生有疑问,讲多了又怕超课时讲不完。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新教材的设计思想以及整个高中新教材体系、必修与选修的关系还未能深入地了解。存在一个逐步了解、熟悉的过程,如果教师能连续教完一个循环,这个过程可以缩短。

4、今后的努力方向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不深不透引起的。因此,今后我们还是要继续加强新课程的理论学习,加强对高中新教材体系的学习,结合今年新高考的命题,深入理解新课程的改革目标和教学理念,进一步明确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努力解决好实验过程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今后,还要进一步地强调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新教材是在新课标、新课程理念下编写的,如果我们能深入地理解它,如:了解每个模块的编写思路,明确重点知识的化学内涵,揭示化学核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知识结构作适当调整;合理开发课程资源,适当增加新的化学学习素材,使之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发展需要。这样,我们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和困惑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1. 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

3.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4.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当然,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也存在很多困惑,比如:

1.相关课改配套改革不到位。如现有的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不适应课改的实际,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关系尚不明朗。新高考方案迟迟不出台,老是变化,到高考完才知道,是新课改中教师最困惑的问题。

2.教材内容多、要求与课时不够的矛盾。教材内容多、教参和教辅良莠不齐,有些练习题偏难偏深,课标、教材、教参、教辅标高不一,有的教辅资料质量低劣,使师生无所适从。内容和课后练习不配套。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到。建议教材编写的专家们,继续在这些方面下一些功夫,编写出更多更好的配套学习材料,以适应各地区各学校教学的需要。

3.课本中有些内容讲得太肤浅。由于减负,所以就把课本减得薄了又薄,认为这样就会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课本一减再减,但高考怎样测评,把握不住。化学必修两本书,一年时间基本把原来三年的内容都涉及到了,面面具到,实际很多内容都讲不透。如物质的量这一章,原教材安排大约十几课时,现在只给三课时,但内容基本不变。阿伏加德罗定律,正文没有,在资料在线中又出现了。

4.活动探究。这种形式非常好,但是有些探究有问题,有些探究,学生实际能力达不到,如氧化还原反应讲完,接着[活动、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让学生探究fe—fe2+—fe3+转化,而学生以前没有学过fe的性质,所以预测不出,假设不出。以致大部分学生探究实验就像抓中药,试管中什么试剂都加;探究实验实际操作条件要求很高,很难达到。

5.课时感觉时间非常紧张。按照教材安排,内容中[观察思考],[活动探究],[迁移应用],[身边化学]都应该用起来,效果也很好。但是,如果全部应用起来,课程内容就讲不完。如第4章元素与材料世界一节:”观察思考金属铝的还原性——铝热反应实验。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进行一下演示,时间是够用了,但若让学生参与这一实验过程,并进行讨论,时间就不够用了。不知教材编写专家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是否对课时和教学量进行过实际测算?

6、考试评价凌驾于课程目标之上

由于受高考的影响,目前有一种倾向是重考试大纲、轻课程标准,按明日高考形势及思维路线组织今天的教学。因此,课程设计思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都主要集中在高考上,教学中一步到位的现象比比皆是。必修选修内容混乱出现,习题严重偏离正常轨道,超课时、超要求、超容量、赶进度成为一股力量强大的暗流。在这种形势下,新课程体系如何应对?

第9篇 高中课改总结

一、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高中新课程远程培训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肯定其成功也不容置疑,但是作为采用新手段的教师培训新形式,存在诸多不尽人意有待改进之处,也一并梳理罗列相信对于今后的工作会有助益。

1. 关于作业和文章抄袭,这是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当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时,也提供了一些人弄虚作假抄袭敷衍的方便,这一行为如果蔓延将导致新课程培训流于形式,新课程改革走过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了意义。这个问题在我们的研修学习中已经提出,第六期课程简报上首席专家尹少淳教授指出:“作业问题上,我们鼓励做‘单独纹样’,不赞成搞‘二方连续纹样’。”而且专门聚焦作业问题呼吁大家抵制,但是问题屡禁不止,甚至有些愈演愈烈,乃至于最后一期简报还被抄袭问题困扰,引荐学员作业中也出现“二手货”,原作者出来讨还“清白”。

《怎样让美术学科受领导重视》的作者是张和平,而不是杨江红。望专家教授核对一下,给真正的作者一个清白。谢谢!

作业问题已经成为焦点问题,为此,我班昨天的简报也依此为焦点,大声疾呼学员深度学习,诚实作业。今天,看到我班的两篇作业终于走入专家们的视野,一来感谢各位专家对我班的鼓励,二来作为辅导老师的我,心情有所释然,我们的努力终有回报。深感这种喜悦来的太晚、太晚.......

抄袭问题的出现绝不仅仅是在美术学科,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和解决,将是我们远程培训和高中新课程能否取得成功的标志,期待有着更好的解决办法。

3.技术平台的稳定和完善问题。简单说,组织这样的远程培训技术平台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出了问题来弥补和道歉都无法挽回影响和损失。我们作为平台的使用者,希望看到最傻瓜的平台操作,而且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逐年改进逐步提高。最忌讳突然更换新平台新模板,一切重新熟悉操作。这次远程培训出现问题最大就在这里,况且没有准备应急预案,以致搞得非常被动。

4.最后对教育部师范司培训主管领导提个意见,暑假远程培训已经组织几年,每次都是拍摄制作经费迟迟不能到位,专家团队证书左推右拖难发,这给远程培训工作团队带来无谓的阻碍。做这些事情本来在本职工作之外,需要利用大量业余时间,经费到位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证书的权威性能够获得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做起来也比较有成就感。由于经费和证书往往都在事后,前面做事名不正言不顺勉强工作。据说今年师范司还提出课程辅导团队专家证书发给必须是高级职称和特级教师,以此要求首席专家或者核心专家还说得过去,以此要求所有团队成员就有些脱离实际。目前大部分工作骨干是青年才俊(今年的美术团队成员主要是博士生),虽然有的暂时不具备高级职称,但是具有能力和水平,对此应该给予学科首席专家遴选人才的信任。如果说团队成员都是年长的学者教授,远程培训辅导每天十几个小时高强度工作是难以坚持的。相信伯乐才会有千里马,组建起朝气蓬勃的高水平团队才可能取得远程培训的圆满成功。

第10篇 高中课改总结

2019年高中新课改培训总结

通过这次十天的新课改培训,收获很大,我深刻地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我们,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鉴别人长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借鉴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应是对语文新课标最恰当的评价。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因为创新而丢掉传统,割断历史,也不因为继承而放不开手脚,固步自封。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这规律就包含着数千年来语文教育的丰富积淀。比如,阅读教学的口诵心记、学思结合、温故知新、躬亲实践,写作教学的读写结合、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等等,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弘扬。又如,近现代一些语文教育的大家,如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他们的语文教育理论是科学化、现代化、民族化的理论,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高山,值得我们继承。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了继承的厚实土壤,创新就失掉了根基。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平台,集中学习,同位次的交流和沟通,学员之间的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习,在反思中进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改培训只是我们教师个人成长的一个加油站,但培训给了我们相互学习和结识的平台,相信这只是我们交流学习的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敖汉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贡献我们的力量。

第11篇 高中课改总结

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工作阶段性总结报告

新课改走进我们的视线,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我确立了认识课改、研究课改、推进课改的工作思路。我对课改的认识由抽象、粗浅逐渐到具体、深入。课改为我们展现了新的舞台,新的天地,变革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推动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以下是我的一些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总结。

一、课改从理论学习入手

要搞好课改,首先要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只要认识到位,转变了观念,就可以将课改顺利推行。学校首先应抓好通识性培训,组织有关基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为英语教师购买课程标准,做到人手一册,要求教师提前学习课标、解读课标,了解课改的基本要求,并且在每学期的教研组活动组织学习、讨论、交流课标,做到人人对课标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课改从教研活动中探索

开展了扎扎实实学科培训学习,做到边学习边实践。坚持间周开展集体备课,研究教材,讨论教法和学法。把通识性学习与学科性研究有机结合,力求将课改教学做到正确把握,适用有效。同时,组织英语教师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各种课改活动,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做法。

三、课改在教学活动中实践

在每学期的课堂教学中,作为英语教师们应认真实践,努力按课改理念去进行教学。以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鸦雀无声”课堂状况,英语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师生成为学习的集体,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改善课堂教学气氛,使得学生能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营造良好的师生情和学习氛围。

四、课改在多彩的活动中深入

1、开设“英语角”,让学生与同学、老师、外教快乐说英语。

2、举办英语歌曲欣赏、英语故事会、英语剧表演等诸多令学生兴趣盎然的趣味英语课,让学生快乐学英语。

3、办英语板报。不仅让学生学会获取英语信息、加工英语信息、交流英语信息,而且让学生学会用笔把美丽英语画出来。

4、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英语比赛,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品尝成功。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全新的天地。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巩固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交际能力。

五、课改以评价改革促进

随着课改的开展,学校还探索新的评价方式,通过综合评价展现学生学习情况,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通过学生课堂行为评价表(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表、家长观察评价表和同学评价表来评价教改成果。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可制作学生成长记录集,以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记录学生发展的点点滴滴,在与家长的`互动中能为家长的辅助教育提供相应依据,建设和谐的家长教师学生新纽带,从家庭到学校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六、课改在总结中深化

课改需要探索,也需要总结。所以每位英语教师应尝试进行反思性教学,课后试行写教后记,不断总结课改教学。学校则应定期召开课改实验专题,交流课改实验的经验、体会与困惑。通过研讨会和教研,我们可以学到了一些好的做法,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好的解决措施。课改实验的思路更加明确,课改实验的操作更趋科学,信心更加坚定。每学期末,教研组和每个备课组应写出教学工作总结,每位教师写出教学总结;总结全期教学进行的系统经验和不足之处。同时,每位教师上交优秀课改案例、反思及课改论文给校教科室,以供学校统一决策。

高中课改总结(十一篇)

高中课改总结篇一20xx年秋季,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和精心指导下,九江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职能,精心组织实施,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强化领导,合理规划,强力启动新课程实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涉及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试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课改范文

  • 高中课改总结(十一篇)
  • 高中课改总结(十一篇)90人关注

    高中课改总结篇一20xx年秋季,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和精心指导下,九江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职能,精心组织实施,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强 ...[更多]

  • 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七篇)
  • 高中新课改工作总结(七篇)83人关注

    一、一期来高中新课改所做的主要工作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