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好总结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大全 > 教学总结 > 初中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十六篇)

发布时间:2023-06-21 07:04:05 查看人数:100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

第1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

代数式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 a2-b2 ; a与b差的平方是:(a-b)2 ;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 n-1、n、n+1

(4)若b>0,则正数是:a2+b ,负数是: -a2-b ,非负数是: a2 ,非正数是:-a2 .

上面对数学代数式的知识点总结内容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哦。

第2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

初中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一、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矩形: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

(3)判定定理: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菱形:

(1)定义 :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判定定理:

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③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面积:

3.正方形:

(1)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2)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3)正方形判定定理:

①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②一组邻边相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④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⑤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⑥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二、矩形、菱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之间的联系:

1.矩形、菱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其性质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扩充来的。矩形是由平行四边形增加“一个角为90°”的条件得到的,它在角和对角线方面具有比平行四边形更多的特性;菱形是由平行四边形增加“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得到的,它在边和对角线方面具有比平行四边形更多的特性;正方形是由平行四边形增加“一组邻边相等”和“一个角为90°”两个条件得到的,它在边、角和对角线方面都具有比平行四边形更多的特性。

2.矩形、菱形的判定可以根据出发点不同而分成两类:一类是以四边形为出发点进行判定,另一类是以平行四边形为出发点进行判定。而正方形除了上述两个出发点外,还可以从矩形和菱形出发进行判定。

三、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特殊四边形的步骤:

常见考法

(1)利用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进行边、角以及面积等计算;

(2)灵活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矩形、正方形;

(3)一些折叠问题;

(4)矩形与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有着密切联系、正方形与等腰直角三角形也有着密切联系。所以,以此为背景可以设置许多考题。

误区提醒

(1)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但矩形、菱形、正方形具有的性质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这点易出现混淆;

(2)矩形、菱形具有的性质正方形都具有,而正方形具有的性质,矩形不一定具有,菱形也不一定具有,这点也易出现混淆;

(3)不能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如在证明菱形时,把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误解成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再利用对角线长度求菱形的面积时,忘记乘;(3)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条件不充分。

典型例题(2010天门、潜江、仙桃)正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db的中点,点p是db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pe⊥bc于e,pf⊥dc于f.

(1)当点p与点o重合时(如图①),猜测ap与ef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当点p在线段db上 (不与点d、o、b重合)时(如图②),探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当点p在db的长延长线上时,请将图③补充完整,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写出相应的结论.

解析(1)ap=ef,ap⊥ef,理由如下:

连接ac,则ac必过点o,延长fo交ab于m;

∵of⊥cd,oe⊥bc,且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四边形oecf是正方形,

∴om=of=oe=am,

∵∠mao=∠ofe=45°,∠amo=∠eof=90°,

∴△amo≌△foe,

∴ao=ef,且∠aom=∠ofe=∠foc=45°,即oc⊥ef,

故ap=ef,且ap⊥ef.

(2)题(1)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延长ap交bc于n,延长fp交ab于m;

∵pm⊥ab,pe⊥bc,∠mbe=90°,且∠mbp=∠ebp=45°,

∴四边形mbep是正方形,

∴mp=pe,∠amp=∠fpe=90°;

又∵ab-bm=am,bc-be=ec=pf,且ab=bc,bm=be,

∴am=pf,

∴△amp≌△fpe,

∴ap=ef,∠apm=∠fpn=∠pef

∵∠pef+∠pfe=90°,∠fpn=∠pef,

∴∠fpn+∠pfe=90°,即ap⊥ef,

故ap=ef,且ap⊥ef.

(3)题(1)(2)的结论仍然成立;

如右图,延长ab交pf于h,证法与(2)完全相同

第3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

在吴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五十多人共赴山东xx学习,回想起学习的点点滴滴,内心依然非常激动。

在xx一中的考察我很震撼,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这所学校。xx一中占地1259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占58%。学校规划以人为本、自然和谐,建筑风格中西结合、古朴典雅,校园设计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国际品位,是一所高标准的寄宿制高级中学。现有1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280人,在职教职工526人。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线,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牢固树立大安全观、大质量观和大体育观,以培养具有“容·雅”气质(即:富有理想、基础扎实、特长明显、个性丰富、心理阳光、善于创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学生)的中学生为目标,大力推进“导引式自主生态课堂”建设,形成了“自主管理、主动发展;自主选择,个性发展”的育人特色,致力建设“全国一流、世界知名”并且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和谐学校。希望我们榆林也能办一所这样的学校。

首先,我想谈谈在xx二中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为什么人家的课堂是高效的,为什么人家的学生学的就好,难道是人家的教师教的好吗?仔细想来,就是“271高效课堂”的功绩。下面我来解释一下何谓“271高效课堂”:

1.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 (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2.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优秀学生 70%学生——中档学生 10%学生——后进学生

3.学习内容方面

20%的知识——自学能会 70%的知识——合作学会 10%的知识——老师教会

在课堂上,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的能动性。学生的讨论非常激烈,参与度非常高,学生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和反驳。

而老师也并不会急于下结论,让学生之间互相质疑,这种情况使学生讨论的价值更高,课堂的生成更有意义。

结合自己的教学,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那么如何在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下使学生活跃起来,主动起来呢?只有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高效课堂的教学才会有出路。就目前而言,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我们立即着手解决:

一、导学案的反思与改进

结合xx二中的听课经历和自已的教学体验,导学案的改进势在必行:

1、学法指导:

这里的问题在于:学法指导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出发。

2、学习目标的设计:

大多教师以教师用书中的三维目标为模版,自已稍加改进就作为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目标成了一种形式,没有特色。

改进措施:

1、分析目标,精确把握课标,为学习目标的制定提供标准;

2、语言表达明确、具体、科学、可操作,切忌千篇一律。

3、教学目标围绕学生设计,不宜过大、空洞,应有特色。

4、导学案及时反馈:设定专门的疑惑栏目,且要形成习惯。课前一定要作反馈,优秀组成员,不理想的小组成员,问题反馈。

导学案的改进首先从编制入手,学生改变同步进行,在改进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简洁,同时要意识到不要走极端,思想活跃,模式多样。一旦形成,稳定发展,不能朝令夕改,以改进为主。明确方向,不论是教学还是学习,应以教师意志为方向,当然主要是引导,但方向是不能被别的因素所左右的,最后导学案的编制是高效课堂推行的保证,这已成共识。

二、教师的态度、评价也很重要

在学生展示时,由于学生表达能力有限,又胆小,免不了应付。我认为只要学生的态度是认真的,就要给予诚挚的鼓励和建议。情感是可以传染的,教师的心态会被学生直接感受知。切忌情绪一落千丈,言语失控。这对教学出现的问题于事无补。在组织教学方面,发挥导演作用,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先把学生的思想转变过来,后面的工作将会相对顺利一些,也为后面的教学推进提供了基础。

三、培训是最好的学习

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学习新的理念,经过试验、纠正、改良,为我所用。不局限于知识方面的培训,还要以理念、习惯、思维等方面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自律能力、基础较弱的情况下,如果还用以前的课堂模式,作用不显著,精力不允许,对于小组长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培训要做到实处、细处,要有明确的导向,不能过大,空洞,并要有反馈。

这次学习我感触最深的是:导学案的编写要精细、认真、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导学案要及时的检查。教师对教材的整合、入学课程和学生学习的跟踪问题。高效课堂并不是高分数课堂,要对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德育教育都很重要。

最后,我相信课改是现代教学的必然出路,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一起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如果用一句话来结束,那就是——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第4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圆柱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球 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按名称分) 锥 圆锥

棱锥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8、多边形: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弧: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负有理数

或 整数

有理数

分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灵活运用。

4、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

6、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运算 :

(1)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第三章 字母表示数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5、整式的运算: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第四章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1、线段: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4、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

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射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端点字母写在前面)。

一条线段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5、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6、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7、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8、线段的中点: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9、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

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10、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1、角的表示

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

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

注意: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

12、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 1’ 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13、角的性质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

(2)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

(3)角可以参与运算。

14、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15、平行线: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ab∥cd”,读作“ab平行于cd”。

注意:

(1)平行线是无限延伸的,无论怎样延伸也不相交。

(2)当遇到线段、射线平行时,指的是线段、射线所在的直线平行。

16、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定义。

17、垂直: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ab⊥cd”(或“cd⊥ab”),读作“ab垂直于cd”(或“cd垂直于ab”)。

18、垂线的性质:

性质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19、点到直线的距离:过a点作l的垂线,垂足为b点,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20、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第六章 生活中的数据

1、科学记数法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2、扇形统计图及其画法:

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即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画法:

(1)计算不同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在扇形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的度数。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3、各种统计图的优缺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第七章 可能性

1、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1 )、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

(2)、不确定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

(3)、

必然事件

确定事件

事件 不可能事件

不确定事件

2、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一般地,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1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0

第5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

关于上海初中数学多边形知识点总结

上海初中数学多边形知识点总结

图形知识大放送: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度。接下来导师就为大家整合了上海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之多边形,希望大家做好笔记了。

多边形:

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度

②多边形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

上面的内容是上海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之多边形,聪明的同学们肯定都掌握了吧,接下来还有更多的精彩知识尽在哦。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下面是对数学中因式分解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内容知识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内容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第6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矩形: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

(3)判定定理: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菱形:

(1)定义 :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判定定理:

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③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面积:

3.正方形:

(1)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2)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3)正方形判定定理:

①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②一组邻边相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④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⑤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⑥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二、矩形、菱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之间的联系:

1.矩形、菱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其性质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扩充来的。矩形是由平行四边形增加“一个角为90°”的条件得到的,它在角和对角线方面具有比平行四边形更多的特性;菱形是由平行四边形增加“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得到的,它在边和对角线方面具有比平行四边形更多的特性;正方形是由平行四边形增加“一组邻边相等”和“一个角为90°”两个条件得到的,它在边、角和对角线方面都具有比平行四边形更多的`特性。

2.矩形、菱形的判定可以根据出发点不同而分成两类:一类是以四边形为出发点进行判定,另一类是以平行四边形为出发点进行判定。而正方形除了上述两个出发点外,还可以从矩形和菱形出发进行判定。

三、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特殊四边形的步骤:

常见考法

(1)利用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进行边、角以及面积等计算;

(2)灵活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矩形、正方形;

(3)一些折叠问题;

(4)矩形与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有着密切联系、正方形与等腰直角三角形也有着密切联系。所以,以此为背景可以设置许多考题。

误区提醒

(1)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但矩形、菱形、正方形具有的性质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这点易出现混淆;

(2)矩形、菱形具有的性质正方形都具有,而正方形具有的性质,矩形不一定具有,菱形也不一定具有,这点也易出现混淆;

(3)不能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如在证明菱形时,把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误解成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再利用对角线长度求菱形的面积时,忘记乘;(3)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条件不充分。

典型例题正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db的中点,点p是db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pe⊥bc于e,pf⊥dc于f.

(1)当点p与点o重合时(如图①),猜测ap与ef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当点p在线段db上 (不与点d、o、b重合)时(如图②),探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当点p在db的长延长线上时,请将图③补充完整,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写出相应的结论.

解析(1)ap=ef,ap⊥ef,理由如下:

连接ac,则ac必过点o,延长fo交ab于m;

∵of⊥cd,oe⊥bc,且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四边形oecf是正方形,

∴om=of=oe=am,

∵∠mao=∠ofe=45°,∠amo=∠eof=90°,

∴△amo≌△foe,

∴ao=ef,且∠aom=∠ofe=∠foc=45°,即oc⊥ef,

故ap=ef,且ap⊥ef.

(2)题(1)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延长ap交bc于n,延长fp交ab于m;

∵pm⊥ab,pe⊥bc,∠mbe=90°,且∠mbp=∠ebp=45°,

∴四边形mbep是正方形,

∴mp=pe,∠amp=∠fpe=90°;

又∵ab-bm=am,bc-be=ec=pf,且ab=bc,bm=be,

∴am=pf,

∴△amp≌△fpe,

∴ap=ef,∠apm=∠fpn=∠pef

∵∠pef+∠pfe=90°,∠fpn=∠pef,

∴∠fpn+∠pfe=90°,即ap⊥ef,

故ap=ef,且ap⊥ef.

(3)题(1)(2)的结论仍然成立;

如右图,延长ab交pf于h,证法与(2)完全相同

第7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

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点总结

单项式与多项式

仅含有一些数和字母的乘法(包括乘方)运算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或字母因数)的数字系数,简称系数

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果在几个单项式中,不管它们的系数是不是相同,只要他们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那么,这几个单项式就叫做同类单项式,简称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都是同类项

1、多项式

有有限个单项式的代数和组成的式子,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单项式可以看作是多项式的特例

把同类单项式的系数相加或相减,而单项式中的字母的乘方指数不变

在多项式中,所含的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做这个多项式的元数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多项式所含单项式的个数,称为这个多项式的项数所含个单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就称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的值

任何一个多项式,就是一个用加、减、乘、乘方运算把已知数和未知数连接起来的式子

3、多项式的恒等

对于两个一元多项式f(x)、g(x)来说,当未知数x同取任一个数值a时,如果它们所得的值都是相等的,即f(a)=g(a),那么,这两个多项式就称为是恒等的记为f(x)==g(x),或简记为f(x)=g(x)

性质1如果f(x)==g(x),那么,对于任一个数值a,都有f(a)=g(a)

性质2如果f(x)==g(x),那么,这两个多项式的个同类项系数就一定对应相等

4、一元多项式的根

一般地,能够使多项式f(x)的值等于0的未知数x的值,叫做多项式f(x)的根

多项式的加、减法,乘法

1、多项式的加、减法

2、多项式的乘法

单项式相乘,用它们系数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因式,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3、多项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等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常用乘法公式

公式i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公式ii完全平方公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两数(或两式)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

单项式的除法

两个单项式相除,就是它们的系数、同底数的幂分别相除,而对于那些只在被除式里出现的字母,连同它们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除式里出现的字母,连同它们的指数的相反数一起作为商的因式

一个多项式处以一个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第8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

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一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或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 的倒数是 ;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n或(a -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 (a-b)n=(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该多创设情境,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 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 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还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在本章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整理方程 …… 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 (检验方程的解).

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

(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

(3)比率问题: 部分=全体·比率 ;

(4)顺逆流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 售价=定价·折· ,利润=售价-成本, ;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 c正方形=4a,

s正方形=a2,s环形=π(r2-r2),v长方体=abc ,v正方体=a3,v圆柱=πr2h ,v圆锥= πr2h.

本章内容是代数学的核心,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快乐很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乐趣,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研究起,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二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圆柱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球 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按名称分) 锥 圆锥

棱锥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8、多边形: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弧: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负有理数

或 整数

有理数

分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灵活运用。

4、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

6、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运算 :

(1)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第三章 字母表示数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5、整式的运算: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第四章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1、线段: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4、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

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射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端点字母写在前面)。

一条线段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5、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6、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7、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8、线段的中点: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9、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

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10、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1、角的表示

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

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

注意: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

12、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 1’ 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13、角的性质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

(2)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

(3)角可以参与运算。

14、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15、平行线: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ab∥cd”,读作“ab平行于cd”。

注意:

(1)平行线是无限延伸的,无论怎样延伸也不相交。

(2)当遇到线段、射线平行时,指的是线段、射线所在的直线平行。

16、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定义。

17、垂直: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ab⊥cd”(或“cd⊥ab”),读作“ab垂直于cd”(或“cd垂直于ab”)。

18、垂线的性质:

性质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19、点到直线的距离:过a点作l的垂线,垂足为b点,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20、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第六章 生活中的数据

1、科学记数法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2、扇形统计图及其画法:

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即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画法:

(1)计算不同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在扇形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的度数。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3、各种统计图的优缺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第七章 可能性

1、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1 )、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

(2)、不确定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

(3)、

必然事件

确定事件

事件 不可能事件

不确定事件

2、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一般地,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1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0

附:初中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一、初中数学学习的一般方法:

1.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惰”字)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勤奋”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懒”字,怎么突出“勤”字

“聪”:怎么个勤法,从这个字面上来看,要做到五勤:“耳勤”“眼勤”(耳朵听,眼睛看,接受信息)

“口勤”(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讲话,消化信息)“脑勤”(善于思考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吸收、储存信息)那是不是做到以上四点就行了呢?不是。这个字还有缺陷,在聪下面加上“手”

“手勤”(动手多实践,不仅光做题,做课件,做模型)

这样的人聪明不聪明?

最大的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做到—— 上课认真听讲(这是根本)回家先复习再做题如果课听不好,就别想消化知识

2.学好初中数学还有两个要点,要狠抓两个要点:

学好数学,一要(动手),二要(动脑)。

动脑就是要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学会思考,不要拿到题就做,找到已知和未知想象之间有什么联系,多问几个为什么

动手就是多实践,多做题,要“拳不离手”(武术)“曲不离口”(唱歌)

同学就是“题不离手”,这两个要点大家要记住。

“动脑又动手,才能最大地发挥大脑的效率”

3.做到“三个一遍”

大家听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听过“重复是学习之母”吗?

培根(18-19世纪英国的哲学家)——“知识就是力量”

“重复是学习之母”

如何重复,我给你们解释一下:

“上课要认真听一遍,动手推一遍,想一遍”

“下课 看 ”

“考试前 ”

4.重视“四个依据”

读好一本教科书——它是教学、中考的主要依据;

记好一本笔记 ——它是教师多年经验的结晶;

做好做净一本习题集——它是使知识拓宽;

记好一本心得笔记,最好每人自己准备一本错题集

二、分课前、课上、课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数学的学习。

1.课前做什么,预习。有的同学会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上课听老师讲讲不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花时间预习。其实预习非但不浪费时间,而且有很大的益处。首先,预习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锻炼。老师不可能教给你全部的知识,很多的知识都是靠自己自学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其次,通过自己预习得到的要比通过上课听老师讲得到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那该如何预习,预习些什么内容呢?第一,要看课本,看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例题,对这部分内容要做到理解。因为这就是基础,万变不离其宗,后面的任何变化都离不开这个基础。第二,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的随堂练习。因为通过什么来检测你是否理解了概念,只有通过题目。课后的随堂练习的设置就是理解基本概念后的简单的运用。如果预习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在书上做好记号,上课时就要着重听这部分内容;如果内容简单,自己能理解,那上课时就要听老师是如何讲解的,和自己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或者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思路

2.课上做什么,认真听讲。听课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准确的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课上认真听十分钟胜过课后自己看书三十分钟。那么上课该如何认真听讲,听什么。第一、带着在预习中未懂的问题听课,注意力集中,尽可能把疑点在课中解决。

第二,对于在预习中认为弄懂了的问题,主要听老师的讲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纠正自己在预习中对一些知识的片面理解或错误理解。

第三,在预习中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老师讲懂了或还有疑问,要在课堂上把关键的地方记下来,课后要及时进行向老师请教,弄懂、弄明白。

第四,在听课中注意不能只听问题的答案,关键是听老师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明白了解题思路,你是学会了做这一类题,而不是只是一道题。

例题是为巩固数学知识而讲,例题的作用是举一反三。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一个老师带着一个初一班,他每周都测验他的学生,而且公开告诉他的学生,考题全部他上课讲的例题。学生开始一片哗然,90%的学生有信心拿满分,只有班上几个最差的学生不敢这么说,很快第一次测验结果出来了,及格率48%,满分率不到8%,第二次情况有所好转,初一时这个班数学成绩与同年级数学特长班平均分相差12.5分。初二时与数学班只差1.5分,比年级平均分高10分。初三毕业,这个班几乎与数学特长班没有区别。

第五,注意听老师在课堂中补充的例题,这些例题通常具有代表性,听老师的解题思路,拓宽自己的知识,要学会自己可以动手解决这一类问题。

3.课后该怎么做,完成练习和作业。要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但并不是题海战术。只顾看书,而不做或少做练习,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而一味的做题,而不顾解题方法,也是很难在学习上收到成效的。

做练习要在有充分的准备之后,认真独立地完成。所谓有充分准备,就是要先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和老师补充的例题,把课本上的知识弄懂之后才能做练习。如果课本知识还有不懂之处,应先复习课文,询问同学或老师,直至懂了之后再做练习。

所谓认真,是指对每个习题都要认真思考,对问题的每个细节都应思考清楚。注意养成一个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的习惯。这种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它会在你的一生中大有益处。另一方面,要认真演算,注意解答表述的条理性和解题格式的规范性。许多同学常常在考试中马虎出错,究其根源,必然形成马马虎虎的坏习惯。而“马虎”会长久地带来危害,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十分顽固,很难克服。

所谓独立完成作业,就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因为做练习的目的,一是巩固所学知识,二是检查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敢于啃难题。遇到难题一定要反复仔细推敲条件,深入思考,在山穷水尽、自己能力确实承受不了的情况下,问问别人是可以的,不要一觉得难,就不想做了。当然,做难题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有些同学以为这样做不合算,不如问问省事,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其实,帐得算两笔,比如你由于解难题耗费的时间较长联想过很多知识,设想了很多解法,都失败了,似乎收获是“零”,但事实上,你获得了大量的“副产品”,而这“副产品“的价值会远远大于本题目的价值。因为,由于解题的迫切需要联想了很多知识,恰好是对这许许多多知识积极的复习;你想出了很多方法,虽然没有能解决这个题目,但它是很好的思维训练,对提高思维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况且这一个个方法很可能在解决其他题目上奏效。大数学家希尔伯特把“费尔马大定理”这道难题叫做“能下金蛋的母鸡”。正是因为有很多数学家在攻克“费尔马大定理”的失败中,发现和开创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大大地推进了数学的发展。

对于数学《评价手册》:学习教吃力的同学只要完成基本题就可以了,中等的同学完成辨析与反思;好的同学加上探索与思考;还有额外学习能力的同学可以选择好一本课外书,自己挑选部分习题、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知识面的,在做题时尽量讲究一题多解,发展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过的题目希望大家一段时间(一周之类)要消化,对于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要掌握,争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练习当中,我认为“做”是次要的,而“思” 是主要的。出错的地方也正是我们学习中最薄弱的地方,把这些地方弄懂弄通,避免在同一地方摔倒二次,这比把十道习题演算正确收效也许更大一些。

4.复习与总结。复习是为了巩固,和遗忘做斗争;总结是为了条理知识,发现、掌握规律,积累经验,有所提高。

学完每一章,要及时做好阶段复习。阶段复习要围绕每一节知识的重点、难点,阅读教材、听课笔记、练习本,从中提炼出本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特别对于曾不大懂和理解错误或不够深度的地方,要着重复习巩固。凡是在作业或测验中不会做或做错了的题目,在阶段复习中要独立做一遍,检查一下对这些题目自己是否已经掌握。有些同学多次在某一类问题上出现错误,或曾不会做的题目,再考时仍不会做,正是没有完成复习任务的结果。较难的知识与题日,不仅难做、难理解,而且很容易忘。反复复习的本身,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阶段总结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阶段复习,应该有较大的提高。华罗庚有句名言:“读书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阶段总结,正是要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总结要提炼出每一章知识的重点、难点,每一小节知识的重点与本章知识重点的联系,做出条理性的归纳和概括,从而积累解题经验,提高分析解题的能力。

5.课外自学与研究。课外自学与研究的目的是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掌握与积累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解题能力。围绕所学的教材进度看一些课外参考书及数学杂志,作一些较新鲜或难度较大的习题。课外自学应该是有计划地有节制地进行,不要影响以上环节的学习,更不要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在课外自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颖而有价值的习题、一些好地思维方法与解题方法,应该记下来,以便进一步学习掌握。

爱因斯坦说过:“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对于渴望成功的同学来说,艰苦的劳动与少说空话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正确的方法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摸索得出来的。……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望大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务使你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9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

初中数学八年级知识点总结: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一、目标与要求

1.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并掌握“法则”的应用。

2.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和巩固幂的意义;通过推理得出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且掌握这个性质。

3.通过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和巩固幂的意义,在推理得出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中,领会这个性质。

4.学生理解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能够按多项式乘法步骤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5.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且懂得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6.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形成推理能力。

7.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并会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8.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它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重点:单项式乘法运算法则的推导与应用。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运用,以及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的了解。

重点: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感受其作用。

2.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法则的应用。

难点:幂的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及灵活应用。

难点:单项式乘法运算法则的推导与应用。

难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的应用。

难点: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关系。

三、知识框图

第10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

等腰梯形的性质

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2、两腰相等,两底平行,对角线相等。

3、由托勒密定理可得等腰梯形abcd,有ab×cd+bc×ad=ac×bd。

4、中位线长是上下底边长度和的一半。

5、两条对角线相等,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上底和下底的中垂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6、对角线分成的四个三角形有3对全等形,一对相似形。

7、等腰梯形的面积公式等于(上底+下底)×高×1/2。

8、特殊面积计算:当对角线垂直时:(bd×ac)/2。

9、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几何语言: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180°,∠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几何语言:

∵∠bad=∠adc,∠dcb=∠abc∴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10、对角线的平方等于腰的平方与上、下底积的和。bd=ac=ab+ad·bc=dc+ad·bc

11、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通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等腰梯形的判定

1、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等,另一组对边相等且不平行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3、对角线相等且能形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4、对角互补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5、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梯形面积公式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a”、“b”、“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高,“s”表示梯形的面积

则s=(a+b)h/2。

特殊情况有以下算法:

1、若对角线互相垂直,则面积为1/2两对角线的乘积。

2、中位线乘高。

梯形的周长

等腰梯形的周长=上底+下底+2×腰。

用“a”、“b”、“c”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两腰,“c”表示等腰梯形的周长,则c=a+b+2c。

知识要领总结:中位线长是上下底边长度和的一半。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下面是对数学中因式分解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

①结果必须是整式。

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

③结果是等式。

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

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

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

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

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

②确定商式

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第11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

初中相关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线的知识点总结

下面的内容是对数学中线的知识点的总结学习,同学们认真记录笔记工作。

线:

①线段有两个端点。

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记录了上面知识点的笔记工作,相信上面对知识点的总结学习会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复习学习。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下面是对数学中因式分解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内容知识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内容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第12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基础知识点总结

知识要领: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

一次函数基础知识

表达式为y=kx+b(k≠0,k、b均为常数)的函数,叫做y是x的一次函数。当b=0时称y为x的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中的特殊情况。当常数项为零时的一次函数,可表示为y=kx(k≠0),这时的常数k也叫比例系数。

y关于自变量x的一次函数有如下关系:

1.y=kx+b (k为任意不为0的常数,b为任意实数)

当x取一个值时,y有且只有一个值与x对应。如果有2个及以上个值与x对应时,就不是一次函数。

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k为常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的',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即:y=kx (k为常量,但k≠0)正比例函数图像经过原点。

定义域: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自变量的取值一要使函数有意义;二要与实际相符合。

常用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列表法。

函数性质 1.在正比例函数时,x与y的商一定。在反比例函数时,x与y的积一定。

在y=kx+b(k,b为常数,k≠0)中,当x增大m倍时,函数值y则增大 m倍,反之,当x减少m倍时,函数值y则减少 m倍。

2.当x=0时,b为一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该点的坐标为(0,b)。

3.当b=0时,一次函数变为正比例函数。当然正比例函数为特殊的一次函数。

4.在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中:

当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相同,b也相同时,则这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重合;

当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相同,b不相同时,则这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平行;

当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不相同,b不相同时,则这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相交;

当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不相同,b相同时,则这两个一次函数图像交于y轴上的同一点(0,b);

当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互为负倒数时,则这两个一次函数图像互相垂直。

5.两个一次函数(y1=k1x+b1,y2=k2x+b2)相乘时(k≠0),得到的的新函数为二次函数,

该函数的对称轴为-(k2b1+k1b2)/(2k1k2);

当k1,k2正负相同时,二次函数开口向上;

当k1,k2正负相反时,二次函数开口向下。

二次函数与y轴交点为(0,b2b1)。

6.两个一次函数(y1=ax+b,y2=cx+d)之比,得到的新函数y3=(ax+b)/(cx+d)为反比性函数,渐近线为x=-b/a,y=c/a。

知识归纳: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 变量 ;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

第13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

1.初中数学教学总结报告

本人本学期担任初一(93)(94)两班数学课教学。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二、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

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四、备课深入细致。

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五、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自己执教二节公开课,尤其本学期,自己执教的公开课,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数学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我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与体会,觉得从以下两大方面出发,教学成绩应是可以上去的。

第一方面应从思想工作着手,我觉得要教好学生,应先让他们尊重老师,这也是做学生的基本准则,所以我第一天当他们老师起,就首先要求他们尊重与理解老师的要求,但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教师要运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个人品格,口才,知识各方面吸引孩子,因为学生喜欢一个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肯助人的老师,让他们觉得老师就是正义与公理的化身,他们也最肯服这样的老师。

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绝对禁止打骂学生,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对老师离心离德,那就谈不上搞好教学了,但爱学生同时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他们有错误绝不可听之任之,该及时批评就得批评,方式就是讲道理,影响一个学生的方式莫过于真心的关怀与帮助。例如当有后进学生成绩跟不上或受不良影响,我找他们来首先指出他的不足,让他们认识其结果的严重性,同时用启发式办法帮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千方百计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学习方面,重点是树立学数学的信心与兴趣,要让他们知道,老师决不嫌弃他们,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优良的班风与周围的学习气氛对引导后进生进步起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班主任与课任老师的有效配合,没有这些,个人再努力也是不行,管理学生是一门艺术,我目前仍在探索。

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对于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六点入手:

第一点: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

第二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如每节课后如有时间,我都出几题有新意,又不难的相关题型,与学生一起研究。

第三点:,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

第四点: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在练习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第五点:就是考前复习中要认真研究与整理出考试要考的知识点,重难点,要重点复习的题目类型,难度,深度。这样复习时才有的放矢,复习中什么要多抓多练,什么可暂时忽略,这一点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与成绩。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把握得准,必须要有相当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与总结,甚至挫折,否则不行。而我仍在不断摸索中,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所领悟。

第六点: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例如在课后,只要有时间,我一般会留部分成绩不足的学生再进行一次复习讲解或小测,时间不要太多,十几或二十分钟,但一学期下来,就积少成多,对提高成绩会有帮助,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其它科任老师协调好时间,二是被留下的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过关,以免因被留下产生抵触情绪,就会影响复习效果。以上六点教学方面的看法只有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有机结合,才可能有一定效果。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目前仍在不断探求有更好效果的教学方法,我虽没有教改,实际上已是'半个教改',我的教学是'常规'与'教改'相结合,并博采众长,不断改进,争取更好成绩。

2.初中数学教学总结报告

时间如流水,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留给我的是新的思考和更大的努力。掩卷长思,细细品味,这一学期里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不禁又浮上心头来,使我感慨万千,这其中有苦有乐,有辛酸也有喜悦,失败与成功并存。在这一学期里,我过得紧张又忙碌,愉快而充实。现在,我把自己在这一学期教学工作中的体会与得失写出来,认真思索,力求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

一、重视教学交流

集体备课,既是提高备课水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又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我们办公室内,我们一是做到课前讨论交流,二是做到课后反思小结。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们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坐在一起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节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们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

二、重视师生交流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非常重要,这样有利于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无论备课多认真仔细也很难适应不同班级的情况,只有沟通、了解,才能更好地解决各个班级的不同问题。另外,有些学生基础较好,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就能更好地引导这些学生更好地学习。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做好课后辅导,初二学生爱动、好玩,难管,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做思想工作,从生活上关心他。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

3.初中数学教学总结报告

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学好数学谈何容易,所以数学后进生也越来越多。争对这一问题谈谈我的一些观点。

数学后进生表现出意志薄弱,自由散漫,学习成绩较差,无进取心的现象,他们往往是拖拉作业,上课不集中精力听讲,爱做小动作。其实他们也有进取心、自尊心,也渴望进步。只不过由于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生失去了一定的自信。因此,转化后进生工作重点放在转化学生的自信心及创造性上。我想通过本学期的转化,让七年级后进生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端正学习态度,对于掌握基本技能起到推动作用。在工作中,我一定重视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溺爱优秀生,不鄙视后进生。制订出如下转化计划:

后进生如果丧失了自信心,成绩长期跟不上,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爱与帮助,自暴自弃,对教师对学习还会产生逆反心理。自信心是后进生转化的基石,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人人都有优点,如同人人都有缺点一样。再好的学生都有缺点,再差的学生也有优点。在班级多开展一些活动,以便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这样有利于让后进生展现自己的闪光点,还可以受到别人的尊重。

因为大多数后进生厌烦学习,要改变学生的厌学心理,必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转化。

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和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我将通过家访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要用身边的最典型的事例去感染他们,使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让我用诚挚的心,真诚的爱,去善待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熟能无情'。由于后进生常常被遗忘,要想使他们在短期内由后进变先进不大可能。它是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多接触他们、了解他们,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讲清道理,注意他们的点滴变化,用爱心、用真情去感化他们。使每个后进生真正感到班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每位同学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能得到全面发展。我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初中数学教学总结报告

忙碌的一学期即将过去,在数学组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感觉收获颇多。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一、认真备课

对于自己的课程,我在寒假就已经看过一遍,有了大概的思路。刘xx老师要求我们整章备课,这样对于自己所要教授的知识就有了系统的认识,也可以防止知识点的重复和遗漏。在备课前,我还仔细研读了教材,每看一遍都会有收获,这对于我的讲课非常有帮助。做到每节课都“有备而来”,并在课后及时反思总结不足,认真记录于教案之中。

二、多听课

通过听课,我看到了刘xx老师潇洒自如、掌控全局的御女风范、默默老师幽默风趣的教学理念、周清波老师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也看到了刘xx老师对学生不厌其烦的教导、默默老师改作业时温柔细腻的笔触,还看到了周清波老师严厉而关爱的眼神。这些我都记在心里,并且时刻提醒自己向这三位老师学习。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这些老师的工作方法,开拓了我的思路,也让我对待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三、加强练习

以前自己不明白“精讲精练”的重要性,这学期对这个词有了很深的体会。为了做到“精讲精练”,我在课下找了很多题目,并且将他们进行归类、总结,把挑选出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放到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加系统、高效地完成自己的数学学习。

四、勤于总结

在我学习的道路上,我中学时的数学老师善于总结、善于提纲挈领,这一点给我留下来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也把这一方法应用到我的教学中,每一章节学完我都会给学生进行总结,并且指导他们自己进行总结。这样,学生才可以将单个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知识框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与学习方法。

我一直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学富五车、口若悬河、幽默风趣的老师,我知道自己离这个目标还很遥远,曾经也一度没有自信,觉得自己不适合当老师,特别感谢数学组各位老师对我的开导与帮助,也感谢各位领导与老师对我的关心与支持,谢谢!

5.初中数学教学总结报告

三年级数学教育,重在初步培育学生的笼统、归纳潜力,剖析、归纳潜力,决议、推理潜力和思想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开展学生数学潜力。透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常识的来历和用途,培育学生杰出的行为习气。本学期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采纳有用办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的学习习气,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进程。在教育进程中首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取得的成果

(一)、以课堂教育为核心。

1、备课。

学期初,细心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育材料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了单元备课,把握每一部分常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考虑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发生什么疑问,该怎样解决。在备课中表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进程。充分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规划好操练。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考虑。放手让学生探求,着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育重,难点,选取学生的探求成果,让学生进行比较,沟通,讨论,从中把握常识,培育潜力;让学生操练在同层次的习题,稳固常识,构成潜力,开展思想;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常识以及办法。

(2)及时温习。我的做法是:新授常识根本上是当天或第二天温习,以后再逐渐延伸温习时刻。该办法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忘记快,不会温习的缺陷。

(3)努力构建常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收拾,构成每节常识串;每单元收拾温习构成常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收拾温习。学生阅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进程,既构成了常识网,又学到了办法,容易发生学习搬迁,给学生的立异、实践带给了或许。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操练过错进行面批,指出特性问题,大众修订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过错,增强学生的剖析潜力。学生修订后,给予好的点评,鼓舞学生独立完结作业。剖析操练发生过错的原因,改善教育,提高教师教育的针对性。

4、注重对学困生的教导。

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在教育中留意降低难度,放缓斜度,答应他们采用自己的办法慢速度学习,注重学习进程。在教育中逐步培育他们的学习爱好,提高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答复采纳“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势,使学生敢于答复问题,乐于考虑。

5、成果。

本学期期末考试题是县进修学校出题和统一抽考。班级成果比较好。全班38名学生参考。总分3169.5分,平均分83.41分,90分以上有14名,优秀率36.84%,及格率97.37%。

(二)、规划贴合小学生年纪特点的实践活动。

三年级学生把握的数学常识不算多,触摸社会的规模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规划出“有用”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透过丈量自己的体重,加深对重量单位的了解。丈量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了解。提高了实践活动的潜力。

(三)、巧妙浸透环保教育,关怀环保。

在教育进程中,呈现一些应用题,如:用纸对折、拼图等。在完结常识教育后,教育学生将剩下的纸千万不能乱丢,应养成讲卫生,保护环境的杰出习气。

(四)、勤与家长沟通,完成共同教育。

与家长常联络,搭建杰出的沟通渠道,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与此同时,教师更能加深对学生特性的了解,做到对症下药。

(五)、用心参与教研活动。

用心参与本校的教育科研活动,并坚持详细做好听课笔记。细心参与教育预案规划,听、评课活动,主动向老教师请教教法,并虚心学习。本学期撰写了自己的多篇教育教育心得、教育反思,并参与了和省级的教育规划论文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二、不足之处

1、有些家长在那个对孩子的学习不行注重,首要表此时:家长不合作造成了学习成果差。

2、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细心审题,书写不细心。

3、学生随堂操练中由于时刻紧,操练的不行深,学生的自学意思薄弱,单个学生上课小动作多,听课不细心。

4、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行清晰。

三、改善办法

1.培育学生杰出的解题习气。减少学生因不良的学习习气造成作业上所反映的审题不细心、抄错数字等现象。

2.针对作业中暴露的问题及平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育中进一步加强研究,加强互相之间的合作、合作,针对学生单个差异进行差异教育和单个指导,特性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双基训练,执行到位,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加强混合运算核算的训练,强调运算顺序。

4.注重根本算理教育,在教育中要减少机械的、单调的重复训练,而应多规划一些有层次的变式训练,以提高学生关于概念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减少学生因过错地或片面地了解概念造成的失误。

第14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

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点分式与二次根式总结

1 分式与分式方程

11 指数的扩充

12 分式和分式的基本性质

设f,g是一元或多元多项式,g的次数高于零次,则称f,g之比f/g为分式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13 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分式的约分是将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使分式化简

如果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公因式,且各系数没有大于1的公约数,则此分式成为既约分式既约分式也就是最简分式

对于分母不相同的几个分式,将每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以适当的非零多项式,使各分式的分母相同,而各分式的值保持不变,这种运算叫做通分

14 分式的运算

15 分式方程

方程的两遍都是有理式,这样的方程成为有理方程如果有理方程中含有分式,则称为分式方程

2 二次根式

21 根式

在实数范围内,如果n个x相乘等于a,n是大于1的整数,则称x为a的n次方根

含有数字与变元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并一定含有变元开方运算的算式成为无理式

22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根式

具备下列条件的二次根式称为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式的每一个因式的指数都小于开方次数 (2)根号内不含有分母

如果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根式以后,被开方式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根式

23 二次根式的运算

24 无理方程

根号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无理方程

第15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之梯形

知识点总结

一、梯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2.分类:梯形分为一般梯形和特殊梯形,特殊梯形包括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3.等腰梯形:

(1)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性质:等腰梯形的腰相等,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3)判定方法:①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②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二、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

(1)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梯形中位线

(1)定义: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2)定理: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三、研究梯形问题的主要方法:

将梯形问题通过作辅助线转化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矩形来解决。

与些同时,学生应当理解并掌握梯形常用的七种辅助线:1.平移一腰;2.过顶点作高;3.平行一条对角线;4.延长两腰相交于一点;5.过一腰中点和顶点作直线;6.过一腰的中点作另一腰的平行线;7.作梯形的中位线。

常见考法

(1)考查梯形的有关概念,梯形的一些有关计算(如求梯形的角、高以及面积);

(2)考查梯形中位线、梯形的对角线,以及梯形的常见辅助线的添法;

(3)有关梯形的拼图问题以及梯形为背景的实际问题在段考、中考中也有体现。

误区提醒

(1)误认为梯形只有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两种,而实质上这两种只是梯形的一个特殊情况;

(2)对等腰梯形判定定理把握不准,忽视了“同一底”这一前提条件。

典型例题(2010年安徽省模拟)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d=cd,且∠abc为锐角,若ad=4 ,bc=12,e为bc上的一点,当ce分别为何值时,四边形abed是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写出你的结论,并加以证明。

解:当ce=4时,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在bc上截取ce=ad,连接de、ae.

又∵ad//bc, ∴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

∴ae=cd=bd

∵be=12-4=8>4, 即be>ad

∴ab不平行于de∴四边形abed是梯形

∵ae//cd,cd=bd, ∴∠aeb=∠c=∠dbe[来源:]

在△abe和△deb中

ae=db, ∠aeb=∠dbe,be=eb

△abe≌△deb(sas) , ∴ab=de

∴四边形abed是等腰梯形

当ce=6,四边形abed是直角梯形

在bc上取一点e,使得ec=be=bc=6,连接de,

∵bd=cd,∴de⊥bc

又∵be≠ad,ad//be, ∴ab不平行于de

∴四边形abde是直角梯形。

第16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

初中数学圆柱体知识点总结的内容

初中数学圆柱体知识点总结

知识要点:一个长方形以一边为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周,所经过的空间叫做圆柱体。

圆柱体

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底面,周围的面叫侧面,一个圆柱体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

2.圆柱体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体的高。

3.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圆柱体的侧面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即:

s侧面积=ch=2πrh

底面周长c=2πr=πd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x2=2πr2+ch=2πr(r+h)

4.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即 v=s底面积×h=(π×r×r)h

5.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6.圆柱体可以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围成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x2

6.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分成两个同样的部分,每一个部分叫半圆柱。这时与原来的圆柱比较,体积不变、表面积增加两个直径x高的长方形。

7.圆柱的轴截面是直径x高的长方形,横截面是与底面相同的圆。

知识要领总结:以一个圆为底面,上或下移动一定的距离,所经过的空间叫做圆柱体。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下面是对数学中因式分解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内容知识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内容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十六篇)

代数式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039;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数学范文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十六篇)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十六篇)100人关注

    代数式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039;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 ...[更多]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方差(十六篇)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方差(十六篇)100人关注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方差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方差接着平均数的内容,下面的小编为大家整合的是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之方差。上述是的小编为大家整合的初中数学知识点 ...[更多]

  • 初中数学《圆》知识点总结(九篇)
  • 初中数学《圆》知识点总结(九篇)100人关注

    初中数学《圆》知识点总结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 ...[更多]

  • 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十六篇)
  • 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十六篇)99人关注

    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直线、射线与线段直线射线与线段,形状相似有关联。直线长短不确定,可向两方无限延。射线仅有一端点,反向延长成直线。线段定长两端点,双向 ...[更多]

  • 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第一学期(三篇)
  • 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第一学期(三篇)96人关注

    一、学习新课程,转变教学观念本学期,教研组利用隔周二上午教研活动,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再次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正确把握数学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 ...[更多]

  •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合集(十六篇)
  •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合集(十六篇)96人关注

    精选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合集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 ...[更多]

  • 初中数学期末总结学生(十三篇)
  • 初中数学期末总结学生(十三篇)94人关注

    初中数学期末总结学生初中数学期末总结学生当我还徜徉在圣诞节浪漫的氛围中,当我的耳边还留有“whenchristmascometothetown”美妙旋律的余音时,20**年已乘着极地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