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好总结范文网
当前位置: > 总结大全 > 教学总结 > 初中总结

2023中考备考: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三角函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1-31 16:12:02 查看人数:25

2023中考备考: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三角函数

第一篇 2023中考备考: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三角函数 2200字

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

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

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

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

正割(sec)等于斜边比邻边;seca=c/b

余割(csc)等于斜边比对边。csca=c/a

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90°-α)=cosα, cos(90°-α)=sinα,

tan(90°-α)=cotα, cot(90°-α)=tanα.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锐角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三角和的三角函数: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

sint=b/(a^2+b^2)^(1/2)

cost=a/(a^2+b^2)^(1/2)

tant=b/a

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三倍角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半角公式:

sin(α/2)=±√((1-cosα)/2)

cos(α/2)=±√((1+cosα)/2)

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

降幂公式

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cos^2(α)=(1+cos(2α))/2=covers(2α)/2

tan^2(α)=(1-cos(2α))/(1+cos(2α))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积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推导公式:

tanα+cotα=2/sin2α

tanα-cotα=-2cot2α

1+cos2α=2cos^2α

1-cos2α=2sin^2α

1+sinα=(sinα/2+cosα/2)^2

其他:

sinα+sin(α+2π/n)+sin(α+2π_2/n)+sin(α+2π_3/n)+……+sin[α+2π_(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_2/n)+cos(α+2π_3/n)+……+cos[α+2π_(n-1)/n]=0 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函数名 正弦 余弦 正切 余切 正割 余割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_oy中,从点o引出一条射线op,设旋转角为θ,设op=r,p点的坐标为(_,y)有

正弦函数 sinθ=y/r

余弦函数 cosθ=_/r

正切函数 tanθ=y/_

余切函数 cotθ=_/y

正割函数 secθ=r/_

余割函数 cscθ=r/y

正弦(sin):角α的对边比上斜边

余弦(cos):角α的邻边比上斜边

正切(tan):角α的对边比上邻边

余切(cot):角α的邻边比上对边

正割(sec):角α的斜边比上邻边

余割(csc):角α的斜边比上对边

三角函数万能公式

万能公式

(1)(sinα)^2+(cosα)^2=1

(2)1+(tanα)^2=(secα)^2

(3)1+(cotα)^2=(cscα)^2

证明下面两式,只需将一式,左右同除(sinα)^2,第二个除(cosα)^2即可

(4)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总有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证:

a+b=π-c

tan(a+b)=tan(π-c)

(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

整理可得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得证

同样可以得证,当_+y+z=nπ(n∈z)时,该关系式也成立

由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可得出以下结论

(5)cotacotb+cotacotc+cotbcotc=1

(6)cot(a/2)+cot(b/2)+cot(c/2)=cot(a/2)cot(b/2)cot(c/2)

(7)(cosa)^2+(cosb)^2+(cosc)^2=1-2cosacosbcosc

(8)(sina)^2+(sinb)^2+(sinc)^2=2+2cosacosbcosc

万能公式为:

设tan(a/2)=t

sina=2t/(1+t^2) (a≠2kπ+π,k∈z)

tana=2t/(1-t^2) (a≠2kπ+π,k∈z)

cosa=(1-t^2)/(1+t^2) (a≠2kπ+π,且a≠kπ+(π/2) k∈z)

就是说sina.tana.cosa都可以用tan(a/2)来表示,当要求一串函数式最值的时候,就可以用万能公式,推导成只含有一个变量的函数,最值就很好求了.

三角函数关系

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倒数关系

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商数关系

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下面4个也存在这种关系。)。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平方关系

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

两角和差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 )/(1-tanα ·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 ·tanβ)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tan(1/2_α)=(sin α)/(1+cos α)=(1-cos α)/sin α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tan(α/2)=(1—cosα)/sinα=sinα/1+cosα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

诱导公式

诱导公式的本质

所谓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就是将角n·(π/2)±α的三角函数转化为角α的三角函数。

常用的诱导公式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k∈z

cos(2kπ+α)=cosα k∈z

tan(2kπ+α)=tanα k∈z

cot(2kπ+α)=cotα k∈z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第二篇 一次函数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850字

一次函数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_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_+b

则此时称y是_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_的正比例函数。即:y=k_(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_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即:y=k_+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_=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_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_,y),都满足等式:y=k_+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_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_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_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_1,y1);b(_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_+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_,y),都满足等式y=k_+b。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_1+b……①和y2=k_2+b……②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

2.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g=s-ft。

六、常用公式:

1.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_1-_2)

2.求与_轴平行线段的中点:|_1-_2|/2

3.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

4.求任意线段的长:√(_1-_2)^2+(y1-y2)^2(注:根号下(_1-_2)与(y1-y2)的平方和)

第三篇 初中数学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1600字

初中数学关于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四边形

1、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3、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温馨提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_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_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_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下面是对数学中因式分解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第四篇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500字

一、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_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_+b

则此时称y是_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_的正比例函数。即:y=k_ (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_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_+b (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 b取任何实数)

2.当_=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_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_,y),都满足等式:y=k_+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_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_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_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第五篇 初中数学:近似数和平均数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2300字

近 似 数

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且比准确数略多或略少些,这一个数称之为近似数。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那么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止的所有数止。

如:我国的人口无法计算准确数目,但是可以说出一个近似数.比如说我国人口有13亿,13亿就是一个近似数。

有 效 数 字

与实际数字比较接近,但不完全符合的数称之为近似数。

对近似数,人们常需知道他的精确度。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通常有以下两种表述方式:

(1)用四舍五入法表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2)另外还有进一和去尾两种方法。用有效数字的个数表述。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为止的数所有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精 确 度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

(1)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2)规定有效数字的个数,也是对近似数精确程度的一种要求。

有效数字规则

有效数字注意:

①近似数的精确度有两种形式:精确到哪一位;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②对于绝对值较大的数取近似值时,结果一般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如:8 90 000(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得8 903 000≈8.90×106。

③对带有计数单位的近似数,如2.3万,他有两个有效数字:2、3,而不是五个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的舍入规则:

1、当保留n位有效数字,若后面的数字小于第n位单位数字的0.5就舍掉。

2、当保留n位有效数字,若后面的数字大于第n位单位数字的0.5 ,则第位数字进1。

3、当保留n位有效数字,若后面的数字恰为第n位单位数字的0.5 ,则第n位数字若为偶数时就舍掉后面的数字,若第n位数字为奇数加1。

如将下组数据保留三位

45.77=45.8 43.03=43.0

38.25=38.2 47.15=47.2

近似数规则

近似数的混合运算,可按运算顺序和近似数的计算法则分步计算,但中间运算的结果要比最后结果多取一位数字。

例: 计算3.054×2.5-57.85÷9.21。

3.054×2.5-57.85÷9.21

≈3.05×2.5-57.85÷9.21

≈7.63-6.28≈1.4

根据已知数据,最后运算的结果要取两位数字,因此,中间运算的结果要取三位数字。

平 均 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通常,平均数又可以分为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平方平均数和指数平均数。

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其公式为: 总数量和÷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 规则

平均数符号

(1)平均数符号是什么?

比如说,_的平均数就可以写成在“_”这个字母上面写一条横线。

(2)平均数符号怎么打?

在word中可以用插入“公式”的方法输入,也可以用插入“域”的方法输入,以后者为好,与文字完全兼容。

平均数的分类

(1)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公式为:平均数=(a1+a2+…+an)/n。

(2)几何平均数:n个正实数乘积的n次算术根,任意n个正数a1,a2 ,…,an的几何平均数不大于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3)加权平均数:若n个数_1,_2,……_n的权分别为w1,w2,……wn,则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是(_1w1+_2w2+……+_nwn)/(w1+w2+……+wn)。

(4)调和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都是独立自成体系,因而数学调和平均数定义为数值倒数的平均数的倒数。

(5)平方平均数:是n个数据的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关系

共同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来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统计量。

平均数能够利用所有数据的特征,而且比较好算。另外,在数学上,平均数是使误差平方和达到最小的统计量,也就是说利用平均数代表数据,可以使二次损失最小。因此,平均数在数学中是一个常用的统计量。但是平均数也有不足之处,正是因为它利用了所有数据的信息,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中位数和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特点都是能够避免极端数据,但缺点是没有完全利用数据所反映出来的信息。

区别

只有在数据分布偏态(不对称)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所以说,如果是正态的话,用哪个统计量都行。如果偏态的情况特别严重的话,可以用中位数。

练 习

一、为了调查某一段的汽车流量,记录了30天中每天同一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辆数,其中有4天是284辆,4天是290辆,12天是312辆,10天314辆,那么这30天该路口同一时段通过的汽车平均数为( )。

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游戏的中奖率是1%,做100次这样的游戏一定会中奖

b.为了解某品牌灯管的使用寿命,可以采用普查的方式

c.一组数据6,8,7,8,9,10的众数和平均数都是8

d.若甲组数据的方差s甲2=0.05,乙组数据的方差s乙2=0.1,则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稳定

三、某社区要调查社区居民双休日的学习状况,采用下列调查方式:

①从一幢高层住宅楼中选取200名居民;

②从不同住宅楼中随机选取200名居民;

③选取社区内200名在校学生

(1)上述调查方式最合理的是______;

(2)将最合理的调查方式得到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如图1)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2),在这个调查中,200名居民双休日在家学习的有______人;

(3)请估计该社区2 000名居民双休日学习时间不少于4小时的人数.

答 案

一:306

二:c

三:(1)②;

(2)在家学习的所占的比例是60%,因而在家学习的人数是:200×60%=120(人);

(3)在家学习时间不少于4小时的频率是:

24+50+16+36+6+10

200

=0.71.

该社区2 000名居民双休日学习时间不少于4小时的人数是:2000×0.71=1420(人).

估计该社区2000名居民双休日学习时间不少于4小时的人数为1420人.

第六篇 初中数学绝对值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400字

初中数学绝对值的重要知识点总结推荐

初中数学绝对值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知识要领: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a的点到数b的点之间的距离,叫做a-b的绝对值,记作 |a-b|。

绝对值

几何的意义

在数轴上,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如:5指在数轴上表示数5的点与原点的距离,这个距离是5,所以5的绝对值是5。

代数的意义

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a的绝对值用“|a |”表示.读作“a的绝对值”。

实数a的绝对值永远是非负数,即|a |≥0。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若a为正数,则满足|_|=a的_有两个值±a,如|_|=3,,则_=±3.

应用举例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还是0。

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也就是说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0。

0的绝对值还是0。

特殊的零的绝对值既是他的本身又是他的相反数,写作|0|=0。

|3|=3 =|-3|

当a≥0时,|a|=a

当a<0时,|a|=-a

存在|a-b|=|b-a|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比如:若 |2(_—1)—3|+|2(y—4)|=0,则_=___,y=____。(| | 是绝对值)。

答案:

2(_-1)-3=0 ,且2y-8=0

解得_=5/2 ,且y=4 。

一对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例+2的绝对值等于—2的绝对值(因为在数轴上他们离原点的单位长度相等)

知识归纳: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绝对值用“ ||”来表示。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_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_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_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下面是对数学中因式分解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内容知识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内容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第七篇 初中数学分时运算知识点总结 1100字

初中数学分时运算知识点总结

一、约分与通分:

1.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

分式约分:将分子、分母中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分式约分的根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即分式的分子、分母都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约分的方法和步骤包括:

(1)当分子、分母是单项式时,公因式是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与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积;

(2)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将多项式分解因式,约去公因式。

2.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通。

分式通分:将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种变形叫分式的通分。

(1)当几个分式的分母是单项式时,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的所有不同字母的积;

(2)如果各分母都是多项式,应先把各个分母按某一字母降幂或升幂排列,再分解因式,找出最简公分母;

(3)通分后的各分式的分母相同,通分后的`各分式分别与原来的分式相等;

(4)通分和约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将一个分式化简,而通分是将一个分式化繁。

注意:

(1)分式的约分和通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分式的变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的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约分时,分子与分母不是乘积形式,不能约分.

3.求最简公分母的方法是:

(1)将各个分母分解因式;

(2)找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

(3)找出各分母中不同的因式,相同因式中取次数最高的,满足(2)(3)的因式之积即为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求最简公分母在分式的加减运算和解分式方程时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

(2)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进行计算。

2.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4.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5.对于分式化简求值的题型要注意解题格式,要先化简,再代人字母的值求值。

常见考法

分式的运算通常是综合考查分式的加减、乘除、约分及分解因式等知识,是中考的重点。特别是化简求值已经成近两年中考的热点。题型既有选择、填空题,也有计算题。

误区提醒

(1)互为相反数的因式约分时漏掉负号;

(2)通分时漏乘而出错;

(3)把通分与去分母混淆,本是通分,却把分式中的分母丢掉;

(4)计算顺序搞乱而出错。

第八篇 初中数学培优辅差工作总结 2350字

初中数学培优辅差工作总结

从我班的基本情况来看,学生的数学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可是一部分学生却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在“培优补差”教育上做出成绩来,把“培优补差”教育的效果落到实处。针对我班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些具体表现,如不爱学习、学习习惯不好以及学习过程常出现错误等情况,我对学生采取了分层分类教学和推行个性化教育为主的“培优补差”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实施分层分类教学

所谓分层分类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习惯的差异,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区别对待、因人施教,以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个体需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协调健康发展。它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目标分层提要求、训练分层搞辅导、检测分层定标准,使不同智力、不同个性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在各个方面一步一步地滚动式向前发展,不断从小成功到大成功、一方面成功到多方面成功、个别成功向全面成功迈进的,达到教学成功的一种手段。在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实践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我班学生数学学科的成绩,将学生按照a、b、c三个层次进行分组,不同组在学习进度、学习班难度、考核要求等各方面采用不同的标准。并且,对分组的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如果经过考核c组的学生达到b组学生的水平,就可以进入上一个组;反之,如果学生成绩严重倒退,则有可能降至下一个组。

2、另外还有一些具体措施体现分层教学:在课余辅导中对尖子生实行“导师制”,对“后进生”实行“会诊制”,发现不足之处,则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如:不会简算的则加强简算;对数学公式运用上有问题的则加强对公式的理解及运用;针对不同的题型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二、推行个性化教育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家庭条件、文化基础、成长环境和社会背景等各不相同,所以每个学生也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个性。我班学生多数学生的父母都是以做生意为主,来自不同的地方,学生间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在教学中我也能够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来考虑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总的来说,在“培优补差”的工作中,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班相当部分的学生,基础还较差,底子还比较薄。在“培优补差”的工作中,我还将继续加倍努力,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更大的进步。

初中数学培优辅差工作总结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学校的生命,而这一工作是由各科的教学工作组成的。因此,科组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优秀科组的建设是我们小学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一、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我校数学科有完善的组织机构(教导主任――科组长――各任课老师),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如科组长的主要职责是:期初制定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教研计划,期末写教学、教研工作总结,质量分析;组织科组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协助教导处开展教研活动,检查教师备课,组织学生开展学科活动等。学校还定期开展科组活动,检查各时期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2、抓教学管理、抓常规管理。

本学期,教研组加强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并配合教导处继续强化教学五认真的督查评估,使备课、上课、质量检测、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组织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符合规范化的教学要求。我们要求教师期初要制定教学计划,辅导学习困难生计划;科组长、要制定教研计划;期中,要进行质量分析;期末,各班科要进行质量分析;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教师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把安排到的课上足、上好;文化知识考核:平时组内单元把关、每次检测各年级都能认真做好质量分析;一学期来教研组共检查了备课本2次,教师们都能按要求备足、备好课,青年教师大都能写好详案,也较工整;并能及时写好教后反思;一学期中全组教师每人听课10节以上,并及时写好听课反思或随感。科组长、备课组长要写出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各老师要上交教学论文、教学反思。

3、备课管理。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内容的深入上下功夫。而且,确立教学目标,作出重难点的处理,教法的选择,作业的设计等。科组长、教导处还每学期检查教师备课两次,每次都有记录,有总结。

4、作业管理。由于学校每年都有不少的插班生,而且每个年级的知识,要求都不同,所以每个学期的开始,学校都召开科组长会议,要求他们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综合同级科教师的意见,定出作业的格式,作业本的名称,用什么作业本等。学校每学期检查学生作业三次,对教师在批改作业上好的做法及时表扬,不足的地方及时纠正。

5、学生管理。数学科虽然学科思想教育性不强,但数学科的老师仍然把学生的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当中。而且每学期初都制定好《培优补差》计划,按计划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辅导及优生的培训工作,成绩确有成效。由于抓了教学常规,使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加大教科研力度,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理论培训,提高理论素养

我们充分利用业务学习、科组活动、备课组活动时间及课余时间,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新教材;学习有关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学习主体性实验研究的有关理论。在学习中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四个结合”:理论学习和理论摘抄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心得交流相结合,理论学习和观摩、点评优质课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

2、辛勤耕耘结出丰硕果

综上所述,我校数学科组在学校领导的正确的领导下切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们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一如既往勤勉、务实地工作,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九篇 初中数学的公式总结 800字

初中数学的公式总结

线段定理公式知识

线段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正方形定理公式

正方形的特征:

①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②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的判定: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定理公式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①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直角三角形定理公式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④直角三角形中30度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 、c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公式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三角形定理公式

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的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推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第十篇 初中数学二次根式知识点总结 550字

初中数学二次根式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二次根式知识点归纳

二次根式的内容其实很广很复杂,接下来让我们来学习二次根式知识点吧。

二次根式

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

即,如果一个数_=a,那么这个数_是a的平方根。

2、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和零的平方根统称为算术平方根,用√ā(a≥0)来表示。

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概念:

1、定义:一般形如√ā(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当a≥0时,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当a小于0时,非二次根式(在一元二次方程中,若根号下为负数,则无实数根)被开方数必须大于等于0。

2、概念:式子√ā(a≥0)叫二次根式。√ā(a≥0)是一个非负数。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a的性质和几何意义 1)a≥0 ; √a≥0 [ 双重非负性 ]

2)(√a)^2=a (a≥0)[任何一个非负数都可以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3) c=√a^2+b^2表示直角三角形内,斜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的根号,即勾股定理推论。

4) √a^2 = |a|

化最简二次根式 如:不含有可化为平方数或平方式的因数或因式的有√2、√3、√6、√7、√a(a≥0)、√_+y 等;

含有可化为平方数或平方式的因数或因式的有√4、√9、√16、√25、√a^2、√(_+y)^2、√_^2+2_y+y^2等

最简二次根式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的尽的因式;(3)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温馨提示:看过初二数学知识点之二次根式,同学们都掌握了吧。

2023中考备考: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三角函数十篇

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余切(c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数学范文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十六篇)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代数式(十六篇)100人关注

    代数式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039;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 ...[更多]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方差(十六篇)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方差(十六篇)100人关注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方差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方差接着平均数的内容,下面的小编为大家整合的是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之方差。上述是的小编为大家整合的初中数学知识点 ...[更多]

  • 初中数学《圆》知识点总结(九篇)
  • 初中数学《圆》知识点总结(九篇)100人关注

    初中数学《圆》知识点总结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 ...[更多]

  • 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十六篇)
  • 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十六篇)99人关注

    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直线、射线与线段直线射线与线段,形状相似有关联。直线长短不确定,可向两方无限延。射线仅有一端点,反向延长成直线。线段定长两端点,双向 ...[更多]

  •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的工作总结七篇
  •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的工作总结七篇99人关注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的工作总结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的工作总结一本励志书上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他的年龄大小,而在于他的意志力、经历和心智.回顾我的20x ...[更多]

  • 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第一学期(三篇)
  • 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第一学期(三篇)96人关注

    一、学习新课程,转变教学观念本学期,教研组利用隔周二上午教研活动,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再次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正确把握数学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 ...[更多]

  •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合集(十六篇)
  •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合集(十六篇)96人关注

    精选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合集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