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高考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22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透视高考历史试卷,联系自身教学实际,我认为有必要对高三阶段历史课教学进行总结,希望能对于改进自身教学策略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高三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虽然我是第一次承担毕业班的教学任务,但还是有颇多的感悟及经验产生!
高三历史科复习总的要求是讲求方法,提高效益。具体要求是打实基础,突出重点;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及时总结,触类旁通;循序渐进,效率第一。
在高三教学中我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
1、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机构。夯实基础就是要深刻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教材中的关键字句,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构建知识网络就是要在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在系统中的纵横坐标位置,从宏观上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化的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条理清楚,因果明确。我形象地称这一轮复习为“地毯式”扫描,如果把备战高考比作盖高楼,那么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应是这座高楼的基石。从9月份到12月份,一直做第一轮的基础复习工作。
2、围绕考纲,研究考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教材内容不等于高考内容,考纲内容不等于全考,历史考纲年年有变,但细细研究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年常考的必考点。这些必考点,应作为重点抓住不放,而且要花大力气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复习,达到了如指掌、滚瓜烂熟,并且要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和中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世界史的复习如国别史的复习法,主要是英、法、美、德、日、俄等国的历史。例如,法国政权的更替。国际关系史的复习法,如英法关系、英美关系、德法关系、美日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等都属于国际关系史,应加强复习。中外史关系的复习法,如中日关系、中英关系、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法关系、中德关系等。
近年历史科高考,以能力立意,以知识为载体,对理论观点和史学方法及思想文化素质的考查渗透其中;依托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创新;对历史问题认识水平的考查,强调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强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运用知识的方法,体现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发展现;试题综合性强,既包括学科内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也适当引进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试题反映或折射社会现实的需要,不回避热点问题。
还要研究考纲新增内容。一般来说,新增的一定要考。07年考纲稳中有变,“变”处主要表现在, 6处知识考点表述调整,2个知识点被删去。
3、高三历史科复习要掌握三种知识:章节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结构和理论知识,其中,章节知识是基础,这由同学们在校教学复习中完成。章节知识和专题知识纵横交错,构成知识网络;历史理论支撑起网上的知识点,使同学们的历史知识结构形成一个多层面的立体交叉体系。在诸多知识的连接点上繁衍出新的知识生长点,这个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也是对同学们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查。历史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
4、强化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全面提高解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弱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对给定的热点素材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积极探索命题的切人点,对于材料题论述题的训练,具体来说:一要阅读和了解背景材料;二要思考这些材料与历史学常识的直接联系;三要自己研究命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四要针对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拟出答题思路及要点;五要书写答案,语言力争规范科学、言简意赅、层次清晰,表述完整。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和弱点,各个同学的弱点可能是不同的,有的同学有某一知识上的缺陷,有的同学可能存在着能力上的缺陷,因此,我除了要求每位同学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重点的弥补、矫正或训练,查漏补缺之外,还有意识的对同学进行个性化的点拨与指导。
5、加强时时反思与阶段反思。在复习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通过针对性地重点习题的解答与分析,不断地进行反思,深入探究有哪些问题与这一主题相关以及这一主题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从而建构对该主题的总体认识,培养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指导学生在解答主观题时,常常要反问自己,有没有比这更好的答案?有没有离题?有没有答到点子(关键)上?
这次我所带的是高三五六班,面对文综的高考成绩,回头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备考过程,结果如下: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本次考试失利的重要原因。这届文科班同学来自八个不同的理科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个性突出,处事好以自我为中心,行为习惯、自律意识相对较差,学习惰性强,为此在班级管理上,本着对学生的未来负责的原则,我进行了严格的班级管理,从早到校、到早读、课间操、午饭、午休、晚自习,各阶段的任务和规范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感觉在这样的管理下失去了“自由”,所以在心理上产生逆反,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所任教的学科就可能会失去兴趣与学习的动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不和谐?静心回首,问题还应该出在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式上。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是“老师”认为非常必要而学生认为是外在强加的,平时的管理也无数次犯过 “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学生犯了错误动辄指责,批评,典型的“恨铁不成钢”心理,不能做到放大学生的优点过多的关注瑕疵,没有很好的实践因材施教,从而不可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地疏远了老师。教育教学是相通的,看来,只有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和学生保持通畅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力的促进自身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2、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需要加强对学情的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设计特别突出对学情把握的重要性,正如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按需组织生产”一样,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制定或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方式。在繁忙的工作中,稍有一点懈怠就可能造成由于不了解学情而导致的课上效率不高,看来老师还得时时走到学生中间,倾听他们的声音。
3、后期学生的反思、自我领悟是促进提高的捷径,用心最重要。高三的学习伴随着无数次的考试练习,加上学生自购的教辅资料,做过的试题数量一定为数不少,各类题型的解法老师也可能讲过数次,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明原因地犯同一类型的错误,为此切忌搞题海战术,一定要加强反思,避免重复劳动。本届学生就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学科之间的均衡关系,用过多的精力来学习某一学科,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缺乏感悟的意识,没有独悟的时间,教师反复提醒仍执迷不悟,所以高考的结果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4、在“能量守衡”下学生要本着“整体最大化”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方法得当的情况下,应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根据对本届学生学习时间的调查,学习时间分配的严重不均衡也是造成文综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客观原因。当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让学生多花时间的集约式课堂教学模式。
这就是我第一次带高三毕业班历史教学任务的一个浅薄性总结,希望能对将来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2篇 2022年高考生物教学总结
2022年高考结束之后,从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生物试题的感觉:选择题总体可以,但简答题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量较多,一般学生做得很匆忙。今年的试题比去年的稍难,但也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第1题就是考查新陈代谢的概念,也有课本内容的变式,如课本上有关顶端优势的示意图,只是增加了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的干扰选项,有关高等植物细胞结构图形、谷氨酸发酵罐图形、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图解、有丝分裂后期图形的绘图等,这些内容都是课本内容的变式呈现,因此在学习中要打好扎实的基础。
进入高三之初,我们组内就达成共识,在这一届高三复习中改变以往的方式,探索新的复习方法。同时认识到,高三复习的工作重点还应当放在双基训练上,不应当一味的增加内容,而是应当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技巧。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首先应立足于课本的基础知识复习,即立足于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内外全面系统地复习教材,只有全面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并对这些知识有了透彻的理解,才能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一方面要全面复习理清知识结构,捋清各知识点,把分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把握主干知识、明晰基本知识点,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抓基础知识的复习也要突出重点,对重点知识和与实践联系密切、容易出能力考查题的知识点应多下功夫,以达到融会贯通、应用自如。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克隆、遗传育种原理、生态平衡原理等等,往往可以成为能力考查的素材,应作重点对待。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应注意理解和综合、应用,要善于联想、迁移,从而有利于提高运用能力。学生复习的好坏应通过各种手段来检验,高三复习的最好检验方法是课堂知识点过关测试,考察上一节或本节的知识点,教师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很明确,有效的训练了双基。
高考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市场,在其中不乏利用假冒劣质产品进行发财的商家,但也不否认有精品的复习资料,一味抨击复习资料的坏处不可取,而全盘套用复习资料更不可取,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本出发,从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研究新考纲、新高考,利用自己可以累积到的一切资料进行重组分类,用优秀资料中的信息充实我们的教学,使别人的东西服务于我们自己的教学,达到“他山之石可攻玉”的效果,为此我们在教学案一体的基础上,增加了自选重组练习,使学生从繁杂的复习资料中解放出来,避免学生在重复练习中时间的大量浪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作用。通过做题,形成和提高各种能力。
高考复习在重视三基的同时,也要重视知识的应用,重视知识的迁移,重视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样我们的复习才能与高考命题改革的要求相适应。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不但要重视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以及推导实验结论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培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在实验复习中,一方面重视了对规定实验的掌握,理解基本的实验设计原则和原理,如:掌握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原则,单因素变量原则,对照的原则等。另一方面在明确实验设计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实验设计试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指导阅读,首先提高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端正态度,掌握方法,养成习惯。我们不少学生在考试时,如遇到熟悉的情景时,还能得心应手,可是一旦遇到新的情景,便感到束手无策,为什么呢?从情景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不足。这无疑是我们平时讲的太多造成的,我告诉学生:书上有很多概念、原理、规律等都是从有关的论述中推出来的,你顺着教材的线索去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一直读到自己能给自己出题目,你就能悟到很多新的东西,提取信息的能力得到了相应地提高。这样做也符合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考试中出现的说理不通,表达不清的毛病,教会他们运用课本中某些段落的内容,去正确使用生物学术语,为什么我们有些学生实际分比估分要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这方面吃了亏。在今后我们还应当正确处理教师讲读与学生自读,精读与泛读,课内读与课外读的关系。除了课本外,我们配套练习《世纪金榜》中的基础知识再现,规律、方法技巧,资料库等都是重要的阅读内容。另外,我们还应定期印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
一个人的精力与智慧是有限的,集众家之长,改自身之短,对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为高三生物教学服务,为此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的成员每周有二次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来研讨教学中的问题。在备课中做到四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练习。以整体协作、集团作战的方针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第3篇 历史教师高考教学工作总结
历史教师高考教学工作总结
xx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透视高考历史试卷,联系自身教学实际,我认为有必要对高三阶段历史课教学进行总结。
高三历史科复习总的要求是讲求方法,提高效益。具体要求是打实基础,突出重点;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及时总结,触类旁通;循序渐进,效率第一。
在高三教学中我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
1、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机构。夯实基础就是要深刻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教材中的关键字句,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构建知识网络就是要在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在系统中的纵横坐标位置,从宏观上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化的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条理清楚,因果明确。我形象地称这一轮复习为“地毯式”扫描,如果把备战高考比作盖高楼,那么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应是这座高楼的基石。从9月份到12月份,一直做第一轮的基础复习工作。
2、围绕考纲,研究考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教材内容不等于高考内容,考纲内容不等于全考,历史考纲年年有变,但细细研究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年常考的.必考点。这些必考点,应作为重点抓住不放,而且要花大力气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复习,达到了如指掌、滚瓜烂熟,并且要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和中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世界史的复习如国别史的复习法,主要是英、法、美、德、日、俄等国的历史。例如,法国政权的更替。国际关系史的复习法,如英法关系、英美关系、德法关系、美日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等都属于国际关系史,应加强复习。中外史关系的复习法,如中日关系、中英关系、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法关系、中德关系等。
近年历史科高考,以能力立意,以知识为载体,对理论观点和史学方法及思想文化素质的考查渗透其中;依托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创新;对历史问题认识水平的考查,强调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强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运用知识的方法,体现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发展现;试题综合性强,既包括学科内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也适当引进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试题反映或折射社会现实的需要,不回避热点问题。还要研究考纲新增内容。一般来说,新增的一定要考。xx年考纲稳中有变,“变”处主要表现在,6处知识考点表述调整,2个知识点被删去。
3、高三历史科复习要掌握三种知识:章节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结构和理论知识。其中,章节知识是基础,这由同学们在校教学复习中完成。章节知识和专题知识纵横交错,构成知识网络;历史理论支撑起网上的知识点,使同学们的历史知识结构形成一个多层面的立体交叉体系。在诸多知识的连接点上繁衍出新的知识生长点,这个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也是对同学们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查。历史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
4、强化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全面提高解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弱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对给定的热点素材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积极探索命题的切人点,对于材料题论述题的训练,具体来说:一要阅读和了解背景材料;二要思考这些材料与历史学常识的直接联系;三要自己研究命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四要针对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拟出答题思路及要点;五要书写答案,语言力争规范科学、言简意赅、层次清晰,表述完整。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和弱点,各个同学的弱点可能是不同的,有的同学有某一知识上的缺陷,有的同学可能存在着能力上的缺陷,因此,我除了要求每位同学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重点的弥补、矫正或训练,查漏补缺之外,还有意识的对同学进行个性化的点拨与指导。
5、加强时时反思与阶段反思。在复习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通过针对性地重点习题的解答与分析,不断地进行反思,深入探究有哪些问题与这一主题相关以及这一主题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从而建构对该主题的总体认识,培养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指导学生在解答主观题时,常常要反问自己,有没有比这更好的答案?有没有离题?有没有答到点子上?
第4篇 高考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2007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透视高考历史试卷,联系自身教学实际,我认为有必要对高三阶段历史课教学进行总结,希望能对于改进自身教学策略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高三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虽然我是第一次承担毕业班的教学任务,但还是有颇多的感悟及经验产生!
高三历史科复习总的要求是讲求方法,提高效益。具体要求是打实基础,突出重点;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及时总结,触类旁通;循序渐进,效率第一。
在高三教学中我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
1、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机构。夯实基础就是要深刻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教材中的关键字句,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构建知识网络就是要在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在系统中的纵横坐标位置,从宏观上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化的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条理清楚,因果明确。我形象地称这一轮复习为“地毯式”扫描,如果把备战高考比作盖高楼,那么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应是这座高楼的基石。从9月份到12月份,一直做第一轮的基础复习工作。
2、围绕考纲,研究考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教材内容不等于高考内容,考纲内容不等于全考,历史考纲年年有变,但细细研究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年常考的必考点。这些必考点,应作为重点抓住不放,而且要花大力气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复习,达到了如指掌、滚瓜烂熟,并且要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和中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世界史的复习如国别史的复习法,主要是英、法、美、德、日、俄等国的历史。例如,法国政权的更替。国际关系史的复习法,如英法关系、英美关系、德法关系、美日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等都属于国际关系史,应加强复习。中外史关系的复习法,如中日关系、中英关系、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法关系、中德关系等。
近年历史科高考,以能力立意,以知识为载体,对理论观点和史学方法及思想文化素质的考查渗透其中;依托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创新;对历史问题认识水平的考查,强调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强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运用知识的方法,体现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发展现;试题综合性强,既包括学科内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也适当引进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试题反映或折射社会现实的需要,不回避热点问题。
还要研究考纲新增内容。一般来说,新增的一定要考。07年考纲稳中有变,“变”处主要表现在, 6处知识考点表述调整,2个知识点被删去。
3、高三历史科复习要掌握三种知识:章节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结构和理论知识,其中,章节知识是基础,这由同学们在校教学复习中完成。章节知识和专题知识纵横交错,构成知识网络;历史理论支撑起网上的知识点,使同学们的历史知识结构形成一个多层面的立体交叉体系。在诸多知识的连接点上繁衍出新的知识生长点,这个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也是对同学们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查。历史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
4、强化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全面提高解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弱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对给定的热点素材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积极探索命题的切人点,对于材料题论述题的训练,具体来说:一要阅读和了解背景材料;二要思考这些材料与历史学常识的直接联系;三要自己研究命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四要针对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拟出答题思路及要点;五要书写答案,语言力争规范科学、言简意赅、层次清晰,表述完整。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和弱点,各个同学的弱点可能是不同的,有的同学有某一知识上的缺陷,有的同学可能存在着能力上的缺陷,因此,我除了要求每位同学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重点的弥补、矫正或训练,查漏补缺之外,还有意识的对同学进行个性化的点拨与指导。
5、加强时时反思与阶段反思。在复习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通过针对性地重点习题的解答与分析,不断地进行反思,深入探究有哪些问题与这一主题相关以及这一主题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从而建构对该主题的总体认识,培养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指导学生在解答主观题时,常常要反问自己,有没有比这更好的答案?有没有离题?有没有答到点子(关键)上?
这次我所带的是高三五六班,面对文综的高考成绩,回头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备考过程,结果如下: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本次考试失利的重要原因。这届文科班同学来自八个不同的理科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个性突出,处事好以自我为中心,行为习惯、自律意识相对较差,学习惰性强,为此在班级管理上,本着对学生的未来负责的原则,我进行了严格的班级管理,从早到校、到早读、课间操、午饭、午休、晚自习,各阶段的任务和规范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感觉在这样的管理下失去了“自由”,所以在心理上产生逆反,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所任教的学科就可能会失去兴趣与学习的动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不和谐?静心回首,问题还应该出在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式上。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是“老师”认为非常必要而学生认为是外在强加的,平时的管理也无数次犯过 “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学生犯了错误动辄指责,批评,典型的“恨铁不成钢”心理,不能做到放大学生的优点过多的关注瑕疵,没有很好的实践因材施教,从而不可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地疏远了老师。教育教学是相通的,看来,只有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和学生保持通畅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力的促进自身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2、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需要加强对学情的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设计特别突出对学情把握的重要性,正如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按需组织生产”一样,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制定或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方式。在繁忙的工作中,稍有一点懈怠就可能造成由于不了解学情而导致的课上效率不高,看来老师还得时时走到学生中间,倾听他们的声音。
3、后期学生的反思、自我领悟是促进提高的捷径,用心最重要。高三的学习伴随着无数次的考试练习,加上学生自购的教辅资料,做过的试题数量一定为数不少,各类题型的解法老师也可能讲过数次,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明原因地犯同一类型的错误,为此切忌搞题海战术,一定要加强反思,避免重复劳动。本届学生就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学科之间的均衡关系,用过多的精力来学习某一学科,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缺乏感悟的意识,没有独悟的时间,教师反复提醒仍执迷不悟,所以高考的结果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4、在“能量守衡”下学生要本着“整体最大化”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方法得当的情况下,应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根据对本届学生学习时间的调查,学习时间分配的严重不均衡也是造成文综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客观原因。当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让学生多花时间的集约式课堂教学模式。
这就是我第一次带高三毕业班历史教学任务的一个浅薄性总结,希望能对将来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5篇 2022年高考教学工作总结
XX年高考早结束了,回顾这三年来的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我还是想写出来,但愿相关的学生不见不怪,见了也莫怪。
高考成绩一出来,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虚、假、本该如此。
这里是三类学校的学生,我带的是两个文科班:三(14)班(a班)是文科普通班,三(15)班(b班)是文科重点班。我同时是a班的班主任、高三语文备课组长。1—4班是理科英才班,5—9班是理科重点班,10—12班是理科普通班,13—14是文科普通班,15班是文科重点班,16班是文科次重点班,17班是理科复读班。
从全市三月联考、四月联考成绩来看,校内比较,以各班总分前50名的语文均分和语文过百分人数计,a班的语文比1、2班略差,和4班相当,比3班要好;b班是全校高三语文各项指标中最好的,比1、2班略好。在普通班语文中,各项指标中a班远超10-13班。其中,从三年的考试成绩看,3、5、6、 10、13班在同类比较中是较差的。
然而,高考成绩出来了,我感到了无比的滑稽,感到其中长期隐藏的可耻、可悲和可笑。
1—4班中,4班语文后来居上,考得最好,第一次比b班好,而且b班在高分段上比1、2班都要差,只小胜3班。从总分看,4班也是雄踞英才班之首,这是一个意外。可见b班在三月联考达到巅峰之后,就一直懈怠不前了。老本吃完了,不进则退。这是b班的耻辱!a班语文一直狂胜13班,从分数看两班是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四月联考,a班与b班前50名的均分甚至只差1分,a班比13班的均分甚至高出近10分。但高考分数呢?b班在均分上比a班高出4 分,而过百分的人数只比a班多3人,这是怎样的一个可耻数字啊!简直是可悲了!什么文科重点班!!上课混日子的太多了。a班语文均分比13班高出4分,高分也保持往日的优势,但感觉平时考试抄袭的分数也太假,这次终于打回原形了。
同样的老师在教,8班远好于9班,5、6班一起差,11、12班原来的成绩太假,这次也打回了原形。由于班级管理问题,10、13班的语文一直考得不像人样,拉学校的后腿。综合考察,我的结论如下:
第一,严明的班规只对不思进取的学生有震慑、督促作用,对先进生、主动性强的学生来说可有可无。如a班(77人)和13班(66人),同是文科普通班,a班在总分前10名上并不占明显优势,但过250分的人数比13班多20人,且没有线下生(其他普通班都有线下生),13班有5个线下生。当然,作为班主任,我平时与学生交流不够,刚性有余,情感不够,学生学习的潜力和积极性挖掘不力。
第二,有的科任老师不太配合班级管理,对违纪现象睁只眼闭只眼,教学效果不好。这样一来,学生看人上课,学会了偷懒、乖巧,实则是害自己。在a 班,语文、地理科一直是学生的得分大户,英语、历史、数学科老师管得较松,政治老师时紧时松。教师的态度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班风、学风不同,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学态度不同,比教学水平的不同带来的差异还要大。教学水平的不足可由班风、教学态度、教辅资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弥补,但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态度的不足是教学水平、其他条件弥补不了的。我终于明白了。
第三,有的班干部不能以身作则,对违纪的同学包庇、纵容,该扣分的不扣分,不能“上传”,只能“下达”。结果,班主任不能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实情,
班干部的形式主义作风只能让同学相互戕害,集体无语,集体放纵。
第四,手机舞弊已成考场的灾难,考风极其恶劣,考试数据不能达到摸底、反馈的真正目的。这里面闹的笑话和滑稽剧我就不讲了。学生基础差,校风也不好,家长又纵容自己的孩子,教师责任心下滑,学生上课、午休时间、深夜用手机上网的大有人在,寝室熄灯好久了,里面却是一片荧光灯。学生毁在手机和自己的放纵中,这就是我的一个结论。以前学生成绩不好,知耻而后勇,能刻苦勤奋学习,现在不少学生以会玩、会花钱为荣,不知耻为何物,尤其是成绩差的,越差越牛。这与社会笑贫不笑娼的风气是有关联的。
说到个别的学生,本来有冲刺高分的实力,但苦于数学、英语的难学,抓了一头,却丢掉了自己的优势学科语文,这不是明智之举。以b班学生为甚。她们不懂知识点的学习与知识结构的学习是两种不同水平、层次的学习方式,也不懂带着问题去复习,反而以重点生自居,在学习时间经常说闲话,班里闹哄哄的,比a 班的学习纪律(表面的)要差多了——a班至少是安静的。想一想,高考语文,过110分的只3人,过100分的比三(4)班少12人,这是她们的耻辱。用三月联考成绩比,b班的高考语文栽了大跟头,均分少了至少3分(一个选择题分),过100分的至少少了12人。这是为什么呢?态度问题。
还有一个现象要注意。b班有两个学生z和m,进校时本来分在现在的a班,但通过关系z和m都进入了文科重点班。三年下来,通过学生的努力,证明她们的家长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z过了三本线,分数在a班是第一名,m过了高职(一)线,分数在a班是第六名。我的结论是,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学习的风气和环境是重要的(早进班学习,多读多背,迟些回寝室,就是抢时间多学,不要懒惰),而且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的成绩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都低,且教学态度又差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真是祸害不浅。XX年学校发生过学生赶老师下讲台的事(直到由学校辞退),以后就没有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早知当初,本该如此。
第6篇 高考数学教学总结反思归纳报告
高考数学教学总结反思归纳报告
高考数学教学总结
初为人师,就有幸担任高三(12)班主任及数学教学工作,这是学校领导对我的厚爱和信任,也是对我的期待。但对我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 作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高考的把握始终不够。特别带的班又是普通班,学生的基础整体较差,学习习惯又不好,而我省高考文科数学试卷的特点是区分度大,高考所占权重大,所以数学也是文科学生最重视的学科。高三文科数学的教学直接关系着文科考生高考的成绩,数学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
我认为这一年,我们定边中学的高三数学的教学工作是努力的,可以说是竭尽所能,单就我们班的数学成绩而言,结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本班共有学生38人。数学最高分123,百分以上的有5个,90分以上的11个。
下面是我这一年的具体做法与体会。
一、把握好高考的方向
高考考什么,有考试大纲。而具体的命题的脉搏是每个高三教师最想知道的,其实是不难把握的。高考试卷是社会瞩目的焦点,只能出好,不能有错,每年国家的考试中心还要对各省的试卷进行评估,他们的评估绝不像我省教育部门自己的评估全是优点没有缺点,他们的评估客观,尖锐。面对社会与国家主管部门的双重压力与他们自己的努力,我省的命题水平逐年提升,质量逐年提高。而他们命题的样板就是前一年考试中心的试卷,他们也在努力学习考试中心的命题思想,所以只要充分研读前一二年考试中心的试卷就能摸准当年高考命题的脉搏。而我的具体做法就是先认真学习研究了陕西文科数学的考纲,并听取了安振平老师对考纲的解读报告会,除此之外,我仔细地研究了近年数学高考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但只要根据我省的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我省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及各部分知识点所占的比例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和导师贾老师共同制定了适合本班的教学计划。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我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结果证明我的策略还是行之有效的。
二、反思教学
在复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我都会经常的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复习对学生的成绩的提高有没有实效,是否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这样时常反思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简单做完习题对完答案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同时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的练习更加多下功夫,针对这方面我采取将省和各市质检卷试题中的'易错题、重点题重新拼起来印发给学生继续练习,这样学生遇到做过的题目的时候就能够很清楚的了解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长期坚持对典型习题的练习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能掌握数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的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有所提升。
三、不足之处
1.第一轮复习开始时,选择的例题在题型和难度上不太合适,不过这个问题在付彬校长的指点后,及时的进行了调整。但还是对学生有些影响;
2.课堂上讲的太多,学生练的太少。我在讲台上讲的神采飞扬、口干舌燥,学生也说能听懂,可一考成绩还是上不去。我给学生们的总结就是:“一听都会,一做不对,一考成绩上不去!”最后我发现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上,课下自己动手太少。针对这个问题,我的办法是:课堂上,一是每节课抽出五分钟左右让学生默写一些常用的公式,二是,每个例题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先做我在讲,或是我讲完让他们在课堂上自己再亲自做一遍;课下,每次的周练,月考,统考试题要整理,每天的布置的习题要当天完成,我会在每天下午六点半到七点这段时间里检查。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还是有效的。但在课堂上讲与练时间的合理分配上,还是欠火候,这是今后还要继续努力的方向之一;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高三这一年的教学,我更加清楚教学相长的意义,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努力,尽快成长!
第7篇 文综高考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文综高考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
20xx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透视高考历史试卷,联系自身教学实际,我认为有必要对高三阶段历史课教学进行总结,希望能对于改进自身教学策略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高三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虽然我是第一次承担毕业班的教学任务,但还是有颇多的感悟及经验产生!
高三历史科复习总的要求是讲求方法,提高效益。具体要求是打实基础,突出重点;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及时总结,触类旁通;循序渐进,效率第一。
在高三教学中我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
1、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机构。夯实基础就是要深刻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教材中的关键字句,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构建知识网络就是要在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在系统中的纵横坐标位置,从宏观上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化的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条理清楚,因果明确。我形象地称这一轮复习为“地毯式”扫描,如果把备战高考比作盖高楼,那么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应是这座高楼的基石。从9月份到12月份,一直做第一轮的基础复习工作。
2、围绕考纲,研究考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教材内容不等于高考内容,考纲内容不等于全考,历史考纲年年有变,但细细研究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年常考的必考点。这些必考点,应作为重点抓住不放,而且要花大力气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复习,达到了如指掌、滚瓜烂熟,并且要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和中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世界史的复习如国别史的复习法,主要是英、法、美、德、日、俄等国的历史。例如,法国政权的更替。国际关系史的复习法,如英法关系、英美关系、德法关系、美日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等都属于国际关系史,应加强复习。中外史关系的复习法,如中日关系、中英关系、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法关系、中德关系等。
近年历史科高考,以能力立意,以知识为载体,对理论观点和史学方法及思想文化素质的考查渗透其中;依托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创新;对历史问题认识水平的考查,强调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强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运用知识的方法,体现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发展现;试题综合性强,既包括学科内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也适当引进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试题反映或折射社会现实的需要,不回避热点问题。还要研究考纲新增内容。一般来说,新增的一定要考。07年考纲稳中有变,“变”处主要表现在,6处知识考点表述调整,2个知识点被删去。
3、高三历史科复习要掌握三种知识:
章节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结构和理论知识,其中,章节知识是基础,这由同学们在校教学复习中完成。章节知识和专题知识纵横交错,构成知识网络;历史理论支撑起网上的.知识点,使同学们的历史知识结构形成一个多层面的立体交叉体系。在诸多知识的连接点上繁衍出新的知识生长点,这个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也是对同学们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查。历史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
4、强化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全面提高解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弱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对给定的热点素材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积极探索命题的切人点,对于材料题论述题的训练,具体来说:一要阅读和了解背景材料;二要思考这些材料与历史学常识的直接联系;三要自己研究命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四要针对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拟出答题思路及要点;五要书写答案,语言力争规范科学、言简意赅、层次清晰,表述完整。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和弱点,各个同学的弱点可能是不同的,有的同学有某一知识上的缺陷,有的同学可能存在着能力上的缺陷,因此,我除了要求每位同学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重点的弥补、矫正或训练,查漏补缺之外,还有意识的对同学进行个性化的点拨与指导。
5、加强时时反思与阶段反思。
在复习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通过针对性地重点习题的解答与分析,不断地进行反思,深入探究有哪些问题与这一主题相关以及这一主题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从而建构对该主题的总体认识,培养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指导学生在解答主观题时,常常要反问自己,有没有比这更好的答案?有没有离题?有没有答到点子(关键)上?
文综高考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
这次我所带的是高三五六班,面对文综的高考成绩,回头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备考过程,结果如下: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本次考试失利的重要原因。这届文科班同学来自八个不同的理科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个性突出,处事好以自我为中心,行为习惯、自律意识相对较差,学习惰性强,为此在班级管理上,本着对学生的未来负责的原则,我进行了严格的班级管理,从早到校、到早读、课间操、午饭、午休、晚自习,各阶段的任务和规范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感觉在这样的管理下失去了“自由”,所以在心理上产生逆反,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所任教的学科就可能会失去兴趣与学习的动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不和谐?静心回首,问题还应该出在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式上。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是“老师”认为非常必要而学生认为是外在强加的,平时的管理也无数次犯过
“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学生犯了错误动辄指责,批评,典型的“恨铁不成钢”心理,不能做到放大学生的优点过多的关注瑕疵,没有很好的实践因材施教,从而不可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地疏远了老师。教育教学是相通的,看来,只有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和学生保持通畅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力的促进自身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2、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需要加强对学情的了解和把握。
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设计特别突出对学情把握的重要性,正如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按需组织生产”一样,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制定或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方式。在繁忙的工作中,稍有一点懈怠就可能造成由于不了解学情而导致的课上效率不高,看来老师还得时时走到学生中间,倾听他们的声音。
3、后期学生的反思、自我领悟是促进提高的捷径,用心最重要。
高三的学习伴随着无数次的考试练习,加上学生自购的教辅资料,做过的试题数量一定为数不少,各类题型的解法老师也可能讲过数次,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明原因地犯同一类型的错误,为此切忌搞题海战术,一定要加强反思,避免重复劳动。本届学生就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学科之间的均衡关系,用过多的精力来学习某一学科,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缺乏感悟的意识,没有独悟的时间,教师反复提醒仍执迷不悟,所以高考的结果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4、在“能量守衡”下学生要本着“整体最大化”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
方法得当的情况下,应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根据对本届学生学习时间的调查,学习时间分配的严重不均衡也是造成文综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客观原因。当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让学生多花时间的集约式课堂教学模式。
这就是我第一次带高三毕业班历史教学任务的一个浅薄性总结,希望能对将来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