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教师教学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
一个月即将结束,对后进生的转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后进生的转化进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本月的后进生的转化作以下的工作总结。
一、 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提到学困生,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教师们换个角度,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学困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心态,对学困生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约束不良心态的滋生发展,用教师美好的灵悟、理智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很大的希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并能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二、和谐平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自身的职业决定了育人的职责,教师时刻应以组织、教育和管理学生为己任,因此,对学困生在活动中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爱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掌握学困生的心态、心理障碍、思想负担、精神压力,以及教育启发的方式,耐心热情地替他们排忧解难,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荣辱牵动着老师的心理,老师的得失同样成为他们脸上“阴晴变化的招牌”,向他们无私地奉献出真挚的爱,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善于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人格上与优等生平等相待,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找准切合点,正面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教育。
三、培养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由学生学习责任性强弱和学习兴趣的浓淡来决定。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它的规律性,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而发生变化。”学生这个内因只有通过教师这个外因才能发生变化。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营养,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兴趣,才能成为开发人的智力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细细调查、研究、比较,掌握了每个后进生的特点,切中火候,对症下药。
四、加强辅导,铸就自信的天地
教师要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解人意,除了献给他们一片爱心外,还要替他们排扰解难。学困生之所以学习进步迟缓,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觉得他们最大的心理障碍莫过于基础差,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而丧失学习信心,遇到难题自己难以解决而觉得孤立无援,陷入无可奈何之中。我针对学困生这种心理,作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找准突破口。如举古今中外名人成长的范例。通过这些例子的启发教育,让学困生从思想和心理上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减轻学困生精神上的压力。教育方式上本着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判的原则,引导学困生向优等生学习,使后进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五、创设情境,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学困生除了加强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外,教师教学中还应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和作业练习要求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阅读法、思考法、比较归纳法、识记法、回忆重现法、分析法、观察实践法等。实践证明,学困生与优等生不是一成不变的。给学困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温暖,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都可能使学困生从思想品行到学习技能上与优等生相媲美。
六、耐心克制,创设进取的转化环境
教师的耐心和克制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能够自觉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克制自己消极情绪的一种意志品质。它是教师转化学困生成功与否的重要品质。对于顽皮淘气、不守纪律且学习基础差,又总是赶不上队的学生和对学生中间产生的有损班集体荣誉、而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因素误入歧途的学生,如果教师没有教育的耐心和克制,在这些现象面前就会无法自觉地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会显得冲动、甚至予以严重的体罚。这就会激怒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抗心理,使学生对教师形成鄙视态度,不接受批评意见。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便荡然无存。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应给学生创造和提供一种良好的、融洽的学习、生活氛围,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而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盛气凌人。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给学生以亲近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生、生活,并在各项活动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总之,一个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的形成、学习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平时的关心和呵护,而对后进生的转化,更应倾注教师不懈的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第2篇 教师关于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
精彩导读:对待后进生要与对待优等生一样,对他们不歧视、不疏远,要关怀他们、亲近他们,用博大的胸怀去容纳他们,与他们促膝谈心,交流感情。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而且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转化后进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对症下药”,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
一、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转化后进生的基础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家庭环境好,不愁吃穿,娇生惯养,父母放任自流或父母外出打工无人管教:二是弱能力型的后进生,即接受能力不强,听不懂教师的讲课,难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三是行为习惯不良,表现为惹是生非,搞恶作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贪玩,经常拖欠作业,学习自觉性差;四是品德不良,有小偷小摸与破坏公物的行为,常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五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当,与学生的关系不和谐,导致部分后进生越来越差。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说的少、练的少。表现的机会更少。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产生一种不敢表现自己和不敢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畏惧心理。有部分后进生还形成了对其他同学的发言不作深层次思考,不去寻求其他答案或解法的从众心理和一切难题依靠教师的崇敬心理,长此以往,后进生更“后进”。所以,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又要留给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想、分析、整理的过程中,积极自主参与、思考、探索,敢于表现自我。教师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才能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
对待后进生要与对待优等生一样,对他们不歧视、不疏远,要关怀他们、亲近他们,用博大的胸怀去容纳他们,与他们促膝谈心,交流感情。针对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分清其主流和支流,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都要及时表扬与鼓励,坚定他们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不断完善自我。对他们的消极因素要掌握时机,因势利导,避免简单、粗暴的训斥。防止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对待后进生要像医生对待患者一样,要倍加关心,尊重、体贴他们。教师应以全面细致的爱护之情,一视同仁的尊重之感,有效地触动后进生的心灵。
如同学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男生,可期中考试各科成绩均在45分上下,学习不努力、不认真,调皮打架,是出了名的“挠头生”。对此,我想了很多办法,如找他谈话、帮他补习功课等,使他逐步树立信心。在课堂上只要他答对一道思考题,我就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鼓励,使他渐渐产生学习兴趣,最后学习成绩慢慢上来了。随着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前打架、骂人等一些不良行为也渐渐改掉了。后来他深有感触地对我说:“是老师的爱心,使我由一个后进生转变成品学兼优的学生。当年要是老师您放任不管或者方法简单粗暴的话,也许当时自己就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了,也就不会有今天了。”
三、爱是转化后进生行之有效的保证
教师的爱应该是诚挚的、公正的、无私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只要是常人,如果受到教师的关心、帮助、热爱,那么他就会有所发展。”这一科学论断告诉我们,教育不能仅限于尖子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然而,在有些教师的眼里,可造之才只有少数几个学习尖子,至于那些成绩不佳所谓的后进生是“朽木不可雕也”。这种可怕的偏见必然会造成只重视和培养少数拔尖生,忽视与放弃大多数后进生,形成少数和多数的隔阂,使多数学生成了“陪衬品”。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应该坚决摒弃。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有时甚至要偏爱后进生,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原则,努力培养学生使之成为新世纪的有用人才。教师要注重与后进生的心理沟通,没有感情是不行的。他们需要爱的甘露。所以,教师对后进生要入其心、动其情,学生才会信师道、听师教,主动地从根本上转变自己,建立起融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3篇 后进生转化的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后进生转化的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一个月即将结束,对后进生的转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后进生的转化进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本月的后进生的转化作以下的工作总结。
一、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提到学困生,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教师们换个角度,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学困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心态,对学困生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约束不良心态的滋生发展,用教师美好的灵悟、理智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很大的希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并能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二、和谐平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自身的职业决定了育人的职责,教师时刻应以组织、教育和管理学生为己任,因此,对学困生在活动中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爱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掌握学困生的心态、、思想负担、精神压力,以及教育启发的方式,耐心热情地替他们排忧解难,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荣辱牵动着老师的心理,老师的得失同样成为他们脸上“阴晴变化的招牌”,向他们无私地奉献出真挚的爱,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善于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人格上与优等生平等相待,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找准切合点,正面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教育。
三、培养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由学生学习责任性强弱和学习兴趣的浓淡来决定。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它的规律性,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而发生变化。”学生这个内因只有通过教师这个外因才能发生变化。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营养,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兴趣,才能成为开发人的智力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细细调查、研究、比较,掌握了每个后进生的'特点,切中火候,对症下药。
四、加强辅导,铸就自信的天地
教师要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解人意,除了献给他们一片爱心外,还要替他们排扰解难。学困生之所以学习进步迟缓,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觉得他们最大的莫过于基础差,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而丧失学习信心,遇到难题自己难以解决而觉得孤立无援,陷入无可奈何之中。我针对学困生这种心理,作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找准突破口。如举古今中外名人成长的范例。通过这些例子的启发教育,让学困生从思想和心理上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减轻学困生精神上的压力。教育方式上本着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判的原则,引导学困生向优等生学习,使后进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五、创设情境,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学困生除了加强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外,教师教学中还应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和作业练习要求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阅读法、思考法、比较归纳法、识记法、回忆重现法、分析法、观察实践法等。实践证明,学困生与优等生不是一成不变的。给学困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温暖,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都可能使学困生从思想品行到学习技能上与优等生相媲美。
六、耐心克制,创设进取的转化环境
教师的耐心和克制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能够自觉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克制自己消极情绪的一种意志品质。它是教师转化学困生成功与否的重要品质。对于顽皮淘气、不守纪律且学习基础差,又总是赶不上队的学生和对学生中间产生的有损班集体荣誉、而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因素误入歧途的学生,如果教师没有教育的耐心和克制,在这些现象面前就会无法自觉地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会显得冲动、甚至予以严重的体罚。这就会激怒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抗心理,使学生对教师形成鄙视态度,不接受批评意见。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便荡然无存。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应给学生创造和提供一种良好的、融洽的学习、生活氛围,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而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盛气凌人。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给学生以亲近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生、生活,并在各项活动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总之,一个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的形成、学习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平时的关心和呵护,而对后进生的转化,更应倾注教师不懈的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第4篇 教师教学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范文
一个月即将结束,对后进生的转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后进生的转化进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本月的后进生的转化作以下的工作总结。
一、 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提到学困生,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教师们换个角度,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学困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心态,对学困生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约束不良心态的滋生发展,用教师美好的灵悟、理智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很大的希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并能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二、和谐平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自身的职业决定了育人的职责,教师时刻应以组织、教育和管理学生为己任,因此,对学困生在活动中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爱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掌握学困生的心态、心理障碍、思想负担、精神压力,以及教育启发的方式,耐心热情地替他们排忧解难,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荣辱牵动着老师的心理,老师的得失同样成为他们脸上“阴晴变化的招牌”,向他们无私地奉献出真挚的爱,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善于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人格上与优等生平等相待,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找准切合点,正面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教育。
三、培养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由学生学习责任性强弱和学习兴趣的浓淡来决定。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它的规律性,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而发生变化。”学生这个内因只有通过教师这个外因才能发生变化。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营养,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兴趣,才能成为开发人的智力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细细调查、研究、比较,掌握了每个后进生的特点,切中火候,对症下药。
四、加强辅导,铸就自信的天地
教师要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解人意,除了献给他们一片爱心外,还要替他们排扰解难。学困生之所以学习进步迟缓,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觉得他们最大的心理障碍莫过于基础差,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而丧失学习信心,遇到难题自己难以解决而觉得孤立无援,陷入无可奈何之中。我针对学困生这种心理,作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找准突破口。如举古今中外名人成长的范例。通过这些例子的启发教育,让学困生从思想和心理上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减轻学困生精神上的压力。教育方式上本着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判的原则,引导学困生向优等生学习,使后进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五、创设情境,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学困生除了加强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外,教师教学中还应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和作业练习要求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阅读法、思考法、比较归纳法、识记法、回忆重现法、分析法、观察实践法等。实践证明,学困生与优等生不是一成不变的。给学困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温暖,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都可能使学困生从思想品行到学习技能上与优等生相媲美。
六、耐心克制,创设进取的转化环境
教师的耐心和克制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能够自觉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克制自己消极情绪的一种意志品质。它是教师转化学困生成功与否的重要品质。对于顽皮淘气、不守纪律且学习基础差,又总是赶不上队的学生和对学生中间产生的有损班集体荣誉、而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因素误入歧途的学生,如果教师没有教育的耐心和克制,在这些现象面前就会无法自觉地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会显得冲动、甚至予以严重的体罚。这就会激怒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抗心理,使学生对教师形成鄙视态度,不接受批评意见。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便荡然无存。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应给学生创造和提供一种良好的、融洽的学习、生活氛围,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而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盛气凌人。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给学生以亲近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生、生活,并在各项活动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总之,一个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的形成、学习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平时的关心和呵护,而对后进生的转化,更应倾注教师不懈的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第5篇 优秀教师转化后进生经验总结
优秀教师转化后进生经验总结
一个学生之所以后进,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情况,摸清学生后进的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学生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不论他们是否愿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每时每刻都在从各个渠道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其中,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不良教育,都可为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提供条件。这是学生后进的外因,而这些影响要起作用,必须通过内因即学生本身。从心理素质看,后进生的独立性意向的迅速发展与认识能力低下不适应的矛盾,使其易感情冲动,产生一些片面的错误的认识。从思想水平看,后进生社会经验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总之,我们在做后进生思想转化工作之前,首先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摸清他们后进的原因和关键所在,以便对症下药。切忌那种不问青红皂白,武断的训斥批评后进生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和他们推心置腹,让他们向老师吐露思想深处的东西,使老师有针对性的教育他们。
那么,怎样为后进生营造一方良好的'精神家园'呢?
一、转变观念,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现代信息社会,青少年的独立性,自主性大大增强,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赢得后进生的信任,增加心理相容性,帮助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态度。理解、信任和友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温暖后进生灰冷的心灵,促使他们从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简言之,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发展出发,不是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人,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和创造者。这就需要教师将感情的立足点完全转移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与之同呼吸,共悲欢,再度品味求知的艰辛和幸福。学生感受到教师平等待人的民主风气,更激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这样师生之间的所谓尊卑之别自然冰消雪融,作为教师之天敌的感情疏离与心理对峙就失去了产生的土壤,后进生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不再有自卑感和孤独感,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转变角色,关心爱护,正确引导。
正确对待后进生,是做好后进生思想转化工作的基础。在此,我提倡转变角色,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后进生。不要总以为后进生已是'朽木'不可雕,不要对后进生失去信心,不要总把后进生看成是'坏材料'。只有坚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认识和看待后进生:既要看到他们相对落后的一面,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相信后进生身上蕴藏着可以成功发展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可以赶上先进的.行列。面对后进生,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作为他们可以'倾诉'的对象。我采取和后进生交朋友谈心的方式,和他们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帮助。在理解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上,真正站在关心后进生成长进步的立场上,和他们一起共度难关,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增加认同感,使得后进生放下包袱,倾吐真言,从而全面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情况,找出原委,并对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加以肯定,鼓励和引导他们确立新的行为目标,在交流和沟通中,不断肯定后进生新的行为模式和进步表现。这样在不断交流中,后进生就会从教育者那里吸取力量,不断进步。
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方结合,共同为后进生做好后盾工作。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同时,后进生思想觉悟提高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不断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依靠一、二次的谈心、说服教育,就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冷静分析,要正确对待后进生,在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反复,不能一看到后进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出现的反复就斥之为屡教不改、不堪造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第6篇 后进生转化的教师个人总结
后进生转化的教师个人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们的创造性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所以,在实践中,教师积极投身于“用爱转化后进生”的行动中去,赋予后进生更多关爱和理解。我认为在后进生转化的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要用赏识的眼光看他们。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后进生一旦从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中意识到被重视、被赏识,便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如同受折而焦渴的小苗吮吸甘甜的晨露,进而点燃希望之火。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被赏识,后进生更是如此,也更应该被赏识。教师要善于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赞扬,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点燃她们内心要求上进的火花。我们始终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们吧,你就会发现天才就在你身边。
二、不抛弃、不放弃。我们老师应该像电影《士兵突击》里的连长对待许三多那样,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要做到这些我认为就应该具有耐心爱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现“后进生”的转化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反复抓,抓反复。应以表扬为主,以批评为辅,即使是他们做错了事,批评也要适时,适度,才能真正使他们提高思想觉悟,使他们“怕学,厌学”转化为“爱学,乐学”。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他们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学习上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耐心地帮助,哪怕再简单的问题也要细细讲解,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要热爱他们,亲近他们,看作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孩子和朋友,悉心地护理,做他们的贴心人,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当你用爱去感化他们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后进生”也是那么可爱!
三、给孩子们一个机会。小强是我们班一个很调皮的孩子,也是我的一个大难题。他自制力较差,他会在我的课堂上毫无顾忌的大笑,有时会无缘无故地打人,说脏话,对他让我感觉很无奈,但是他确实是一个很单纯的孩子,虽然调皮,打人,但是我始终相信他的本质并不差,只是喜欢找事而已。对他我感觉自己付出的心血最多,花的时间最多,当然这是一个老师应该做的!!
这周我们班又获得了流动红旗,我心一动,为什么不让小强上台领奖呢?这对他不是一个很好的鼓励吗?
我告诉他,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你也是班级的一员,上周你也没有为咱班扣分,说明你也是咱班的功臣,所以你去领奖时理所当然的,你什么都不需要想,只要大步流星地走上去,我会把流动红旗给你,我相信你能行!他还是拿不定主意,我说:“我在上面等着你,可不要让咱们班的流动红旗没人领了。”于是我就走了,其实当主持人宣布领奖时,我心里也担心,他不会上来,但是我发现在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我看到他一脸认真的,大步跑上来,郑重地接过流动红旗,我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但是我很激动,我为他自豪,骄傲!我想在他以后的人生路上,也一定会对这一幕记忆犹新的!!通过这次的领奖,我想激发他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其实不管多调皮的孩子,外表看来什么也不在乎,其实,在他的内心也是希望自己是优秀的,只是不给他机会表现,他们一次次的失望,导致在各个方面对自己失去信心,他也就没有去努力的勇气了,老师应该给他们创造机会,使他们重振旗鼓,人生的帆能高高地树立起来!给孩子一个机会,他们会给你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