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23学校教科研个人工作总结
xx学校教科研个人工作总结
面对春天里群芳争艳的花园,谁不欢欣鼓舞呢?我们的学校无疑也是一座大花园。怎样让这座大花园一年四季春色满园呢?其源头活水自然是教育科研。当然,教科研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创新工作,需要热情、兴趣和关注,更需要充足的时间和执着的毅力。一位文学大师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人不管做什么事,坚持xx年,定能集大成之。我不奢望自己能“集大成之”,但五年来,我对教科研却是情有独钟。
一、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办学特色之路。
教育科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学研究是一所学校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要先行。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始终坚持: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全力做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为 谋求学校自身发展,探索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我明确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近远期目标——德育方面:通过“关于小学德育小、近、活特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力争把我校学生培养成行为规范、品行端正、身心和谐的合格小学生。教学方面:以“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简称“双多教学法”)的课题研究为切入口,构建学校校本课程框架的同时辐射各学科课题的研究,围绕教育教学为核心,强化“以教科研为先导的”意识,深入展开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
“双多教学法”课题实施几年来,我校初步形成了以数学为龙头,以英语、计算机、写作等为基础的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至使一大批“特长生”脱颖而出,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与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本校的课程改革。
仅xx一年,我校学生就有4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小学生数学报》杯小学生探索与应用能力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中小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50杰;苏州市中小学口琴、竖笛比赛一等奖;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苏州市二等奖……列举这些荣誉和数字,并不是沾沾自喜。我有的只是欣慰——因为教育科研,我校形成了“学校特色学科鲜明”“学生特色学科多彩”的办学特色。
二、以教科研为平台,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精干高效、充满活力,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走科研之路,做扎实文章,努力造就一支观念新、师德优、业务精、舆论正确的教师队伍,全力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
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和条件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教师开展各种教育研究。因此,我校为教师创设了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去调查实验。为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我积极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广开门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学校还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同时,还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台,为教育科研成果的发表与推广创设条件,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充分促进了学术观点的碰撞、科研灵感的激发。
为进一步浓厚学校科研氛围,真正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发展战略,我努力做到教育科研的制度化、全程化、全员化和教育科研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让科研之风大兴。我校实行“三进”政策,教育科学进教学、进教师教育、进学生学习,让科研渗透各个领域。认真做好“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争做名优教师相结合,让科研成为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学校发展的内涵而永不衰竭。
让教育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实践证明,教师同科研结合,研究同教学结合,教学同课题结合,可以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优化教师的思维品质,实现平凡与精彩、烦恼与快乐、腐朽与神奇的快速转换,我们就会觉得上班有无穷乐趣,教学就会充满无限的生机,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几年来,因为我校教师成为了“研究者”,所以有不少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发表、获奖,每年总计不少于100篇次。
三、以教科研为乐事,让自己拥有“源头活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为了让自己当好这个“灵魂”,也为了让自己能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多年来,我始终以教育科研为乐事,我努力让自己养成教育科研的习惯。
1、用研究的眼睛观察身边的教育现象。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缺少研究的对象,而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在教育运作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时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点的尴尬。论文不再空洞,而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3、选定恰当范围,加强个案研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我的特长和爱好是教育管理和小学数学教学。为此,我总是从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的高度着眼,在身边教育教学实际中着手,选定适当的研究范围或方向。比如根据自己曾经多年集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针对某个课题,我进行有目的地材料收集,加强对典型个案的剖析,如就问题的种类、方法、模式、背景及发生、发展过程等进行详细全面的调研、比较、分析,以有利于对问题研究的深入,进而提高教科研成果的深度、广度和理论层次。我先后参与编写了《小学数学活动课读本》《小学奥林匹克教程》《小学数学开放题精选》等。
4、尝试对研究成果进行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表达。科研成果主要通过论文形式来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勇于尝试系统地整理、收集相关素材和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主动大胆创作,相信发现就是进步,总结就是提高。为了形成高质量、个性化的成果,我经常阅读相关杂志刊物和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所研究内容的前沿动态和已有的理论成果,同时还进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我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与别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更新观念,撞击思维,将自己发现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出来。
5、努力实践和推广教科研成果。教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循环,发挥出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最大效能。我总是千方百计通过相关会议、沙龙、论坛等途径进行推广与交流自己的教科研成果,充分体验教科研成果转化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良好的教育科研习惯给我带来了诸多的惊喜:我曾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优秀会员”“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吴中区首批教科研新秀” ……五年来先后有《巧解对应分率题》《创建特色学科的尝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等六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回顾过去,我问心无愧;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在当今全力推进以课程改革____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看到了许多崭新的教育思想在闪烁,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涌现,多元的教育模式在碰撞。在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社会的发展”,我作为一名小学校长,必须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及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不断完善,用自己的热情、毅力和智慧全身心地投入教育科研,使自己这个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拥有与时代同步的“源头活水”,从而让我们的校园时时处处“春色满园”。
第2篇 2023学校教科研个人工作总结
面对春天里群芳争艳的花园,谁不欢欣鼓舞呢?我们的学校无疑也是一座大花园。怎样让这座大花园一年四季春色满园呢?其源头活水自然是教育科研。当然,教科研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创新工作,需要热情、兴趣和关注,更需要充足的时间和执着的毅力。一位文学大师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人不管做什么事,坚持10年,定能集大成之。我不奢望自己能“集大成之”,但五年来,我对教科研却是情有独钟。一、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办学特色之路。教育科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学研究是一所学校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要先行。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始终坚持: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全力做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为 谋求学校自身发展,探索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我明确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近远期目标——德育方面:通过“关于小学德育小、近、活特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力争把我校学生培养成行为规范、品行端正、身心和谐的合格小学生。教学方面:以“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简称“双多教学法”)的课题研究为切入口,构建学校校本课程框架的同时辐射各学科课题的研究,围绕教育教学为核心,强化“以教科研为先导的”意识,深入展开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
“双多教学法”课题实施几年来,我校初步形成了以数学为龙头,以英语、计算机、写作等为基础的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至使一大批“特长生”脱颖而出,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与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本校的课程改革。
仅2003一年,我校学生就有4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小学生数学报》杯小学生探索与应用能力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中小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50杰;苏州市中小学口琴、竖笛比赛一等奖;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苏州市二等奖……列举这些荣誉和数字,并不是沾沾自喜。我有的只是欣慰——因为教育科研,我校形成了“学校特色学科鲜明”“学生特色学科多彩”的办学特色。
二、以教科研为平台,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精干高效、充满活力,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走科研之路,做扎实文章,努力造就一支观念新、师德优、业务精、舆论正确的教师队伍,全力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
第3篇 2023学校教科研个人工作总结
学校教科研部肩负着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双重重任,它是保证教学工作、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关口。在担任教科研部主任的一年里,我熟悉校情、了解学校现状,掌握师资队伍情况,通过第几轮的随堂听课,认真分析情况,与校领导研究制定学校教科研部工作目标:以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精神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已有的研究技术,改变单一的接收性学习方式,改善传统的教学行为,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鼓励创新相结合的教与学的方式,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
本学年,教科研部提出了备课和作业设计的新要求。引导教师分层备课、分层设立教学目标,分层施教,分层设计练习,并用记号表明提高项目,引导教师设计运用类题型、学科整合类题型,让更多学有余力的学生冒尖。为了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刀口上,教科研部又提出了按教龄分层备课的改革思路。改变以往抄教案集,重课堂教学轻教学反思、重学法指导轻教学艺术,重形式轻与内容的有机结合等现象,引导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在了解学科总目标、单元目标的基础上,制定认知、情感、技能、行为习惯、创造能力的动态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材,鼓励根据学生实际大胆处理教材,鼓励根据二期课改精神自编教材。精心设计练习,根据学生的程度与接受能力,分层拓展,加大思维容量、训练力度,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反复机械的操作减少了,创造性、主动性增强了,照搬照抄的时间花在了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从而促进了教学效益与教师劳动效益。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师普遍反响较好,但从“精”字上要求,离静安小学的一流教育的差距还很大。今后将鼓励、指导教师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既要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又要备与边缘学科的整合等各种形神兼备的教案,教科研部将作有关方面的培训。
教学研究月,是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展示,今年的教学研究范围特别广。从课堂教学的研究延伸到了对教材的研究,从单一学科的研究拓展到与边缘学科整合的研究,从讲读课到作文课、说话课、读书读报课、复习课、拓展课等各种类型的课,教师大胆实践研究。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师的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与学生同步发展、提高。教科研部今后的发展目标:将研究构建静安小学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等四大课程体系,把静安小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打造平台。
教研组、备课组的规范运作是科研部工作的有力补充,各教研组备课组从区先进教研组的评比过程中找差距、找不足,特别是数学教研组勇于拼搏的精神感染了每一位教师,大家在检查评比的过程中反思提高。教科研部将在今后的几年内,陆续把我校的数学组、语文组、体育组、科研组等几个有潜力的教研组推向区,甚至市的优秀教研组,真正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管理队伍。
校园文化建设在各位组长的精心设计下也搞得有声有色,四月,欢乐英语节,五月数学节,六月语文学科竞赛、艺术节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寄宿生活。但其中问题也不少,任务观念还较重,从而出现部分走过场或流于形式的现象。
校园文化建设是寄宿制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我校校园文化质量,教师转变观念是关键,部门加强管理是根本。教科研部与德育部分工不分家,必须密切配合,根据学校特点既要制定传统活动,如一月份——我是快乐的小小寄宿生,心理辅导月活动。四月——迎校庆,才艺大擂台。五月科技节。六月、九月——丰收节,综合学科竞赛活动等。又要根据事实形势设计有特色的活动。如非典知识竞赛,喜迎世博会,静安电影节、艺术节等活动。
科研工作是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基石。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表现出的热忱、求实精神,令人高兴。这学期瞿炯、顾春慧两位老师的课题通过了区立项审批,学校的教育科研攀上了一定的高度,但离创静安小学一流教育的高要求,离开教育科研所应追求的科学境界,路还很长,还有新的高峰有待于我们去攀登。
作为学校教育科研主力军,在进入新的一学期的发展规划,所要追究的新的高度,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学校教育科研应追求新的制高点的思考。学校教育科研必须根植于实践,始终不能脱离实践经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拓新的实践,创新的理论,是我校教育科研所应追求的永无止境的最高目标。这一目标的达成,在时间上是长期的,在空间上是大跨度的。即使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把理论看作一岸,把实践看作一岸,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理论到具体操作之间的转化和提炼,是学校教育科研所应追求的“制高点”。
第二,强调经验的可操作性,避免追求抽象、空洞的理论。强调实践的针对性,通过科研人员对自己的科研指导实践过程的反思,真正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强调通过实例解剖和案例分析,生动具体的描述事实等反思自己的研究行为,要将科研方法的讨论融入具体化、情境化的活动中。学校科研室的目的是使教师在获得如何“做”的指导的同时,还能获得“做”的过程体验,从而提高研究效果。
第四,加强课题的全程管理,建立校、区、市三级课题管理,特别是课题开展的过程的质量监控,加强指导与成果的展示,通过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实效。
第4篇 2023学校教科研个人工作总结
面对春天里群芳争艳的花园,谁不欢欣鼓舞呢?我们的学校无疑也是一座大花园。怎样让这座大花园一年四季春色满园呢?其源头活水自然是教育科研。当然,教科研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创新工作,需要热情、兴趣和关注,更需要充足的时间和执着的毅力。一位文学大师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人不管做什么事,坚持10年,定能集大成之。我不奢望自己能“集大成之”,但五年来,我对教科研却是情有独钟。
一、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办学特色之路。
教育科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学研究是一所学校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要先行。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始终坚持: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全力做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为 谋求学校自身发展,探索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我明确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近远期目标——德育方面:通过“关于小学德育小、近、活特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力争把我校学生培养成行为规范、品行端正、身心和谐的合格小学生。教学方面:以“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简称“双多教学法”)的课题研究为切入口,构建学校校本课程框架的同时辐射各学科课题的研究,围绕教育教学为核心,强化“以教科研为先导的”意识,深入展开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
“双多教学法”课题实施几年来,我校初步形成了以数学为龙头,以英语、计算机、写作等为基础的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至使一大批“特长生”脱颖而出,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与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本校的课程改革。
仅xx一年,我校学生就有4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小学生数学报》杯小学生探索与应用能力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中小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50杰;苏州市中小学口琴、竖笛比赛一等奖;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苏州市二等奖……列举这些荣誉和数字,并不是沾沾自喜。我有的只是欣慰——因为教育科研,我校形成了“学校特色学科鲜明”“学生特色学科多彩”的办学特色。
二、以教科研为平台,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精干高效、充满活力,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走科研之路,做扎实文章,努力造就一支观念新、师德优、业务精、舆论正确的教师队伍,全力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
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和条件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教师开展各种教育研究。因此,我校为教师创设了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去调查实验。为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我积极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广开门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学校还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同时,还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台,为教育科研成果的发表与推广创设条件,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充分促进了学术观点的碰撞、科研灵感的激发。
为进一步浓厚学校科研氛围,真正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发展战略,我努力做到教育科研的制度化、全程化、全员化和教育科研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让科研之风大兴。我校实行“三进”政策,教育科学进教学、进教师教育、进学生学习,让科研渗透各个领域。认真做好“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争做名优教师相结合,让科研成为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学校发展的内涵而永不衰竭。
让教育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实践证明,教师同科研结合,研究同教学结合,教学同课题结合,可以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优化教师的思维品质,实现平凡与精彩、烦恼与快乐、腐朽与神奇的快速转换,我们就会觉得上班有无穷乐趣,教学就会充满无限的生机,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几年来,因为我校教师成为了“研究者”,所以有不少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发表、获奖,每年总计不少于100篇次。
三、以教科研为乐事,让自己拥有“源头活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为了让自己当好这个“灵魂”,也为了让自己能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多年来,我始终以教育科研为乐事,我努力让自己养成教育科研的习惯。
1、用研究的眼睛观察身边的教育现象。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缺少研究的对象,而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在教育运作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时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点的尴尬。论文不再空洞,而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3、选定恰当范围,加强个案研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我的特长和爱好是教育管理和小学数学教学。为此,我总是从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的高度着眼,在身边教育教学实际中着手,选定适当的研究范围或方向。比如根据自己曾经多年集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针对某个课题,我进行有目的地材料收集,加强对典型个案的剖析,如就问题的种类、方法、模式、背景及发生、发展过程等进行详细全面的调研、比较、分析,以有利于对问题研究的深入,进而提高教科研成果的深度、广度和理论层次。我先后参与编写了《小学数学活动课读本》《小学奥林匹克教程》《小学数学开放题精选》等。
4、尝试对研究成果进行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表达。科研成果主要通过论文形式来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勇于尝试系统地整理、收集相关素材和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主动大胆创作,相信发现就是进步,总结就是提高。为了形成高质量、个性化的成果,我经常阅读相关杂志刊物和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所研究内容的前沿动态和已有的理论成果,同时还进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我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与别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更新观念,撞击思维,将自己发现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出来。
5、努力实践和推广教科研成果。教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循环,发挥出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效能。我总是千方百计通过相关会议、沙龙、论坛等途径进行推广与交流自己的教科研成果,充分体验教科研成果转化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良好的教育科研习惯给我带来了诸多的惊喜:我曾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优秀会员”“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吴中区首批教科研新秀” ……五年来先后有《巧解对应分率题》《创建特色学科的尝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等六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回顾过去,我问心无愧;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在当今全力推进以课程改革____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看到了许多崭新的教育思想在闪烁,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涌现,多元的教育模式在碰撞。在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社会的发展”,我作为一名小学校长,必须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及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不断完善,用自己的热情、毅力和智慧全身心地投入教育科研,使自己这个教育者、、管理者拥有与时代同步的“源头活水”,从而让我们的校园时时处处“春色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