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好总结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大全 > 教学总结 > 大学总结

大学生职业总结15篇

发布时间:2023-02-14 13:18:07 查看人数:51

大学生职业总结

第1篇 2022上学期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学期总结范文

一.迎接挑战,知难而上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的领导,他们的信任、支持和我们协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就业协会的今天。当然,在此期间里,我们协会成员为了发展与进步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本协会的未来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本学期,我们协会在学院领导的帮助下,成功举办了首届”移动杯”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大型校园招聘会;首届”智远杯”就业文化周。使得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成为钦州学院最有影响力的社团之一。

二.开拓进取,面对现实

我们协会会员达到一百多人,这是我们相对其他社团的一大优势。我思考着:究竟我们社团的魅力在哪呢?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发展与进步,最终我能感觉到,协会里面的成员,每一位都是很用心,很认真的去做每一件事情,在遇到困苦的时,大家能站在同一战线上,共同的去面对,很多事情,关键是要看我们怎么去面对。

三.丰富生活,展现风采

细细回味在协会里面的生活,发现一切是那么丰富多彩,我们的硕果累累。我们一起举办了首届“移动杯“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它让我们提前认识什么是职业生涯,明白创业是一个多么艰苦的过程;我们一起举办了“钦州学院大型校园招聘会”,它让我们更好的学习就业知识,了解社会招聘人才的要求;我们一起参加了“雷锋月”冯子材故居义务劳动,它提高了我们劳动的热情,培养不怕苦,积极弘扬雷锋精神;我们一起参加了“与英语协会的篮球友谊赛”它让我们认识了朋友,懂得了一个团队协作的精神;还有我们一起到铭德烧烤,这联络了我们全体会员的感情,加大了会员之间的交流,活跃了协会内部气氛。还有最大的亮点就是,我们举办了首届“智远杯”就业文化周活动,这次活动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历经了“就业文化周”开幕式;“就业文化周”就业知识讲座;大学生就业才艺大赛初赛;礼仪培训讲座;大学生就业才艺大赛决赛曁首届“智远杯”闭幕式。通过“就业文化周”活动,它让我们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市场现状,提高了就业及创业能力,增强了我们对就业的信心。

四.通力合作,服务同学

为了使得协会会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做到以身作则,我们组织了一些实践活动来锻炼会员的能力,我们亲自邀请过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钦州分公司企业策划部的邱海来为同学们做就业知识讲座;我们邀请过封彬贤老师来为同学们做礼仪知识培训;这些都是面向全体同学的课堂。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就业文化周”之大学生就业才艺大赛决赛曁首届“智远杯”闭幕式的那个晚上我们不但邀请到了学校的张智老师,丁越华老师,裴以明老师和熊拯老师出席,还邀请到了钦州人力资源部周国霞部长,韦智海经理出席。由他们亲临现场为我们参赛的十位选手作指导,这是全体同学的荣幸,更是我们协会的荣幸。那个晚上艺术楼的演播厅,全场座无虚席,精彩的就业才艺表演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得到了老师们的极大赞扬。这给了我们协会很大的鼓励,相信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协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发展的更好,更大的为同学们服务。

五.展望未来,踏实前途

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到今为止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协会,它在社团各个方面的建设当中还具有不少的问题,我们不能放松,我们还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把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为己任,把社团运行到一个理想的轨道上去,使得社团能健康.向上.高速的运作。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不断的吸收和借鉴先进的发展观,使得社团在未来的环境中仍然能强劲的发展,这不仅是我们这一批人的理想,同样,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22上学期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学期总结范文

第2篇 大学职业生涯矛盾与自我超越报告总结

我今天想跟大家讲的,是大学职业生活可能带给我们的矛盾、困惑,以及个人可能的应对之道。

毫无疑问,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社会的现代转型,在好的大学里取得一个职位,已经成为在这个社会上令人羡慕的事业成功的新起点。我们这一代人主动或被动地以大学作为职业选择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的情况,早已不复存在。最近完成的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公众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最高,公众在期望子女从事最好职业的选择中,教师职业的期望值也是最高的。先不讲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的社会责任这类赋予我们某种崇高美感的内容,仅仅从与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视角看来,大学为她的每一位从业者提供了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的校园,相对宽松且有人情味的工作环境,比较稳定、可能逐步上升且有较好福利保障的收入,还有一年两次、每次长达数周的有薪假期。诸位还比较年轻,到了我这个年龄,就更能体会到,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环境中,对他们人格的形成和品味的提升,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眼下这个社会迅速转型,价值观和是非感日益多元发展,从而令人难以适从的时代。即使从这样比较世俗的眼光看来,我们有机会在这个校园里成为同事,也真是值得高兴和珍惜的。

在座的诸位大多是年轻人,大家选择任职于大学,一定不仅仅是因为上面提到的这些相对世俗化的理由,一定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很好的设计,也可能对未来的生活怀有各种各样多少有点理想色彩的期待。作为过来人,我想说的是,大学的职业生活也充满矛盾和挑战,在未来的工作中,如何保持一种带有超越感(甚至是某种宗教感)的平衡的心态,将是诸位的职业生涯能否平顺而成功的关键所在。陈寅恪先生讲过,“士之读书治学,盖将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也就是说,读书人要脱俗。“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这是一个难以企及的境界,特别是在现代中国的大学里面。我们对大学有很多期盼和理想,但这些期盼和理想的达成,有待于用一种带有宗教感的态度去提升。这也是我们这些选择任职于大学的人,所要面对的可能备受内心煎熬的难题。

我们首先要面对的,是大学理想与大学职业生涯实际状况的矛盾。

如果从12世纪在法国、意大利、英国等西欧国家陆续出现的中世纪大学算起,大学已经有近800年的历史。在全世界现存的85个1520年以前成立的组织中,有70所是学校。大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已经不证自明。有无数最杰出的学者、教育家描述过他们心目中的大学理想,我想不避累赘,在这里引述20世纪美国社会学家艾伦布鲁姆的一段话,来说明人们有过的对一所好大学的期望,这段话引自1987年他出版的名著《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

一所好大学应该有另一种气氛,它告诉我们,有一些问题应该被每一个人思考,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没有人问也不可能有答案。它提供自由探索的空气,不允许不利于或者妨碍自由探索的东西存在;它给出重要与不重要之间的区别;它保护传统,不是因为传统就是传统,而是因为传统提供在极高的水准上进行讨论的模式;它蕴含奇迹,预示在分享奇迹中产生的友谊。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真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是理论生活存在的活的证明,他们的动机不会流于低俗,虽然人们以为低俗的动机是无所不在的。他们有权威,但不是来自权力、金钱或家庭,而是来自能够赢得尊敬的天赋。他们相互之间、他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人们看到一个以真正的共同利益为宗旨的团体。大学是一个以理智为基石的国家的神殿,是奉献给纯粹理性的。它在人们心中唤起崇敬之情,只有那些将自身与平等自由融汇为一体的人才会产生这样的感情。

我不敢说,我们都是“将自身与平等自由融汇为一体的人”,但我们在大学工作,都多多少少分享着这样的关于大学的理想。对在座的一些同事来说,也许对这样的理想的憧憬,正是你们选择任职大学的缘由。

然而,毋需讳言的是,在大学任职的外部条件,特别是与个人职业生涯顺利与否相关的部分,并未达到这样理想化的境地。大学是人类的组织,也就具备了社会组织的所有弱点,人性的弱点也必然导致大学职业生活要面对的种种不公。代表了人类未来、良知、公正、平等和其他各种追求的大学理想,是由生活在充满了短视和不公的环境中的大学领导者、教师和其他同事的具体活动来达成的。这是每一位刚刚步入大学之门的同事,从一开始就要准备面对的。

对于教师来说,这样的矛盾,由于现代大学中教师职业互相矛盾的双重要求而被强化了。

学者职业化导致了这样一种局面,即只有在大学和研究机构里面从事的工作,才被同行承认为是学术的工作。对学术创造的愿望,促使我们在大学里找一份教书的工作。结果,就难免要遇到大学制度的一个内在矛盾。在现代的学术体制下,学术越来越变成一个从业者集团内部的自足的行为,衡量一个学者学术贡献的大小,成为学术共同体内部相互承认的过程,而这个共同体的评价,决定了我们能否当一个好学者。要当一个好学者,一定要有好的学术思维的能力,而学术思维的本质,就是在深刻理解学术史和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基础上的知识创造。从这个角度讲,学术就是“反常识”。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学者的标志,是看一位学者在学术上有没有思想的创造,有没有“反常识”的发明。而另一方面,作为一位大学教师,其基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常识教授给学生。

这样一来,在做一个好教师和当一个好学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容易克服的鸿沟。学术创造与知识传授,需要的是两种很不相同的秉性,一个人是很难同时完美地具备这两种秉性的。我们因为热爱思想创造而来到这个大学,而且也可能有很好的从事学术创造的才能,但如果要长期拥有从事学术创造的资格,就必须同时具备另外一种不同的才能,即能够通过常识的传授,将一大堆聪明、好学、有知识准备但不懂学术思维的脑袋,训练得具有学术思维的习惯。

1919年,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做了题为“以学术为业”的演讲,这是一次学术史上不朽的演说,其中有这样两段话:

大学教师中谁也不愿意回忆那些有关聘任的讨论,因为他们很少有愉快的经历。……大家必须明白,如此多的学术前程操于命运之手这个事实,其根源不仅在于集体决定这种选拔方式的不恰当。每一位受着感情的驱策,想要从事学术的年轻人,必须认识到他面对的任务的两重性。他不但必须具备学者的资格,还得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两者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事情。一个人可以是一名杰出的学者,同时却是个糟糕透顶的老师。

学术生涯是一场鲁莽的。……你对每一个人都要凭着良心问一句:你能够承受年复一年看着那些平庸之辈爬到你头上去,既不怨恨也无挫折感吗?当然每一次他们都会回答说:“自然,我只为我的天职而活着”。但至少就我所知,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无动于衷地忍受这种事。

这样的矛盾,我们可能要终身面对。

依我自己的经验,这类矛盾之所以有时会变成难以克服的障碍,常常主要不是由于学术制度的不公,也可能主要不是由于上级或同事看法的偏颇,而更多的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能面对内心的煎熬。在现代中国的教育制度下,从小学的时候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做人要力争上游。但恐怕难以改变的事实是,人类大脑先天的结构已经决定,天才只占人群中相当小的比例。我们都是很幸运的人,在一个淘汰率很高、每一步都充满风险的教育体制中,能够完成从小学到研究生的学习过程,有机会到大学任职。但这样的经历,仍不足以证明我们就是天才,甚至也不一定能证明我们比大学外面的人更聪明一些。客观的事实是,在现代大学里,绝大多数教职员只是中才而已。我们的内心、我们周围亲近的人们、甚至我们的社会,并不真正明白这一点,常常对我们怀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我们能够取得大的成就。内在和外部的期望,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对每一个就职于大学的人来说,都可能会成为压力和煎熬的根源。所以,我们在选择大学职业生涯的时候,一定要扪心自问,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

我想说的是,要正确面对大学理想与大学职业生涯实际状况的矛盾,使我们的大学职业生活更加平顺并有更大的成功,除了要遵守外在的行为规范的约束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建立在科学理性基础上的对自己的内心召唤的遵从。这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经验的带有宗教感的体验。

我们选择任职于现代中国的大学,还要经常面对保持大学精神的追求与带有明显“工具理性”性质的各种外部压力之间的矛盾。

我们这个大学,是许多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作出过奠基贡献的学者传道授业之所。所有的大学都会有其办学特点,不过,并非所有大学都拥有“大学精神”。如果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没有清华、没有北大、没有南开、没有大学,那么,我们国家的历史就得重写。我们相信只有这类承载了重大历史使命的大学,才真正有其精神。我们深深相信,拥有这种精神的大学,才可能是永恒的。

生活在这样的校园之中,耳边不时回响着陈寅恪先生“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的警句,大学的同事们对精神的自由有着比其他大学的学者更自然的向往。岭南文化对大学精神内核的形成,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一位我很景仰的前辈学者说过,中大的可贵之处,不在大,而在中。这是一句朴素而非常深刻的话。我们生活在一个整天强调要“做大做强”、要“跨越式发展”的时代,常常忘了“中庸”、“持中”、“大正至中”这些中国人思维方式中最宝贵的思想要素。相对于国内其他大学来说,我也相信大学的最动人之处,就在这个“中”字。因为这样的一种精神因素,让这个大学始终对校史上许许多多“敢为天下先”的创举保持着足够的宽容和理解,让这个校园始终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让我们这些在其中生活的人,在面对社会和自己内心的种种煎熬时,更容易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

但是,具有明显“工具理性”取向的外部压力仍然存在,且与日俱增,各种各样的评估和排名,实际上已经直接影响到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校长公开表明以“为中才立规矩,给天才留空间”为治校理念,既然我们大多数人只是中才而已,自然就要受到更多的外部规范的约束。而这些规范和制度,可能有一部分与我们对自己的期望、对学校的期望、对学术的期望并不一致。

作为教师和职员,学校还期待着我们为大学争取更多的荣誉。19世纪以后,学术成为一种职业。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遵守职业的规范,而荣誉变成了一种衡量职业(而不是学术本身)是否成功的外在标志。在学术职业化的背景下,有了荣誉,就可能意味着有机会为学校争取更多的资源。但是在内心深处,我们必须明白,这与自己学术工作是不是有价值,是没有必然关系的。我们在学术上是否成功,在于看下一代学者会不会引用我们的东西,在他们眼中,这些东西有没有价值。用数字来说明问题、来衡量每个人的水准,是具有破坏性的。太过看重荣誉,孤独思考的时间就会减少。但另一方面,生活在大学里,我们好象就有为大学争取荣誉的责任,而偏偏争取外在的“荣誉”本身,就是违背“大学精神”的。这也是现代社会的悖论。

这样以来,任职于大学者,特别是其中的学者,就有了双重的责任。一方面,我们要守护大学的本职和精神,努力改变各种不利于文化和教育长远发展的制度和规矩。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制度重建的年代,这样的工作,无疑是时代对于大学的要求之一,也是我们在大学工作的理想。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位普通的教职员,我们又要遵守既有的制度和规矩,在现有体制下为个人和学校争取更多的荣誉。

我个人的体验是,只有在严格遵守既有制度,在现有体制下做得比周围的人更好的前提下,我们才有资格讨论改革体制和改善制度的可能。只有遵循目前的规矩而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我们提出的改变现状的愿望和方案,才会被正确地得到理解,大家才会相信,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真的是出于对教育、文化和学术长远发展的责任,是为了守护大学这个人类精神生活的家园,而不是出于一己之私。在这个校园工作、生活了几十年,我看到的情况是,对各种不合理的制度和举措提出批评建议,且能被接受并取得成效者,往往都是在原有的体制下就做得比别人更好的人。

我是学历史的。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深深地庆幸自己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过去30年间,我们所经历和体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巨大变化,在几千年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亲历这样的历史,对中国社会的研究者来说,真是可遇而不可求。正是由于社会的迅速转型,我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正日益多元化,大学的职业生活也因此有了更多、更深刻的矛盾和困惑。今天在这里如实地描述自己的体验和感觉,是想告诉诸位,真正的解决之道,是要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博大,思想更加深刻,心灵能够容纳更多的矛盾,是自我的超越。

大学职业生涯矛盾与自我超越报告总结

第3篇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一)

曾经追着彩云的梦,伴随青春的脚步,我们义无反顾。十二年的期盼,十二年的寒窗,十二年的笃行,使我们收获许许!终于踏进了那个梦寐以寻的,常为之茶不思,饭不想的大门,此时我欣然!我离家千里,继续踏上求学的征程,我谂知我的肩不轻!大学是美好的,也是辛苦的。首先摆在面前的是对我职业生涯的规划,我有我的想法。我常常自问,我的一生到底在追寻什么,我想要什么,怎么做。每次思考都无功而返,总是陷入自我的妄自菲薄,也常常感觉到惶恐和无助。进入大学之后,这样的思考便显得浅薄。

转眼之间大二生活也只剩下短短的一个多月,我也即将走到生命中的第二十二个年头,看当今世界,数码、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增长源源不断,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年轻的一代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社会大潮中奋力打拼,我不由考虑起自己的前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作为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大学生,我将如何面对,我究竟能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在此,我们学校为了解除我们的困惑,让我们用职业规划来定位自己的目标。在做规划之前我很认真的询问了自己的同学和好友,先请他们对我们的性格做了些评价,以人为镜嘛~~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没有兢兢业业的辛苦付出,哪里来甘甜欢畅的成功的喜悦?没有勤勤恳恳的刻苦钻研,哪里来震撼人心的累累硕果?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从小处做起,任劳任怨,才能换来最后的笑容。这样的道理也许人人都懂,未来不是梦,她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回忆自己走过的岁月,我不禁自惭形秽。自从上小学,我就是在老师家长的监督之下一步步学习,这样一直走过了十二个年头,如今上了大学,学习的自觉性全来自自己,我大惰性于是暴露无遗。平日里总有些倦怠、懒散,学习、做事精力不够集中,效率不高,态度也不够专注。倘若不及时改正,这很可能会导致我最终庸碌无为,导致一生的遗憾。想到这里这些不由得让我不大吃一惊。不过还好,现在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还有改进的机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行千里,先立其志,否则,漫无目的浑浑噩噩的得过且过,岂不延误时机,浪费年华。于是我把自己今后六年的目标及计划大致规划一下,以便时时鞭策我在变幻莫测的人生旅途中稳健前进。

通过写职业生涯规划,我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必须要写的东西。首先,人在江湖,有些规矩是必须要遵守的,如果不去写职业生涯规划,那就是不做作业。在大学课堂,不做作业跟偷税漏税有着一样的下场——当你偷偷漏到一定程度时或者一次性漏了很多,其结果必然是被和谐掉,直接表现在,你会被挂科。作为一个学生,而且是一个不坏的学生,这是不能够容忍的。其次,职业生涯规划的确能够帮助我更多的进步,确定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最终去实现我的大目标,我的梦想。它能够帮助我并且时时刻刻提醒我去努力。

白驹过隙,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可能会错过很多。如果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当我意识到自己已经过了这个年纪的时候,会否觉得自己曾经遗失或者遗憾于是,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其重要。

制定职业规划固然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和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无论眼底闪过多少美丽憧憬,只要没有付诸行动,那么,一切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得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博、奋斗。任何目标,只说不做都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然而现实社会不是编好的程序,而是未知多变的,制定的目标可能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这一点,我应当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因此,在遇到突发因素和不良影响时,应当保持头脑的清醒冷静,从而做出正确的分析,果断拿出对应方案,以至于尽量和既定方案接轨。

虽然这些的内容每个学子都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前程似锦,有人说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有人说成功属于勤奋的人,而我觉得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奋斗者,我决心以这份设计书的作为我的准备,在大家的监督下努力拼搏,走出一个无悔的人生!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以上只是我实现职业目标在大学期间的准备(目标),一旦踏上工作岗位,我将会结合面临的各种环境作出进一步的规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坚持心中的信念,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二)

20xx年x月x日,就业形象大使团队在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了嘉应学院职业规划大赛决赛。现将职业规划大赛工作总结如下:

一、策划完备

在接到“职业规划大赛”的通知后,我团队马上做好了策划,在就业指导中心,特别是杨老师的指导下,李主任对各部门工作做了详细的分工,对赛场布置做了详细的说明。从初赛、复赛再到决赛,这个漫长的过程,我团队依然从容应对,细心准备。特别到了决赛当天,我团队所有成员奋战一线,在下午1点多便到国际会议中心作最后的准备。

二、各同学积极配合

我团队都希望各同学都能在这次活动中学到知识和有所启发,因此在本次活动中邀请了个学院的代表出席,他们都热情出席,并积极配合我团队的工作。

三、不足之处

1、由于部分工作人员都是见习大使,没有会场工作经验,展开工作时显得被动,办事效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见习大使今后应多向现任大使学习,多实践多接触中心的一切事务;

2、 没有强制学院学生会的干事和部长前来做观众,导致部分观众中途退出,场面冷清。针对这一问题,我个人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观众签到的工作直接由我团队负责,将观看到一定程度的观众作为考核的标准;

3、在比赛最后环节,没有做好把门工作,使得许多观众提前离开,使场面更加尴尬。

4、大多数选手没有把握好时间。希望以后开展类似活动前进行逼真的彩排,特别是时间上的安排,并对进入决赛的选手进行跟进和提醒。

针对这些问题,以后会场负责人在安排工作前一定要强调工作要求,工作范围等注意事项。特别在组织和宣传方面要做到位,一定要确保观众的数量,更重要的是维持会会场秩序。对参赛的选手要进行跟进,询问其是否需要帮助等。

总之,以后活动中要更加注重细节。这次大赛所出现的多处问题和不足,是整个团队的责任。但总体上,经过我团队的努力,这次大赛的效果得到了到会领导和嘉宾的高度欣赏,这是我团队前进的动力,我们的付出得到了肯定。我相信,通过一届又一届的经验积累,我团队一定会做的更出色!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三)

为落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同时面对当前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长远的规划和针对性的准备,对社会就业方面的具体情况缺乏切身的体会,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失去对未来的追求,在指导老师以及就业指导中心的亲切指导配合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协会在3月x日到5月x日举办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其中国共产党收集作品31份,有17位选手经过初赛晋级复赛,最后在层层培训、层层选拔下共有11名选手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决赛评选出2名优秀选手推荐参加学校决赛,活动现已圆满结束,现将各阶段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筹备情况

从接到学校大赛通知文件那刻起,指导中心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我协会一起探讨和策划最终把大赛分为四个项目:赛前宣传、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会、初赛、以及决赛。这样可以使同学们通过这四项不同的活动深入的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认真的做好职业规划。同时调协会各个部门即刻开始后期活动的准备。

二、活动实施情况

(一)赛前宣传

为了让学生们普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我协会于3月x日至4月x日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宣传,通过广播台、宣传板、横幅等方式宣传,以及文件下发务必使每一位同学都了解此次活动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此次宣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职业生涯规划引起了学生们广泛关注,与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同学的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有着密切的作用。

(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讲座

为了让大学生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以及增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我协会于4月x日开展了培训活动,让学生明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参赛选手进行辅导。

(三)初赛

20xx年x月x日我协会在活动中心举行了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初赛,共有17份作品参加了此次初赛,内容各有特点,作品质量很高,为决赛选拔出了11名选手,为接下来比赛的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次初赛的成功举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使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自己作品的制作使同学们有了切身的体会。

(四)决赛

经过历时两个月的筹划准备我协会于5月x日举行了决赛。 邀请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进行对选手们进行了点评,从专业角度指出了选手们的优点和不足,为选手们参加学校决赛提供了实际的指导。在评比完毕后由在场所有嘉宾老师为获奖选手颁奖,最后协会指导老师做了最后的总结,张老师还强调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且要认真去坚持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决赛的结束,本次系列活动也圆满结束,本次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使全院同学充分认识了自己,学会了客观地分析环境,并且能够科学地树立目标,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为以后学生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三、所得经验

回顾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系列活动的整个过程,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第一,协会领导小组在就业指导中心的亲切指导下,在与其它兄弟社团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对活动方案进行了认真讨论,深入同学中间积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活动全过程进行了仔细设计、论证,在活动开始前确定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形成了一整套可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为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在协会领导小组的带领下,通过于各部门相协调,从学院其他部门举办的活动中,收获了很多宝贵经验。

第三,通过制作评分表而制定了详尽的评分细则,使我们对比赛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邀请到我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作为大赛的评委,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有建设性的见解。

第四,各位指导老师以及参加比赛的同学对此次比赛都相当重视,在大赛进行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很衷肯的建议和意见。从而让我们能够不断修正当初定下的方案使之更加完善。

四、所遇问题与建议

由于我协会第一次举办职业规划这一类型的活动,同学们对此了解认识不够,导致前期工作开展比较困难。学院在举办这方面的活动由于经验不足的原因,也在各阶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碰到过各种方面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今后举办类似活动应注意:

要与比赛相关指导老师们多交流,这次活动的成功进行都与他们的宝贵经验分不开,不仅是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方面经验,还有关于具体比赛流程方案等,他们的丰富意见可以增强我们对比赛的组织能力以及把握能力,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争取以后做得更好。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协会举办的这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促进了我院的学习风气,展现出了我协会的干事以及我院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风貌。最后在庆祝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协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第4篇 最新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期末工作总结

最新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期末工作总结

一 迎接挑战,知难而上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的领导。他们的信任,支持和我们协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没有他们,也就没有职业发展协会的今天。当然,在此期间里,我们协会成员为了协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本协会的未来打下深厚的基础。

本学期,我们协会在学院领导的'帮助下,成功办了“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发展设计书”的策划大赛,使得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成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影响力的社团之一。

二 开拓进取,面对现实

我们协会会员达到一百人左右,并且各成员都具备自身优势,这些是优势可以把我们协会发展的更好。我思考着,究竟我们社团的魅力在哪呢?经过一个学期的发展与进步,最终我能感觉到协会里面的成员,每一位都是学生职业规划设计书的未来实践者,让我们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理解就业市场状况,提高了就业及创业能力,增强了我们对就业的信心。

三 服务同学,踏实前途

我们协会服务于同学,并从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到今为止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协会,它在社团各个方面的建设当中还具有不少问题,我们不能放松,我们还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把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作为己任,把社团运行到一个理想的轨道上去,使得社团能健康向上高速地运作。

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

xx.12.21

最新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期末工作总结

第5篇 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的期末工作总结

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的期末工作总结

一 迎接挑战,知难而上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的领导。他们的信任,支持和我们协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没有他们,也就没有职业发展协会的今天。当然,在此期间里,我们协会成员为了协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本协会的`未来打下深厚的基础。

本学期,我们协会在学院领导的帮助下,成功办了“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发展设计书”的策划大赛,使得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成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影响力的社团之一。

二 开拓进取,面对现实

我们协会会员达到一百人左右,并且各成员都具备自身优势,这些是优势可以把我们协会发展的更好。我思考着,究竟我们社团的魅力在哪呢?经过一个学期的发展与进步,最终我能感觉到协会里面的成员,每一位都是学生职业规划设计书的未来实践者,让我们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理解就业市场状况,提高了就业及创业能力,增强了我们对就业的信心。

三 服务同学,踏实前途

我们协会服务于同学,并从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到今为止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协会,它在社团各个方面的建设当中还具有不少问题,我们不能放松,我们还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把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作为己任,把社团运行到一个理想的轨道上去,使得社团能健康向上高速地运作。

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的期末工作总结

第6篇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活动工作总结

关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活动工作总结

11月7日晚,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学生会在实c102教室成功举办了新闻与传播学院职业规划大赛初赛。出席本次大赛的有曾利斌副书记,龙思思老师,郑爽老师,苏运生老师,钟春燕老师。现将职业规划大赛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院领导、老师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在迎新大会上,曾利斌副书记让大一新生着手写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让他们上交自己的职业理想。这为学院举办职业规划大赛做好了准备。

针对大一新生上交的职业理想,苏运生老师和钟春燕老师及时让主席助理着手建立“学长制”,组织职业兴趣相同的同学进行系统学习、讨论和交流。

朱子木老师亲自到珠海跟大家说明写职业规划大赛的重要性,并召开部长级会议,传达本次活动的重要性。

大赛当天,曾利斌副书记,龙思思老师,郑爽老师亲自担任评委,对参赛选手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中肯的点评。给了在场的同学许多启发。

二、策划完备

在接到“职业发展协会”的通知后,院团委学生会立即确定活动负责助理为杜小英,负责部门为学调部,并于10月13日做好了策划,对各部门工作做了详细的分工,对赛场布置做了详细的说明。使得在准备校运会、中国文化节、《新闻学生》调研版、举办学院讲座的同时,职业规划大赛能够如期举行。

三、各班积极配合

10月19日晚上10点,负责本次活动的负责人招开了班委会议,会上向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说明了这次活动的意义,以及希望各班积极配合的想法。在会上,各班班委积极响应,推举班级负责人负责此次工作。各班负责人表现出极大地热情和负责的态度,及时收集班上同学的`作品,并及时上交。10月29日,负责人召集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组成班级评议小组,八个班的作品交叉互改,并于11月2日选出了前二十名。

四、学调部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

在收集齐八个班的作品后,及时将各班作品均等分为八份,并让各班交叉互改,选出前二十名。11月2日,学调部部长、副部长以及主席助理认真评选前二十名的作品,并于11月3日评出前十二名,并发短信通知入围选手开会,说明参赛事宜,并跟进其准备情况。

五、不足之处

由于经验不足,以及各部门沟通存在问题,职业规划大赛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尽快改正或改进。

1、教室问题:

策划书中明确要求秘书处借阶梯教室,但秘书处回答说借不到。之后便向老师请求帮助,主席助理在钟春燕老师的帮助下,借到了阶梯教室(阶四)。但由于沟通方面出现问题,主席助理不知道已有人为职业规划大赛借了教423,故在没有退教423的情况下,又借了阶梯四。

由于职协更改作品提交日期,为了让同学们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大赛推迟了一周。10月28日,秘书处的干事去将阶四换成11月6日的比赛教室。但是仍然没有退教423,导致10月31日(原定于此日进行比赛)教423开了门和多媒体,而没人使用和保护,使得学校教学设备处于危险之中。为此,珠海学院对新闻与传播学院进行批评教育,并宣布不再借多媒体教室给新闻与传播学院。

为此,秘书部部长在苏老师和钟老师的帮助下,几经周折,才接到c102,使得大赛得以顺利进行。

针对这个问题,秘书处以后会派专人负责借教室的事宜,并尽力借到符合活动的教室。

2、会场出现的问题

① 由于秘书处在打印前没有及时更改会场变动情况,导致流程表出现多次涂改。给嘉宾和评委老师不好的印象。

② 由于工作人员都是新干事,没有会场工作经验。使得会场有些混乱

③ 没有强制学院学生会的干事和部长前来做观众,导致观众太少,场面冷清。

④ 在比赛最后环节,没有做好把门工作,使得许多观众提前离开。使场面更加尴尬。

⑤ 大多数选手没有把握好时间。希望以后开展类似活动前进行彩排。并对进入决赛的选手进行跟进。

针对这些问题,以后会场负责人在安排工作前一定要强调工作要求,工作范围等注意事项。秘书处在了解活动变动情况后一定要及时更改流程表等相关文件的信息。在组织和宣传方面要做到位,一定要确保观众的数量,维持会会场秩序。对参赛的选手要进行跟进,询问其是否需要帮助等。总之,以后活动中要更加注重细节。

这次大赛所出现的多处问题和不足,是负责部门和主席助理的责任。由于经验的不足和工作跟进的不到位,一些错误导致了大赛的整体效果。经过举办此次比赛的和对比赛进行总结,相信会在今后的类似活动中有所完善和进步。

关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活动工作总结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活动工作总结

第7篇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总结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总结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简称,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分享了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总结,欢迎欣赏!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总结1

所有职业规划只是空想而已。可以说 我是抱着这种消极的态度上这门课的。但是,在上了这门课程以后, 我彻底改正了这种错误的想法。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每 个人都要未雨绸缪,树立自己的理想,规划自己的每一步。 首先, 要肯定的是教授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的唐燕老师对这门课程 所做出的努力付出。课程每一部分都是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而设计, 而且内容生动有趣。老师的努力使我们受益匪浅,她的敬业精神值得 我们每位学生尊敬。下面我就来谈谈上这门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端正了我的就业观念。正如上面所说的,自此之前,我都 是对未来一片茫然, 觉得一切与工作相关的事情都可以留在以后找工 作的时候再去考虑,有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想法。但是上了这门 课程以后,我意识到比别人早走一步就越能靠近成功一点,晚一步就 可能遭到淘汰。

因此,现在就应该为以后做好准备,各种择业和就业 的条件从此刻就应该去创造和实现。通过这门课程我知道:没有兢兢 业业的辛苦付出,就没有成功的喜悦;没有勤勤恳恳的钻研,就不可 能有震撼人心的累累硕果。如今,身为大学生的我们,站在了人生的 十字路口,我们即将离开校园进入自己的职业生涯,迎接人生的第一 份工作的挑战。虽然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说法,但对涉世未深, 缺乏职业规划能力的我们来说, 第一份工作能否选好并且做好是至关 重要的。

第二,培养了我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这门课程学习,我清醒的 认识到:职业道德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根本,也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 根基。在大学生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职业道德发挥着不同的重要作 用, 现代社会与职业市场的迅速变化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职业道德 要求,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可以帮助我们大学生坦荡地驰骋于职业疆 场。 我们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达到了形成良好的 职业道德素养,并使之不断发展,就业之后就可以迅速转化为良好的 职业道德行为。

第三,形成了我良好的职业心理。在上此课程之前,我认为一个 人职业生涯的成功主要取决于职业能力、知识素养等因素,而忽视了 职业心理的作用,但当我学习了本课程之后,我明白了加强职业心理 的准备与修炼,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试能力,形成未来职业发展所 必需的心理品质,对大学生可持续职业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职业 心理方面,我收获最大的是职业心理的自我调试。我认为,每个大学 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都会遇到职业心理问题, 而正确解决心理问题 的能力是我们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良药” 。在这门课程的帮助下, 我的职业心理得到了强化, 使我更加有勇气和信心面对将来的工作职 业。

第四,增加了我很多就业知识和技巧。在课程中,老师讲述了很 多的面试技巧、就业注意事项,而且介绍了许多学长的求职经验,还 有企业成功人士的任职或创业的卓见,课件与媒体文件结合,使这门 课程丰富多彩。这对于我们这些还没有过多接触社会的大学生而言, 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 在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学习获益的过程中, 我也对该课程的改革产 生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意见,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关注和批评指导。

首先,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应与有效的测评方法、手段相结合。例 如在美国,高校会按照学生规模配备足量的专职和兼职教师,负责心 理测试、能力评估、求职咨询等工作的学生职业顾问。主要任务是借 助心理学测量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学生的职业 能力倾向、气质类型、人格特征、职业适应性等进行测评,并做出解 释,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观念,为学生进行职 业决策提供依据,并指导他们将职业规划战略融入其终生规划之中。

职业测评是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但是,该方法在我国高 校中还很稀缺。因此,在大学职业发展教育中各高校应加大这方面的 投入。

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开展大学生职业 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过程中尤其重要。 我觉得最好应该通过典型案例 分析、专题讨论、模拟演练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 内容,有效提高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

第三,紧随社会发展脚步,抓住职业变化趋势。我国现正处于经 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各专业领域也会产生变化, 尤其对技术含量高的高科技专业领域更是如此。因此,职业发展教育 课程应加强结合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拓宽学生观察社会的视野,培 育学生自身知识及技能的增长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思想。 以上就是我上这门课程的体会及一些建议。 我相信在这门课程学 到的知识将会使我在职业生涯中受益匪浅。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总结2

这学期选修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这门课程,我认为这门课对我的启发很大。

一本书中这样写到: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怜的,因为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个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忆和纪念的。生命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谱写。我认为这句话是对人一生发展的一种诠释,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对自己一生的职业生涯有一定的规划,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最初,我认为职业距离我这个大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很遥远的事情,但是,自从上过这门课程后,我认为这门课程对我们的一生都是十分受用的,因为它能使我们对自己的一生有一个客观的,切合实际的规划。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就好像做一个项目,一定要有一个计划书。当然我们的职业生涯并不是一定要职业生涯的规划按部就班的实施,但是,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个总体的规划和发展的大方向,如果大方向明确的话,我们就应该对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个统筹与计划。有了计划,有了这一块块的基石,我们才能到达成功的山顶。

我在高考时介于高考的压力与报考专业与自己水平的压力,并没有有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想从事的专业。就我个人而言,我对装潢比较感兴趣,并且像在今后从事这个行业,但是在美术类高等学府中,当下装潢专业也算是个热门专业,所以当时报考的人数相当多,并且都是具有一定能力的考生,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原因,报考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好在,艺术是相同的,我们学校这个专业还是能够提供一定的绘画场地与一些涉及课程。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不是个人面临就业时的某个单独事件,而是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许多大学生在当初高考填报志愿时,混淆职业与专业的区别,选择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在学生在进入大学时,高校应该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他们逐步完成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但从现状来看,此项工作开展的并不容乐观,据一项对北京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没有规划: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晋升、发展没有设计的占62.2%;有设计的占32.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4.9%。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甚至影响对工作的适应性。所以,从这项调查我们不难看出,最初的专业选择不慎重或是选择没有考虑到切身的实际情况是导致将来对职业规划盲目的导火索。错误的、不适合、不恰当的专业选择会使我们更加盲目,使我们的眼前一片雾,找不到方向,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的渔船看不到灯塔。但是,面对我们不满意的专业课,或者是我们不满意的环境,我们就坐以待毙吗?不,我相信,知识都是相通的,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我们都知道达·芬奇是一位伟大大艺术家,他的《蒙娜丽莎》闻名于世,但他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我想当大家提起达·芬奇的时候80%的人都会说他是个画家,这不假,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还是个科学家,发明家。他把科学运用到了绘画透视中去,为绘画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想很少有人会把绘画和物理、化学、数学联系到一起,我想这正是知识的贯通造就了这个杰出的大师。所以,我们无论身处于何种环境,都要善于去利用条件,不能对环境屈服。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知识,我想,在未来的.某一天,你所学的知识都将会有用武之地,无论是你喜欢的或不喜欢的,专业内的或专业外的。

怎样的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也是我们在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这门课程时所学习的一个重点。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总结了以下步骤:

一、评估自我。评估自我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如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你的评价等,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评估自我时要客观、冷静,不能以点代面,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面对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达到设计高度适宜。在课堂上,我们通过老师给出的一些测试题目,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了自己,甚至有时做完测试后我会觉得我对自己根本不了解,缺乏一个对自己全面地认识。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自己也有了个客观地认识。

二、正确进行职业分析。现代职业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性。职业区域可能是城市,也可能是农村,可能是经济发达的特区,也可能是经济一般或贫困落后地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职业区域的具体特点,比如该地区的特殊政策、环境特征;职业角色的发展与职业所在的行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时,不能仅看重单位的大小、名气,而要对该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比如人才供给情况、平均工资状况、行业的非正式团体规范等;不同的职业岗位对求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在职业生涯规划时,除了解所需要的非职业素质要求外,还要了解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要求,除了解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外,还要了解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

三、确定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确立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关键是要确立好目标。任何人的职业目标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制约,凡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利益的职业都是正确的,因此,大学生制定职业目标时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才有现实的可行性。目标又分短期和长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般是以后职业规划的顶点,短期目标则一般是近期素质能力的提高等。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除了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般来说,大学生应重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五、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在确立了职业目标后,行动成了关键环节,没有行动,目标无从实现,因此,要指导大学参与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职业训练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对自我职业的适应性考核、职业意向的科学测定等内容。当前,大学生进行的职业训练较少,其实高校可以利用许多机会,如组织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等都是职业训练很好的形式。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邀请成功的校友、校外知名人士等回校与大学生座谈交流经验;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形式,让大学生从事社会兼职工作;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开展职业意向测评,开展职业兴趣分析测评等。高校要指导大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更早更多地了解职业,掌握职业技能,以便更好的开展自己的职业规划设计。六、评估与反馈。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尤其在高科技信息时代,变化更是永恒的主题。由于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是无法预测的,因此,要指导学生时刻关注环境的变化,从而不断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家庭和事业,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会努力的去按照计划行动,克服自身的缺点加强对社会的了解和深入,让自己早一天适应当今社会,在失意、落魄的时候,决不伤心气馁。古人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想,只要我们真诚地去面对生活,生活也必将给我们一个真诚的结果!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总结

第8篇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参考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参考

曾经追着彩云的梦,伴随青春的脚步,我们义无反顾,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十二年的期盼,十二年的寒窗,十二年的笃行,使我们收获许许!终于踏进了那个梦寐以寻的,常为之茶不思,饭不想的大门,此时我欣然!我离家千里,继续踏上求学的征程,我谂知我的肩不轻!大学是美好的,也是辛苦的。首先摆在面前的是对我职业生涯的规划,我有我的想法。我常常自问,我的一生到底在追寻什么,我想要什么,怎么做。每次思考都无功而返,总是陷入自我的妄自菲薄,也常常感觉到惶恐和无助。进入大学之后,这样的思考便显得浅薄。

转眼之间大二生活也只剩下短短的一个多月,我也即将走到生命中的第二十二个年头,看当今世界,数码、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增长源源不断,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年轻的一代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社会大潮中奋力打拼,我不由考虑起自己的前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作为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大学生,我将如何面对,我究竟能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在此,我们学校为了解除我们的困惑,让我们用职业规划来定位自己的目标。在做规划之前我很认真的询问了自己的同学和好友,先请他们对我们的性格做了些评价,以人为镜嘛~~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没有兢兢业业的辛苦付出,哪里来甘甜欢畅的成功的喜悦?没有勤勤恳恳的刻苦钻研,哪里来震撼人心的累累硕果?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从小处做起,任劳任怨,才能换来最后的笑容。这样的道理也许人人都懂,未来不是梦,她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回忆自己走过的岁月,我不禁自惭形秽。自从上小学,我就是在老师家长的监督之下一步步学习,这样一直走过了十二个年头,如今上了大学,学习的自觉性全来自自己,我大惰性于是暴露无遗。平日里总有些倦怠、懒散,学习、做事精力不够集中,效率不高,态度也不够专注。倘若不及时改正,这很可能会导致我最终庸碌无为,导致一生的遗憾。想到这里这些不由得让我不大吃一惊。不过还好,现在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还有改进的机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行千里,先立其志,否则,漫无目的浑浑噩噩的得过且过,岂不延误时机,浪费年华。于是我把自己今后六年的目标及计划大致规划一下,以便时时鞭策我在变幻莫测的人生旅途中稳健前进。

通过写职业生涯规划,我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必须要写的东西。首先,人在江湖,有些规矩是必须要遵守的,如果不去写职业生涯规划,那就是不做作业。在大学课堂,不做作业跟偷税漏税有着一样的下场——当你偷偷漏到一定程度时或者一次性漏了很多,其结果必然是被和谐掉,直接表现在,你会被挂科。作为一个学生,而且是一个不坏的学生,这是不能够容忍的。其次,职业生涯规划的确能够帮助我更多的进步,确定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最终去实现我的大目标,我的梦想。它能够帮助我并且时时刻刻提醒我去努力。

白驹过隙,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可能会错过很多。如果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当我意识到自己已经过了这个年纪的时候,会否觉得自己曾经遗失或者遗憾于是,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其重要。

制定职业规划固然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和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无论眼底闪过多少美丽憧憬,只要没有付诸行动,那么,一切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得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博、奋斗。任何目标,只说不做都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然而现实社会不是编好的程序,而是未知多变的,制定的目标可能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这一点,我应当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因此,在遇到突发因素和不良影响时,应当保持头脑的清醒冷静,从而做出正确的.分析,果断拿出对应方案,以至于尽量和既定方案接轨。

虽然这些的内容每个学子都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前程似锦,有人说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有人说成功属于勤奋的人,而我觉得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奋斗者,我决心以这份设计书的作为我的准备,在大家的监督下努力拼搏,走出一个无悔的人生!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以上只是我实现职业目标在大学期间的准备(目标),一旦踏上工作岗位,我将会结合面临的各种环境作出进一步的规划,工作总结《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坚持心中的信念,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参考

第9篇 大学生职业发展月系列活动总结

大学生职业发展月系列活动总结范文1200字

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分团委学生会职业发展部以“认识自我,探索职业,服务同学,共同发展”为根本宗旨,致力于提升在校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帮助每一位经管同学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收获理想的职业生涯。同时,部门也致力于培养一支辅助学院加强职业辅导、重点引导和就业服务工作的后备支持力量。

在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十一届经济文化季中,我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职业发展月”系列活动,贯穿整个学期的职业辅导系列,以大型活动为主,辅以小型沙龙和工作坊。秋季学期以求职技能辅导、生涯规划类活动为主。通过“求职工作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金牌职业大讲堂”等一系列贴近同学生活并能很好展现同学风采、提升同学能力的活动,提高同学们有关职业发展相关的自身素质。

职业发展月中,针对15级学生我们主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目的在于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学习与生活,提高就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活动效果评估:本次活动主要宣传覆盖在经管、旅游、人文、师范、机械、环化、物理、生命、信息等学院15级学生大概1000人。报名人数120多人,初赛收取职业生涯规划书80余份,经过激烈的初赛选拨,最终有来自旅游、经管、人文、机械9位选手成功进入决赛,选手们于5月18日13:00在新文313进行最后的角逐。经管学院曹雁翎、温韬、孙琳老师出席本次大赛,并担任评委,为比赛选手的表现进行点评。

在本次比赛中,同学们通过对自身性格、特长以及所处环境的客观、全面分析,充分地认识自我、认清环境,积极应对社会就业形势变化,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这对同学们在未来择业、就业具有积极的作用。将教练技术应用于大学生生涯教育,旨在架起校园与职场、在校学生与职场人士的沟通桥梁,为同学们提供更具深入性、实践性的辅导,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职业环境并有效提升职业素质,提高同学们对职业规划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同学们通过一段时期的大学生活,思想意识渐渐成熟,视角不断开阔。通过参赛,同学们也积极参与交流,把握沟通的机会。此次活动的开展,对职业发展部特色活动、职业发展部品牌在当地的`品牌提升、“职为你”品牌的维护,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满足同学们尤其是大三年级日益增长的求职技巧和职业规划辅导需求,我部特别推出大型职业辅导系列活动——“求职工作坊”(包括简历、面试以及模拟面试等活动)。每次活动均由来自公司经验丰富的hr主讲,同时也会有各学院资深的讲师辅导,给同学们提供贴心的、更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辅导。在学校层面,本次活动推动我校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高我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帮助大学生积累经验,提升就业竞争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求职工作坊模拟面试大赛活动效果评估:本次活动由我部主办,共有旅游、人文、日语、英语、师范、生命、美术、音乐9个学院(部)参与,宣传覆盖9个学院(部)13级,且14、15级均有渗透,覆盖面较广。报名合计318人,通过初赛简历投递120人,通过复赛压力面试20人,通过决赛10人。

南部赛区决赛中我院邀请了美国尼尔森市场调查有限公司主管、麦当劳人力资源经理、汇中财富经理以及经管人资国贸教研室老师、日语学院博士等7位导师作为我们的比赛评委,创新性的加入了自我介绍、辩论面试以及群面等环节,大大增强了决赛氛围,使得每一位选手都能全面展示到自己优秀的一面。更值得一说的是,本次模拟面试大赛也是2016大连市大学生未来职场精英挑战赛大连大学选拔赛暨大连大学第六届模拟面试大赛南部赛区承办点。在承办活动中,我院发挥了南部赛区主导作用,校级决赛中一二三等奖大部分被南部赛区选拔出来的选手摘取,且经管礼仪队在决赛中也画出浓墨异彩,6月1日“大连市大学生未来职场精英挑战赛大连大学选拔赛暨大连大学第六届校园模拟面试大赛”圆满落幕。我院被学校高度认可并被评为优秀组织奖。

职业大讲堂作为职业发展部的高端品牌项目,秉承“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的职业价值观,力邀著名企业的顶尖人士做客讲坛,与连大学子分享奋斗历程与人生感悟。

对学生而言,我们会通过一系列的名人讲座、创业职业辅导、实习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明晰自我定位,找准未来方向,树立职场意识,明确职业规划,接触用人单位,量化自我评价,教会他们更多的职场技能,以适应大数据与新媒体环境下的全新职场模式以及创业模式。

在学校层面,我们会邀请真正的职场明星大咖以及创业新贵走进校园,把最有实战意义的实战经验与市场资讯带进校园,把最前沿的科技信息输入校园。通过这种既有人气,又有深度的活动,拉近学校与学生的距离,提升学校的就业质量与成功率,整体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金牌职业大讲堂特邀嘉宾中国银行某支行行长04级学长冯晓东、生鲜电商创业者04级学长袁君鹏、瓦房店工商所的03级学长邵华。

激情的讲堂少不了和听众的互动。听众与主讲人一问一答,不仅拉近了学长与同学们的距离,也让他更加了解同学,使讲堂变得更有针对性。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堂中,正是这种互动增加了讲堂的可听性,每场讲堂都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讲堂虽已结束,但这场讲堂所带来的深思远没有结束。 在未来的大学生涯里,诸位大学生不仅仅要辩证的听取前辈的建议,还要结合自身的优缺点,合理的规划未来。

“金牌职业大讲堂”不仅是学长们职场故事的分享会,还是前辈与晚辈的交流平台。它把最有实战意义的实战经验与市场资讯带进校园,把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分享给连大学子。通过这种既有人气,又有深度的活动,拉近学院与学生的距离,提升学院的就业质量与成功率,整体增强学院的影响力,共建优质的校友圈。

经管礼仪队在经济文化季活动中也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经管礼仪队是一支在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委指导下,由职业发展部管理开展院内礼仪工作的学生队伍。在经济文化季活动中中经管礼仪队出席参与大大小小10余项活动塑造经管学院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形象,展现经管学院独特的风貌,传播优质的职场礼仪,全力打造“经管名片”。

至此,经济管理学院第十一届经济文化季之职业发展月系列活动圆满结束,感谢每一位参与付出的老师同学。经济管理学院分团委学生会职业发展部是一个有活力的部门,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十足的干劲,相信在学院辅导员老师和书记的带领下,在全体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职业发展部将日益成熟和壮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更为突出的成绩和贡献。

大学生职业发展月系列活动总结

第10篇 大学生上学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学期总结

大学生上学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学期总结范文

一、迎接挑战,知难而上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的领导,他们的信任、支持和我们协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就业协会的今天。当然,在此期间里,我们协会成员为了发展与进步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本协会的未来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本学期,我们协会在学院领导的帮助下,成功举办了首届”移动杯”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大型校园招聘会;首届”智远杯”就业文化周。使得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成为钦州学院最有影响力的社团之一。

二、开拓进取,面对现实

我们协会会员达到一百多人,这是我们相对其他社团的一大优势。我思考着:究竟我们社团的魅力在哪呢?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发展与进步,最终我能感觉到,协会里面的成员,每一位都是很用心,很认真的去做每一件事情,在遇到困苦的'时,大家能站在同一战线上,共同的去面对,很多事情,关键是要看我们怎么去面对。

三、丰富生活,展现风采

细细回味在协会里面的生活,发现一切是那么丰富多彩,我们的硕果累累。我们一起举办了首届“移动杯“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它让我们提前认识什么是职业生涯,明白创业是一个多么艰苦的过程;我们一起举办了“钦州学院大型校园招聘会”,它让我们更好的学习就业知识,了解社会招聘人才的要求;我们一起参加了“雷锋月”冯子材故居义务劳动,它提高了我们劳动的热情,培养不怕苦,积极弘扬雷锋精神;我们一起参加了“与英语协会的篮球友谊赛”它让我们认识了更多朋友,懂得了一个团队协作的精神;还有我们一起到铭德烧烤,这联络了我们全体会员的感情,加大了会员之间的交流,活跃了协会内部气氛。还有最大的亮点就是,我们举办了首届“智远杯”就业文化周活动,这次活动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历经了“就业文化周”开幕式;“就业文化周”就业知识讲座;大学生就业才艺大赛初赛;礼仪培训讲座;大学生就业才艺大赛决赛曁首届“智远杯”闭幕式。通过“就业文化周”活动,它让我们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市场现状,提高了就业及创业能力,增强了我们对就业的信心。

四、通力合作,服务同学

为了使得协会会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做到以身作则,我们组织了一些实践活动来锻炼会员的能力,我们亲自邀请过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钦州分公司企业策划部的邱海来为同学们做就业知识讲座;我们邀请过封彬贤老师来为同学们做礼仪知识培训;这些都是面向全体同学的课堂。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就业文化周”之大学生就业才艺大赛决赛曁首届“智远杯”闭幕式的那个晚上,,我们不但邀请到了学校的张智老师,丁越华老师,裴以明老师和熊拯老师出席,还邀请到了钦州人力资源部周国霞部长,韦智海经理出席。由他们亲临现场为我们参赛的十位选手作指导,这是全体同学的荣幸,更是我们协会的荣幸。那个晚上艺术楼的演播厅,全场座无虚席,精彩的就业才艺表演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得到了老师们的极大赞扬。这给了我们协会很大的鼓励,相信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协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发展的更好,更大的为同学们服务。

五、展望未来,踏实前途

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到今为止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协会,它在社团各个方面的建设当中还具有不少的问题,我们不能放松,我们还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把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为己任,把社团运行到一个理想的轨道上去,使得社团能健康。向上。高速的运作。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不断的吸收和借鉴先进的发展观,使得社团在未来的环境中仍然能强劲的发展,这不仅是我们这一批人的理想,同样,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大学生上学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学期总结

第11篇 大学职业生涯矛盾和自我超越的个人总结

大学职业生涯矛盾和自我超越的个人总结

我今天想跟大家讲的,是大学职业生活可能带给我们的矛盾、困惑,以及个人可能的应对之道。

毫无疑问,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社会的现代转型,在好的大学里取得一个职位,已经成为在这个社会上令人羡慕的事业成功的新起点。我们这一代人主动或被动地以大学作为职业选择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造不如

卖茶叶蛋,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的情况,早已不复存在。最近完成的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公众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最高,公众在期望子女从事最好职业的选择中,教师职业的期望值也是最高的。先不讲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的社会责任这类赋予我们某种崇高美感的内容,仅仅从与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视角看来,大学为她的每一位从业者提供了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的校园,相对宽松且有人情味的工作环境,比较稳定、可能逐步上升且有较好福利保障的收入,还有一年两次、每次长达数周的有薪假期。诸位还比较年轻,到了我这个年龄,就更能体会到,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环境中,对他们人格的形成和品味的提升,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眼下这个社会迅速转型,价值观和是非感日益多元发展,从而令人难以适从的时代。即使从这样比较世俗的眼光看来,我们有机会在这个校园里成为同事,也真是值得高兴和珍惜的。

在座的诸位大多是年轻人,大家选择任职于大学,一定不仅仅是因为上面提到的这些相对世俗化的理由,一定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很好的设计,也可能对未来的生活怀有各种各样多少有点理想色彩的期待。作为过来人,我想说的是,大学的职业生活也充满矛盾和挑战,在未来的工作中,如何保持一种带有超越感(甚至是某种宗教感)的平衡的心态,将是诸位的职业生涯能否平顺而成功的关键所在。陈寅恪先生讲过,“士之读书治学,盖将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也就是说,读书人要脱俗。“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这是一个难以企及的境界,特别是在现代中国的大学里面。我们对大学有很多期盼和理想,但这些期盼和理想的达成,有待于用一种带有宗教感的态度去提升。这也是我们这些选择任职于大学的人,所要面对的可能备受内心煎熬的难题。

我们首先要面对的,是大学理想与大学职业生涯实际状况的矛盾。

如果从12世纪在法国、意大利、英国等西欧国家陆续出现的中世纪大学算起,大学已经有近800年的历史。在全世界现存的85个1520年以前成立的组织中,有70所是学校。大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已经不证自明。有无数最杰出的学者、教育家描述过他们心目中的大学理想,我想不避累赘,在这里引述20世纪美国社会学家艾伦布鲁姆的一段话,来说明人们有过的对一所好大学的期望,这段话引自1987年他出版的名著《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

一所好大学应该有另一种气氛,它告诉我们,有一些问题应该被每一个人思考,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没有人问也不可能有答案。它提供自由探索的空气,不允许不利于或者妨碍自由探索的东西存在;它给出重要与不重要之间的区别;它保护传统,不是因为传统就是传统,而是因为传统提供在极高的水准上进行讨论的模式;它蕴含奇迹,预示在分享奇迹中产生的友谊。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真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是理论生活存在的活的证明,他们的'动机不会流于低俗,虽然人们以为低俗的动机是无所不在的。他们有权威,但不是来自权力、金钱或家庭,而是来自能够赢得尊敬的天赋。他们相互之间、他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人们看到一个以真正的共同利益为宗旨的团体。大学是一个以理智为基石的国家的神殿,是奉献给纯粹理性的。它在人们心中唤起崇敬之情,只有那些将自身与平等自由融汇为一体的人才会产生这样的感情。

我不敢说,我们都是“将自身与平等自由融汇为一体的人”,但我们在大学工作,都多多少少分享着这样的关于大学的理想。对在座的一些同事来说,也许对这样的理想的憧憬,正是你们选择任职大学的缘由。

然而,毋需讳言的是,在大学任职的外部条件,特别是与个人职业生涯顺利与否相关的部分,并未达到这样理想化的境地。大学是人类的组织,也就具备了社会组织的所有弱点,人性的弱点也必然导致大学职业生活要面对的种种不公。代表了人类未来、良知、公正、平等和其他各种追求的大学理想,是由生活在充满了短视和不公的环境中的大学领导者、教师和其他同事的具体活动来达成的。这是每一位刚刚步入大学之门的同事,从一开始就要准备面对的。

对于教师来说,这样的矛盾,由于现代大学中教师职业互相矛盾的双重要求而被强化了。

学者职业化导致了这样一种局面,即只有在大学和研究机构里面从事的工作,才被同行承认为是学术的工作。对学术创造的愿望,促使我们在大学里找一份教书的工作。结果,就难免要遇到大学制度的一个内在矛盾。在现代的学术体制下,学术越来越变成一个从业者集团内部的自足的行为,衡量一个学者学术贡献的大小,成为学术共同体内部相互承认的过程,而这个共同体的评价,决定了我们能否当一个好学者。要当一个好学者,一定要有好的学术思维的能力,而学术思维的本质,就是在深刻理解学术史和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基础上的知识创造。从这个角度讲,学术就是“反常识”。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学者的标志,是看一位学者

在学术上有没有思想的创造,有没有“反常识”的发明。而另一方面,作为一位大学教师,其基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常识教授给学生。

这样一来,在做一个好教师和当一个好学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容易克服的鸿沟。学术创造与知识传授,需要的是两种很不相同的秉性,一个人是很难同时完美地具备这两种秉性的。我们因为热爱思想创造而来到这个大学,而且也可能有很好的从事学术创造的才能,但如果要长期拥有从事学术创造的资格,就必须同时具备另外一种不同的才能,即能够通过常识的传授,将一大堆聪明、好学、有知识准备但不懂学术思维的脑袋,训练得具有学术思维的习惯。

1919年,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做了题为“以学术为业”的演讲,这是一次学术史上不朽的演说,其中有这样两段话:

大学教师中谁也不愿意回忆那些有关聘任的讨论,因为他们很少有愉快的经历。……大家必须明白,如此多的学术前程操于命运之手这个事实,其根源不仅在于集体决定这种选拔方式的不恰当。每一位受着感情的驱策,想要从事学术的年轻人,必须认识到他面对的任务的两重性。他不但必须具备学者的资格,还得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两者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事情。一个人可以是一名杰出的学者,同时却是个糟糕透顶的老师。

学术生涯是一场鲁莽的赌博。……你对每一个人都要凭着良心问一句:你能够承受年复一年看着那些平庸之辈爬到你头上去,既不怨恨也无挫折感吗?当然每一次他们都会回答说:“自然,我只为我的天职而活着”。但至少就我所知,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无动于衷地忍受这种事。

这样的矛盾,我们可能要终身面对。

依我自己的经验,这类矛盾之所以有时会变成难以克服的障碍,常常主要不是由于学术制度的不公,也可能主要不是由于上级或同事看法的偏颇,而更多的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能面对内心的煎熬。在现代中国的教育制度下,从小学的时候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做人要力争上游。但恐怕难以改变的事实是,人类大脑先天的结构已经决定,天才只占人群中相当小的比例。我们都是很幸运的人,在一个淘汰率很高、每一步都充满风险的教育体制中,能够完成从小学到研究生的学习过程,有机会到大学任职。但这样的经历,仍不足以证明我们就是天才,甚至也不一定能证明我们比大学外面的人更聪明一些。客观的事实是,在现代大学里,绝大多数教职员只是中才而已。我们的内心、我们周围亲近的人们、甚至我们的社会,并不真正明白这一点,常常对我们怀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我们能够取得大的成就。内在和外部的期望,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对每一个就职于大学的人来说,都可能会成为压力和煎熬的根源。所以,我们在选择大学职业生涯的时候,一定要扪心自问,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

我想说的是,要正确面对大学理想与大学职业生涯实际状况的矛盾,使我们的大学职业生活更加平顺并有更大的成功,除了要遵守外在的行为规范的约束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建立在科学理性基础上的对自己的内心召唤的遵从。这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经验的带有宗教感的体验。

我们选择任职于现代中国的大学,还要经常面对保持大学精神的追求与带有明显“工具理性”性质的各种外部压力之间的矛盾。

我们这个大学,是许多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作出过奠基贡献的学者传道授业之所。所有的大学都会有其办学特点,不过,并非所有大学都拥有“大学精神”。如果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没有清华、没有北大、没有南开、没有大学,那么,我们国家的历史就得重写。我们相信只有这类承载了重大历史使命的大学,才真正有其精神。我们深深相信,拥有这种精神的大学,才可能是永恒的。

生活在这样的校园之中,耳边不时回响着陈寅恪先生“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的警句,大学的同事们对精神的自由有着比其他大学的学者更自然的向往。岭南文化对大学精神内核的形成,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一位我很景仰的前辈学者说过,中大的可贵之处,不在大,而在中。这是一句朴素而非常深刻的话。我们生活在一个整天强调要“做大做强”、要“跨越式发展”的时代,常常忘了“中庸”、“持中”、“大正至中”这些中国人思维方式中最宝贵的思想要素。相对于国内其他大学来说,我也相信大学的最动人之处,就在这个“中”字。因为这样的一种精神因素,让这个大学始终对校史上许许多多“敢为天下先”的创举保持着足够的宽容和理解,让这个校园始终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让我们这些在其中生活的人,在面对社会和自己内心的种种煎熬时,更容易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

但是,具有明显“工具理性”取向的外部压力仍然存在,且与日俱增,各种各样的评估和排名,实际上已经直接影响到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校长公开表明以“为中才立规矩,给天才留空间”为治校理念,既然我们大多数人只是中才而已,自然就要受到更多的外部规范的约束。而这些规范和制度,可能有一部分与我们对自己的期望、对学校的期望、对学术的期望并不一致。

作为教师和职员,学校还期待着我们为大学争取更多的荣誉。19世纪以后,学术成为一种职业。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遵守职业的规范,而荣誉变成了一种衡量职业(而不是学术本身)是否成功的外在标志。在学术职业化的背景下,有了荣誉,就可能意味着有机会为学校争取更多的资源。但是在内心深处,我们必须明白,这与自己学术工作是不是有价值,是没有必然关系的。我们在学术上是否成功,在于看下一代学者会不会引用我们的东西,在他们眼中,这些东西有没有价值。用数字来说明问题、来衡量每个人的水准,是具有破坏性的。太过看重荣誉,孤独思考的时间就会减少。但另一方面,生活在大学里,我们好象就有为大学争取荣誉的责任,而偏偏争取外在的“荣誉”本身,就是违背“大学精神”的。这也是现代社会的悖论。

这样以来,任职于大学者,特别是其中的学者,就有了双重的责任。一方面,我们要守护大学的本职和精神,努力改变各种不利于文化和教育长远发展的制度和规矩。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制度重建的年代,这样的工作,无疑是时代对于大学的要求之一,也是我们在大学工作的理想。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位普通的教职员,我们又要遵守既有的制度和规矩,在现有体制下为个人和学校争取更多的荣誉。

我个人的体验是,只有在严格遵守既有制度,在现有体制下做得比周围的人更好的前提下,我们才有资格讨论改革体制和改善制度的可能。只有遵循目前的规矩而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我们提出的改变现状的愿望和方案,才会被正确地得到理解,大家才会相信,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真的是出于对教育、文化和学术长远发展的责任,是为了守护大学这个人类精神生活的家园,而不是出于一己之私。在这个校园工作、生活了几十年,我看到的情况是,对各种不合理的制度和举措提出批评建议,且能被接受并取得成效者,往往都是在原有的体制下就做得比别人更好的人。

我是学历史的。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深深地庆幸自己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过去30年间,我们所经历和体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巨大变化,在几千年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亲历这样的历史,对中国社会的研究者来说,真是可遇而不可求。正是由于社会的迅速转型,我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正日益多元化,大学的职业生活也因此有了更多、更深刻的矛盾和困惑。今天在这里如实地描述自己的体验和感觉,是想告诉诸位,真正的解决之道,是要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博大,思想更加深刻,心灵能够容纳更多的矛盾,是自我的超越。

大学职业生涯矛盾和自我超越的个人总结

第12篇 大学职业生涯矛盾与自我超越的个人总结

大学职业生涯矛盾与自我超越的个人总结

我今天想跟大家讲的,是大学职业生活可能带给我们的矛盾、困惑,以及个人可能的应对之道。

毫无疑问,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社会的现代转型,在好的大学里取得一个职位,已经成为在这个社会上令人羡慕的事业成功的新起点。我们这一代人主动或被动地以大学作为职业选择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造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的情况,早已不复存在。最近完成的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公众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最高,公众在期望子女从事最好职业的选择中,教师职业的期望值也是最高的。先不讲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的社会责任这类赋予我们某种崇高美感的内容,仅仅从与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视角看来,大学为她的每一位从业者提供了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的校园,相对宽松且有人情味的工作环境,比较稳定、可能逐步上升且有较好福利保障的收入,还有一年两次、每次长达数周的有薪假期。诸位还比较年轻,到了我这个年龄,就更能体会到,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环境中,对他们人格的形成和品味的提升,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眼下这个社会迅速转型,价值观和是非感日益多元发展,从而令人难以适从的时代。即使从这样比较世俗的眼光看来,我们有机会在这个校园里成为同事,也真是值得高兴和珍惜的。

在座的诸位大多是年轻人,大家选择任职于大学,一定不仅仅是因为上面提到的这些相对世俗化的理由,一定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很好的设计,也可能对未来的生活怀有各种各样多少有点理想色彩的期待。作为过来人,我想说的是,大学的职业生活也充满矛盾和挑战,在未来的工作中,如何保持一种带有超越感(甚至是某种宗教感)的`平衡的心态,将是诸位的职业生涯能否平顺而成功的关键所在。陈寅恪先生讲过,“士之读书治学,盖将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也就是说,读书人要脱俗。“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这是一个难以企及的境界,特别是在现代中国的大学里面。我们对大学有很多期盼和理想,但这些期盼和理想的达成,有待于用一种带有宗教感的态度去提升。这也是我们这些选择任职于大学的人,所要面对的可能备受内心煎熬的难题。

我们首先要面对的,是大学理想与大学职业生涯实际状况的矛盾。

如果从12世纪在法国、意大利、英国等西欧国家陆续出现的中世纪大学算起,大学已经有近800年的历史。在全世界现存的85个1520年以前成立的组织中,有70所是学校。大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已经不证自明。有无数最杰出的学者、教育家描述过他们心目中的大学理想,我想不避累赘,在这里引述20世纪美国社会学家艾伦布鲁姆的一段话,来说明人们有过的对一所好大学的期望,这段话引自1987年他出版的名著《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

一所好大学应该有另一种气氛,它告诉我们,有一些问题应该被每一个人思考,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没有人问也不可能有答案。它提供自由探索的空气,不允许不利于或者妨碍自由探索的东西存在;它给出重要与不重要之间的区别;它保护传统,不是因为传统就是传统,而是因为传统提供在极高的水准上进行讨论的模式;它蕴含奇迹,预示在分享奇迹中产生的友谊。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真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是理论生活存在的活的证明,他们的动机不会流于低俗,虽然人们以为低俗的动机是无所不在的。他们有权威,但不是来自权力、金钱或家庭,而是来自能够赢得尊敬的天赋。他们相互之间、他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人们看到一个以真正的共同利益为宗旨的团体。大学是一个以理智为基石的国家的神殿,是奉献给纯粹理性的。它在人们心中唤起崇敬之情,只有那些将自身与平等自由融汇为一体的人才会产生这样的感情。

我不敢说,我们都是“将自身与平等自由融汇为一体的人”,但我们在大学工作,都多多少少分享着这样的关于大学的理想。对在座的一些同事来说,也许对这样的理想的憧憬,正是你们选择任职大学的缘由。

然而,毋需讳言的是,在大学任职的外部条件,特别是与个人职业生涯顺利与否相关的部分,并未达到这样理想化的境地。大学是人类的组织,也就具备了社会组织的所有弱点,人性的弱点也必然导致大学职业生活要面对的种种不公。代表了人类未来、良知、公正、平等和其他各种追求的大学理想,是由生活在充满了短视和不公的环境中的大学领导者、教师和其他同事的具体活动来达成的。这是每一位刚刚步入大学之门的同事,从一开始就要准备面对的。

对于教师来说,这样的矛盾,由于现代大学中教师职业互相矛盾的双重要求而被强化了。

学者职业化导致了这样一种局面,即只有在大学和研究机构里面从事的工作,才被同行承认为是学术的工作。对学术创造的愿望,促使我们在大学里找一份教书的工作。结果,就难免要遇到大学制度的一个内在矛盾。

大学职业生涯矛盾与自我超越的个人总结

第13篇 大学职业生涯矛盾与自我超越工作总结

大学职业生涯矛盾与自我超越工作总结

我今天想跟大家讲的,是大学职业生活可能带给我们的矛盾、困惑,以及个人可能的应对之道。

毫无疑问,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社会的现代转型,在好的大学里取得一个职位,已经成为在这个社会上令人羡慕的事业成功的新起点。我们这一代人主动或被动地以大学作为职业选择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造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的情况,早已不复存在。最近完成的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公众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最高,公众在期望子女从事最好职业的选择中,教师职业的期望值也是最高的。先不讲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的社会责任这类赋予我们某种崇高美感的内容,仅仅从与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视角看来,大学为她的每一位从业者提供了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的校园,相对宽松且有人情味的工作环境,比较稳定、可能逐步上升且有较好福利保障的收入,还有一年两次、每次长达数周的有薪假期。诸位还比较年轻,到了我这个年龄,就更能体会到,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环境中,对他们人格的形成和品味的提升,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眼下这个社会迅速转型,价值观和是非感日益多元发展,从而令人难以适从的时代。即使从这样比较世俗的眼光看来,我们有机会在这个校园里成为同事,也真是值得高兴和珍惜的。

在座的诸位大多是年轻人,大家选择任职于大学,一定不仅仅是因为上面提到的这些相对世俗化的理由,一定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很好的设计,也可能对未来的生活怀有各种各样多少有点理想色彩的期待。作为过来人,我想说的是,大学的职业生活也充满矛盾和挑战,在未来的工作中,如何保持一种带有超越感(甚至是某种宗教感)的平衡的心态,将是诸位的职业生涯能否平顺而成功的关键所在。陈寅恪先生讲过,“士之读书治学,盖将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也就是说,读书人要脱俗。“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这是一个难以企及的境界,特别是在现代中国的大学里面。我们对大学有很多期盼和理想,但这些期盼和理想的达成,有待于用一种带有宗教感的态度去提升。这也是我们这些选择任职于大学的人,所要面对的可能备受内心煎熬的难题。

我们首先要面对的,是大学理想与大学职业生涯实际状况的矛盾。

如果从12世纪在法国、意大利、英国等西欧国家陆续出现的中世纪大学算起,大学已经有近800年的历史。在全世界现存的85个1520年以前成立的组织中,有70所是学校。大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已经不证自明。有无数最杰出的学者、教育家描述过他们心目中的大学理想,我想不避累赘,在这里引述20世纪美国社会学家艾伦布鲁姆的一段话,来说明人们有过的对一所好大学的期望,这段话引自1987年他出版的名著《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

一所好大学应该有另一种气氛,它告诉我们,有一些问题应该被每一个人思考,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没有人问也不可能有答案。它提供自由探索的空气,不允许不利于或者妨碍自由探索的东西存在;它给出重要与不重要之间的区别;它保护传统,不是因为传统就是传统,而是因为传统提供在极高的水准上进行讨论的模式;它蕴含奇迹,预示在分享奇迹中产生的友谊。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真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是理论生活存在的活的证明,他们的动机不会流于低俗,虽然人们以为低俗的动机是无所不在的。他们有权威,但不是来自权力、金钱或家庭,而是来自能够赢得尊敬的天赋。他们相互之间、他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人们看到一个以真正的共同利益为宗旨的团体。大学是一个以理智为基石的国家的神殿,是奉献给纯粹理性的。它在人们心中唤起崇敬之情,只有那些将自身与平等自由融汇为一体的人才会产生这样的感情。

我不敢说,我们都是“将自身与平等自由融汇为一体的人”,但我们在大学工作,都多多少少分享着这样的关于大学的理想。对在座的一些同事来说,也许对这样的理想的憧憬,正是你们选择任职大学的缘由。

然而,毋需讳言的是,在大学任职的外部条件,特别是与个人职业生涯顺利与否相关的部分,并未达到这样理想化的境地。大学是人类的组织,也就具备了社会组织的所有弱点,人性的弱点也必然导致大学职业生活要面对的种种不公。代表了人类未来、良知、公正、平等和其他各种追求的大学理想,是由生活在充满了短视和不公的环境中的大学领导者、教师和其他同事的具体活动来达成的。这是每一位刚刚步入大学之门的同事,从一开始就要准备面对的。

对于教师来说,这样的矛盾,由于现代大学中教师职业互相矛盾的双重要求而被强化了。

学者职业化导致了这样一种局面,即只有在大学和研究机构里面从事的工作,才被同行承认为是学术的工作。对学术创造的愿望,促使我们在大学里找一份教书的工作。结果,就难免要遇到大学制度的一个内在矛盾。在现代的学术体制下,学术越来越变成一

大学职业生涯矛盾与自我超越第2页

个从业者集团内部的自足的行为,衡量一个学者学术贡献的大小,成为学术共同体内部相互承认的过程,而这个共同体的评价,决定了我们能否当一个好学者。要当一个好学者,一定要有好的学术思维的能力,而学术思维的本质,就是在深刻理解学术史和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基础上的知识创造。从这个角度讲,学术就是“反常识”。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学者的标志,是看一位学者在学术上有没有思想的创造,有没有“反常识”的发明。而另一方面,作为一位大学教师,其基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常识教授给学生。

这样一来,在做一个好教师和当一个好学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容易克服的鸿沟。学术创造与知识传授,需要的是两种很不相同的秉性,一个人是很难同时完美地具备这两种秉性的。我们因为热爱思想创造而来到这个大学,而且也可能有很好的从事学术创造的才能,但如果要长期拥有从事学术创造的资格,就必须同时具备另外一种不同的才能,即能够通过常识的传授,将一大堆聪明、好学、有知识准备但不懂学术思维的脑袋,训练得具有学术思维的习惯。

1919年,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做了题为“以学术为业”的演讲,这是一次学术史上不朽的演说,其中有这样两段话:

大学教师中谁也不愿意回忆那些有关聘任的讨论,因为他们很少有愉快的经历。……大家必须明白,如此多的学术前程操于命运之手这个事实,其根源不仅在于集体决定这种选拔方式的不恰当。每一位受着感情的驱策,想要从事学术的年轻人,必须认识到他面对的任务的两重性。他不但必须具备学者的资格,还得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两者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事情。一个人可以是一名杰出的学者,同时却是个糟糕透顶的老师。

学术生涯是一场鲁莽的赌博。……你对每一个人都要凭着良心问一句:你能够承受年复一年看着那些平庸之辈爬到你头上去,既不怨恨也无挫折感吗?当然每一次他们都会回答说:“自然,我只为我的天职而活着”。但至少就我所知,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无动于衷地忍受这种事。

这样的矛盾,我们可能要终身面对。

依我自己的经验,这类矛盾之所以有时会变成难以克服的障碍,常常主要不是由于学术制度的不公,也可能主要不是由于上级或同事看法的偏颇,而更多的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能面对内心的煎熬。在现代中国的教育制度下,从小学的时候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做人要力争上游。但恐怕难以改变的事实是,人类大脑先天的结构已经决定,天才只占人群中相当小的比例。我们都是很幸运的人,在一个淘汰率很高、每一步都充满风险的教育体制中,能够完成从小学到研究生的学习过程,有机会到大学任职。但这样的经历,仍不足以证明我们就是天才,甚至也不一定能证明我们比大学外面的人更聪明一些。客观的事实是,在现代大学里,绝大多数教职员只是中才而已。我们的内心、我们周围亲近的人们、甚至我们的社会,并不真正明白这一点,常常对我们怀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我们能够取得大的成就。内在和外部的期望,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对每一个就职于大学的人来说,都可能会成为压力和煎熬的根源。所以,我们在选择大学职业生涯的时候,一定要扪心自问,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

我想说的是,要正确面对大学理想与大学职业生涯实际状况的矛盾,使我们的大学职业生活更加平顺并有更大的成功,除了要遵守外在的行为规范的约束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建立在科学理性基础上的对自己的内心召唤的遵从。这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经验的带有宗教感的体验。

我们选择任职于现代中国的大学,还要经常面对保持大学精神的追求与带有明显“工具理性”性质的各种外部压力之间的矛盾。

我们这个大学,是许多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作出过奠基贡献的学者传道授业之所。所有的大学都会有其办学特点,不过,并非所有大学都拥有“大学精神”。如果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没有清华、没有北大、没有南开、没有大学,那么,我们国家的历史就得重写。我们相信只有这类承载了重大历史使命的大学,才真正有其精神。我们深深相信,拥有这种精神的大学,才可能是永恒的。

生活在这样的校园之中,耳边不时回响着陈寅恪先生“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的警句,大学的同事们对精神的自由有着比其他大学的学者更自然的向往。岭南文化对大学精神内核的形成,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一位我很景仰的前辈学者说过,中大的可贵之处,不在大,而在中。这是一句朴素而非常深刻的话。我们生活在一个整天强调要“做大做强”、要“跨越式发展”的时代,常常忘了“中庸”、“持中”、“大正至中”这些中国人思维方式中最宝贵的思想要素。相对于国内其他大学来说,我也相信大学的最动人之处,就在这个“中”字。因为这样的一种精神因素,让这个大学始终对校史上许许多多“敢为天下先”的创举保持着足够的宽容和理解,让这个校园始终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让我们这些在其中生活的.人,在面对社会和自己内心的种种煎熬时,更容易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

但是,具有明显“工具理性”取向的外部压力仍然存在,且与日俱增,各种各样的评估和排名,实际上已经直接影响到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校长公开表明以“为中才立规矩,给天才留空间”为治校理念,既然我们大多数人只是中才而已,自然就要受到更多的外部规范的约束。而这些规范和制度,可能有一部分与我们对自己的期望、对学校的期望、对学术的期望并不一致。

作为教师和职员,学校还期待着我们为大学争取更多的荣誉。19世纪以后,学术成为一种职业。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遵守职业的规范,而荣誉变成了一种衡量职业(而不是学术本身)是否成功的外在标志。在学术职业化的背景下,有了荣誉,就可能意味着有机会为学校争取更多的资源。但是在内心深处,我们必须明白,这与自己学术工作是不是有价值,是没有必然关系的。我们在学术上是否成功,在于看下一代学者会不会引用我们的东西,在他们眼中,这些东西有没有价值。用数字来说明问题、来衡量每个人的水准,是具有破坏性的。太过看重荣誉,孤独思考的时间就会减少。但另一方面,生活在大学里,我们好象就有为大学争取荣誉的责任,而偏偏争取外在的“荣誉”本身,就是违背“大学精神”的。这也是现代社会的悖论。

这样以来,任职于大学者,特别是其中的学者,就有了双重的责任。一方面,我们要守护大学的本职和精神,努力改变各种不利于文化和教育长远发展的制度和规矩。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制度重建的年代,这样的工作,无疑是时代对于大学的要求之一,也是我们在大学工作的理想。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位普通的教职员,我们又要遵守既有的制度和规矩,在现有体制下为个人和学校争取更多的荣誉。

我个人的体验是,只有在严格遵守既有制度,在现有体制下做得比周围的人更好的前提下,我们才有资格讨论改革体制和改善制度的可能。只有遵循目前的规矩而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我们提出的改变现状的愿望和方案,才会被正确地得到理解,大家才会相信,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真的是出于对教育、文化和学术长远发展的责任,是为了守护大学这个人类精神生活的家园,而不是出于一己之私。在这个校园工作、生活了几十年,我看到的情况是,对各种不合理的制度和举措提出批评建议,且能被接受并取得成效者,往往都是在原有的体制下就做得比别人更好的人。

我是学历史的。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深深地庆幸自己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过去30年间,我们所经历和体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巨大变化,在几千年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亲历这样的历史,对中国社会的研究者来说,真是可遇而不可求。正是由于社会的迅速转型,我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正日益多元化,大学的职业生活也因此有了更多、更深刻的矛盾和困惑。今天在这里如实地描述自己的体验和感觉,是想告诉诸位,真正的解决之道,是要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博大,思想更加深刻,心灵能够容纳更多的矛盾,是自我的超越。

大学职业生涯矛盾与自我超越工作总结

第14篇 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期末工作总结

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期末工作总结

一 、迎接挑战,知难而上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的领导。他们的信任,支持和我们协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没有他们,也就没有职业发展协会的今天。当然,在此期间里,我们协会成员为了协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本协会的未来打下深厚的基础。

本学期,我们协会在学院领导的帮助下,成功办了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发展设计书的策划大赛,使得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成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影响力的社团之一。

二、开拓进取,面对现实

我们协会会员达到一百人左右,并且各成员都具备自身优势,这些是优势可以把我们协会发展的更好。我思考着,究竟我们社团的`魅力在哪呢?经过一个学期的发展与进步,最终我能感觉到协会里面的成员,每一位都是学生职业规划设计书的未来实践者,让我们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理解就业市场状况,提高了就业及创业能力,增强了我们对就业的信心。

三、服务同学,踏实前途

我们协会服务于同学,并从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到今为止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协会,它在社团各个方面的建设当中还具有不少问题,我们不能放松,我们还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把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作为己任,把社团运行到一个理想的轨道上去,使得社团能健康向上高速地运作。

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

xx.12.21

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期末工作总结

第15篇 2022年上学期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学期总结

一.迎接挑战,知难而上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的领导,他们的信任、支持和我们协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就业协会的今天。当然,在此期间里,我们协会成员为了发展与进步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本协会的未来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本学期,我们协会在学院领导的帮助下,成功举办了首届”移动杯”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大型校园招聘会;首届”智远杯”就业文化周。使得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成为钦州学院最有影响力的社团之一。

二.开拓进取,面对现实

我们协会会员达到一百多人,这是我们相对其他社团的一大优势。我思考着:究竟我们社团的魅力在哪呢?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发展与进步,最终我能感觉到,协会里面的成员,每一位都是很用心,很认真的去做每一件事情,在遇到困苦的时,大家能站在同一战线上,共同的去面对,很多事情,关键是要看我们怎么去面对。

三.丰富生活,展现风采

细细回味在协会里面的生活,发现一切是那么丰富多彩,我们的硕果累累。我们一起举办了首届“移动杯“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它让我们提前认识什么是职业生涯,明白创业是一个多么艰苦的过程;我们一起举办了“钦州学院大型校园招聘会”,它让我们更好的学习就业知识,了解社会招聘人才的要求;我们一起参加了“雷锋月”冯子材故居义务劳动,它提高了我们劳动的热情,培养不怕苦,积极弘扬雷锋精神;我们一起参加了“与英语协会的篮球友谊赛”它让我们认识了更多朋友,懂得了一个团队协作的精神;还有我们一起到铭德烧烤,这联络了我们全体会员的感情,加大了会员之间的交流,活跃了协会内部气氛。还有最大的亮点就是,我们举办了首届“智远杯”就业文化周活动,这次活动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历经了“就业文化周”开幕式;“就业文化周”就业知识讲座;大学生就业才艺大赛初赛;礼仪培训讲座;大学生就业才艺大赛决赛曁首届“智远杯”闭幕式。通过“就业文化周”活动,它让我们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市场现状,提高了就业及创业能力,增强了我们对就业的信心。

四.通力合作,服务同学

为了使得协会会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做到以身作则,我们组织了一些实践活动来锻炼会员的能力,我们亲自邀请过中国人寿

2022年上学期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学期总结

大学生职业总结15篇

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期末工作总结一、迎接挑战,知难而上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的领导。他们的信任,支持和我们协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没有他们,也就没有职业发展协会的今天。当然,在此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职业范文

  •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4篇
  •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4篇72人关注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一)曾经追着彩云的梦,伴随青春的脚步,我们义无反顾。十二年的期盼,十二年的寒窗,十二年的笃行,使我们收获许许!终于踏进了那个梦寐以寻的,常为之茶不思 ...[更多]

  • 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总结7篇
  • 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总结7篇70人关注

    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的期末工作总结一迎接挑战,知难而上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的领导。他们的信任,支持和我们协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没有他们,也就没有职业发展协会的今天。当 ...[更多]

  • 大学生职业规总结4篇
  • 大学生职业规总结4篇60人关注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参考曾经追着彩云的梦,伴随青春的脚步,我们义无反顾,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十二年的期盼,十二年的寒窗,十二年的笃行,使我们收获许许!终于踏进了那个梦 ...[更多]

  • 大学生职业总结15篇
  • 大学生职业总结15篇51人关注

    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期末工作总结一、迎接挑战,知难而上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的领导。他们的信任,支持和我们协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没有他们,也就没有职业发展协会的今天。当 ...[更多]

  • 大学生职业生涯总结4篇
  • 大学生职业生涯总结4篇44人关注

    我今天想跟大家讲的,是大学职业生活可能带给我们的矛盾、困惑,以及个人可能的应对之道。毫无疑问,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社会的现代转型,在好的大学里取得一个职位,已经 ...[更多]

  •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四篇)
  •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四篇)27人关注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一)曾经追着彩云的梦,伴随青春的脚步,我们义无反顾。十二年的期盼,十二年的寒窗,十二年的笃行,使我们收获许许!终于踏进了那个梦寐以寻的,常为之茶不思 ...[更多]

  • 大学生职业发展工作总结8篇
  • 大学生职业发展工作总结8篇22人关注

    一.迎接挑战,知难而上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的领导,他们的信任、支持和我们协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就业协会的今天。当然,在此期间里,我们协会成员为了发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