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内容,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应提供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寓教育与游戏中。语言区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材料符合幼儿好奇,善于动手动脑的特点,同时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使幼儿能充分地去阅读,去交往。本学期,我园针对主题背景下语言区的个别化材料进行了实践操作与研讨,目的是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进一步激发幼儿会看、能讲、爱想的阅读氛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实录一:
老师把一份新投放的材料拿出来介绍,并告之幼儿录音播放的操作步骤。个别化学习开始了,在语言区玩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抢这份材料玩,蔡苏浩与郭昶誉意见不统一,为谁先玩争吵了起来。
分析:
亮点: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幼儿才会不断地主动投入、全身心地参与和操作。因此,给幼儿提供语言操作材料应该选择一些新颖、顺应时代的操作材料。如《树真好》这份材料,教师引用了自制录音存放于mp3中,让幼儿自主操作与学习。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对于电子产品十分感兴趣,这种材料的投放非常受幼儿的欢迎,活动中幼儿兴高采烈、兴趣盎然。
不足:由于幼儿都对这一份材料感兴趣,而老师在班级里这种形式的材料才投放一份,再加上个别孩子还是较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容易引起争执。
调整:同形式材料多份投放。
实录二:
佳佳打开mp3听起录音,录音问:“这本书叫什么名字?”佳佳看了封面说:“树真好。”
录音:“现在请你静静地看书,然后请你说说,你从书中看到树好在哪里?”于是她认真、安静地看起书来。
看完以后,等了很长时间才等到录音的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你到底猜得对不对。于是录音开始念散文诗《树真好》。佳佳又根据录音重新翻阅了一遍。
录音问:刚才你听到了树有哪些好处?佳佳在那里停着不说,通过老师的提示,她根据刚才翻阅的内容自己轻声地说了起来,内容意思与图片中表达的含义相近,但没有散文诗的基本格式。
接着,录音说:树的用处还有很多很多,你能把树的其他用处也变成这种优美的散文吗?请你把你创作的散文用画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且念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于是佳佳拿着笔和纸画了起了。她说:我摘下一片树叶泡茶喝。下小雨的时候,我还能在树下避避雨。我还能和树一起做游戏,很开心。
最后,根据录音的提示,佳佳把创编的内容放于图书的后面继续丰富,其他材料物归原样,物归原处。
分析:
亮点:
1、材料能引发幼儿专注阅读的能力。
从上述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能专注倾听录音里的内容,尝试跟着录音内容进行相关操作。并通过提示,能说出所阅读作品的名称与大概内容,整个过程注意力集中,十分有序,避免了幼儿拿到图书后无所事事,随意翻阅的行为。
2、材料能引发幼儿续编与创编的能力。
最近,我们对一些能保健和治病的植物进行了学习,孩子们除了生活经验,还会有一些新的经验获得。因此,佳佳能用已有经验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内容的创编。由此可见,孩子的创编能力会随着经验的获得不断提升。
不足:
1、材料缺少对文学语言美的感受。
实录中可见,幼儿在整个操作中只关注到了树的作用与好处,其语句随意,对于散文应有韵律没有体现。而在录音中,也未对《树真好》这一散文中特有的形式进行提醒,比如每句开头都有“树真好”这三个字。让幼儿讲述时也未对语言的节奏、韵律方面作相关要求。另外,虽然录音里配有相关音乐,但教师念散文诗时比较平淡,因此,整个过程中,幼儿没有对语言美有所感受。
2、录音时间不好把握,过程中幼儿有等待现象。
由于录音是教师自己编制的,对于幼儿阅读时间不好把控,因此造成幼儿在过程中有等待录音的现象。这对幼儿专注操作有了一定的影响。
调整:
1、录音里教师讲述散文时要注意语气语调,并在后续引导幼儿重复讲述散文内容时,对“树真好”一句进行引导式讲述。比如:录音讲“树真好”,后面由幼儿讲述,录音再讲“树真好”,再让幼儿根据理解进行讲述。
2、录音mp3最好可以改为点读笔,幼儿操作完可以进行下一步点读操作,这样时间更好把控。或者在录音里进行相关提示:一个内容说完,让幼儿点暂停,完成相关操作后,再点开始继续操作。
希望通过老师的细心观察与不断调整,使材料不断优化,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发展幼儿的表述能力、开拓幼儿的想象思维,让孩子们在语言区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