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人力资源工作总结: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如果说企业成功的三个主要因素是长远策略、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那么心灵、情感等问题显然属于企业文化范畴。社会文化决定社会成员的心理状态;家庭成员的心理反映其家庭文化教育背景;企业文化便从其对待社会、客户和员工的态度以及其产品服务中得以体现。领导艺术是情感的产物而不是智力的产物。
用脑容易,用心难
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对生产力主体--人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初期首先是对人的'手'的要求最高,依赖手去制造大量的产品,谋取利润,所谓'人多力量大'。其次是对人'脑'的要求,科技发明、高科技含量产品是企业制胜的法宝,科学技术似杠杆动力中的支点,是'第一生产力';现在则处于科技的高度发展但尚无质的突破之前,企业在相同、相近的技术平台上竞争,对人的'心'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一个新的科技产品、一个'点子'曾经能一时地救活或繁荣一个企业,那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何去赢得客户和员工的'心'更是成败的关键。'科技'加'心灵'方能使企业具有长久生命力。人心难测,不可替代,但又是兵家必争之地。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心'的重要性。在宣扬其企业文化的语句中加入了更多对人性亲情的重视(如科技以人为本、优质生活保证等)。在其产品设计和经营理念中也体现得更加明显:相机变'傻';手机具备了'一指通话'、'语音寻址'等功能,给用户意外方便和惊喜。企业由'品牌'战略向'文化'战略发展,广告中'质量第一'、'销量第一'等用语正被诸如'海尔中国造'、'科技以人为本'等更具文化色彩的用语所替代。汉高公司于1998年将新的企业形象定为'科技+心灵'。
'科技+心灵'听起来很美,二者的平衡更是关键。科技的日新月异,使企业在科研开发(r&d)上不敢怠慢,投放大量人力物力。'企业文化'这一软性指标的工作,经常放于其次,似房屋中的'名人字画',只是显示其'文化'而已。所以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经常是重'脑'轻'心'的现象:比如城市垃圾问题,将垃圾分类再利用科技进步(用脑)的结果,但不同的垃圾桶上标注'有机'、'无机'的字样使垃圾投放者不知何从便是用'心'的不足,或'八股'遗风。再如公共标识问题,在有先进技术装备、环境优雅的卫生间的门上仅用汉字或拼音标注'男、女'也是狭隘的地域心理的体现。对公共设施,我们通常是用脑去评估它的科技,而用心去体会科技与自己的距离及能给自己带来的方便。我们设计建筑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时,在运用现代高科技的同时,更应当考虑到'百姓方便'之最。愿更多的工程能象(北京)首都机场新的航客站一样,以'亲切宜人'为设计思想,以先进、安全和方便顾客为经营理念。少一些仅仅考虑外表的'标识性'建筑或不顾质量(科技)的'献礼工程'。
我们在竭力用脑开发设计高科技产品的同时,多多运用我们的'心灵'吧。'产品代表我的心'!
自目可剜,佛心难得
你怎样对待员工,员工便怎样对待客户。赢得员工的心与赢得客户的心同样重要,也是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讨论员工对待企业的问题前,首先应考虑企业怎样对待员工的问题。有一则故事讲:苏东坡善辩但不敌经常与其辩论的道僧。某日,苏问:你看我象何?僧答:象佛。僧问:你看我象何?苏答:象牛屎。苏窃喜并转告苏小妹。小妹曰:僧心中有佛,看物均为佛。你心中有何?
回到企业如何对待员工的问题上,可依员工在企业'心'中为何而(比较极端的)分类:一种是将员工当作'手'、'干活的工具'。这种'作坊'式的企业对待员工的方法是'管、卡、压',有时甚至置国家法律而不顾,存在对员工实施体罚、污辱人格的现象。属'原始没落'的企业文化。
第二是将员工作为'脑'、'高智商工具'。特征之一是企业的系统和制度非常完善。特征之二是在招聘中的'精英策略',和注重技能培训,希望将员工'武装到牙齿',成为大机器的一部分。系统的各个部件是可替换的,而部件对系统会产生依赖感,缺乏适应性。属于'温室文化'。
第三种是将员工作为'人'--具有个性情感的人。在招聘、培训中注重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心灵'的要求和培育。特征之一是对人的依赖。特征之二是系统政策的多变。姑且称之'悟空文化'。
大自然中极端的'暴晒'和'暴雨'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我们在对待员工时也不能极端,而是平衡--理性制度管理之'东方红'与感性原则教育之'西边雨'的平衡。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类似夫妻关系。所有的妻子都希望夫君不断发展,事业成功。但又担心他成功后变心,'变坏',成为'陈世美'。国外有句谚语:'女人用外表吸引男人,用美食拴住丈夫'。如果企业的名声、工资奖金和培训等是企业的外表,那么企业文化便是妻子手中的一道菜。
企业在对待员工的培训问题上,有时也象我们一些父母教育子女一样,注重'才'--知识技能的培训、培养和投资,而忽略对'德'--性格品性的教育。因此面临的困惑也极为相似:老板说'培训越多,跳槽越快',抱怨员工对企业没有忠诚感;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心痛父母;缺乏同情心……'。如果我们仅仅担心自己的员工、孩子因知识技能落伍而无法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便要有面对高智商低情商'新类族'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
第2篇 人力资源工作总结: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个人总结报告
如果说企业成功的三个主要因素是长远策略、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那么心灵、情感等问题显然属于企业文化范畴。社会文化决定社会成员的心理状态;家庭成员的心理反映其家庭文化教育背景;企业文化便从其对待社会、客户和员工的态度以及其产品服务中得以体现。领导艺术是情感的产物而不是智力的产物。
用脑容易,用心难
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对生产力主体--人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初期首先是对人的手的要求最高,依赖手去制造大量的产品,谋取利润,所谓人多力量大。其次是对人脑的要求,科技发明、高科技含量产品是企业制胜的法宝,科学技术似杠杆动力中的支点,是第一生产力;现在则处于科技的高度发展但尚无质的突破之前,企业在相同、相近的技术平台上竞争,对人的心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一个新的科技产品、一个点子曾经能一时地救活或繁荣一个企业,那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何去赢得客户和员工的心更是成败的关键。科技加心灵方能使企业具有长久生命力。人心难测,不可替代,但又是兵家必争之地。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心的重要性。在宣扬其企业文化的语句中加入了更多对人性亲情的重视(如科技以人为本、优质生活保证等)。在其产品设计和经营理念中也体现得更加明显:相机变傻;手机具备了一指通话、语音寻址等功能,给用户意外方便和惊喜。企业由品牌战略向文化战略发展,广告中质量第一、销量第一等用语正被诸如海尔中国造、科技以人为本等更具文化色彩的用语所替代。汉高公司于1998年将新的企业形象定为科技加心灵。
科技加心灵听起来很美,二者的平衡更是关键。科技的日新月异,使企业在科研开发(r&d)上不敢怠慢,投放大量人力物力。企业文化这一软性指标的工作,经常放于其次,似房屋中的名人字画,只是显示其文化而已。所以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经常是重脑轻心的现象:比如城市垃圾问题,将垃圾分类再利用科技进步(用脑)的结果,但不同的垃圾桶上标注有机、无机的字样使垃圾投放者不知何从便是用心的不足,或八股遗风。再如公共标识问题,在有先进技术装备、环境优雅的卫生间的门上仅用汉字或拼音标注男、女也是狭隘的地域心理的体现。对公共设施,我们通常是用脑去评估它的科技,而用心去体会科技与自己的距离及能给自己带来的方便。我们设计建筑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时,在运用现代高科技的同时,更应当考虑到百姓方便之最。愿更多的工程能象(北京)首都机场新的航客站一样,以亲切宜人为设计思想,以先进、安全和方便顾客为经营理念。少一些仅仅考虑外表的标识性建筑或不顾质量(科技)的献礼工程。
我们在竭力用脑开发设计高科技产品的同时,多多运用我们的心灵吧。产品代表我的心!
自目可剜,佛心难得
你怎样对待员工,员工便怎样对待客户。赢得员工的.心与赢得客户的心同样重要,也是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讨论员工对待企业的问题前,首先应考虑企业怎样对待员工的问题。有一则故事讲:苏东坡善辩但不敌经常与其辩论的道僧。某日,苏问:你看我象何?僧答:象佛。僧问:你看我象何?苏答:象牛屎。苏窃喜并转告苏小妹。小妹曰:僧心中有佛,看物均为佛。你心中有何?
回到企业如何对待员工的问题上,可依员工在企业心中为何而(比较极端的)分类:
一种是将员工当作手、干活的工具。这种作坊式的企业对待员工的方法是管、卡、压,有时甚至置国家法律而不顾,存在对员工实施体罚、污辱人格的现象。属原始没落的企业文化。
第二是将员工作为脑、高智商工具。特征之一是企业的系统和制度非常完善。特征之二是在招聘中的精英策略,和注重技能培训,希望将员工武装到牙齿,成为大机器的一部分。系统的各个部件是可替换的,而部件对系统会产生依赖感,缺乏适应性。属于温室文化。
第三种是将员工作为人--具有个性情感的人。在招聘、培训中注重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心灵的要求和培育。特征之一是对人的依赖。特征之二是系统政策的多变。姑且称之悟空文化。
大自然中极端的暴晒和暴雨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我们在对待员工时也不能极端,而是平衡--理性制度管理之东方红与感性原则教育之西边雨的平衡。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类似夫妻关系。所有的妻子都希望夫君不断发展,事业成功。但又担心他成功后变心,变坏,成为陈世美。国外有句谚语:女人用外表吸引男人,用美食拴住丈夫。如果企业的名声、工资奖金和培训等是企业的外表,那么企业文化便是妻子手中的一道菜。
企业在对待员工的培训问题上,有时也象我们一些父母教育子女一样,注重才--知识技能的培训、培养和投资,而忽略对德--性格品性的教育。因此面临的困惑也极为相似:老板说培训越多,跳槽越快,抱怨员工对企业没有忠诚感;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心痛父母;缺乏同情心……。如果我们仅仅担心自己的员工、孩子因知识技能落伍而无法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便要有面对高智商低情商新类族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
第3篇 人力资源工作总结: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个人总结
如果说企业成功的三个主要因素是长远策略、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那么心灵、情感等问题显然属于企业文化范畴。社会文化决定社会成员的心理状态;家庭成员的心理反映其家庭文化教育背景;企业文化便从其对待社会、客户和员工的态度以及其产品服务中得以体现。领导艺术是情感的产物而不是智力的产物。
用脑容易,用心难
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对生产力主体--人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初期首先是对人的'手'的要求最高,依赖手去制造大量的产品,谋取利润,所谓'人多力量大'。其次是对人'脑'的要求,科技发明、高科技含量产品是企业制胜的法宝,科学技术似杠杆动力中的支点,是'第一生产力';现在则处于科技的高度发展但尚无质的突破之前,企业在相同、相近的技术平台上竞争,对人的'心'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一个新的科技产品、一个'点子'曾经能一时地救活或繁荣一个企业,那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何去赢得客户和员工的'心'更是成败的关键。'科技'加'心灵'方能使企业具有长久生命力。人心难测,不可替代,但又是兵家必争之地。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心'的重要性。在宣扬其企业文化的语句中加入了更多对人性亲情的重视(如科技以人为本、优质生活保证等)。在其产品设计和经营理念中也体现得更加明显:相机变'傻';手机具备了'一指通话'、'语音寻址'等功能,给用户意外方便和惊喜。企业由'品牌'战略向'文化'战略发展,广告中'质量第一'、'销量第一'等用语正被诸如'海尔中国造'、'科技以人为本'等更具文化色彩的用语所替代。汉高公司于1998年将新的企业形象定为'科技+心灵'。
'科技+心灵'听起来很美,二者的平衡更是关键。科技的日新月异,使企业在科研开发(r&d)上不敢怠慢,投放大量人力物力。'企业文化'这一软性指标的工作,经常放于其次,似房屋中的'名人字画',只是显示其'文化'而已。所以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经常是重'脑'轻'心'的现象:比如城市垃圾问题,将垃圾分类再利用科技进步(用脑)的结果,但不同的垃圾桶上标注'有机'、'无机'的字样使垃圾投放者不知何从便是用'心'的不足,或'八股'遗风。再如公共标识问题,在有先进技术装备、环境优雅的卫生间的门上仅用汉字或拼音标注'男、女'也是狭隘的地域心理的体现。对公共设施,我们通常是用脑去评估它的科技,而用心去体会科技与自己的距离及能给自己带来的方便。我们设计建筑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时,在运用现代高科技的同时,更应当考虑到'百姓方便'之最。愿更多的工程能象(北京)首都机场新的航客站一样,以'亲切宜人'为设计思想,以先进、安全和方便顾客为经营理念。少一些仅仅考虑外表的'标识性'建筑或不顾质量(科技)的'献礼工程'。
我们在竭力用脑开发设计高科技产品的同时,多多运用我们的'心灵'吧。'产品代表我的心'!
自目可剜,佛心难得
你怎样对待员工,员工便怎样对待客户。赢得员工的心与赢得客户的心同样重要,也是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讨论员工对待企业的问题前,首先应考虑企业怎样对待员工的问题。有一则故事讲:苏东坡善辩但不敌经常与其辩论的道僧。某日,苏问:你看我象何?僧答:象佛。僧问:你看我象何?苏答:象牛屎。苏窃喜并转告苏小妹。小妹曰:僧心中有佛,看物均为佛。你心中有何?
回到企业如何对待员工的问题上,可依员工在企业'心'中为何而(比较极端的)分类:一种是将员工当作'手'、'干活的工具'。这种'作坊'式的企业对待员工的方法是'管、卡、压',有时甚至置国家法律而不顾,存在对员工实施体罚、污辱人格的现象。属'原始没落'的企业文化。
第二是将员工作为'脑'、'高智商工具'。特征之一是企业的系统和制度非常完善。特征之二是在招聘中的'精英策略',和注重技能培训,希望将员工'武装到牙齿',成为大机器的一部分。系统的各个部件是可替换的,而部件对系统会产生依赖感,缺乏适应性。属于'温室文化'。
第三种是将员工作为'人'--具有个性情感的人。在招聘、培训中注重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心灵'的要求和培育。特征之一是对人的依赖。特征之二是系统政策的多变。姑且称之'悟空文化'。
大自然中极端的'暴晒'和'暴雨'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我们在对待员工时也不能极端,而是平衡--理性制度管理之'东方红'与感性原则教育之'西边雨'的平衡。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类似夫妻关系。所有的妻子都希望夫君不断发展,事业成功。但又担心他成功后变心,'变坏',成为'陈世美'。国外有句谚语:'女人用外表吸引男人,用美食拴住丈夫'。如果企业的名声、工资奖金和培训等是企业的外表,那么企业文化便是妻子手中的一道菜。
企业在对待员工的培训问题上,有时也象我们一些父母教育子女一样,注重'才'--知识技能的培训、培养和投资,而忽略对'德'--性格品性的教育。因此面临的困惑也极为相似:老板说'培训越多,跳槽越快',抱怨员工对企业没有忠诚感;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心痛父母;缺乏同情心……'。如果我们仅仅担心自己的员工、孩子因知识技能落伍而无法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便要有面对高智商低情商'新类族'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