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品德与生活工作总结范文模板怎么写?本文整理了15篇优质的品德与生活工作总结范文范文,便于您了解总结内容、开头、结尾格式的写法,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15篇品德与生活工作总结范文范文,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
第1篇小学第二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第2篇2022-2022学年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第3篇2022-2023学年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第4篇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第5篇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第6篇《品德与生活》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第7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第8篇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第9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第10篇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总结 第11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总结 第12篇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第13篇2022年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第14篇品德与生活教教育学工作总结 第15篇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工作总结
【第1篇】小学第二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学生的进步总是能令人欣慰的,但自己的进步才更值得自己回味。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和进步,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设计适宜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非常重要,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在本学期的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我首先结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其次弄清楚教材的呈现方式,然后确定了如下一些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辨别好的和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充满感激之情;对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并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假设和验证进行探索;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动。
二、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我在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看视频、画画、写感恩信、制作礼物等活动来内化儿童的道德品德。
三、注重反思,积累优秀案例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和积累优秀案例。
四、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起来。 说道理,同学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关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言行不一。
2、由于学生对品德与生活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兴趣淡化,过于敷衍了事。
3、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学生的影响来自于多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视。
五、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
2、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引导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做到防患于未然。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儿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儿童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第2篇】2022-2022学年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xx年-2022学年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在《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们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们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们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山区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我们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第3篇】2022-2023学年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XX年-2022学年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在《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们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们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们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山区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我们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第4篇】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们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山区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我们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5篇】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在《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们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们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当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们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山区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我们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
【第6篇】《品德与生活》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从事一年级一班到五班的《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并担任一年级十班的护送路队、课间操配班等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重点,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使他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教学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活动内容。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综合地学习和思考。教学活动注重养成教育的要求。通过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体现“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通过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教学活动体现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在活动中探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总结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接下来举几个工作中的小例子:
(一)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一年级小朋友需要的帮助很多。比如,在第一个活动主题中,与学生探索课程表的记录方法,有的学生已经会写汉字,有的学生会用拼音记录,还有的学生用图画记录。但是,有个别学生理解起来会特别困难,他不会写汉字,也不会写拼音,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听不懂用图画来代替汉字或拼音等,需要老师亲自示范。于是,我在制作了汉字的电子版课程表的基础上,又板书拼音、图画的课程表,这样学生们都不再感到困难了。由此,我感到一年级小朋友需要的帮助不只是言语就能解决的,还需要他人多从行动中去指导,与他们共同实践。
(二)在活动过程中,为了把活动课上得生动有趣,我把故事、儿歌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是“我上学了”。围绕“我上学了”,开设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上学去、看看我们的学校、在学校的一天。在“上学去”的主题活动过程中,我跟学生学习了儿歌“上学”,内容是:再见,幼儿园!从现在起,我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休息吧,小汽车!休息吧,小飞机!背着妈妈买的书包,带着爸爸送的铅笔,我向学校走去。爸爸、妈妈再见!等我放学回来,给您俩带来学校的好消息。”坐在安静的教室里,我不贪玩儿,不淘气。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做各科练习。老师说:“学习可不像吃蛋糕。一定得刻苦努力!”通过儿歌,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角色的变化,明白自己现在是一名小学生了,需要专心听讲等等。还讲授了《增广贤文》一书中“宋太宗开卷有益”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多读书的好处,激励学生读书的信心。
(三)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是“我上学了”。围绕“我上学了”,开设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上学去、看看我们的学校、在学校的一天。“在学校的一天”的主题活动又分设了三课时,分别是上课了、下课了、放学了。在“下课了”的活动过程中,给同学们讲述了《开心果跳跳虎》的故事,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就好比跳跳虎,他们喜欢做运动,可运动的意义是什么?在故事中,让学生懂得玩耍不是比力气、比输赢,重要的是让伙伴们快乐,快乐的人有朋友。
(四)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是“上学路上”。围绕“上学路上”,开设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看看时间、好好走路、平安回家。“看看时间”的主题活动中,巧用儿歌“他为何又迟到”把教材19页的情境呈现给孩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效地触动孩子内心的思考,起到预防纠正学生日常生活行为的作用。
附儿歌:他为何又迟到
公鸡喔喔叫,太阳挂树梢,
被窝里躺着张小宝,原来他还在睡大觉。
擦牙擦擦眼,伸呀伸伸腰,
磨磨蹭蹭起床了,哎呀呀,今天时间又不早。
被子里寻衣服,床底下找风帽,
鞋刚穿上又脱掉,袜子在桌上对他笑。
洗脸顾不上,早饭没吃饱,
抓了一个大馒头,推开房门往外跑。
跑呀跑,跑呀跑,吓得鸡飞狗又跳,
跑到半路又回来,哎!原来忘记拿书包。
二、在护送路队等工作方面。
本学期我负责护送的路队是一年级十班的小朋友,出乎意料的是全班六十几个学生,竟然有四十多个站在同一个方向的路队中。这种情形成了路队管理的一个难点。开始,我让同学们站成三列,实行奖励红星的办法组织管理路队。因为部分一年级的家长会站在路边等待孩子,所以排成三队走到人行道上的时候会显得比较拥挤。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和学生之间也越来越熟悉之后,把学生的路队由三列变成两列。结果学生有时候不好好地走,由于路队太长,出现管前面后面乱,管后面前面乱的现象。
怎样才能让学生走好路队呢?一时间路队管理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思来想去,我决定把四十几个孩子分成四个小组,每五行十个人一个小组,每组选一名路队长记录学生走路队的情况,并由表现好的学生轮流举队旗等。自从路队管理实行小组化,同学们遵守纪律的意识增强了,路队纪律明显好转。
路队管理附表如下:
(略)
【第7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
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 、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三、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第8篇】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一、学期目标
xxxx年9月至xxxx年1月,本人承担了三(1)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第9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下面是为您带来的“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更多教学工作总结请关注工作总结栏目!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一】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
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
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10篇】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总结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们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山区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我们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第11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总结
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第12篇】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春已轰轰烈烈地过去,夏即悄然无声地来临。紧张又愉快的2010年春季学期即将过去,后首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为我的学生感到骄傲,为自己的工作感到无愧,更为我的教学成果感到欣慰,同时,也为工作中的不足而无地自容。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收效明显,成绩突出,得到领导的认可,博得同行的口碑。
二、凸显以人为本,营造和谐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师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释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课堂得以真正“活”起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要让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让课堂完全成为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对他们而言,课堂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探求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沿固定轨道前进去捕获某个答案,而是实际的参与者,教育教学中的主角。课堂是他们的,自由而且快乐,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每个学生作为有生命的个体,作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众所周知,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要想真正准确、深入地评价学生,单靠教师是不行的,评价者应由单纯教师发展到由教师、学生、家长组成的评价群体。因此,在教学中,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我不再采用以往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评价,而是一种多方参与的评价,通过评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于此同时,在评价上我还做到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而且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了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开展拓展训练,指导学生行为
课堂上在认真学习教科书的知识之外,精心设计课外阅读资料:如国家大事,身边模范等,用品德与社会的眼光给予学生拓展训练,打开他们的思路,使课本知识得以有效的补充。让它们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辉煌,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它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够丰富,所展示的.世界还不够大,教学媒体的运用还不够充足,个别学生的耐心辅导还欠缺及时雨完美。等等。
纵观得失,觉得《品德与社会》学科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教,并着眼于更放开的、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图在短短的40分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更感兴趣,更想探究,更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思品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2、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2、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课标》)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倾注爱心,既要容纳学生对的,又要包容学生错的,这样可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思品课的学习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在考核时,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思想品德学习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考核与行为能力的考核相结合;重在平时性考核,形式可采用教师评、自评、小组互评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
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第13篇】2022年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学期,我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基本情况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xx年6月
【第14篇】品德与生活教教育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教教育学工作总结范文
一、学期目标
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本人承担了三(1)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第15篇】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工作总结
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工作总结
导语: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
本学期的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现谈谈个人的教学工作总结,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 、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知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