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度重视、加大投入,为建设国家级生态乡镇提供有力保障。
1、成立领导组织,建立城管中队,制定工作方案。为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镇政府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主管镇长为副组长,镇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村村主任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项目重点,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全面完成各项建设指标,同时,成立了全县第一支乡镇级城管综合执法队伍,以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2、加大资金投入,保证经费支出。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政府申请立项、部门帮扶、财政预算投入等多种渠道,足额筹措生态创建资金,几年来,已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为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3、建立责任机制。镇政府制定了详细的生态创建工作机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加强督导,定期听取和研究创建生态宜居城镇工作,在全镇上下形成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力地推进了创建工作的开展。
二、高起点定位,规划先行,进一步明确国家级生态乡镇发展基本框架。
1、高起点定位。结合实际,经人代会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定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清洁工业新基地、沟通承德与内蒙的商贸物流关节点、县域第一次中心、全国重点小城镇、国家级生态镇”的发展定位。
2、高标准规划。投入30余万元聘请专业机构修编了城镇总体规划,规划建设控制区10平方公里,打造教学、医疗、居住、行政、商贸、工业、农业产业七个功能区,明确防排水、路网等重要基础设施节点。
3、谋划项目储备。围绕总体规划,镇政府精心谋划了2个分别投资6亿元的30兆瓦设施农业光伏发电项目,投资3亿元的森源功能饮料和食用菌胶囊项目,投资1000万元的街区改造提升项目,投资3亿元的引哈入瀑和北水源地保护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市场提升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
三、高水平建设,突出重点,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力促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再上新台阶。
1、实施污染源治理工程。一是加大新污染源控制力度。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境准入,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坚决否定。几年来,落户镇所有的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把关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为100%。二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以宣传、教育为主,整治、打击为手段,配合县环保部门集中整治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和隐患、集中整治重点环境违法问题,集中整治建设项目环境违法问题,消除环境隐患,取缔了区域内污染严重生产企业,实施异址搬迁,取缔村庄内养鸡场2处,貉子养殖场1处。三是深入开展锅炉专项治理。镇针对原有的14台采暖锅炉进行治理改造,对新上锅炉严格把关,落实新建项目“三同时”制度,着力降低城镇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增加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天数,改善大气质量。四是抓好农村污染源综合整治。
通过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农药、化肥,防治土壤污染;推广沼气、有机肥生产,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使污染治理和产业发展有机的结合。五是抓秸秆综合利用。坚持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同防火工作相结合,依法严查野外燃烧秸秆现象;另一方面采用加工生产生物质煤、青贮饲料和发展食用菌产业等措施对秸秆综合利用。
2、清洁能源推广工程。大力支持农村沼气池建设,鼓励发展使用清洁能源,全镇居民共建沼气池的有996户。广泛推广使用太阳能路灯,全镇目前安装太阳能路灯480盏。建设投产奥科瑞丰新能源生产厂1个,将全镇废弃秸秆、菌棒、粪便、杂草制成新型燃料进行科学利用。
3、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镇硬化村村通道路85公里,新修乡级公路32公里,安装自来水饮水工程880户,低压整改线路46公里,使全镇水、电、路三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
4、城镇绿化美化工程。一是绿化工程:大力实施荒山荒滩造林工程,村庄绿化工程,经果林基地建设工程,栽植各种树木500万株、风景树3000株,经果林2000亩,森林覆盖率达67%。二是净化工程:完善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抓好“门前三包”责任机制的落实,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以及《环境卫生责任制度》;成立了镇区卫生保洁队,建立了“收集、清运、转运、处理”的长效管理机制,镇区内主要街道实现“两扫全保”,保洁率100%。严厉查处乱写乱画等违规行为。加大查处乱写乱画等违规行为力度;取缔流动商贩。坚决取缔镇区主要街道无证经营的流动摊贩。三是亮化工程:镇主要街区全部安装太阳能路灯。四是美化工程:绘制文化墙1500平米。
5、公共服务优化工程。近几年,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00万元,进行了市场改造,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2亿元,完成了初级学区、卫生院和五保供养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配套建设了道路、供排水、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功能不断完善。
6、新民居建设工程。从2009年开始至今,通过招商引资、社会集资、政府投资等多种渠道,先后建设新民居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实行了统一供暖、统一供水、统一排污,建成了环境优美、风格独特、商贸繁荣的优美城镇。XXXX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优美小城镇。
四、高点起步、立足双赢,为国家级生态镇打造产业支撑。
1、立足后发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以杨杖子千亩食用菌扶贫模式园区为龙头,打造食用菌产业大镇。日前全镇发展食用菌3000万袋。设施菜产业初具规模,以梁后村设施菜园区为引领,大力发展设施菜产业,目前全镇设施菜面积达800余亩。畜禽养殖实行规模化经营,将过去由散养的鸡、猪、羊、牛等全部实行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2处。
2、发挥自然区域优势,无中生有,发展清洁工业:一是依托日照时间长,土地资源丰富,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目前总投资3亿元,坐落在梁后村的30兆瓦设施农业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开工建设中,今年12月底前并网发电。坐落于双河社区的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也正在积极跑办手续,明年初开工建设,年底并网发电。二是依托食用菌规模大、产量高的优势,对食用菌进行深加工。目前投资3亿元的森源功能饮品和食用菌功能胶囊项目以开工建设,预计明年5月投产。三是依托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现在投资3000万的电子线束项目已做好规划选址,现招工、调查工作已完成,预计明年初开工建设,仅此一项能解决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
3、挖掘区位潜力,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和服务业。镇有县直驻镇部门21个,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在校生达8000余人,有县北部最大的集贸市场1个,商业一条街已初步形成,各类商铺200余家,是县北部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几年来,通过新民居建设、市场改造提升不断发展壮大商贸流通和服务业,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
4、大力发展植树造林,打造绿色银行。目前我镇发展经果林面积2000亩,退耕还林面积8000亩,荒山荒滩和通道绿化工程稳步推进,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7%。
五、提高素质,转变观念,加快建立适应国家级生态镇建设的生产生活方式。
1、宣传教育,营造氛围。通过召开动员会、发放公开信、张贴标语、观看专题片、在中小学举行环保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让广大群众统一思想认识,营造创建氛围。改变传统思维和生活方式,让人们自觉地维护好环境、创造好环境。
2、创新机制,让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一是制定村规民约,按照村规民约大家互相监督,严格兑现奖惩。二是实行“门前三包”责任机制落实,逐步让村民养成城镇居民的好习惯。
3、培育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和谐、公平、守法、诚信的社会环境。
六、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1、存在问题:一是群众的传统生活习惯与生态环境的创建有不适应不协调的一面,例如柴草乱堆、垃圾乱放、小广告乱贴、不注意保持卫生等现象。二是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公共服务机制不健全。三是循环经济产业规模还需进一步做大做强,立镇富民的大项目少,对当地财政起不到支撑作用。
2、下一步打算:一是继续搞好环境卫生整治。这是一项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工作也是生态乡镇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处理能力15吨、使用年限30年的镇垃圾处理厂已开工,预计明年8月投入使用。为此,镇域内所有生活垃圾全部做到日清日处理,对环境卫生整治起到关键作用。二是加大绿化工作力度。以杨杖子、梁后两处千亩经果林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工作,确保镇域内的荒山荒滩、通道两侧及房前屋后的绿化面积稳步增长、覆盖率逐年提升。三是打造产业支撑。继续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计划XXXX年新增食用菌500万袋;确保森源食品加工项目在明年6月底前投产达效;力争双河社区30兆瓦光伏农业项目在明年年底前落地并网发电;四是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利用2年时间将镇内7台燃煤炉全部取缔,镇成立物业公司,在镇区内实行统一供暖、统一供水、统一排污,加大各村巷道路硬化工程,利用5年时间达到组组通;五是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管理,针对存在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强分类指导,研究建设扶助和奖励机制,巩固创建成果,努力使生态镇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