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创新力,扩大文化影响力,积极推进文化大区建设。现将我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发展计划》汇报如下:
(一)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
一是文化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实现全区低保户免费收看有线电视;新建包括区图书馆在内共3个场所的“数字资源免费服务点”;高质量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4个增强型基层服务点和17个基本型基层服务点,并实现基层服务点免费对外开放,为广大群众查阅、收看文化信息资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另外,我们通过整合利用省市给予的资金、政策,为全区乡镇村(社区)新配送安装了130多台电脑。对刘老庄、徐溜等8个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进行功能提升,区乡两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更加完善。
二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在省、市主管部门及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区乡镇文广站、村农家书屋基本实现全覆盖;已建成刘老庄乡、码头镇2家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乡镇;我们以创建星级乡镇综合文广站为契机,对21个乡镇文广站逐一走访调研,促使王营镇、袁集乡等文广阵地缺失的乡镇重新选址,并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每年选择2—4家乡镇文广站进行提升改造。XXXX年起,我区开始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为全区“农家书屋”配送出版物、音像制品、电脑等,截至目前,区图书馆已为近260个农家书屋配送、更新图书10多万册,创建四星级以上农家(社区)书屋5个,完成数字农家书屋120个。
三是公共文化设施基础进一步夯实。通过积极争取,采取将区内原有用房进行调剂的方式,先后协调解决区歌舞团、博物馆和文化馆用房问题。目前,由原区汽车北站旧房改造的文化馆新馆已顺利通过省文化厅评估定级验收;坐落于韩信广场的感恩堂现被规划为“博物馆”,正在陈展设计中;西坝公园内原御膳房东侧附属房舍已被歌舞团作为新场地使用;图书馆也增添了少儿借阅室、培训中心等,并在区政府、行政审批中心增设电子书借阅机和触摸式读报刊一体机。此外,今年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确定了4个面积不少于100㎡的社区活动中心,对其进行功能提升,配备相关器材设备,预计将在年底完成;还新建了市级非遗项目《竹马(马头灯舞)》和《“渔沟花鼓会”》传承基地。
(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是全民阅读活动成效显著。我们连续多年举办了“周恩来读书节”活动,今年2月上旬,陪同市局相关领导到三朱村农家书屋,为30名贫困留守儿童赠送书包、文具和课外书籍等,并组织人员就如何保障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安全等给孩子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利用“4.23世界读书日”和节假日,为社区居民举办健康营养知识等讲座,现场展借、赠阅农业科技、文学艺术、养生保健等书籍近3000册。在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举办了爱国主义图片展和刘老庄书画院作品展,参加人数3000余人次;在徐溜六塘诗社、码头镇分别举办了“诗词创作杂谈”、“传统诗词创作”、“漂母与韩信”等专题知识讲座。多次举办“母爱文学作品”广场展示与借阅活动,在全区掀起全民阅读热潮。在省、市“红领巾读书”征文演讲比赛中,我区荣获一、二等奖。
二是群众文化普惠工程深入开展。以政府购买服务和产品为主导,开展“四送”活动,年均组织送戏下乡100余场次,电影下乡3000余场次;每季度为城乡群众免费办展览1次以上,赠送农技、科普图书资料超万册(份)。各街道经过不断的打造和挖掘,也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文化活动,如王营镇文艺宣传队、黄河花园老年宣传队等。精彩纷呈的戏曲、曲艺、歌舞、器乐、综艺,美术、书法、民间工艺品等群众文化展示活动在全区空前活跃,每年一届的“黄河广场百姓娱乐周”逐步成为区的特色文化品牌。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老年人文化、青少年文化和军营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是文化活动规格和质效不断提升。近年来,着力打造“母爱文化品牌”,先后举办了漂母公祭,“母爱主题散文征文”、“东方母爱文化节”等系列活动,特别是今年首次实现了港澳台三地“漂母杯”文化活动全覆盖;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举办了“情系刘老庄”大型文艺活动。同时,省非遗项目马灯舞走出国门,到韩国进行文化交流展演。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区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是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我们坚持树立精品意识,繁荣文艺创作,每年策划、组织和生产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文艺精品节目。以书画、摄影、曲艺、文学为重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创作活动,努力创作一批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以人民为主体的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同时,我们以各类赛事为龙头,组织人员开展群文创作、演出,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区组织推报的戏曲作品荣获“百姓文化艺术节”市第四届戏曲票友大赛一金一银;推报的器乐作品荣获第二届民族器乐大赛一银一铜,区文化馆还荣获了两大赛事的优秀组织奖;在XXXX年全省第十一届“五星工程奖”比赛中,区文化馆吴自标的作品《印稿》荣获篆刻类金奖;广电科蔡交俊被中国青年诗歌学会表彰为民间百佳优秀诗人,其作品获中国诗文奖铜奖。据统计,全系统平均每年创作各类作品1000余件,其中百余件作品在国家级或市级的评奖活动中获奖,仅XXXX年获省(含省)级以上表彰22人次,区级以上表彰超50人次。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从2009年开始,我们就组织专人分片下乡进村入户,对全区21个乡镇非遗项目进行全面详细的普查工作,共排查线索1036条、调查项目436个、完成资料汇编约50万字。据统计,我区已申报成功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项。此外,我们根据省厅要求实施省级非遗重点项目《竹马(马头灯舞)》保护计划,完成传承基地和展陈馆建设工作,完成竹马马头灯舞专项展厅部署;完成市级传承人传习和传播活动资助申报;每年6月、10月进社区、广场举办我区非遗项目展演宣传活动。同时,在乡镇聘请文物信息安全员,专职为文物安全“保驾护航”。特别是XXXX年我区大运河申遗成功,这使得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得到提高,保护文物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规范繁荣文化市场,提升文化服务效能。XXXX年我区被市局遴选为创建网吧管理示范城市试点县区之一。为切实在全市起到示范作用,我区对此高度重视,以政府办名义发文成立了创建“网吧管理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我区区情制定下发了《区创建“网吧管理示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对部门职责、工作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在创建过程中,我们坚持教育与惩处并重的原则,一方面从源头抓起,先后召开3次网吧业主会议,带领他们学习相关法律规定,XXXX年10月份,还专门组织了网管培训班,促其端正经营思想。同时,根据网吧行业的特点,制定了《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登记制度》等11种制度,并统一制作成匾,悬挂在网吧醒目位置,引导大众参与监督。另一方面围绕整治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为重点,开展暑期网吧专项整治行动,实施24小时不间断突击巡查,联合公安部门加强对网吧场所的实名登记管理。仅暑假期间,全区公安机关先后出动警力180余人次,重点检查网吧50余家,查处22家,罚款3万余元,取缔“黑网吧”3家,收缴网吧使用的实名卡200余张。在加强文化市场日常监管的同时,针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联合公安、消防、工商等部门在全区组织开展了净化网吧专项整治、扫黄打非“净网”“秋风”、“清源”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了网吧、出版物经营市场的经营秩序,先后累计出动人员2000余人(次),车辆500余台(次)。我区还被评为省扫黄打非先进县区。
(五)结合乡村规划,旅游项目发展成效明显。带领乡村旅游负责人到浙江长兴、无锡宜兴两地考察学习;组织召开全区乡村旅游发展研讨会;打造乡村旅游点节庆品牌,举办XXXX年吴城冬枣园金秋采摘季活动,开幕式现场举行了广场舞比赛、吃枣比赛、抓鱼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加体验,活动现场还展示了区乡村旅游的优质产品和精品路线,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三个项目获省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共计110万元,比上年度增加20万元。
(六)广播事业有序开展。目前,我区广播电视台无线电视转播中央、省、市电视台共5套无线电视节目;无线调频广播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人民广播电台维语节目和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节目;区数字有线电视转播广电网络公司传输78多套有线电视数字信号节目和自办节目。全区基本形成多种传播形式和覆盖较为广泛的广播电影电视服务网络,满足基层群众看电视、听广播需求。
(七)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不断加强。根据区委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局党组结合我局职能,组建文艺辅导员队伍,深入乡村一线种文化,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困难户中送温暖,组织领导干部深入挂钩联系村共谋壮村之策,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两个清单”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系统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为民服务意识,振奋了精神状态,“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会议、文件、三公经费支出较活动前明显减少。此外,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党建、宣传、富民壮村等工作有序开展。